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经济法学老师介绍:孟雁北_中国人民大学导师介绍

   ►个人简介
孟雁北,女,1970年1月14日出生,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经济法教研室副主任,美国乔治顿大学法学院(Georgetown University)法学院访问学者。
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能源法研究会理事,北京市法学会旅游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经济法学研究会理事。

  
►教育背景
1988年9月-1992年7月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系 法学本科
1992年9月-1995年7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经济法专业 法学硕士
1998年9月-2002年6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经济法专业 法学博士
2005年7月-2006年10月 美国TEMPLE大学法学院 LLM法律硕士
2007年9月-2008年8月 美国乔治顿大学法学院 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
经济法-竞争法、企业公司法、能源法

  
►荣誉奖励
1. 《反垄断法的主体制度研究》一文获经济法学中青年优秀论文三等奖,2003年12月,发奖单位:中国法学会。
2. 《论政府调控手段的新发展》一文获十三省、市、自治区第二十次经济法学术研讨会论文二等奖,2004年9月16日,发奖单位:十三省、市、自治区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
3. 《拒绝交易权的限制问题研究》一文获经济法学中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2004年12月,发奖单位:中国法学会。
4. 《滥用相对经济优势行为的反垄断法问题研究》一文获北京市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004年12月19日,发奖单位:北京市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
5. 《论反垄断法对契约自由的限制》一文获十三省、市、自治区第二十一次经济法学术研讨会论文一等奖,2005年8月,发奖单位:十三省、市、自治区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
6. 2010年5月10日,选为全球顶级反垄断经济学与法学女教授(Best of the Best: Top Female Antitrust Economics and Law Professors)。该项评选是由Antitrust Competition Policy Blog网站发起,入选的人员必须是全球高校全职女性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评选活动的组织者是D. Daniel Sokol 教授,评选的目的是遴选出反垄断法和反垄断经济学领域具有广泛学术影响的女教授。
7. 2012年6月,论文《论特殊行业经营者集中行为的反垄断执法原则》在北京市经济法学会二十周年庆典评选表彰活动中获得经济法学优秀成果奖。

  
►代表性成果
三、发表的主要论文
1. 《新浪与王志东事件的法律思考》,独立作者,载于《法制日报》2001年7月11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1年第12期转载。
2. 《论市场混淆行为中的购买者问题》,独立作者,载于《成人高教学刊》2004年第1期。
3. 《反垄断法视野中的行业协会》,独立作者,载于《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4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4年第9期转载。
4. 《反垄断法视野中的低于成本价销售行为》,独立作者,载于《河北法学》2004年第9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4年第12期转载。
5.《反垄断法的主体制度研究》,独立作者,载于《经济法学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6. 《滥用相对经济优势地位行为的反垄断法研究》,独立作者,载于《法学家》2004年第6期。被刊载于《中国经济法学精粹》(2005年卷),法苑精粹编辑委员会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7. 《拒绝交易权的限制问题研究》,独立作者,载于《广东商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5年第6期转载。另载于《科学发展观与法制建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8. 《政府调控中的市场机制运用问题研究》,独立作者,载于《成人高教学刊》,2005年第2期。
9. 《论产业政策与反垄断法的冲突与协调》,独立作者,载于《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第2期。
10. 《旅游企业优势地位的规制问题研究》,独立作者,载于《法学家》2005年第3期。另刊载于《旅游法论丛》(第一辑),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年7月版。
11. 《反垄断,美国法律可否过界谋应对,政府企业缘何而动》,独立作者,载于《时代经贸》2005年第7期。
12. 《市场经济中的企业能否自主定价》,独立作者,载于《时代经贸》2005年第8期。
13. 《论反垄断法对契约自由的限制》,独立作者,载于《贵州法学》2005年第9期。另刊载于《反垄断法比较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4月版。
14. 《反垄断法对市场主体自主定价权的限制》,独立作者,载于《法学杂志》,2005年第6期。
15. 《价格同步提高行为问题研究》,独立作者,载于《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6年第7期转载。
16. 《职业人士,你的道德底线在哪里?》,第二作者,载于《中国市场》,2006年第7期。
17. 《能源安全法律制度构建问题研究》,独立作者,载于《能源政策研究》,2006年第9期。
18. 《环境侵权责任中的公共政策问题研究》,独立作者,载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4期。
19. 《我国〈可再生能源法〉的制定与实施问题研究》,独立作者,载于《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2007年第2期。
20. 《环境侵权纠纷解决机制的经济法解读》,第一作者,载于《法学家》,2007年第2期。
21. 《Study on Issues of China’s Energy Legislation(中国能源立法若干问题研究)》,独立作者,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英文版)》,2007年第2卷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版。
22. 《我国反垄断司法审查制度构建问题研究》,独立作者,载于《成人高教学刊》,2007年第9期。
23. 《环境侵权案件解决中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第一作者,载于《江海学刊》,2008年第3期。另载于中华环保联合会环境法律服务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李恒远、常纪文主编:《中国环境法治》2007年卷,法律出版社2008年4月版。
24.《公用企业破产问题研究》,第二作者,载于王欣新、尹正友主编:《破产法论坛(第一辑)》,法律出版社2008年5月版。
25. 《搭售行为中的拒绝交易问题研究-由美国Kodak(1992)案谈起》,独立作者,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26. 《可再生能源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与互动》,独立作者,载于《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第6期。
27.《Against Antitrust Functionalism: Reconsidering China’s Antimonopoly Law(质疑反垄断法的功能主义:中国反垄断法的再思考)》,第二作者,载于Virgini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Volume 49 (2), 2008.
28.《论中国〈反垄断法〉立法的借鉴、创新与妥协》,第二作者,载于《朝阳法律评论》第一辑,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年4月版。
29.《联通网通的合并应该进行反垄断申报》,独立作者,载于《法制日报周末》,2009年5月7日,第8版。
30.《关于欧盟英特尔案的评析与思考》,独立作者,载于《法制日报周末》,2009年5月21日,第8版。
31.《授权还是限权?-评析国家工商总局反垄断执法程序配套规章》,独立作者,载于《法制日报周末》,2009年6月18日,第8版。
32. 《能源问题情境下的我国能源立法问题研究》,独立作者,载于《中国环境法学评论(2008年卷)》,徐祥民主编,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版。
33.《论能源领域中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冲突与协调-从中海油并购优尼科案谈起》,独立作者,载于《中国能源法研究报告(2008)》,肖国兴、叶荣泗主编,法律出版社2009年8月版。
34.《竞争执法机构间合作协议问题研究》,独立作者,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9年第4期。另载于《反垄断法实施中的重大问题》,王晓晔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5月版。
35.《对重要商品的限价权在省级以上政府-透视桂林米粉涨价事件》,独立作者,载于《法制日报》,2010年1月28日第10版。
36. 《广西米粉涨价案并不典型,反垄断首例说不准确》,独立作者,载于《法制日报》,2010年4月8日第11版。
37.《我国禁止行政性垄断行为制度历程探析》,独立作者,载于《国际商报》2010年4月28日第14版。
38.《论我国〈石油天然气法〉的调整范围条款》,第一作者,载于《公民与法》2010年第7期。
39.《论我国〈石油天然气法〉的立法目的条款》,独立作者,载于《成人高教学刊》2010年第4期;另载于《中国能源法研究报告(2009)》,肖国兴、叶荣泗主编,法律出版社2010年8月版。
40.《论特殊行业经营者集中行为的反垄断执法原则》,独立作者,载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41.《金融危机背景下反垄断法实施的稳定性问题研究》,独立作者,载于《经济社会发展与经济法》,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法学研究中心编,法律出版社2011年9月版;同时载于《经济法学家》(第八卷),吴志攀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版。
42.《规制与规制的限制:透视中国反垄断法视野中的知识产权许可行为-兼论中国〈知识产权领域反垄断执法指南〉的制定》,独立作者,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2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12年第5期转载。
43. 《The Application of China’s Anti-Monopoly Law to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Special Industries – The example of the China Telecom and China Unicom Case》,载于CPI Antitrust Chronicle January 2012 (2).
44.《打破行业垄断是项系统工程》,独立作者,载于《法制日报》,2012年5月2日,第7版。
45.《论我国〈石油天然气法〉的理念》,独立作者,载于《擎社会责任之光》,张忠军、朱大旗、宋彪主编,法律出版社2012年6月版。
46.《New Distribution of Burden of Proof in Chinese Antitrust》,第一作者,(第二作者:Kerin E Coughlin) ,载于《Law 360》(New York),2012年7月12日。
47.《解读我国反行政垄断制度,需避免四个误区》,独立作者,载于《团结》2012年第5期。
48.《反不正当竞争法视野中的商业道德解读-以互联网行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为例证》,独立作者,载于《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2年第12期。
49.《我国反垄断法之于垄断行业适用范围问题研究》,独立作者,载于《法学家》2012年第6期。
50.The China’s Bureau of Price Supervision and Anti-monopoly of NDRC initiates antitrust investigation case against telecom operators on the basis of Art 17, 18 19 AML (China Telecom and China Unicom),载于e-competitions National Competition Laws Bulletin, Dec. 2012. 来源:
http://www.concurrences.com/Bulletin/News-Issues/December-2012/The-China-s-Bureau-of-Price?lang=fr
51. The Chinese Guangdong High People’s Court renders a judgment on the definition of relevant market in an alleged abuse of dominance case in the IT sector (Qihoo/Tencent), 载于e-competitions National Competition Laws Bulletin, March 2013. 来源: http://www.concurrences.com/Bulletin/News-Issues/March-2013-I/The-Chinese-Guangdong-High-People?lang=fr
52. 《互联网行业相关市场界定的挑战-以奇虎诉腾讯反垄断案判决为例证》,独立作者,载于《电子知识产权》2013年第4期。
53. The Shenzhen Intermediate Court decides that a telecom company abused its patent rights by requiring to pay excessive royalties for essential patents for mobile telephone technology (Huawei v America IDC),载于e-competitions National Competition Laws Bulletin, August 2013-I. 来源:http://www.concurrences.com/Bulletin/News-Issues/August-2013-I/The-Shenzhen-Intermediate-Court?lang=fr
54. The Uneasy Relationship between Antitrust Enforcement and Industrial-Specific Regulation in China, published on China’s Anti-Monopoly Law- The First Five Years, Edited by Adrian Emch David Stallibrass, Published by Wolters Kluwer Law Business 2013, P259-270.
55. A Chinese Higher People’s Court rejects plaintiff’s claim alleging that a vehicle manufacturer and a vehicle repair service shop abused their dominant market position by requiring high profits and refusing to deal (Liu Dahua v. Dongfeng Nissan Passenger Vehicle Company), 载于e-competitions National Competition Laws Bulletin, November 2013. 来源: http://www.concurrences.com/Bulletin/News-Issues/August-2013-I/The-Shenzhen-Intermediate-Court?lang=fr.
四、出版的主要著作
1. 《企业融资行为规范》,合著,中国计量出版社1995年10月版。
2. 《仲裁制度、仲裁程序与仲裁实例分析》,合著,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6月版。
3. 《中国金融法教程》,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版。
4. 《房地产法律问题解答与案例评析》,副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10月版。
5. 《经济法案例分析》,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版。
6. 《社会保障法》,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7. 《司法考试历年试题精解》,参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8. 《商法、经济法》,合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1月版。
9. 《司法考试案例教程》,参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7月版。
10. 《竞争法典型案例》,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版。
11. 《竞争法》(现代远程教育系列教材),专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出版。
12. 《经济法》(十五规划教材),参编,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11月版。
13.《经济法案例分析(第二版)》,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
14.《社会保障法》(第二版),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
15. 《中国能源法律体系研究》,副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16. 《经济法练习题集》(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配套辅导用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17. 《经济法概论(第二版)》(21世纪经济管理类法律应用简明教材),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版。
18.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十一五规划教材/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版。
19. 《实用经济法案例(第2版)》,参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10月版。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解读》,合著,中国工商出版社2007年11月版。
21. 《竞争法(第二版)》,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
22. 《社会保障法(第三版)》,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版。
23. 《学生常用法律法规(经济法律分册)》,第一选编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版。
24. 《中国能源法(草案)专家建议稿与说明》,参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25. 《竞争法》(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26. 《经济法(第二版)》(十五规划教材/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参编,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1月版。
27.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第二版)(十一五规划教材/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版。
28. 《旅游法教程(第二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编写者,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3月版。
29. 《经济法概论(第三版)》(21世纪通用法学系列教材),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版。
30. 《经济法学(第四版)》,合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版。
31. 《中国竞争法律与政策研究报告(2010年)》,参编,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竞争政策与法律专业委员会主编,法律出版社2010年9月版。
32.《旅游法教程(第三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编写者,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版。
33. 《反垄断法》(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独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版。
34.《企业合营-竞争者之间合作行为的反垄断分析》,美国律师协会反垄断分会编,第一译者(孟雁北、李然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版。
35.《反垄断法执行制度研究》,第二作者(文学国、孟雁北、高重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10月版。
36. 《中国竞争法律与政策研究报告(2011年)》,参编,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竞争政策与法律专业委员会主编,法律出版社2012年3月版。
37.《经济法概论》,参编,刘文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5月版。

