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硕导介绍:杨胜天

  

  

   杨胜天老师简历

   学位: 博士
职务: 院长
职称: 教授,博士生导师
通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邮政编码: 100875
办公室电话:86-10-58805034
Email: yangshengtian#bnu.edu.cn 或者yangshengtian#263.net
研究领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环境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教育经历

   博士后: 2003年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研究方向:水文水资源 导师:刘昌明院士
博士: 2001年 北京师范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
专业:自然地理 研究方向: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导师:朱启疆教授
硕士: 1988年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专业:自然地理 研究方向:土壤遥感 导师:李天杰教授
学士:1985年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

   工作经历

   2008年9月-至今: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教授 院长
2004年11月-2008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院 教授 副院长
2003年3月-2004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副教授
1988年7月-1998年9月,贵州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副教授

讲授课程

   本科生:综合自然地理;
硕士生:水文水资源遥感;
博士生:遥感与GIS科学专题;

   科研情况

   近期主要主持的项目
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项目利用遥感反演土壤含水量研究(2009-2012)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项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 水土流失现状普查技术细则编制(2010)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河流水资源开发与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2008BAB42B01-03)(2008-201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 酸沉降对森林植被和农作物的影响及其评价方法研究(2005CB422207)(2005-20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岸边缓冲带对非点源污染控制效应的遥感解析(40671123)(2007-2009)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黄河生态系统保护目标及生态需水研究 (2006BAB06B07)(2006-2009)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饮用水安全评价与预警中的低空艇载高分辨率遥感技术(2006AA12Z145)(2006-20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喀斯特环境中土壤退化机理及恢复重建途径研究(49761003)(1997-2000)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863)项目中国DMC+4小卫星北京地区典型流域水资源遥感应用示范
辽宁省环境保护局项目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项目(2009)
环境保护部项目全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台帐系统开发与减排数据分析(2008-2009)
海南省科学研究院项目海南省非点源计算与对策(2008-2009)
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项目海南松涛水库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2008)
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项目渭河下游基于GIS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及遥感水文应用研究及系统开发(2005-2008)
西藏自治区水利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项目雅鲁藏布江流域主要水循环要素遥感反演(2005-2006)
江苏石油勘探局采输卤管理处项目江苏省连云港碱厂技改配套输卤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2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喀斯特地区土壤退化过程中土壤水动力机制研究(2003-2005)
贵州水利厅项目贵州省土壤侵蚀遥感调查(2000-2001)
水利部水资源综合规划专项:非点源污染匡算技术体系研究
北京市科技攻关项目:官厅水库库滨带生态环境遥感调查
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喀斯特地区土壤系统分类研究(1996-3059)(1996-1998)
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遥感信息提取方法研究(1997-3230)(1997-2000)
近期主要参与的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化规律与可再生性维持机理(G19990436)(1999-2004 )
亚行资助项目GIF:应用SWAT模型估算章卫南河非点源污染研究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密云水库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及示范推广研究
科技部项目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化规律(1999-2004)
水利部项目非点源污染调查估算方法与技术研究(2003-2004)
国家自然重点基金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变换及其对土地资源可持续性的影响(2004-2007)
西藏水利厅全球气候变化对雅鲁藏布江流域水循环过程的影响及水资源系统演变规律研究(2004-2006)
广州环保局广州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规划(2000-2001)
黄委会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环境影响分析研究(2000-2001)
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城市绿地生态效益的遥感定量研究(2003-2006)
国土资源部全国城市土地动态遥感调查(1999-2001)
青海水利厅黑泉水库环境影响分析2004
黄委会三门峡水库生态环境现状研究2004

   近期出版的专著和教材

   《基于RS和GIS的黄河流域水循环要素研究》,2006,黄河出版社
《非点源污染模型理论方法与应用》,2006,环境科学出版社
《非点源污染模型》,2006,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中国土壤侵蚀图册》,2002,中国标准出版社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2002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硕导介绍:邱扬

  

  

   邱扬老师简历

   职称:博士 副教授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外大街19号 100875
电话:(010)58807455-1243 (010)58807657
传真:(010)58806955
E-mail:qiuyang69#263.net qiuyang69#bnu.edu.cn

