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托福听力低于15分的七个关键点

首先,听力词汇的专项分类词汇要精确掌握发音。因此我建议大家根据学科,总结常考词汇,比如说天文学,生物学,艺术类等,在听录音的同时思考单词意思,再去收集整理一些听力的分类词汇,通过背诵再次巩固熟悉。

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参加托福考试学生的口语平均分为19分(满分30),遥远低于其他三项。

“得听力者得托福”,托福的满分120分中有65分都和听力直接相关,听力能力直接影响了口语和写作的分数。

谈新托福(toefl)听力

1、本文从听力的环节入手与大家分享新托福听力的“三斑”(即:新托福听力的形式、内容和出题原则),目的只在“抛个砖,引个玉”,势未能引领大家观“全豹” 仍期望借过“抛砖泛起的水花,望穿其神秘的面纱”。

2、ETS的官方材料OG(Official guidance),TPO (Toefl practice online)是考生必须要认真分析拿下的,因为新托福考试纸上的练习和上机练习有很大差别,包括时间控制、打字速度等。

3、对话的特点:对话都极其具有北美大学校园生活的特色。偶尔,在听力当中,考生也可能听到除美音以外的英音和澳音。这样显得新托福更国际化。

4、猜测对话可能谈论的问题。容易听辨出可能出现的生词或不熟悉的术语。便于在听完对话或谈话后就有了更充足的时间去选择正确答案。大大减轻焦虑不安的情绪, 以轻松的心境去听去选。

5、如何提高新托福听力(转)第自身准确的发音。自身准确地道的英语发音不能让你在听力上面无往不利,但是不准确不地道的发音绝对不能有效的解决听力问题。而准确地道的发音往往又得之于在听力中纠正自己的发音。

2021年9月4日托福听力考试真题解析

1、每做完一份新托福听力题目,就把听力原文拿出来,跟着听力里面的人反复朗读,跟上他们的语速,模仿他们的发音。然后是作标记:把其中经常听不清的地方标出来,反复跟读。

2、Task2:学校决定在网页上加一个链接,列出所有的校园组织,并且每周会介绍一个鲜为人知的俱乐部,听力同意。Task3:positive externality,经济活动给周围带来的正面影响.Task4:如何用化石去判断以前的气候。

3、月4日托福听力真题C1一个学艺术学生有社区服务和课程时间冲突了,他想换一下社区服务的时间。教授先说可以让他换成辅导小孩作业。但是学生想做艺术相关的教授就又推荐剧场彩排的工作。

4、做到内容简单化和结构模式化,考生就已经向托福高分作文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如果考生还能在语言的细节上下一些功夫,托福作文的分数就会更上一层楼,这也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谈的第三大策略:语言要包装。

5、那么下面小钟老师把这一次雅思听力的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带给大家,来看看这些内容吧。

请问我可以在哪里找到托福听力方面的资料

1、适合用来练习精听的材料包括:老TOEFL托福听力材料(material)中,Part C的lectures和新托福iBT的lectures。新托福iBT的lectures很长,大家可以分成几次(many times)来练听写。

2、可以到环球北美考试院网站上下载TPO1-26,也可以查找相关的学习方法。

3、喜马拉雅FM。喜马拉雅是中国领先的音频分享平台。声音分享人类智慧,用声音服务美好生活,做一家人一辈子的精神食粮,是平台的使命和初心。喜马拉雅拥有丰富的音频内容生态。

4、做TPO的真正目的在于: 掌握托福听力文章的结构、出题思路、选项规律、解题技巧。虽然你在考场上将遇到的是从来没见过的文章,但这些文章的篇章结构,出题思路和解题技巧是和TPO里面的题目一样的。

5、听力方面:可以买《新托福考试专线进阶》,它分初级、中级、高级三本,循序渐进,切合托福出题特别,对提高听力很有用。

解析托福听力听不懂的7大原因

(3)对不规则变化动词和名词不熟悉,不能脱口而出,听到了不知道是从哪个词变来的,误以为是生词而听不懂。(4)确有生词而听不懂。

走神问题:听力考试时间是60-90分钟,考试时间比较长,再加上平时训练强度不够,基本功不扎实,最终导致学生在考试中走神。解决方案:平时加大训练强度,每次至少要听1个小时,要认真的听,不能敷衍了事。

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可以先花一个月的时间将新概念第二和第三册的美英版听写完,然后再来听写老托福的 lecture。虽然有些考生认为泛听没有效果,关键开始因人而异,找到适合考生自己的听力训练方法,自然事半功倍。

托福听力考试的基础是要有扎实的语音知识。准确地把语音抓住了,相当于是生词,是很容易按照它的发音从词典找到答案。反之若语音知识不够,就算是自己会的词同样并非可以听明白,更别说真正碰到生词了。

词汇听不懂的原因 没有真正的理解单词的意思。对于听力词汇写出来认得,而且也能正确地读出来,但由于对词义的理解狭窄而听不懂。

文化原因 听不懂英语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大家所抱怨的字字句句都懂,但是仍然搞不懂说话者意图的问题就属于此类。它的涉及面很广,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