  
►代表性项目
1. 2003年12月-2005年2月 中国可再生能源法法律文本课题专家组成员。
2. 2003-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立法起草小组成员。
3. 2005年5月-2006年5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委托项目中国能源法律体系框架研究课题综合组负责人之一。
4. 2006年3月-2006年11月,国家能源办委托项目《能源法》立法思路和起草大纲研究课题组成员。
5. 2006年5月-2007年6月,台大基金会委托项目清华大学《能源基本法》(专家建议稿)研究项目的专家组成员。
6. 2006年9月-2008年12月,GEF/世界银行资助项目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项目管理办公室(CRESP PMO)和能源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CRED)签订的世界银行项目可再生能源政策研究和法律实施的第三方国内监督专家。
7. 2007年9月-2010年9月,教育部攻关项目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政策与立法研究课题组成员。
8. 2008年9月-2008年12月,农业部农业领域外资并购审查制度研究项目负责人(与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合作课题)。
9. 2008年10月-2010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反垄断法执行制度研究课题组成员。
10. 2009年3月-2009年10月,农业部农业领域反垄断适用除外制度研究项目负责人(与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合作课题)。
11. 2009年3月-2009年12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我国《石油天然气法》总则中的几个基本问题研究-暨立法目的、调整范围、基本原则及主要制度研究项目负责人。
12. 2009年7月-2009年9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项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订课题研究-消费者组织研究课题组成员。
13. 2010年4月-2010年6月,中国消费者协会项目动漫产品及其衍生品消费者权益保护课题组成员。
14. 2010年5月-2013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年度项目-人文社会科学国际期刊论文发表培育项目特殊行业经营者集中行为的反垄断法执法问题研究负责人。
15. 2010年7月-2013年7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气候变化应对法立法研究课题组成员。
16.2010年11月-2013年12月,教育部2010年青年基金项目垄断行业改革法律问题研究-以石油天然气产业为例证》(项目批准号:10YJC820083)负责人。
17.2012年6月-2015年3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2年一般项目《垄断行业反垄断执法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12BFX097)负责人。
18.2012年8月-2012年10月,商务部反垄断局招标项目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中的企业合营问题研究联合负责人。
19.2012年8月-2012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项目纵向垄断协议豁免政策和没收违法所得与按销售额罚款的关系的专家组成员。
20.2013年1月-2013年12月,商务部外资并购安全审查课题组主要成员。
21.2013年3月-2014年6月,发改委价格司重大项目市场价格监管立法建议课题专家组成员。
22.2013年6月-2014年12月,商务部项目中国法律法规中的不符措施梳理负责人。
23.2013年11月-2014年6月,工商总局项目涉嫌垄断行为的法律表现及认定负责人。

  
►其他
1. 2004年3月29日-2004年4月9日,美国,考察可再生能源的立法情况。
2. 2004年4月10日-2004年4月17日,澳大利亚,考察可再生能源的立法情况。
3. 2008年3月,日本东京,参加日本公正交易委员会主办的反垄断法交流项目。
4. 2008年4月,美国华盛顿,在AMERCIACAN UNIVERSITY法学院作了题为:中国的反垄断法的演讲。
5. 2010年9月16日,韩国首尔,参加亚洲竞争法联合会(ACA)第六届年会,并在大会的第二单元发表了英文主题演讲论特殊行业企业并购行为的反垄断执法原则。
6. 2011年6月10日,参加在韩国首尔举办的国际视野下竞争执法机构的知识产权许可指南的对比和分析国际研讨会,并且作为演讲人用英文发表了题为规制与规制的限制:透视中国反垄断法视野中的知识产权许可行为---兼论中国《知识产权领域反垄断执法指南》的制定的主题演讲。
电子邮件:mengyb@ruc.edu.cn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经济法教研室
邮政编码:100872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经济法学老师介绍:史际春_中国人民大学导师介绍

  ►个人简介
史际春
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经济法教研室主任,法学院图书馆馆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法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美国法研究所所长,《法学家》主编

  
►教育背景
1988-1991,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博士学位
1982-1985,安徽大学法律系,在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获法学硕士学位
1978-1982,安徽师范大学政教系,获法学学士学位

  
►研究领域
经济法总论、民商法总论、企业和公司法、竞争法等

  
►社会兼职
兰州大学萃英特聘教授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讲座教授
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及法制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团成员

  
►荣誉奖励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0)
首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995)