   专业特长与研究兴趣

   专业:地理学、生态学
整体框架:时空尺度—景观格局—生态过程
土地利用:时空格局、驱动因子与尺度变异,土地持续利用评价与规划
植物/植被:植物生理机制,植物种群时空结构与生态功能,植物群落时空结构与生态功能,植被时空格局与干扰状况,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生态评价与景观规划
土壤/土地:多重尺度上土壤理化特征的时空分布格局(剖面、立地、坡面、集水区、小流域、区域),土壤保护与土地质量评价
水土流失:时空分布格局、影响因子与尺度变异,土壤侵蚀模型与预报,水土保持
遥感/GIS:分析研究的工具与平台

   教育简历与学位论文

   1998.9—2001.7: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生态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邱扬. 2001.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地质量特征的时空变异及环境效应. 中国科学院博士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 248页, 北京.
1991.9—1994.7: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生态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邱扬. 1994. 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原始林自然火干扰状况与植被格局. 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 202页, 北京.
1987.9—1991.7: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系,林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邱扬. 1991. 华北地区松属植物(油松、白皮松、华山松)针叶束水培育苗的试验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52页, 北京.

   工作经历

   2005.5—2005.6:比利时鲁汶大学,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学专业,合作研究
2002.7—今: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学专业,副教授
2001.7—2002.7: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学专业,讲师
1996.7—1998.8: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学专业,讲师
1994.7-1996.7:山西大学黄土高原地理研究所,地理学专业,助教

   教学经历与教改项目

   2007.1—2009.12: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基地,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专题主持人
2006.9—2101.8:植物地理学精品课程建设,北京师范大学教学改革项目,主持人
2003.9—2006.9:使用原版教材双语教学(生态学),北京师范大学教学改革项目,主持人
2002.9—2004.9:植物地理学(第四版)修订,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项目,参加人
2001.7—今(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植物地理学,生态学,植物与土壤野外实习,景观生态学
1996.7—1998.7(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景观生态学,植物生态学
1991.7—1994.7(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森林生态学,森林生态学野外实习

   科研经历与科研项目

   2007.1—2011.12:中国主要水蚀区土壤侵蚀过程与调控研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专题主持人
2007.1—2011.12:村镇退化土地生态恢复与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村镇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参加人
2006.9—2010.8:黄土丘陵区生态退耕的空间分异与尺度变异,中比政府间合作项目
2006.1—2008.12:黄土丘陵区景观格局与土壤养分流失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加人
2005.1—2007.12: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质量的空间变异与尺度变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参加人
2004.1—2006.12:土地整理与土地质量分析,国土资源部百人计划资助项目,主要参加人
2003.1—2005.12:异质景观中水土流失的空间尺度变异及其影响因子研究,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主持人
2003.1—2004.12:黄土丘陵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多尺度空间分异特征,中国科学院系统生态开放实验室基金,主持人
2003.1—2004.12:中国西部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研究,国土资源部重大项目专项,主持人
2003.1—2004.12:县级土地资源评价研究,国土资源部重大项目专项,主持人
2002.1—2004.12:黄土丘陵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尺度变异研究,中国科学院开放基金,主持人
2002.1—2004.12:黄土丘陵沟壑区景观格局演变与水土流失机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主要参加者
2002.1—2004.12: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国土资源部重大科技专项,主持人
2002.1—2003.12: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地质量的时空变异研究,北京师范大学青年基金,主持人
2002.1—2002.12: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青年教师基金,主持人
2001.1—2003.12: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主要参加人
2000.1—2002.12:异质景观中非典源污染物空间扩散过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加人
2000.1—2004.12:长江上游土地利用变化与生物多样性变化研究,国家科技部973重大项目,参加人
1999.1—2001.12: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持续利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参加人
1999.1—2001.12:山西省植被景观格局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参加人
1998.1—2000.12:黄土高原土地持续利用的系统研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主要参加人
1998.1—2000.12:中国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模拟、土地评价、参与式水土保持规划以及土地持续利用研究,欧洲联盟国际合作项目,主要参加人
1997.1—2000.12:中国生态区划研究,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参加人
1997.1—1999.12:景观破碎化与景观稳定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加人
1996.1—1998.12:黄土丘陵沟壑区景观格局对土壤侵蚀与养分迁移的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参加人
1996.1—2000.12: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农业发展,国家科技部九五攻关项目,主要参加人
1996.1—1998.12:山西省森林植被的结构与功能,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主要参加人
1995.1—1997.12:山西省生物多样性研究,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基金,主要参加人
1992.1—1994.12: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原始林火干扰状况研究,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主要参加人
1991.1—1993.12: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原始林兴安落叶松年龄结构及其与火干扰关系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参加人
1990.1—1994.12: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采伐更新研究,内蒙古科技重大项目,参加人

