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博士生“申请-考核制”招生第二次补充报

因有已拟录取博士考生自愿放弃录取资格,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招生有关规定及《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学科复核工作方案》,研究所近期对第二次补充报名博士考生进行了学科初选,综合申请人的学习成绩、外语水平、科研实践情况、硕士学位论文、发表文章以及获奖等情况,确定了拟进入学科复核人员名单(附后,按报名号排序)。

请第二次补充报名进入学科复核人员及时关注本人网报时所填电子邮箱有关通知,并在规定时间内实名制加入学科复核考生群,及时接收有关通知。

电话:010-62813685,邮箱:ippyjs@caas.cn。

点击查看>>>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2024年博士生“申请-考核制”招生第二次补充报名拟进入学科复核人员名单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生工作处

2024年6月4日

原标题: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2024年博士生“申请-考核制”招生第二次补充报名拟进入学科复核人员名单

文章来源:http://www.ippcaas.cn/zszp/c151f36f118a47a5bc7c19f9d1ea872d.htm

2024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农科英才”招聘2人公告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是以果树为研究对象的国家级科研机构,重点开展应用和应用基础研究,着力解决我国果树产业发展中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重大科技问题。研究所现有科研人员400余人,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20个,形成了种质资源、遗传育种、栽培生理、植物保护、贮藏加工、质量安全、科技信息等学科体系,创建了种类齐全、学科完整、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研究体系。

为推动我所果树科研事业快速发展,强化科研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落实我所“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现诚聘青年英才2名,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聘岗位和应聘条件

(一)基本条件

1.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严谨的治学态度、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协作精神。

2.引进时应为非我院正式在编职工,引进后需全职在所工作5年以上。

3.“国内引进青年”应在国内高校或科研院所担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海外引进青年”获得博士学位后要有连续3年及以上海外科研工作经历,特别优秀者可破格考虑,放宽到2年。

4.不存在法律法规限制的情形。

(二)招聘岗位及应聘条件(附件)

二、聘期待遇

除享受国家统一规定的工资待遇和津补贴外,再享受每年10万元的岗位补贴,每年60万元的科研经费支持,配备1-2名研究助理、提供120平米的住房。特别优秀者可采取“一事一议”方式予以支持。

三、招聘程序

1.报名。全年受理。应聘人员可于公告之日起,发送报名材料(主题设为“农科英才应聘+姓名”)至指定邮箱。

2.资格审查。人事部门根据招聘岗位所需条件,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确定面试人选,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

3.组织评审。采取同行专家现场答辩综合评审的方式进行考核,现场考核前须通过同行专家通讯评审。

4.公示。通过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决定拟引进人员,并在所内公示5个工作日。

5.备案。公示期满,对拟引进人员没有异议,报中国农业科学院备案审核,并办理相关聘用手续。

6.签订协议。通过院备案审核后,研究所与拟引进人员签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科英才所级入选者管理协议》。

四、应聘材料

1.《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农科英才”申请表》(见附件)及个人简历。

2.学历学位证书、身份证(护照)、代表论文、著作、获奖证书或专利、基金等反映应聘人员能力和业绩的相关证明材料的复印件。留学归国人员需提供《留学回国人员证明》等学历认证。提交的证明材料,务必详尽、真实。

上述材料需先将电子版发送到指定邮箱,面试时上交材料原件,审查无误后返还。

五、联系方式

电话:0429-3598195;

联系人:杨老师、刘老师

邮箱:gssrczp@caas.cn;

单位地址: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兴海南街98号;

邮编:125100。

六、注意事项

1.其他未尽事宜均以我院相关管理办法为准。

2.提供的资料务必详尽、真实。

3.务必准确填写联系电话和地址,情况如有变化请及时告知。

点击查看>>>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农科英才”申请表

招聘岗位及应聘条件表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2024年6月25日

原标题: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2024年“农科英才”招聘公告

文章来源:http://ip.caas.cn/sylm/tzgg/726ca78a30fa43739c3b944baa01dcd0.htm

2024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高层次人才引进公告(甘肃)