  
►代表性成果
专著和教材
《企业国有资产法理解与适用》(与龙毕敏、李政浩、江文华合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反垄断法理解与适用》(与王莹、王蕾、俎涛合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经济法总论》(与邓峰合著),法律出版社1998年第1版、2008年第2版
《探究经济和法互动的真谛》,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经济法》(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中国经济法的理论与实际》,日本成文堂2000年版
《当代国际惯例:国有资产管理》,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
《国有企业法论》,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
《企业和公司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008年第2版
《集体所有权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消费者权益及其保护》(与国世平合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专业用书
《经济法学评论》(第1~9卷)(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2009年)版
《经济法总论》(教学参考书)(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1世纪法律教育法规丛书?关联指引系列?经济法》(主编),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经济法教学参考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护》(主编),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年版
《京师法学案例讲堂?经济法》(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论 文
《经济法与经济法治》(史际春、冯辉),西部法学评论2008年第6期
《论价格法》(史际春、肖竹),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中国还做世界工厂吗?》,《法律书评》(第7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反垄断法与我国法治的进步、完善》,《经济法学评论》第八卷(2007),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法治建设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法学评论》第八卷(2007),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反垄断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学家》2008年第1期
《论公司社会责任:法律义务、道德责任及其他》(史际春、肖竹、冯辉),《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论物权关系的法律调整——以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功能协同为视角兼评《物权法》及其相关条款》(史际春、冯辉),《经济法学评论》第八卷(2007),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市场和政府谁更聪明/公司监管的真谛:呵护与维护资本市场的自发性》,《法制日报》2007年12月23日
《论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地方经济法治》(史际春、张扬、冯辉),《法学家》2007年第5期
《关于行政和经济法治的完善》,《经济法学评论》第七卷(2006),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公益与消费者保护法制》,《经济法学评论》第七卷(2006),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How Chinese enterprises live in freedom, competition under the rule of law--on the current changes of Corporate Law and Competition Law in China,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 Volume 2, Number 2 (April 2007)
《规划、监管与中国经济法》(史际春、宋彪),《法学家》2007年第1期
《非营利组织的法学概念与法治化规范》(史际春、张扬),学术月刊2006年9月号
《论规划的法治化》,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21期摘转、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6年第12期转载
《论分权、法治的宏观调控》(史际春、肖竹),《经济法学评论》第六卷(2005),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法的部门划分与法治一般——从行政审判遭遇尴尬谈起》,《经济法学评论》第六卷(2005),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北京市农业执法问题调研报告》(史际春、阚珏、李湘、肖竹、杨子蛟、佘晓曦、方蔚炜、卢恩泳),《经济法学评论》第六卷(2005),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2005年经济法学学术研究回顾》(史际春、朱大旗、杨子蛟),《法学家》2006年第1期
《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学海》(史际春、杨子蛟),2006年第1期;
《金融安全立法:法制与法治?从官员到金融流氓人人可被问责》,《团结报》2006年1月21日
《〈反垄断法〉与行业立法、反垄断机构与行业监管机构的关系之比较研究及立法建议》(史际春、肖竹),《政法论丛》2005年第4期
《反公用事业垄断若干问题研究——以电信业和电力业的改革为例》(史际春、肖竹),《法商研究》2005年第3期,王晓晔主编《经济全球化下竞争法的新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修宪与财产权变革》,《经济法学评论》第五卷(2004),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国有制革新的理论与实践》(史际春、姚海放),《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公用事业民营化及其相关法律问题研究》(史际春、肖竹),《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4期
《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中公权力的定位——从国美的艰难崛起反观我国竞争法制的缺失》(史际春、张扬),《价格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6期
《财产权观念应跟上修宪步伐》,《检察日报》2004年6月10日
《关注地方财产权——地方能够与中央平等地所有吗》,《经济法学评论》第四卷(2003年),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再识责任与经济法》(史际春、姚海放),《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新发展观与经济法治新发展》,《法学家》2004年第1期,《经济参考报》2004年3月7日摘转
《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国有资产的检察制度保护研究》(史际春、喻扬、潘君、彭力保、李青山、罗箭),《经济法学评论》第三卷(2002年),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论经济法的理念》(史际春、李青山),《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3年第8期转载
《再论商法》(史际春、姚海放),《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2003年第8期转载
《WTO与经济法学新机遇:只有民族的才是国际的》,《岳麓法学评论》第3卷,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公用事业引入竞争机制与反垄断法》,《法学家》2002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3年第4期转载
《公路经营权研究》(史际春、邓峰),《经济法学评论》第二卷(2001年),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政府:透明 责任 服务 竞争》(记者采访史际春),《人民法院报》2002年1月9日
《大民事司法改革评析》,《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春季号(总第17期)
《论大民事》(史际春、孙虹),《政法论坛》2002年第4期
《硅谷的法治环境及其启示》(史际春、李文华),周旺生主编《中关村立法研究——问题与探索》,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公路经营权所折射的体制改革问题》(史际春、邓峰),《战略与管理》2001年第5期
《论从市民社会和民商法到经济国家和经济法的时代跨越》(史际春、陈岳琴),《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
《反行政垄断要确立平等观》,《法制日报》2001年9月16日
《论商法》(史际春、陈岳琴),《中国法学》2001年第4期,《中国商法学精粹》(2002年卷)(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转载
《公司与公司法:谁适应谁?》,《经济观察报》2001年8月13日
《法律与现实:中国职工在企业中的地位》,[日]《法律时报》2001年7月号,日本评论社2001年7月版
The Compendium on the Formulation of China’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Law (Shi Jichun Wang Xianlin),CHINA LEGAL SCIENCE,Beijing,2001
《别等企业垮了才想维权》,《中国企业报》2000年12月13日
《经济(政府商事)合同研究——以政府采购合同为中心》(史际春、邓峰),《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4-6期连载,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1年第2期转载
《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法律问题》,《人大法律评论》2000年卷第1辑
《建立我国中小企业法论纲》(史际春、王先林),《中国法学》2000年第1期
《关于贱价竞争和人为限价的法律思考》(史际春、吴炯),《国际商报》2000年1月9日
《〈合同法〉的喜与忧》,《法学家》1999年第3期
《论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法律方面》,《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在改革开放和经济法治建设中产生发展的中国经济法学》,《法学家》1999年第1-2期合刊
《论经济责任制对国企改革价值的再发现》(史际春、邓峰),《政法论坛》1999年第1期
《经济法的价值和基本原则刍论》(史际春、邓峰),《法商研究》1998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1999年第2期转载
《必要的监控手法——中国反垄断法应规定的限制竞争暨垄断行为》(史际春、王先林),《国际贸易》1998年12月号
《经济法:法律部门划分的主客观统一》,《中外法学》1998年第3期
《遵从竞争的客观要求——中国反垄断法概念和对象的两个基本问题》,《国际贸易》1998年4月号
《适应经济法治需要建立官告官和民事、行政公诉的制度》,《法学家》1998年第1期
《立足改革开放借鉴国际惯例完善我国民事和经济立法体系》,《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6期
《集体所有制企业》,《中国劳动百科全书》,中国劳动出版社1997年版
《市场经济の法律制度:进展と问题》,日本《法律文化》1997年第9-12期连载
《合同的异化与异化的合同——关于经济合同的重新定位》(史际春、邓峰),《法学研究》第19卷(1997年)第3期
《政府如何做股东》,《北京日报》1997年3月27日
《企业、公司溯源》,《商事法论集》(王保树主编),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关于公司、企业的若干考证和辨析》,《法学家》1996年第4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发展报告》(1994-1995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关于法人财产权与股东权的法律规定刍议》,《法制与社会发展》1995年第6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我国的经济法——兼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法与民商法的关系问题》,《中国法学》1995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1995年第4期转载
Legal Considerations in China,Doing Business in China,McGraw-Hill Ryerson Limited,Canada,1995
《禁止误导性宣示,维护公平交易和消费者权益》,《光明日报》1995年3月18日
《集体企业财产权关系新探》,《企业?证券?合同》,人民法院出版社1992年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法》,《光明日报》1994年12月14日
《海峡两岸经济法比较》,《法学家》1994年第3期
《公司法与自由企业精神》,香港《信报》1993年12月16日
《完善法制与法律移植》,香港《信报》1993年11月9日
《经济法的地位问题与传统法律部门划分理论批判》,《当代法学》1992年第3期、第4期连载
《国有经济该撤退到哪里?》,《中国经营报》1993年6月25日
《市场经济需要竞争法制》,《光明日报》1993年6月9日
《反不正当竞争任重道远》,《首都经济信息报》1993年3月1日
《由民法看法本位》,《法律学习与研究》1992年第1期
《我国基本集体经济立法刍议》,《中国法学》1992年第2期
《再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之主体——兼与刘守豹同志商榷》,《现代法学》1991年第6期
《论集体所有权的概念》,《法律科学》1991年第6期
《台湾物权法和债法述要》,《法律学习与研究》1991年第2期
《供应合同答疑》,《法律学习与研究》1991年第1期
《台湾现行民法的主要特征》,《台湾研究》1991年第2期
《论消费者的权利主体》(谢次昌、郝志新、史际春),《经济法制》1991年第5期
《佟柔先生的经营权思想》,《法制日报》1991年3月4日
《产品责任制度研讨笔会》(史际春、应苏苹、余正富、李兴树),《法律学习与研究》1990年第6期
《我国消费纠纷应由消费者协会仲裁》,《经济法制》1990年第8期
《我国全民所有制两权分离的财产权结构》(佟柔、史际春),《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3期
《完善我国时效制度刍议》,《法制建设》1990年第1期,《法律论文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转载
《为他人无偿修理彩电,应否对彩电被盗负责?》,《法律学习与研究》1989年第2期
《宏观和微观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是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必要条件》(史际春、国世平、王绎频),《中国十年改革纵横谈文集③》,中国工人出版社1989年版
《谈谈消费市场管理法》(国世平、史际春),《经济科学》1989年第5期
《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之对策》(国世平、史际春),《经济学家》1989年第5期
《民法不能调整思想意志关系吗?》(笔名:马为成),《法律学习与研究》1989年第1期
《论我国全民所有制实现的法律形式》,《学习与探索》1989年第6期,《反思 明辨求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转载
《民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及其他》,《法学研究》1989年第4期
《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特征》(史际春、国世平),《法律学习与研究》1989年第4辑
《社会债务问题与民法》(佟柔、史际春),《法制日报》1989年8月14日
《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史际春、国世平),《经济论坛》1989年第5期
《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民事诉讼》(史际春、国世平),《社会科学》1989年第2期
《商品经济新秩序与法律调整》(王利明、史际春),《中外法学》1989年第2期,《十年法制论丛》(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转载
《建立商品经济的法律秩序》,《法律学习与研究》1989年第1期
《论我国消费者组织》(国世平、史际春),《学术论坛》1988年第4期
《世界上几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之考察》(史际春、国世平),《经济科学》1988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法学》1988年第9期转载
《建立和完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刍议》(史际春、国世平、王绎频),《商业经济研究》1988年第5期
《论科学管理与商品经济的协调发展》(国世平、史际春、王绛频),《社会科学辑刊》1988年第2期
《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史际春、国世平),《广西社会科学》1987年第4期
《关于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几个问题》(史际春、国世平、王绎频),《学术论坛》(经济版)1987年第5期
《试论社会主义国家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必然性》(国世平、史际春),《山东经济》1987年第4期
《国外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几种类型》(国世平、史际春),《国外法学》1987年第5期
《消费者运动的产生和发展》(国世平、史际春),《北京商学院学报》1987年第3期
《国有企业财产权性质辨析》,《学术季刊》1987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法学》1987年第8期转载
《试论我国消费者的义务》(国世平、史际春),《中国消费者报》1987年6月1日
《关于民法与商品经济一般条件的进一步探讨》,《法学研究》1987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法学》1987年第5期转载
《国有企业相对所有权论质疑》,《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1987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政治经济学》1987年第4期转载
《论经营管理权》,佟柔主编《论国家所有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民间货币借贷问题对策浅见》,《经济法制》1986年第6期
《我国民法通则与外国传统民法总则的比较》,《社会科学》1986年第7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法律》1986年第8期转载
《指导性计划经济关系的法律调整》,《社会科学》1985年第1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1986年第1期转载
《关于债的概念和客体的若干问题》,《法学研究》1985年第3期。中央电大《民法参考资料(下)》(中央电大出版社1986年版)转载
《苏联法学界关于民法对象的讨论》,《学术界动态》1985年第14期
《继承制度应属民法范畴还是属婚姻法范畴》,《政治与法律》1985年第2期
《我国国营企业对于国家财产的经营管理权》,《中国法学》1984年第3期
《试论我国合同制度的性质和分类问题》,《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1984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84年第3期、中央电大《民法参考资料(下)》(中央电大出版社1986年版)、《经济法论文选》(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等转载
《试论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及其客观依据》。《法学研究》1984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法律》1985年第4期转载