   专著、教材与论文

   专著与教材
1 郭旭东, 邱扬, 刘世梁, 吕一河. 2007. 土地生态学综述. 土地科学学科发展蓝皮书: 2006年 (中国土地学会等编). 北京: 中国大地出版社. pp. 165-220.
2 武吉华, 张绅,江源, 康慕谊, 邱扬. 2004. 植物地理学(第四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82页.
3 傅伯杰, 陈利顶, 邱扬, 王军, 孟庆华. 2002.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过程. 北京: 商务印书馆. 302页.
4 邱扬,傅伯杰. 2001. 景观生态学与土地持续利用. 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 (傅伯杰等编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pp. 269-309.
文章 (英文)
1 Wang Jun, Fu Bojie, Qiu Yang, Chen Liding, Chen Chen, Hu Baodong. 2005. The effects of land use on runoff and soil nutrient losses in a gully catchment of the hilly areas: implications for erosion contro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15(4): 396-404.
2 Fu Bojie, Meng Qinghua, Qiu Yang, Zhao Wenwu, Zhang Qiuju and D.A. Davidson. 2004. Effect of land use on soil erosion and nitrogen loss in the hilly area of the Loess Plateau, China. Land Degradation and Development, 15: 87-96.
3 Qiu Yang, Fu Bojie, Wang Jun, Chen Liding. 2003. Spatiotemporal prediction of soil moisture content for an event-based hydrology model in a gully catchment of the Loess Plateau, China. Catena. 54(1-2): 173-196.
4 Wang Jun, Fu Bojie, Qiu Yang, Chen Liding. 2003. The effects of land use and its patterns on soil properties in a small catchment of the Loess Platea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15(2): 263-266.
5 Wang Jun, Fu Bojie, Qiu Yang, Chen Liding. 2003. Analysis on soil nutrient characteristics for sustainable land use in Da Nangou catchment of the Loess Plateau, China. Catena. 54(1-2):17-30.
6 Fu Bojie, Wang Jun, Chen Liding, Qiu Yang. 2003. Influence of land use on soil moisture variation on a small catchment of the loess plateau, China. Catena. 54(1-2):197-214.
7 Meng Qinghua, Fu Bojie, Qiu Yang, Zhao Wenwu. 2002. Land use effects on soil erosion and phosphorus loss in the Hilly area of the Loess Plateau, China. Proceddings of 12th ISCO Conference, Process of Erosion and its Environmental Effects (Volume II).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8 Qiu Yang, Fu Bojie, Wang Jun, Chen Liding.2001. Soil moisture variation in relation to topography and land use in hillslope catchment of the loess plateau, China. Journal of Hydrology, 240(3-4):243-263.
9 Qiu Yang, Fu Bojie, Wang Jun, Chen Liding. 2001.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moisture content and its relation to environmental indices in a semi-arid gully catchment of the Loess Plateau, China.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49: 723-750.
10 Wang Jun, Fu Bojie, Qiu Yang, Chen Liding. 2001. Soil nutrients variation in relation to land use and topography in gully catchment on loess plateau of China.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48: 537-550.
