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的含义?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中,拉斯柯尔尼科夫具有着超人思想,而索妮娅具有着基督教思想,两种思想冲突且对立,两种思想是平行的,没有哪个甚于哪个,因此这两种思想可以称为一对复调。

苏联文学理论家巴赫金在他的著作《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诗学问题》中把陀氏的小说称为“复调小说”,以区别于作家全知全能型的单声部小说。

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巴赫金创设的概念。复调也叫多声部,本为音乐术语。巴赫金借用这一术语来概括陀斯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特征,用来区别那种基本上属于独白型(单旋律)的已经定型的欧洲小说模式。

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巴赫金创设的概念,来概括俄国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特征。所谓的复调本身是音乐用语,是多声部的意思,指的是18世纪欧洲以前广泛运用的一种音乐体裁。

对小说中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最终的意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释,但所有的人都把它仅仅当作一种语言、一个声音、一种语气。而这正是根本的错误所在。

复调结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造的一种全新的艺术思维类型,是指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小说中提供多种声音,多种声调,使得具备了一种新的品格。

陀思妥耶夫斯基:世人皆不懂我,因为我也不懂!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晚年的笔记中,这样概括自己毕生的创作“人们称我为心理学家,这不对,我只是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即描绘人的灵魂的全部深度。

“哥哥!我不忧伤,也不泄气。”“哥哥,我向你起誓,我不会绝望,而且会保持我的思想和心灵的纯洁。”陀思妥耶夫斯基——《书信选》5在这个世界上,人只有通过痛苦才能真正爱。

陀思妥耶夫斯基 经典语录 我一直在考虑一件事情,那就是,我是否对得起我所经历过的那些苦难,苦难是什么,苦难应该是土壤,只要你愿意把你内心所有的感受、隐忍在这个土壤里面,很有可能会开出你想象不到、灿烂的花朵。

所以说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文学上的成就在某方面也是因为他独特的创作形式。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在文学上的成就是他自己的,同时也是全世界人民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人类绝望处境的心灵追问者,是人类灵魂的探索者。 第一次看到书名时,觉得“被欺凌”与“被侮辱”这两个词放在一本书的书名中实在有重复累赘之嫌。

——陀思妥耶夫斯基 《独居生活(节选)》 [美国]梭罗 春秋两季频繁的暴雨,让我偷得人生当中最欢欣愉悦的时光,因为只有瓢泼大雨才能让我心安理得地待在家中享受闲暇,任由思绪从拂晓徜徉到黄昏。

陀斯妥耶夫这个地名在俄语中的字面意思是什么?

-ski这个后缀意思也是“XX的”,俄语和波兰语都有,在俄语里是个形容词词尾,在中世纪波兰则用作姓氏的固定后缀之一,最常见的是“地名+ski”,意思是“从某某地来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读tuó sī tuǒ yē fū sī jī。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Фёдо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Достоевский,1821年11月11日—1881年2月9日),俄国作家。

青年陀思妥耶夫斯基 信仰空想社会主义,于 1847年加入了进步的彼得 拉谢夫斯基小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由于参加彼得拉谢夫 斯基小组的活动,陀思 妥耶夫斯基被判处死刑。在临刑前的一刻,陀思妥耶夫斯 基被改判苦役。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是19世纪群星灿烂的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与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是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他所走过的是一条极为艰辛、复杂的生活与创作道路,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

形象包括以下几位: 普希金笔下的《驿站长》中的维林。 果戈理《外套》中的阿卡基阿卡基耶维奇。 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中的杰符什金。这些人物都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通常被描绘成贫困、无助或绝望的形象。

像陀斯妥耶夫笔下的阿辽沙 ? ?想想什么是你可以为之献出生命而在所不惜的,那就是你生活的意义,如果没有,你的生活没有意义。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模式怎么表现的?

甚至能够反抗他的意见,换句话说,复调小说中,作者的声音也只是构成了复调的一个声部而已,作者或叙述人、作品主人公,都只是以自己独立的意识或声音参与对话,大家都是平等的,不存在谁的声音压倒别人的声音的问题。

陀思妥耶夫斯基将“复调”这种手法运用到了极致,善良与罪恶交织,魔鬼与上帝不断斗争,这应该就是“复调”理论的真谛吧。

巴赫金在他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诗学问题》一书中用音乐上的“复调”来比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创作特点。巴赫金指出的是主人公意识的独立性,主人公之间,主人公与作者之间平等的对话关系。

在复调小说中,作者、叙述者、人物的声音同等重要,并互相对话。陀思妥耶夫斯基敏锐地认识到他所处的时代是俄罗斯现代转型的过渡时代,这个时代是多声部的。

弗洛伊德认为,下列哪些作品体现了俄狄浦斯情结?()

“俄狄浦斯情节”这个词最早是在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中提到!大概是在《梦的解析》第五章“梦的材料与来源”。引用文字如下:“我将提出的是有关俄狄浦斯王的逸闻,也就是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

“俄狄浦斯情结”也称“恋母情结”,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一个概念。这个术语源于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的著名悲剧《俄狄浦斯王》。这部悲剧取材于忒拜国王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传说。

俄狄浦斯情结,又译作“恋母情结”,最早由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提出。这个词原本来源于希腊神话王子俄狄浦斯的故事。

俄狄浦斯王羞怒不已,他弄瞎了双眼,离开底比斯,独自流浪去了。这就是心理学中俄狄浦斯情结的原型。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是精神分析学的术语。

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是精神分析学的术语。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在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开始向外界寻求性对象。对于幼儿,这个对象首先是双亲,男孩以母亲为选择对象而女孩则常以父亲的选择对象。

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这种极端荒诞的理论已经过时,但它在文学影视作品中却时有出现,比如影视作品《贤者之爱》。或者正如当年俄狄浦斯在“不知情”(即潜意识)的情况下,躲过了道德对自身的审查。

陀思妥耶夫斯基怎么记

1、陀思妥耶夫斯基读tuó sī tuǒ yē fū sī jī。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年11月11日—1881年2月9日),俄国作家。

2、陀思妥耶夫斯基读tuó sī tuǒ yē fū sī jī。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Фёдо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Достоевский,1821年11月11日—1881年2月9日),俄国作家。

3、陀思妥耶夫斯基怀着恐怖记下了他痛苦的回忆。1863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出国一次,在伦敦会见了赫尔岑。

4、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由于参加彼得拉谢夫 斯基小组的活动,陀思 妥耶夫斯基被判处死刑。在临刑前的一刻,陀思妥耶夫斯 基被改判苦役。1850-185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 在西伯利亚的鄂木斯克服苦役四年, 又在边防服兵役五年。

5、流放回来后,陀思妥耶夫斯基继续拿起笔进行创作。经过了长期身体和心灵折磨,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生活的反思更为深刻,思想也更为深邃。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