  
►代表性项目
日本禁止垄断法的经验及其对于中国反垄断法实施的借鉴价值,日本住友财团项目,2008
中国公司法实地调研,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项目,2006
反垄断立法有关制度及其发展趋势比较研究,国务院法制办项目,2005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经济法律制度完善,司法部项目,2005
现代民营科技企业制度建设理论与广东的实践,广东省科技厅项目,2005
中央和地方分别所有的国家所有制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3
经济法暨社会法的一般原理研究,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2002
国有资产保护的检察理论与实务研究,最高人民检察院项目,2001
科技人员权益保护研究,广东省科技厅项目,2001
公路经营权研究,天则经济研究所项目,2000
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法律问题研究,国家教委社科基金项目,1993

  
►其他
通讯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100872)
Email:shijc@ruc.edu.cn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经济法学老师介绍:刘俊海_中国人民大学导师介绍

  ►个人简介
刘俊海
民商法博士
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顾问。
兼任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中华全国总工会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宣部司法部与中国法学会六五普法国家中高级干部学法讲师团成员、国家法官学院兼职教授、商务部电子商务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深圳证券交易所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导师、深圳证券交易所第二届上诉复核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证券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委员会副主任、海峡两岸法学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厦门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中国资本市场法治评论》主编、《资本市场法治网》(www.chinacapitallaw.com) 主编、中国政法大学与河北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等。

  
►教育背景
1989年毕业于河北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
1992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获经济法硕士学位。
1995年毕业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获民商法博士学位。
1995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从事商法经济法研究工作。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专长为公司法、证券法和其他商法经济法前沿问题。作为核心咨询专家或起草工作小组成员,参加了《公司法》、《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合伙企业法》、《政府采购法》、《企业国有资产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商事经济法律的研究、起草和修改工作。多次参加立法机关组织的专家座谈会,并多次向立法机关提供咨询建议,多项立法建议被采纳。独立承担或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规范、健全、发展资本市场的法律问题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项目。

  
►社会兼职
1.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
2.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3.中宣部、司法部、中国法学会六五普法国家中高级干部学法讲师团成员;
4.中国法学会理事;
5.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6.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7.吉隆坡区域仲裁中心仲裁员(KLRCA);
8.维也纳国际仲裁中心仲裁员(VIAC);
9.全国总工会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
10.全国人大法工委专家库专家;
11.商务部电子商务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12.海峡两岸法学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
13.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14.中国法学会证券法研究会常务理事;
15.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
16.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培训中心兼职教授;
17.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常务理事;
18.深圳证券交易所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导师;
19.深圳证券交易所第三届上市委员会委员;
20.深圳证券交易所第二届上诉复核委员会委员;
21.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22.中国法律咨询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2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委员会委员;
24.《中国证券报》专家学术顾问;
25.《法制日报》法学专家顾问团成员;
26.《检察日报》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
27.《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宣传顾问;
28.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点评嘉宾;
29.第一届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30.国家法官学院兼职教授;
31.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
32.河北大学兼职教授;
33.华侨大学兼职教授;
34.乌克兰《公司所有权与控制》(Corporate Ownership and Control)杂志编委;
35.《环球法律评论》编委(2002-2006)
36.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37.中国人民大学法律顾问;
38.教育部科研基金和科技奖励评审专家;
39.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学术委员会委员
40.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41.北京市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42.北京市评标专家

  
►荣誉奖励
1.2006年,被中国法学会评选为第五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2.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3.2008年,被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员会、司法部和中国法学会评为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最佳宣讲奖;
4.2008年,入选2008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 2009年1月14日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2008(第二届)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研究报告》);
5.2006年,刊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领导内参》2005年第27期的《妥善解决股权分置改革中涉及外资股东的难点法律问题》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省部级)优秀信息一等奖。该文被黄菊副总理批阅。
6.2005年,《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法律出版社1997年第1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法学会和全国青联举办的第一届中国青年法律学术奖(法鼎奖)评选中荣获金鼎奖(一等奖);
7.2003年,被《财经时报》评选为全国2003年度十大意见领袖;
8.2001年,《电子商务中的信任机制研究》(英文)在美国商法学会(the Academy of Legal Studies in Business)2001年年会上荣获拉尔夫·邦奇奖(the Ralphe Bunche Award),该奖为国际商法论文一等奖。
9.1999年,被北京市法学会授予优秀中青年法学家称号;
10.2008年,《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修订本)》(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2版)获得第二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部级奖)二等奖;
11.2008年,《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修订本)》(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2版)在中国法学会主办的首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部级奖)评选中获得专著类三等奖;
12.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07年度青年教师学术交流优秀奖。
13.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08年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
14.2009年,《现代公司法》一书获第三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
15.2006年,《公司法的修改与解释:以司法权的适度干预为中心》(《法律适用》,2005年第3期)获最高人民法院《法律适用》珠海杯征文二等奖;
16.2006年,被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委讲师团评选为北京市第16届灵山杯优秀报告(党课)二等奖;
17.2005年,刊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专供信息(国办)》2004年第21期的《关于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的建议》获中国社会科学院2004年优秀决策信息对策研究类二等奖。
18.2005年10月,获得《中国消费者报社》颁发的三一五文化贡献奖。
19.2004年,《站在理论的前沿》获中国消费者协会与《中国消费者报》社与《我与消法》征文一等奖。
20.2003年,《论非营利组织的社会责任》获民政部民间组织理论研究优秀论文奖。
21.2001年,《论商事打假行为》(《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0年第4期)获国家工商局、中国工商管理学会和中国消费者协会主办的12315面向21世纪消费者权益保护征文一等奖。
22.2001年,《公司的社会责任》一书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优秀科研成果奖。
23.2000年,《股东权保护概论》一书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省部级)第三届青年优秀科研成果专著三等奖;
24.1998年,刊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信息专报》1997年7月30日第63期的《建议尽快纠正对〈联合国民事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中民事权利的不准确译法》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省部级)优秀信息奖。该文被钱其琛副总理批阅;
25.1992年,《论证券交易立法的若干问题》获中国政法大学四十周年校庆研究生有奖征文一等奖。