11 Wang Jun, Fu Bojie, Qiu Yang, Chen Liding. 2001. Geo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oil moisture variability in space and time on Da Nangou catchment of loess plateau, China. Environmental Geology, 41: 113-120.
12 Chen Liding, Wang Jun, Fu Bojie, Qiu Yang. 2001. Land-use change in a small catchment of Northern Loess Plateau, China. Agriculture, Ecosystem Environment, 86(2): 163-172.
文章 (中文)
1 邱扬, 傅伯杰, 王军,张希来, 孟庆华. 2007. 土壤水分时空变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时空关系. 生态学杂志. 26(1): 1-8.
2 邱扬, 李湛东, 张玉钧, 徐化成, 于汝元,张希来. 2006. 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原始林白桦种群世代结构的研究. 植物生态学报. 30(5): 753-762.
3 邱扬, 李湛东, 张玉钧, 徐化成, 于汝元. 2006. 火干扰对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下层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生态学报. 26(9): 2863-2869.
4 王军, 邱扬. 2005. 土地质量的空间变异与尺度效应研究进展. 地理科学进展, 24(4): 28-35.
5 郭旭东, 邱扬, 连钢, 王静. 2005.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的县级土地质量评价指标研究. 地理科学. 25(5): 579-583.
6 邱扬, 傅伯杰, 王军, 陈利顶. 2004.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异及其影响因子. 生态学报. 24(9): 1871-1877.
7 邱扬, 傅伯杰. 2004. 异质景观中水土流失的尺度变异及尺度转换. 生态学报. 24(2): 330-337.
8 邱扬, 傅伯杰, 王军, 陈利顶. 2004.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异及其影响因子. 自然科学进展. 14(3): 294-299.
9 朱源,邱扬, 傅伯杰,张英. 2004. 河北坝上草原东沟植物群落生态梯度的数量分析. 应用生态学报. 15(5): 799-802.
10 郭旭东, 邱扬, 连钢, 王静, 张爱萍. 2004. 基于PSR框架针对土壤侵蚀小流域的土地质量评价. 生态学报. 24(9): 1884-1893.
11 李双才,罗利芳,张科利,邱扬,刘宇. 2004. 黄土沟壑丘陵区退耕对土壤侵蚀影响的模拟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18(1): 74-77.
12 邱扬, 傅伯杰, 王军, 陈利顶. 2003.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分布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 自然资源学报. 18(1): 20-29.
13 邱扬, 李湛东, 张玉钧, 徐化成, 于汝元. 2003. 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兴安落叶松种群世代结构的研究. 林业科学. 39(3): 15-22.
14 郭旭东,邱扬,连纲,刘康. 2003. 基于PSR框架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研究进展与展望. 地理科学进展, 22(5): 479-489.
15 王军, 傅伯杰,邱扬,陈利顶, 余莉. 2003.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格局-Kriging插值分析. 地理研究. 22(3): 373-379.
16 邱扬, 傅伯杰, 王勇. 2002. 土壤侵蚀时空变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时空关系. 水土保持学报. 16(1): 108-111.
17 邱扬, 傅伯杰, 王军, 陈利顶. 2002.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壤物理性质的空间变异. 地理学报. 57(5): 587-594.
18 傅伯杰,邱扬,王军,陈利顶, 2002.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地理学报. 57(6): 717-722.
19 孟庆华, 傅伯杰,邱扬. 2002.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径流及磷流失研究. 自然科学进展. 12(4): 393-397.
20 王军, 傅伯杰,邱扬,陈利顶, 余莉. 2002.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 生态学报. 22(8): 1173-1178.
