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考研专业课一是什么(「艺术考研干货」以一敌十的答题套路——音乐)

今天艺系君要给考研党们带来的套路是音乐篇,不过今天的音乐篇文章可不是背一背就行的音乐史之类的内容,而是一个综合性、概括性比较强的题目,就是以歌剧《白毛女》为例,分析一下它的艺术成就。艺系君就这个问题给各位考研党们套路一下。(ps:中国传媒大学2018考研826艺术综合的名词解释就有考到这个知识点哦〜)

敲黑板呐!!!

首先,我们要知道,歌剧《白毛女》是我国歌剧创作史上的里程碑,因此要分析它的艺术成就,就必须从它的创作背景谈起。另外,从题目看,歌剧属于西方音乐的基础知识,要对西方的歌剧艺术形式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全面认识中国歌剧《白毛女》(上一篇艺术概论的内容中,艺系君给大家讲了一切世界的艺术都是民族的,没有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这个知识,在这里就可以举例用到啦,艺系君带大家滚动复习,学以致用)。《白毛女》涉及到了我国的传统音乐(除了音乐领域,《白毛女》在戏剧、戏曲、电影、舞蹈等领域创作中出现过 ,今天我们只谈音乐),《白毛女》在很多方面都借鉴我国戏曲的表演方式,在曲调上也运用了很多民歌、小调和地方戏曲的曲调。最后我们要深刻的认识这部歌剧对以后我国音乐史,尤其是歌剧创作产生的影响。艺系君就带大家看一下具体的答题思路。

一、介绍《白毛女》的剧情

介绍《白毛女》的剧情,首先要介绍一下它的创作者和演出时间。首演于1945年4月,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的一部歌剧。其次,介绍一下这部剧的取材和内容,取材源于流传于晋察冀区的一个民间故事:恶霸地主黄世仁迫害贫农喜儿,喜儿被迫逃到深山变成“白毛女”,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喜儿重获新生(这部分内容可以展开来写,对《白毛女》这部歌剧的内容讲解在中公艺术考研的专业课辅导中会有详细的讲解,艺系君就不在这里给大家扩充了)。最后再说一下这部剧所要揭示的哲理,深刻揭示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哲理。

二、阐述《白毛女》的社会意义及影响

《白毛女》是我国歌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它在群众艺术实践的基础上,继承了民间歌舞的传统,同时也借鉴了我国古典戏曲和西洋歌剧的有益因素,在歌剧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民族内容。(艺系君套路提示:可以用上上一篇艺术概论中世界性和民族性的内容了)

综上所述,这部作品有以下几个突出成就:

1.在音乐处理上,运用了许多我国传统的曲调,如民歌、小调和地方戏曲等,但是它不是民间曲调的扩大,也不是照搬传统的板腔戏或宫调戏。它的创新之处在于借鉴了西洋歌剧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处理方法,利用富有民族风味的音乐曲调来表现剧中人的性格特征。例如歌剧《白毛女》中,表现喜儿在黄家受黄母压迫的段落,作者就是利用了曲调比较哀怨表现封建社会中受后娘欺压的儿童歌谣——河北民歌《小白菜》。但是到了表现喜儿在杨白劳父爱下天真活泼的性格,该曲调的运用就不适合了,所以作者又选用了河北民歌《青阳传》比较欢快轻扬的曲调,谱写了“北风吹,雪花飘”。到了喜儿进山在奶奶庙与黄世仁相遇时,作者就采用了高亢激发的陕西梆子的曲调来表现他的阶级仇恨的大爆发……从这几个例子中看,歌剧《白毛女》的音乐在处理上即表现了人物性格,又展现了广大群众所熟悉的歌曲和旋律。(艺系君套路提示:在上一篇艺术概论中,艺系君给大家讲了文化多样性对艺术创作的作用:各民族的艺术都很强调艺术的民族风格,民族形式、民族特色。因为只有具有浓烈的民族风格的作品才能为本民族的群众所理解、感受、喜爱,才能引起共鸣。)

2.在歌剧的表演形式上,借鉴了出自于古典戏曲的歌唱、吟诵、道白三者结合的传统:利用歌唱叙述戏剧发生的规定情境,随后又用独白的方式介绍其身世和家庭,人物出场是也是用歌唱的方式做自我介绍。人物对话采用的是话剧的表现方法和戏曲中的道白。

3.民族特色和歌剧特色的结合,道白和歌曲的结合则是运用歌唱来叙述时间,回忆历史、介绍人物、衬托气氛,并在情感高潮时,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转折比较自然,并不给人以话剧加唱的感觉,唱词部分有许多的诗,而且具有民族特色。

三、延伸作答

介绍完了歌剧《白毛女》和它的社会意义及影响,艺系君带大家来看一下,这类知识还可以怎么出题。

1.歌剧《白毛女》为什么是我国歌剧创作史上的里程碑?

2.以歌剧《白毛女》为例,说明我国当时歌剧创作的特点。

3.歌剧《白毛女》的创作在中国艺术民族化进程中的作用?