  
►代表性成果
一、代表性学术专著
1.《公司法学》,独著,北京大学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ISBN978-7-301-12193-1, 2008年8月版;
2.《现代公司法》,独著,法律出版社,ISBN978-7-5036-8508-8,117.8万字,2008年7月版。该书获第三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
3.《公司法》,独著,名校名师讲义系列,中国法制出版社,ISBN9787509305348,2008年6月版;
4.《物权法与证券投资者权益保护》,副主编(王利明、祝幼一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新公司法的制度创新:立法争点与解释难点》,独著,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2010年获得第二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部级奖)二等奖;
6.《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1997年出版,2004年修订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法学会和全国青联举办的第一届中国青年法律学术奖(法鼎奖)评选中荣获金鼎奖(一等奖); 2008年获得第二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部级奖)二等奖;
7.《公司的社会责任》,独著,补白性著作, 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该书于2001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优秀科研成果奖;
8.《商法经济法热点案例评析与立法问题》,独著,论文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9.《欧盟公司法指令全译》,独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0.《公司法剖析:比较与功能的视角》,译著,合译,北京大学出版社,ISBN 978-7-301-12623-3,2007年8月第一版;
11.《中国法学家访谈丛书》,昆仑出版社,2000年版;
12.《股份制企业法律知识概述》,独著,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3.《规范的证券市场--证券的法律分析》,合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4.《经济法原理》,合著,社科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15.《法律的未来:信息技术对法律的挑战》(英),主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16.《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合著,中国工人出版社,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办公室编,2004年2月第1版。
二、代表性中英文学术论文
1.《揭开公司面纱制度应用于司法实践的若干问题研究》,《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2011年第8期;
2.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Business Organization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Legal Framework After the Revision of the Company Law in 2005,co-authored with Knut Benjamin Pissler. 该文提交2010年国际比较法大会,并发表在社会科学研究网上:http://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1695888。
3. Director's Duty of Diligence and Shareholder's Derivative Action in China,提交2010年6月25日至26日在德国弗莱堡大学召开的法律与法律现实:中德私人诉讼的程序实现对话国际研讨会(Symposium "Law and Legal Reality - A Chinese-German Dialogue on the Procedural Realisation of Private Claims", Freiburg,25th and 26th of June 2010)。
4.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China: Then and Now, Co-authored with Professor Cindy Schipany at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Columbia Business Law Review, Volume 2002, Number 1. LENGTH: 24908 words. 据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网(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2003年9月13日的统计,该文是该网亚洲法论文中点击率最高的十篇文章之一。
5.Chinese Business and the Internet: The Infrastructure for Trust, Vanderbilt Journal of Transnational Law, November,2002, 35 Vand.J.Transnat'l L.1545. Co-authored with Prof. Timothy L. Fort at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该文曾在美国商法学会2001年年会上荣获最佳国际商法论文奖拉尔夫·邦奇奖。
6.The Perspectives for Tax Law in Hong Kong after 1 July 1997,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Tax Law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toward the 21st Century, held in Leiden, the Netherlands in July 1996 and published by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in 1997.
7.Increasing role of the courts in China,Law, Development Socio-Economic Changes in Asia,2003.
8.The Protection of Social Rights and the Coming Implementation of CESCR in China,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The domestic obligation to implement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held in Oslo, Norway, in November 1997.
9.The Protection of Labor Rights in China, Working Paper Series of Norwegian Institute of Human Rights, the University of Oslo, 1997.
10.Approaches to Strengthen the Responsibility of Directors and Managers in China, presented at the fourth annual conference of Asia Pacific Economic Law Forum, held in Hong Kong in December 1998.
11.Legal reforms in China, Governance ,Decentralization and Reform in China,, India and Russia, Jean-Jacques Dethier (ed.)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pp. 373 – 405. ZEF-Discussion Papers on Development Policy No. 13, Center for Development Research (ZEF), Bonn, September 1999. See, http://www.zef.de/zef_englisch/f_publ.html1. It was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seminar of the Governance on China, India and Russia, 3-4 May 1999, hosted by the Research Center for Development, Bonn University.
12.Overview of the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 in China, presented at the Roundtable Meeting on Law, Development and Socio-Economic Change in Asia (II), held in Bangkok, Thailand, 19-20 November, 2001.
13.《论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公司社会责任的正当性与可操作性》,《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14.《推行厂务公开制度,增强企业竞争力》,《理论前沿》, 2009年第5期;
15.《食品安全监管的制度创新》,《法学论坛》,2009年第3期;
16.《3·15应成为企业对消费者的感恩节——论公司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9年第3期;
17.《一项塑造法官公信力的诚信工程》,《人民法院报》,2009年2月3日,第4版.
18.《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资本市场法治:以上市公司监管立法为中心》,《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19.《弘扬股东民主理念,激活股东大会制度》,《董事会》,2008年第10期;
20.《制定国有资产法的思考》,《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21.《论股权平等原则》,《法学杂志》,2008年第3期;
22.《改革开放30年来公司立法的回顾与前瞻》,《法学论坛》,2008年第3期;
2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法治工商新品牌》,《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8年第3期;
24.《论抽逃出资股东的民事责任》,《法学杂志》,2008年第1期;
25.《新公司法框架下的公司承包经营问题研究》,《当代法学》,2008年第1期;
26.《论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法学家》,2007年第6期;
27.《中国对一人公司的法律规制》,《国际商事法务》(日本),2007年第9期;
28.《优化事务所内部治理,实现做大做强》,《中国注册会计师》,2007年第6期;
29.《关于公司社会责任的若干问题》,《理论前沿》(中央党校),2007年第22期;
30.《揭开公司面纱制度在中国的解释与运用》,《中国法律》(香港),2007年第8期;
31.《一本不平的平话——评<行业协会商会平话> 》,《中国商贸》,2007年第6期;
32.《优化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法治环境》,《资本市场》,2007年第11期;
33.《法学研究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法学论坛》,2007年第2期;
34.《价格同盟:行业协会的社会责任亟待强化》,《人民法院报》,2007年10月16日;
35.《法律应该向弱者适度倾斜》,《民主与法制》,2007年第5期;
36. 《新公司法中揭开公司面纱制度的解释难点探析》,《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37.《我国应尽快制定国有资产保护法》,《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领导参阅》,2006年第20期;
38.《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法学论坛》,2006年第6期;
39.《新公司法解读》,《北大商业评论》,2006年第7期;
40. 《新公司法实施中的争点》,《光明日报》(2006年12月26日)第九版整版刊登;
41.《新公司法的制度创新》,《月旦财经法学》(我国台湾地区),2006年第3期;
42.《构建和谐社会与法理念的更新——兼论和谐社会与社会法的完善》,《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5期;
43.《评<公司集团基本法律问题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12期;
44.《从公共服务视角看行政机关的六种服务》,《工商行政管理》,2006年14期;
45.《创新裁判思维,维护金融债权》,《人民司法》(最高人民法院主办),2006年第1期;
46.《新公司法的制度创新及其对仲裁实践的影响》,《北京仲裁》,2006年第1期;
47.《妥善解决股权分置改革中涉及外资股东的难点法律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领导内参》,2005年第27期。该文被黄菊副总理批阅,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信息一等奖;
48.《完善证券法,鼓励投资信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领导内参》,2005年第28期;
49.《强化公司社会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9月27日第3版;
50.《创新法律制度,构建和谐社会》,《群言》,2005年第11期;
51.《论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民商法官的裁判思维》,《山东审判》,2005年第3期;
52.《一人公司制度难点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年第6期;
53.《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中的法律问题研究》,《人民司法》(最高人民法院主办),2005年第3期;
54.《公司法的修改与解释:以司法权的适度干预为中心》,《法律适用》,2005年第3期。该文获最高人民法院《法律适用》珠海杯征文二等奖;
55.《证券法律的制度创新》,《中国金融》,2005年第22期;
56.《诚信株连的启示》,《新财经》,2005年第11期;
57.《股改的法律依据何在》,《新财经》,2005年第9期;
58.《公司社会责任与和谐消费环境的构建》,《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05年第4期;
59.《修改公司法,放宽公司的担保能力》,《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60.《有效维权重在加大违法成本》(专访),《人民日报》,2005年3月17日第5版;
61.《关于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的建议》,《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专供信息(国办)》,2004年第21期。该文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2004年优秀决策信息对策研究类二等奖;
62.《公司法修改应着力创新》,《法学》(华东政法学院),2004第7期;
63.《建立社会公众股股东单独表决制度的有关问题》,《中国金融》,2004年第23期;
64.《关于企业和企业家的维权立法问题》,《当代经济》,2004年第4期;
65.《完善国内仲裁司法监督问题的法学思考》,《北京仲裁》,2004年第1期;
66.《论新公司法的现代化》,《环球法律评论》,2004年冬季号;
67.《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的法律分析与思考》,《国有企业改革法律报告》,第1卷, 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68.《公司法修改中的重大问题》,《民商法前沿论坛》,第3辑。王利明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
69.《加强公司法解释学研究,积极审慎审理公司纠纷案件》,《商事审判研究》,2004年卷,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
70.《论证券市场法律责任的立法和执法协调》,《现代法学》,2003年第1期。该文在2004年7月荣获重庆市新闻出版局、重庆市期刊协会颁发的优秀论文奖;被收入《中国商法学精萃 2004年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71. 《我国公司法移植独立董事制度的思考》,《政法论坛》,2003年第3期;
7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人和企业产权制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3年第164号;
73.《倾力打造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的法律环境》,提交2003年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专题研讨会,收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中国工人出版社,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办公室编,2004年2月第1版;
74.《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保护》,《群言》,2003年第7期;
75.《上市公司分立与小股东权益保护》,《证券法律评论》2003年卷;
76.《规制政府采购人变相指定供应商的法律思考》,《中国政府采购》,2003年第6期;
77.《论完善证券法律责任的协调实施机制》,《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2003年第4期;
78.《整顿和规范市经济秩序的法律思考》,《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3年第7期;
79.《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质量万里行》,2003年第3期;
80.《电子商务主体及准入监管研究》,1.5万字,载入《市场监管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工商出版社,2003年7月版;
81.《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权转让若干问题研究》,《中国民商审判》,2003年第1卷;
82.《论股东累积投票权》,《环球法律评论》,2003年第1期;
83.《理顺工商关系,保护消费者权益》(专访),《人民日报》,2003年11月3日;
84.《完善信用立法,夯实诚信根基》,《人民日报》,2003年6月17日;
85.《塑造科学消费的良好法治与伦理环境——谈商家、政府职能部门及社会团体、中介机构在推动科学消费方面的作用》,《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2年第11期;
86.《国际惯例≠真理》,《新华文摘》,2002年第9期;
87.《政府采购法重视对供应商权益的保护》,《中国政府采购》,2002年第6期;
88.《论独立董事制度的几个相关法律问题》,《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2年第3期;
89.《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的若干思考》, 《法学论坛》,2002年第6期;
90.《政府采购法重视对供应商权益的保护》,《中国政府采购》,2002年第6期;
91.《修改公司法的指导思想》,《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2年12月1日;