21 王军, 傅伯杰,邱扬,陈利顶. 2002. 用空间内插法研究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 自然科学进展. 12(4): 430-433.
22 邱扬, 傅伯杰, 王军, 陈利顶. 2001.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形成机制. 应用生态学报. 12(5): 715-720.
23 邱扬, 傅伯杰, 王军, 陈利顶. 2001.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壤水分的空间预测研究. 地理研究. 20(6): 739-751.
24 王军, 傅伯杰,邱扬,陈利顶, 2001. 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与土壤水分的时空关系. 自然资源学报. 16(6):521-524.
25 邱扬, 傅伯杰, 王军, 陈利顶. 2000.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壤水分时空分异与环境关系的数量分析. 生态学报. 20(5): 741-747.
26 邱扬, 傅伯杰. 2000. 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景观生态学基础. 资源科学. 22(6): 1-8.
27 邱扬, 张金屯, 郑凤英. 2000. 景观生态学的核心: 生态学系统的时空异质性. 生态学杂志. 19(2): 42-49.
28 邱扬, 张金屯. 2000. DCCA排序轴分类法及其在关帝山八水沟植物群落生态梯度分析中的应用. 生态学报, 20(2): 199-206.
29 王军, 傅伯杰,邱扬,陈利顶, 2000.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特征-半变异函数. 地理学报. 55(4):428-437.
30 傅伯杰, 邱扬, 陈利顶. 2000. 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及应用.(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编),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研究.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pp366-385.
31 傅伯杰,邱扬. 2000. 英国环境变化监测网络简介. 资源生态环境网络研究动态. 11(3):1-4.
32 张金屯, 邱扬, 郑凤英. 2000. 景观格局的数量研究方法. 山地学报, 18(4): 346-352.
33 张金屯, 邱扬, 郑凤英, 柴宝峰. 2000. 吕梁山严村低中山区植物群落演替分析.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9(2): 34-39.
34 张金屯, 柴宝峰, 邱扬,陈廷贵. 2000. 吕梁山严村流域摞荒地植物群落演替中的物种多样性变化. 生物多样性, 8(4): 378-384.
35 邱扬, 张金屯. 1999. 关帝山八水沟天然植物群落时空梯度的数量分析.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5(2): 113-120.
36 邱扬, 张金屯, 柴宝峰, 郑凤英. 1999. 晋西油松人工林地上部分生物量与生产力的研究. 河南科学, 17(增): 72-76.
37 邱扬, 张金屯, 毕全喜. 1999. 山西省森林资源的现状、评价及发展对策.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2(1): 91-96.
38 邱扬, 马正岩, 张金屯. 1999. 山西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分析.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2(4): 387-392.
39 柴宝峰, 张金屯, 邱扬, 郑凤英. 1999. 晋西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研究. 河南科学, 17(增): 68-71.
40 邱扬. 1998. 森林植被的自然火干扰. 生态学杂志, 17(1): 54-60.
41 邱扬, 李湛东, 于汝元. 1998. 白桦种群的稳定性与火干扰关系的研究. 植物研究, 18(3): 321-327.
42 邱扬, 张金屯. 1998.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作用. 环境与开发, 13(1): 1-4.
43 邱扬, 张金屯. 1997. 自然保护区学研究与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 农村生态环境, 13(1): 46-49.
44 邱扬, 杜建林, 王晓军. 1997. 植被动态的格局与过程.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4): 440-451.
45 邱扬, 杜建林. 1997. 林木种群年龄结构研究在森林生态学中的应用.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 107-110.
46 邱扬, 李湛东, 徐化成. 1997. 兴安落叶松种群的稳定性与火干扰关系的研究. 植物研究, 17(4): 441-446.
47 徐化成, 李湛东, 邱扬. 1997. 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原始林火干扰历史的研究. 生态学报, 17(4): 337-343.