……

以上题目都是围绕歌剧《白毛女》所展开的,不管怎么问,前面的答题要点都要先写上,毕竟要开头有料,让判卷老师一看就知道这个考生还是肚子里有内容的,至于接下来的高分点,就是要在题目的基础上进行一些自我的观点以及结合目前十九大的内容写一些民族艺术发展、中国梦、民族复兴的内容,还可以结合大家的工作经验,来写一些个人的思想观点。例如作为艺术教育的工作者,我们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谨记为祖国培养一流艺术人才的重要使命。中国梦是强国梦,强国必先强教,教育强,国家兴。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更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这个是十九大报告中的内容,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考研党们一定要熟知!)在这个基础上大家可以谈一下艺术民族化、继承与发展、普及教育以及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等。

以上就是艺系君为大家带来音乐篇的套路,这里涉及了西方音乐基础、中国民族音乐、上一篇艺术概论中的世界性、民族性、继承与创新,以及教育领域中的一些内容。考研党们要真正做到融会贯通,才能在碰到各种考题的同时用艺系君交给大家的套路法反套路回去。

推荐阅读:

科普和科学的差距有多大?以音乐举例,科学家如果等同于音乐家,那么给普通人科普,就相当于教一个五音不全的人唱一首高难度歌曲。对音乐来说,掌握基本音阶do re mi算是入门第一步的话,那么对科学来说,第一步无疑是掌握基本的代数和几何。然而科普总是要假定对象连基本的微积分都不掌握,甚至可能是普通多项式和欧氏几何。这就障碍了绝大多数科学的正确传播。这还不是最糟的,科普的最大障碍除了智力门槛以外,更麻烦的是受众缺乏必要的科学独立精神。没有独立思考,很难在科学三观的一次次大考中挺过去。挺过了统计量子的大考,也挺不过相对论时空观的颠覆。现在,很多民众有强烈的Nature情结,觉得发在Nature上的工作就是比发在专业期刊上的工作是更好的科学。事实并非如此,有一些Nature上的文章未经过专业同行的严格检验,并不一定能被专业期刊接受。科学不应该有这种权威思想和等级观念,然而缺少科学思想训练的民众很难不给自己树立一个神的形象,“科学的尽头是神”。现在不仅期刊在民众心中出现了金字塔结构,其它的学历、学校、帽子等也出现了这样的结构。这就成了科普的最大障碍。你要向民众,或某个不懂科学、但要分配资源的领导解释一个课题的科学性时,他会很自觉地去想,人家都发了Nature了,人家都院士了,人家那么多名校学历,怎么可能不比你懂什么叫科学?科学不同于音乐美术这些,是因为动不动就涉及百亿千亿的资金规模,一个项目没搞好,几年都缓不过来。星球大战的例子还热乎呢。所以专业学者做科普往往非常谨慎,这就导致其出镜率低,在民众心中的地位不如那些整天在媒体上忽悠的。我国民众许多又自带一些民族情绪,这更加阻碍科普的发展。你喜欢音乐,你可以说我只爱听民族音乐、国风音乐,不喜欢黑人嘻哈,但你不能说我只喜欢国风科学吧。谁知道呢,这竟然会成为现在的一个思潮。没有心平气和、客观讨论的语境,很难讲好科普的故事。想想当年爱因斯坦都能被打为反动权威,就感觉科普还在漫漫长夜中。想想多可怕。分析力学已经三百年了,统计力学两百年了,这些人类智慧的最高成就,现在还只是高能级大学物理系的专业课。不仅是普通民众的知识盲区,更可怕是即使大学生研究生,非专业的也不掌握,而他们还以为自己已经掌握到最前沿知识了。科学家每天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成果,即使在一百年的量子力学框架下,他们的知识结构也已经历过至少三四次的大更新。这就导致很多专业学者提不起兴趣去科普几百年前的知识。不fancy,没收益。而活跃在科普圈子的,往往已经半放弃研究,讲的主要是教科书知识,很难挖掘出新意。进一步拉大了科普与科学前沿的距离。前天去书店,看见穿着时尚的妈妈给孩子挑科普读物。市场上放的就那几本英文名著的译本,可选择面小,妈妈又不懂,左右为难。科普本来应是很大的市场,却完全做不起规模,除了学者们噤若寒蝉,没有很好的官方平台是主因。让新闻专业出身的媒体人,搞个诗词、书法大会啥的信手拈来,搞个科普节目?这个真不会。不说别的,要想现场做实验,化学药品怎么规范管理和使用,媒体就完全没概念。现场写公式,媒体人会说,谁看得懂啊(其实是他们自己看不懂)。音乐美术这些从无到有,大家可以先从模仿哼唱涂鸦开始。科学的这个荒芜是会蔓延的,越不懂就越难去搞懂。弄半天公式?算了,还是去求神拜佛吧。所以,在可预期的将来,科普仍然会原地踏步,科学还在一路飞奔,差距的拉大已经呈Lyapunov型发散,一去不回头。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