92.《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公司法的修改前瞻》,《中国法学》,2002年第6期;后载入《商法论文选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
93.《投资基金立法若干争议问题研究》,《中国证券报》2002年3月29日第12版,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2年第6期转载;
94.《挑战股东利益最大化——美国近年非股东利害关系人立法研究》,《国际贸易》,2002年第7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2002年第10期转载;
95.《资本与知本最佳组合:建立有限合伙制度解析》,《国际贸易》,2002年第2期;
96.《正当竞争应鼓励》(专访),《人民日报》,2002年7月15日;
97.《市场化成熟度标杆——我国投资基金立法若干争议问题研究》,《国际贸易》,2001年第9期;
98.《民主管理公司——欧盟职工参加公司机关制度的立法过程》,《国际贸易》,2001年第7期;
99.《加入WTO后,政府干预市场经济走向法治化势在必行》,《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1年第12期;
100.《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的法律思考》,《中国法学》,2000年第1期;
101.《中华人民共和国投资基金法学者建议稿》,《民商法论丛》第14卷,2000年;
102.《论社会权的保护及<经社文公约>在中国的未来实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研究》,刘海年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
103.《医患纠纷解决机制的公开化与公正化》,《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0年第3期。
104.《入世后中国经济立法的完善》,《经济时刊》,2000年第1期;
105.《论商事打假行为》,《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0年第4期。该文于2001年3月荣获国家工商局、中国工商管理学会和中国消费者协会主办的12315面向21世纪消费者权益保护征文一等奖;
106.《依法推进费改税》,《经济与法》,1999年第3期;
107.《职工参与公司机关制度的比较研究》,《商事法论集》第3卷.,王保树主编,法律出版社,1999年;
108.《论投资基金法律关系中的当事人》,《法学杂志》,1999年第1期;
109.《金融危机的法律防范》,《中国法学》,1999年第2期;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1999年第6期;
110.《政府干预市场经济必须走向法治化》,《特区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2期;并在《改革内参》第9期、第10期、第11期和第12期全文刊登;后载入《面向21世纪的思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20周年回顾与前瞻.》,王洛林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依法治国与廉政建设》,刘海年等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
111.《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法律形式》,《企业改革与管理》,1999年第3期;
112.《这样的联手有违法律》,《民主与法制》卷首,1999年第10期;
113.《我国应允许设立一人公司》,《民主与法制》卷首,1999年第14期;
114.《股民状告证券商侵权案件的法律启示》,《国际商报》, 1999年7月26日第7版;并被法律之星网站1999年8月11日法制论坛转载(http://www.lawstar.com.cn);
115.《加强农村社会稳定的若干法律对策》,《法学杂志》,1998年第4期;
116.《政府干预市场经济应限制在五个法律层次》,《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领导参阅》,1998年第22期;
117.《建议尽快纠正对〈联合国民事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中民事权利的不准确译法》,《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信息专报》1997年第63期。该文被钱其琛副总理批阅,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省部级)优秀信息奖。
118.《论股东的代表诉讼提起权》,《商事法论集》,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7年1月第1版;
119.《强化公司的社会责任--建立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商事法论集》,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7年11月第1版;
120.《商法学研究述评》,《法学研究》,1997年第1期;
121.《论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文萃》(1993~1995),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122.《建议尽快纠正对〈联合国民事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中民事权利的不准确译法》,《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信息专报》,1997年7月30日,第63期。1998年2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信息奖;
123.《我国签署〈国际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约〉应当注意的若干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信息专报》,1997年10月12日,第83期;
124.《人权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A·艾德著),译文,2万字,《外国法译评》,1997年第4期;
125.《论政府与人民的法律角色定位》,《法学评论》,1996年第1期;后载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刘海年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1996年;
126.《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中亟待解决的四个法律问题》,《法学》(沪),1996年第3期;
127.《走向成熟的中国市场经济法制建设》,《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6年第2期;
128. 《国有企业改建为国有独资公司探讨》,《法制日报》,1996年4月25日理论版,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1996年第4期;
129.《我国公司法确认股东累积投票权的理论探讨》,《江海学刊》,1996年第3期;
130.《消费者疑假买假胜诉,经营者知假卖假败诉》,《内蒙古质量技术监督》,1996年第6期;
131.《论股东权保护的渊源》,《法学杂志》,1996年第2期;
132.《股东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法学》(沪),1995年第8期;
133.《论不公正的新股发行与股东权的保护》,《河北法学》,1995年第6期;
134.《论股东的表决权》,《法律科学》,1995年第6期;
135.《股东权法律保护的理论和实践》,《法学》(沪),1995年第8期;
136.《我国公司法的特点》,《法学杂志》,1994年第2期;
137.《股东权模式的内涵与功能》,《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1994年第2期;
138.《我国公司法的特点》,《法学杂志》,1994年第2期;
139.《两权分离理论失败,立法应取权利本位》,《内参情况》,中国青年报社编,1994年1月8日;
140.《股份制与合作制不能捏在一起》,《内参情况》,中国青年报社编,1994年6月8日;
141.《有关中国公司立法的若干建议》,《中国证券评估杂志》,1993年第6期;
142.《转换国有大企业经营机制的重要途径》,《法学杂志》,1993年第2期;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1993年第4期;
143.《关于加强乡镇企业法律机制的研究》,《法学杂志》,1992年第1期;
144.《论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确认和行使》,《政法论坛》,1991年第1期;
145.《论我国经济法的目标模式》,《江海学刊》,1988年第4期;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1988年第5期;
146.《论企业兼并立法的几个基本问题》,《经济与法》,1988年第10期;
147.《建议尽快制定私人企业法》,《经济与法律》,1987年第8期.
三、代表性学术著作
1、论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公司法的修改前瞻》,《中国法学》,2002年第6期
公司法的修改是十届人大期间的重要立法项目。公司法在立法技术上和制度设计上何去何从,是大改、中改,还是小改;公司法与外商投资企业法是否需要并轨;公司自治与政府干预、司法干预的关系如何解决,都值得研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公司法的修改前瞻》一文系统回答了这些问题。他主张全面修改《公司法》,认为新《公司法》应坚持公司的法人性与营利性;承认公司的社会性,确认公司的社会责任;抛弃社团性,承认一人公司。建议立法者更加尊重公司自治、公司自由、公司民主和公司权利,大幅减少国家行政权和国家意志对公司生活的不必要干预;废除公司经营范围制度,重视公司章程和股东协议的效力,对各类公司一律采行登记制为主、审批制为辅的设立原则,允许公司选择法定代表人的一元化或多元化。主张大胆引入授权资本制,改进资本维持原则,放宽对股东出资形式的限制,明确验资机构对债权人和投资者的民事责任,原则上废除法定最低注册资本原则。主张实现外商投资企业立法与公司立法的并轨,赋予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法院和仲裁机构应积极受理公司法未作规定或规定不明的公司纠纷案件。其中,一些建议被新《公司法》采纳。
2、论文《金融危机的法律防范》,《中国法学》,1999年第2期
该文从分析金融危机的爆发原因入手,主张从公法与私法(民商法)两个层面上构建防范金融危机的法律机制。指出,政府干预过多过滥,不可能有效地预防和化解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只能加剧和推动危机的爆发;腐败、低效、黑箱行政本身就是金融隐患,过多过滥的审批本身就是金融风险。为防范金融风险,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法律形式必须限制在五个层次上:尊重型干预、保护型干预、调控型干预、促成型干预和给付型干预。主张完成全部国有专业银行的公司制改革;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国家控股的商业银行全面推行强制担保贷款制度;及早改变目前过分依赖于商业银行的危险局面,依法鼓励发展直接资本市场;尽快建立公司重整制度,避免公司、企业不必要的破产。2004年初,党和国家决定将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可见,作者5年之前提出的商业银行进行公司制改革建议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3、论文《我国公司法移植独立董事制度的思考》,《政法论坛》,2003年第3期
一文主张要从根本上避免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制度叠床架屋,减少监督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如独立董事与监事的薪酬、重复聘请中介机构的费用),应从制度上革除当前独立董事与监事会并存的格局;为使独立董事的声音不被内部董事和关联董事吞没,独立董事应在董事会中占据多数席位,至于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占据简单多数(第五种模式),还是绝对多数(第六种模式),都应尊重公司与股东自治,以及市场的自由选择;为确保独立董事对全体股东利益负责,《公司法》应确认独立董事对广大股东的报告和说明义务,打通独立董事与广大股东间的信息沟通渠道。
4、专著《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2004年修订版
股东权的保护问题关系到现代企业制度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权的保护》一书以专题著作形式对此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系统性的研究,并对我国立法上应如何因应提出了作者的主张和建议。该书详细阐述了股东权与物权、债权的关系,认为股东权既不是物权,也不是债权,而是一种新兴的民事权利。
在比较了物权模式、债权模式和股东权模式等三种国家所有制的法律实现方式的基础上,认为股东权模式是国家所有制在投资领域的最佳法律实现方式。作者认为,在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国家股东权的保护,警惕国有资产流失;建议早日把国家股推向二级流通市场,并慎重选择国家股代理人。为明确国家股东权的法律地位,认为《公司法》第4条第3款公司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的规定有欠严谨,应予删除。
鉴于中小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弱势地位,作者对于中小股东的权利保护与救济提出了诸多立法建议。针对大股东滥用资本多数决原则的现象,提出了构建股东诚实义务的学说。为保护中小股东监督和制衡经营者与控制股东的积极性,主张新公司法承认股东代表诉讼提起权,允许中小股东为捍卫公司利益而以自己的名义对违法失信的当事人提起诉讼。针对1993年《公司法》只允许股东查阅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而不能查阅会计帐簿的缺憾,主张新公司法允许小股东查阅公司会计帐簿,以加大对股东知情权的保护力度。
对于股东权变动的效力,主张公司内部登记生效主义与公司外部登记对抗主义相结合的态度。具体说来,就公司内部关系而言,公司股东名册的变更登记之时视为股权交付、股东身份(股东投资权利、义务、风险和收益)开始转移之时;就公司外部关系而言,公司登记机关的股权变更登记行为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
鉴于一人股东很难慎独自律,作者首次在法学界提出对一人公司的股东采取法人格滥用推定的立法态度,推定一人股东对一人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但允许一人股东举反证推翻。以上立法建议多被2005年新《公司法》采纳。书中有关论述还先后被国内外许多学术论文或著作引述。
5、专著《公司的社会责任》,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该书首次在我国公司法学界对强化公司社会责任的理论依据、国外公司社会责任运动的理论与实践、强化公司社会责任的立法论和解释论、落实董事践行公司社会责任的义务、导入社会公开法律机制、强化公司社会责任监督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公司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们赚钱作为自己的唯一存在目的,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包括职工利益、消费者利益、债权人利益、中小竞争者利益、当地社区利益、环境利益、社会弱者利益及整个社会公共利益等内容。
认为,强化公司社会责任的理论依据在于,公司的经济力量及其推动社会权实现的社会义务。公司社会责任与人权中的社会权紧密相连。对公司的传统概念公司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社团法人提出了质疑,认为既要强调公司的营利性,也要强调公司的社会性;主张董事会决策既要考虑股东利益,也要考虑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公司既要履行法律意义上的社会责任,也要履行伦理意义上的社会责任。
主张立法规定非股东的社会利益代表参与公司机关,包括职工董事制度、消费者董事制度和环境保护董事制度。为使我国职工参与制度更有实效,建议取消职工监事制度,实行统一的职工董事制度,并将职工董事的具体比例法定化。主张我国立法摒弃只按公司投资者的所有制性质决定职工参与程度的保守态度,改采以公司规模和雇工人数为准。该书出版后,受到国际劳工组织北京代表处、国内学界和有关部门的重视。相关立法建议被2005年新《公司法》采纳。
6、译著《欧盟公司法指令全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这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翻译欧盟公司法指令的译著,是国内公司法同行研究欧盟公司法的重要文献资料。其严谨性、准确性受到同行高度评价。对于推动我国公司法学界对于欧盟公司法和中国公司法的比较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7、独著《新公司法的制度创新:立法争点与解释难点》,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认为,公司制度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引擎。如果说宪法是政治生活中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公司法则是经济生活中的根本大法,是投资兴业的总章程。2005年10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新《公司法》针对1993年《公司法》重管制、轻自治,重国有、轻民营,重除弊、轻兴利等弊端,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作者认为新《公司法》是一部鼓励投资兴业的服务型公司法、鼓励公司自治的市场型公司法、对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一视同仁的平等型公司法、债权人友好型的公司法、弘扬股权文化的护权型公司法、优化公司治理的规范型公司法、注重社会责任的人本型公司法、具有可操作性的可诉型公司法。该书结合作者多年研究公司法改革的学术成果及其参与2005年新《公司法》修改的过程,对新《公司法》的制度创新在立法层面的争点问题和操作层面的解释难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权威诠释。
8、译著《公司法剖析:比较与功能的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本书是对公司法领域所作的精要分析。作者们的立论前提是各国公司法都要解决以下三大基本代理问题:经营者对股东们的机会主义行为、控制股东对小股东们的机会主义行为以及股东群体对其他公司利益相关者(债权人与雇员)的机会主义行为。各国都必须在纷繁复杂的公司内部关系及其与产品、劳动力、资本与控制权市场的互动关系中解决以上三大问题。作者们的核心观点是,各国的公司形式大同小异;更令人惊讶的是,各国为了解决三大代理问题往往在相同的备选法律策略中作出选择,尽管选择的策略并不雷同。本书阐明了欧洲主要国家、日本和美国如何以及为何在解决特定公司法问题时有时选择了相同的法律策略,而有时则截然相反。在对代理问题和法律策略作了简要概述后,本书探讨了公司的基本治理结构,包括董事会与股东会的权力。接下来,本书探讨了债权人保护措施、关联交易以及公司合并、章程修改等公司重大行为问题。最后,本书分析了友好收购、敌意收购和资本市场规制问题。
10、独著《现代公司法》,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2011年再版。
这是一部体系化的公司法学术著作。该书围绕公司法总论、公司设立、公司自治、公司资本、股东权、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股份发行和转让、公司治理、公司债权人的保护、公司重组、公司社会责任、公司债券、公司财务会计制度、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特殊类型公司、公司终止、外国公司与公司争讼等内容进了深入探讨。该书覆盖了公司从设立到终止的生命周期中不可或缺的主要法律制度,并就公司争讼的裁判思维进行了探讨。该书既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也有较强的实务指导作用。