奖励

   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植物地理学(第四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05
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北京师范大学,2004
第七届励耘奖学助学基金优秀青年教师奖,北京师范大学,2005
第七届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中国地理学会,2003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教育部,2002
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中国科学院,2001
优秀研究生,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0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硕导介绍:张光辉

  

  

   张光辉老师简历

   职称: 教授
二级学科:自然地理学
地址:北京市新外大街19号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邮编:100875
电话:010-58807455-1534
电子信箱:ghzhang#bnu.edu.cn
研究生培养:
硕士:自然地理(水文与水资源评价、土壤侵蚀)、水土保持
博士:自然地理(水文与水资源评价、土壤侵蚀及其环境影响)
研究领域:土壤侵蚀 水土保持

   教育情况:

   1996.9~1999.7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土壤学,博士
1992.9~1995.7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土保持,硕士
1988.9~1992.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 学士

   讲授课程:

   水文学
工程水文学
水资源计算与管理
水土保持学原理

   主要科研经历:

   2006年7月至今: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土壤侵蚀研究。
2003年9月至2006年6月: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土壤侵蚀研究。
2002年9月至2003年8月:日本科学技术振兴团研究员,主要从事全球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年径流的潜在影响研究。
2001年9月至2002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土壤侵蚀水动力学机理方向的科研工作。
2002年1月至2002年6月: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主要从事黄土区土壤侵蚀水动力学机理的实验研究工作。
1999年9月至2001年8月:北京师范大学资环系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主要从事坡面土壤侵蚀水动力学及含沙量对土壤侵蚀影响的定量模拟。
1995年7月至1999年9月: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及博士研究生,先后参加过大型蒸渗仪的安装与调试、陕北长城沿线土壤入渗速率、小流域生态稳定性、膜上灌、黄土高原主要类型区雨水资源化开发利用技术、小流域土壤物理特性时空分布等研究。
1998年2至4月:赴荷兰Wageningen Winand Staring Centre 进行短期合作研究。
1992年9月-1995年7月: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人工草地盖度对坡面产流过程影响的研究。

   主持和参加的主要项目:

   2009年度北京师范大学自主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土壤侵蚀水动力学机理研究(2009SD-6)",2010-2012;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课题"水质对坡面侵蚀的定量影响(10501-274)",2010-2011;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自主研究课题"地表覆盖对坡面流挟沙力影响研究(2008-ZZ-04)",2009-2011;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黄土高原分区小流域次暴雨洪水泥沙经验模型研究,2008-2012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关键支撑技术研究05课题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评价关键技术中第五专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变化趋势研究(2006BAD09B05),2006—2010年;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中国主要水蚀区土壤侵蚀过程与调控研究04课题多尺度土壤侵蚀预报模型(2007CB407204)中土壤侵蚀机理模型,2007—2011年;
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人工模拟降雨器的研制,2004年;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项目,2004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土壤侵蚀水力学机理实验研究(40001014),2001年-2003年;
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级访问学者项目输沙率对土壤分离速率的定量影响,2001年;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坡面流分离土壤水动力学试验研究,2000年;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膜上灌水技术完善与配套(95-02-06-01),1996年-1999年;
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科研基金山坡地径流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95-04-02),1996年-2000年。
国家重点基金项目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机理与土地退化预警,2003年-2006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东北地区土壤侵蚀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2005年月-2007年;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项目全国水土流失量监测评价方法试点研究,2006年;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团项目Improving Sustainability in Utilizing and Controlling Water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2002年9月至2003年8月;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国土壤侵蚀预报研究,1999年-2000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切沟侵蚀的危害及其发生发展规律,2001年-2003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土区土壤氮素在侵蚀过程中迁移机理及调控措施,1999-2001;
中欧合作项目中国北部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模型的建立及土地持续利用,1997年-2000年;
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网络(CERN)安塞站项目,1996年-1999年;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陕北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持续发展研究,1996年-1999年;
水利部重点基金资助项目无定河流域风力侵蚀综合防治技术体系试验研究,1995年-1997年。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硕导介绍:柏延臣

  

  

   柏延臣老师简历

   职务: 副教授
二级学科: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学历: 博士
办公电话:58802062 Email: boyc#bnu.edu.cn

教育情况:

   2004年8月获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后
博士后:
2002.9-2004.8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后
博士:
1999.9- 2002.7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学位
硕士:
1996.9- 1999.7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获硕士学位
学士:
1992.9-1996.7 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自然地理专业获学士学位

   学术任职:

   IEEE Member (No.90406171)
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理论与方法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图像图形学会会员
Internationa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中国科学(D),地理学报,遥感学报,冰川冻土,地理研究等刊物审稿人

   主持与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遥感分类中的尺度效应机理与多尺度遥感数据分类方法研究(项目编号40871161)(2009-2011年),主持
欧盟FP7项目子课题青藏高原积雪水资源遥感监测(2008-2012),主持
国家973计划项目子课题多传感器SST数据产品评价与融合(2006-2011年),主持
国家973计划项目子课题遥感信息尺度效应与多尺度信息比较和评价(2007-2012年),主持
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 国家统计遥感业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子课题(2007-2010)
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玉米作物精准作业系统构建与应用示范子课题,(2006-2010),共同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遥感分类专题信息的不确定性评价关键问题研究"(项目编号40301033)(2004.1- 2006.12),主持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像元尺度的遥感分类不确定性评价与可视化研究"(项目编号2003033111),主持

   出版物:

   柏延臣 王劲峰 (2003)遥感信息不确定性研究:分类与尺度效应模型。 地质出版社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