2024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高层次人才引进公告(甘肃)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于1996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1958年建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研究所(1978年建所)合并成立,是一所涵盖畜牧、兽药、兽医、草业4大学科研究的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

在中国农科院“学科集群-学科领域-重点方向”的学科体系构架下,形成畜牧、兽医2个一级学科和动物资源与遗传育种、草学、动物营养与饲养、兽用药物、临床兽医学5个学科领域,14个研究方向。组建牦牛资源与育种、绵羊资源与育种、动物普通病防治、中兽医与临床、兽药创新与耐药性、兽用天然药物与抗生素替代、兽用化学药物7个院级创新团队和抗逆牧草育种与利用1个所级培育团队。现因工作需要,常年引进高层次人才。

一、高层次人才引进条件及分类

根据拟引进高层次人才科研水平,分为:

(一)顶端人才

研究方向属于战略必争、新兴前沿或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具有深厚科学素养,长期奋战在科研一线,深刻把握农业科技发展大势以及国情、社情、农情,担纲国家农业农村领域方向性、全局性重大科技任务或战略咨询任务,能够把基础理论、前沿技术与产业应用融会贯通,具有突出的前瞻性判断能力、跨学科理解能力、大兵团作战组织领导能力,作出突破性、原创性贡献。年龄一般不超过58周岁。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发达国家院士,国家高层次人才杰出人才,国家高层次人才顶尖人才与科研团队项目入选者等,优先入选。

(二)领军人才

领军人才包括创新型领军人才和复合型领军人才。

创新型领军人才:应承担重点学科建设、领导重大平台搭建、主持核心攻关任务等,熟悉“三农”事业发展需求,具有原始创新能力、技术革新能力,善于凝聚力量、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引育青年,对农业农村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在同行中具有公认的影响力。

国家科技奖励一等奖、二等奖第1完成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国家高层次人才引进人才长期项目、专家项目入选者,国家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有关英才计划领军英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百 千 万 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优先入选。

复合型领军人才:在具备创新型领军人才条件的基础上,还须具有组织跨领域、跨团队协同攻关的经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主持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负责人或首席科学家、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负责人或技术首席、中国农业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且考核优秀的主持人等)。

国家科技奖励一等奖的第1完成人或两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二等奖的第1完成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国家有关高层次人才长期项目入选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优先入选。

领军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

(三)青年英才

青年英才分为院级青年英才、所级青年英才。院级青年英才包括优秀青年英才和杰出青年英才。

优秀青年英才:应熟悉本专业领域发展动态,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主动服务农业农村发展,围绕某一研究方向和技术领域,稳定开展较为系统的研究工作,且取得较好进展和较为突出的成绩,善于协同作战、联合攻关,有一定社会影响,有潜质成为领军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杰出青年英才:在具备优秀青年英才条件的基础上,对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有前瞻性、创新性思考,研究方向须属于国家和我院确立的重点领域,在学科和产业发展的卡点难点、堵点领域取得关键性、原创性成果。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国家有关高层次人才、国家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入选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有关英才计划青年英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国家“启明计划”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等,优先入选。

所级青年英才: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37周岁并具副高级职称,特别优秀者可适当放宽。

在畜牧兽医科技创新领域从事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等工作。熟悉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研究方向符合研究所学科体系建设和科技创新团队需求,具有创新发展潜力,有能力带领团队或课题组做出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成果。以第一作者在中科院JCR二区以上发表论文2篇或一区论文1篇,或主持过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或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掌握关键技术等。

(四)优秀博士

应届或往届博士毕业生、博士后出站人员,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35岁。具有高级职称的年龄可适当放宽。熟悉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在本领域重要核心刊物发表过有影响的论文(在中科院JCR二区以上发表论文3篇或一区论文1篇,或单篇论文IF达到8以上)。

以上引进人才须有两位以上国内外相关领域高级专家推荐,入选后全职在我所工作5年以上。

二、博士后招收条件及分类

(一)基本条件

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热爱农业科研事业,具有科研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掌握核心、急需关键技术,能够协助团队在新产品研发、新品种培育工作中取得显著进展,预期成果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二)科研博士后