  
►代表性项目
1.中国法学会省部级课题《股份公司类别股份制度研究》CLS(2011)C19; 2.司法部2009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重点课题《创新市场的国家干预法律机制研究》(09SFB1007); 3.教育部2009年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我国公司法现代化研究》(2009JJD820009); 4.教育部2009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青年课题《私募股权基金法律制度研究》; 5.教育部2008年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弘扬股权文化,完善证券投资者权益保护制度》》; 6.中国人民大学985课题《完善我国间接持有模式下证券投资者权益保护制度研究》主持人(2008年); 7.住友财团2008年度亚洲地区日本研究资助计划课题《中国公司赴日本上市的法律问题研究》主持人(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 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规范、健全、发展资本市场的法律问题研究》(05CFX013)课题主持人。2009年3月12日,该课题成果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鉴定为优秀成果; 9.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研究项目《中国社会法基本理论研究》课题主持人; 10.独立承担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资助的研究项目《欧盟公司法及其对中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启示》; 11.独立承担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基金项目《公司集团法律制度研究》; 12.独立承担深圳证券交易所委托的课题《证券交易所法律地位比较研究》; 13.受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之邀,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企业并购重组与国有资产优化机制研究》,负责撰写《企业并购重组的法律监管体系》部分; 1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济法原理》课题组成员; 1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金融危机的法律防范》课题组成员; 16.科技部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科技企业股权激励机制研究》课题组成员; 17.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与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学会《工商行政管理对电子商务秩序的有效监管研究》课题组成员; 18.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中国公司治理改革研究》课题组成员; 19.中国证监会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委托的《证券市场中的诚信体系研究》课题组成员; 20.商务部《WTO政府采购协定》专家研究组成员; 21.亚洲开发银行(ADB)《中国公共债务管理研究项目》法律咨询专家; 22.最高人民法院2005年重点调研课题《关于股权转让纠纷的调研》课题组成员; 23.福特基金会赞助的《中国与经济全球化》课题组成员; 24.公安部经济犯罪侦察局委托的《证券执法合作机制研究》(2006年至2007年)课题主持人。

