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常见就业心理误区

瞎碰瞎撞 没有分析,没有调查,缺乏实践,到了毕业季,才把求职大事提到日程,乱跑误碰,东跑西转,以为只要勤快多跑就能如愿,结果找来找去还是在原地打转,缺乏及时总结和调整,很难真正如愿。

盲目乐观、期望过高的自负心理 盲目乐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就业市场的估计过于乐观,二是对个人能力判断过高。

职业知识的缺乏导致就业目标与方向的模糊、不稳定。 就业压力加大导致心理误区、心理冲突增多。 就业技巧的缺乏导致自我推销能力不足。 自我认识的偏差导致就业期望值不适度。

误区一:强求“门当户对”很多人在找工作时喜欢按门第划分,如北大、清华就应对应IBM、惠普等国际大公司,但是这样可能会造成未能如愿者的一些心理落差。

985、211大学生为何很少考事业单位,他们毕业后去哪儿了?

11大学生不爱考事业单位,是因为98211大学生的选择机会更多。对于98211大学生而言,选择事业单位,并不是最优选项。

选择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编制 还有部分985和211高校毕业生也会在毕业之际选择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编制,毕竟现在的经济始终处于下行的状态,如果能够考上公务员或者进入事业单位编制,都能够得到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

然而事实却出乎意料,据网络数据所言,北上广等城市或周边并没有多少新的21985毕业生存在,恰恰相反的是,超过七成毕业的大学生选择留守在偏远的家乡省份,仅有三成的学生选择留在城市中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

一部分21985大学毕业生不愿进入公务员队伍,原因就在于不想当干部。公务员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稳定,没有下岗风险。其次是收入位于工薪阶层前列。

一般985名校的学员变成选调生的几率比比较大,因而她们就不用在大学毕业以后根据全国统考去当公务员。

大学生社会指南:事业单位

1、大学生社会指南——简历 简历要写什么 基本信息: (1)必填信息 :姓名、手机号、邮箱。 (2)选填信息 a.性别、年龄、政治面貌、籍贯等; b.应聘事业单位、国企尽量都要填。

2、基本条件: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符合各报考岗位所需的年龄、学历、专业及其它条件。

3、在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党政管理、纪检监察、企业管理、合同管理、法律事务管理。在立法机关、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从事党政管理、纪检监察、政策法规制定和实施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行政执法等工作。

4、拥有事业单位编制,能够享受更多的福利待遇 事业单位的福利较好,而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就能够享受到事业单位提供的福利和政策。举个简单的例子,社会上有不少工作对应聘的大学生购买五险,但是很多企业不会购买住房公积金。

5、和有基层工作经验的考生,报考的优势很明显,选择的空间也大很多!所以时间也不相同,具体情况可以咨询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最低要求为中专,部分岗位要求研究生以上、执业资格证书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