须在近3年内以第一作者至少在(共同第一作者仅限排名第一的作者)中科院JCR二区及以上发表SCI论文1篇或发表影响因子大于4.0 的SCI论文1篇。

(三)优秀博士后

须在近3年内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仅限排名第一的作者)在中科院JCR二区发表SCI论文2篇或一区发表SCI论文1篇。

三、薪酬待遇

(一)高层次人才薪酬待遇

科研工作经费:顶端人才150万元/年,复合型领军人才100万元/年、创新型领军人才80万元/年,杰出青年英才120万元/年、优秀青年英才80万元/年,所级青年英才30万元,优秀博士20万元。

岗位补助:顶端人才、领军人才、青年英才除享受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国家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等待遇外,可再享受岗位补助,其中顶端人才60万元/人/年,复合型领军人才40万元/人/年、创新型领军人才35万元/人/年,杰出青年英才30万元/人/年、 优秀青年英才15万元/人/年。以上引进人才根据认定符合要求的,可享受甘肃陇原人才卡政策。安家补贴:所级青年英才25万元,优秀博士20万元。经甘肃省委认定符合甘肃陇原人才卡政策的,可再享受人才津贴12万元。

住房保障:研究所为引进的顶端人才、领军人才、青年英才、优秀博士提供人才周转房或人才公寓。使用人才周转房按照研究所《公有住房管理实施细则》执行。

(二)博士后薪酬待遇

1.按照研究所《博士后工作管理办法》兑现薪资待遇,科研博士后年薪15万元/人/年,优秀博士后年薪20万元/人/年。

2.经甘肃省人社厅认定符合博士后津贴政策的,可再享受甘肃省人社厅发放的博士后津贴15万元/人/年。

3.期间科研产出按研究所《绩效奖励办法》和《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执行。

四、岗位需求及任职条件

见附件

五、人才引进程序

1.发布招聘公告。经审核后发布招聘公告。

2.材料审核。党办人事处和科技管理与成果转化处分别对应聘人员的学历、资历和业绩条件进行审核,确定考核人员名单后提交研究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3.评审。领导小组对应聘人员进行评审。综合评审的专家不少于11位(所外专家不少于1/2),评审专家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投票,获得2/3以上同意票数者视为通过。

4.体检与考察。党办人事处组织考核通过人员进行体检和考察。

5.集体研究。召开党委会议集体研究,确定拟聘人员。

6.公示。对拟聘人员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

7.审批备案。将拟引进的顶端人才、领军人才、青年英才报中国农业科学院审批备案。

8.签订协议。顶端人才、领军人才、青年英才审批备案通过后签订协议,优秀博士公示无异议后签订协议。

六、报名方式

填写《高层次人才报名表》(见附件),提交学历学位证书、发表论文、成果、业绩扫描件。

电子邮件:mysdbrsc@163.com(电子邮件以“高层次人才引进/博士后招收+团队+姓名”命名)

联 系 人:赵老师 荔老师

咨询电话:(0931)21151932115591

点击查看>>>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高层次人才报名表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招聘岗位需求及任职条件

原标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2024年高层次人才引进公告

文章来源:http://lzihps.caas.cn/tztg/bfda1837733440f186a1fecc4b3c6800.htm

2024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博连读研究生招生选拔办法》、《关于做好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工作的通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2024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单位进行了2024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生招录工作;现将拟录取名单予以公示,拟录取名单如下:

见附件

公示期为2024年5月31日—6月6日。

公示期内如对拟录取名单有异议 ,请向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科技处反映,反映问题要真实客观,并提供具体事实或核查线索,反映人要提供真实姓名和联络方式。

联系电话:0429-3598115

联系人:许老师

点击查看>>>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2024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 拟录取名单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2024年5月31日

原标题: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2024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 拟录取名单公示(第二批)

文章来源:http://ip.caas.cn/sylm/tzgg/0f8ee37e67544ca0a97b9b3588a96f18.htm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