  
►其他
一、国家经济立法和政策研究活动
1.2004年至2005年,作为核心咨询专家多次参加全国人大法工委举行的《公司法》和《证券法》修改专家座谈会,并提出立法建议,很多建议被采纳;
2.2005年11月23日,参加国务院法制办与国家工商总局《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修改专家座谈会,并提出立法建议;
3.2006年2月26日,参加国务院法制办与国家工商总局《外国公司分支机构在中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管理条例》的修改专家座谈会,并提出立法建议。
4.应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之邀,于2003年3月31日参加《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专家座谈会》,并提交书面研究报告,主张进一步发挥社会公众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中的主动性和积极作用。
5.应全国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之邀,于2003年7月11日向全国政协常委会作了《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法律环境》的专题发言,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立法、执法和司法难点问题发表学术见解。认为,公司法、证券法与证券市场既要为国企改革和发展服务,也要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服务。
6.作为《证券投资基金法》起草工作小组成员,提交了《投资基金法学者建议稿》,计3万字。其中多项建议被2003年通过的《证券投资基金法》采纳。
7.为《政府采购法》起草工作小组成员,提出了要强调保护供应商权益、政府采购合同不是行政合同,而是特殊民事合同等观点,被2002年6月颁布的《政府采购法》采纳。
8.自2002年开始,担任全国人大财经委《合伙企业法》修改工作小组成员;
9.受国家经贸委委托,于1995年11月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独资公司条例草案》试拟稿,并作为主笔起草了第一稿和第二稿,1·2万字。
10.受原国家计委之邀,作为《固定资产投资法》起草小组成员于1988年参与起草《固定资产投资法》;
11.对《证券法》、《食品卫生法》、《统计法》和《反倾销条例》等草案提出立法建议;
12.受深圳经济特区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委托,于1998年独立撰写了《深圳经济特区独资企业条例(草案)》的起草大纲,并参加撰写《深圳经济特区商人条例(草案)》。该条例于1999年颁布;
13.独立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改学者建议稿》(中英文对照),该建议稿与《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的法学思考》一文系王家福与胡康生主持的国家重大项目《邓小平法制思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问题》的子课题;
14.应国家工商总局之邀,于2004年1月12日参加《关于处理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若干规定》的专家论证会,并提出修改建议。该规定已发布实施;
15.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西部开发促进法草案》起草小组咨询专家;
16.应信息产业部之邀,于2004年1月17日参加《电信卡管理有关问题专家咨询会》,并提出政策建议;
17.应商务部之邀,于2003年10月参加《成品油市场管理条例》(修改稿)的专家论证会,并提出修改建议;
18.应中国银监会与国务院法制办之邀,于2003年6月参加《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草案》、《商业银行法修改稿》的专家论证会,并提出修改建议;
19.应财政部之邀,于2004年9月参加《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的专家论证会,并提出修改建议;
20.应中国银监会之邀,于2004年8月参加《集合资金信托业务信息披露暂行规定》和《信托投资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的专家论证会,并提出修改建议;
21.应国务院法制办之邀,于2005年7月参加《电信法草案》专家论证会,并提出修改建议;
22.应全国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之邀,于2005年4月13日出席全国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法制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专题座谈会。
23.应全国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之邀,于2005年5月30日出席全国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的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研讨会,提交《加强与繁荣社会法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论文。
24.应中国证监会之邀,于2003年12月4日参加完善关联董事回避制度专家研讨会,并发表专家建议;
25.应中国证监会之邀,于2004年5月21日参加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权利性质专家研讨会,并发表专家建议,主张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的性质是信托财产;
26.应最高人民法院之邀,先后参加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婚姻法司法解释》(二)、《公司法司法解释(一)、(二)、(三)》、《关于审理外商投资企业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一)》、《关于审理金融市场上委托理财类合同纠纷案件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企业法人解散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草案》、《关于证券公司破产时股民保证金是否应当优先取回的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注册会计师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司法解释》等民商法领域重要司法解释和重大疑难案件的专家论证会,并发表专家意见。
27.2006年6月28日,出席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主办的西部开发促进法中-加国际研讨会,并作主题发言。
28.2007年5月16日,出席财政部完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专家座谈会,并就完善政府采购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措施,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发表了专家意见。认为,政府采购法既具有节约采购资金、培育政府采购市场的经济功能、遏制腐败的政治功能,也具有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政策功能,主张进一步重视社会政策的立法价值目标。
29.2007年6月19日,出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责任体系理论研讨会,并以《建立消费者友好型的药品安全问责体系》为题作了专题发言。呼吁有关监管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快捷高效、无缝对接的联动监管机制,切实扭转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和消极监管现象。还建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 《制药企业社会责任导则》,强化制药企业的社会责任。
30. 2007年6月28日,出席中国工商学会举办的工商行政管理改革与发展高层论坛,并发表了《建设服务型法治工商》的演讲。指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改革和创新要瞄准服务型角色定位。认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首要服务就是尊重型服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充分尊重企业 的首创精神,放松不必要的经营范围管制和股权出资限制;要提供规范快捷的市场准入服务,取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基于行政自由裁量权而设定的不必要门槛;要提 供保护型服务,切实维护交易安全、交易公正、交易迅捷和竞争公平;要提供行政指导服务,对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必要的善意提醒。还就打造法治工商的六大原则 进行了阐述。
31.2007年11月20日至21日,出席全国人大财经委在昆明召开的经济立法规划座谈会,并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商事立法》为题作了专题发言。他认为,完善商事立法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增强民族经济竞争力的需要,是落实依法治国方 略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主张进一步提高商事立法质量,重视商事立法的统一性、逻辑性、民主性、前瞻性、竞争性和可诉性。建议立法机关根据科学发 展观的要求,对现行立法文件中有悖公平正义价值的条款进行彻底清理,该废止的,坚决废止。他还对制定商事登记法、推进外资企业法与公司法并轨等问题发表了意见。
32. 2008年1月25日,出席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与商务部条法司、日本国际协力机构中国事务所在宁波召开的公司诉讼以及公司纠纷案件非诉程序研讨会。指出,在公司法司法解释中建立健全公司决议瑕疵救济机制对于维护股东权利、完善公司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司法解释既要强调人民法院旗帜鲜明地保护股东的诉权,也要设计相应的股东滥权防弊措施;既要增强司法解释的可操作性,又要兼顾法院的自由裁量权;既要注重公司决策效率的维护,又要遵守交易安全的法律底线。
33.2008年3月17日,出席全国人大法工委组织的《国有资产法(草案)》专家研讨会,主张《国有资产法》的主要立法任务是确认和保护国家股东权。建议将国有资产界定为国家对企业出资后形成的股东权益,包括参与重大决策、选 择管理者以及分取利润等民事权利。至于国家基于公共政策对企业提供的专项拨款主要具有政府采购的性质,不宜由《国有资产法》调整。还就《国有资产法》对二级企业的法律监管等问题发表了意见。
34.2008年4月7日,出席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组织召开的《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管理条例》专家论证会,认为我国对外国公司来华设立代表处应当采取允许与鼓励的态度,以扩大我国对外开放的领域,积极推进经济的全球化;同时应当完善公司登记机关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的合作监管机制,以维护交易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35. 2008年4月16日,出席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召开的立法规划工作专家座谈会,并就完善商事经济立法项目发表了专家意见。
36.2008年5月5日,出席中国法学会与中国农业经济法研究会在友谊宾馆联合主办的《食品安全法草案》专家研讨会,并发表了修改意见。
37.2008年5月22日至23日,出席最高人民法院《公司法司法解释(三)》和《公司法司法解释(四)》的征求意见座谈会,并发表专家意见。
38.2008年7月29日至30日,出席最高人民法院《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的征求意见座谈会,并发表专家意见。
39.2008年 11月25日上午,出席中欧司法研讨会,并发表了公司社会责任演讲。认为,既要强化发展中国家的供应商的 社会责任,也要强化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为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政府应当运用政府采购等手段鼓励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40.2008年11月26日,出席了中国证监会举办的完善资本市场法制建设专家学者座谈会,并就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法制建设,围绕立法工作的思路和重点、执法体制和执法模式的完善以及司法环境的优化等方面发表了意见和建议。
41.2008年12月2日,出席全国总工会举办的纪念厂务公开推行10周年座谈会暨企业民主管理高层论坛,并宣读会议论文。
42.2009年3月18日,出席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召开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订工作座谈会,并发表专家意见。
43.2009年9月9日,出席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组织的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规范化与一人公司制度座谈会。认为,鉴于大多数高校资产管理公司是高校作为唯一股东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因此按照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制度规范高校资产管理公司具有重大现实意 义。建议高校与高校资产公司在机构、人员、资产、财务和业务等方面保持严格的法律界限。从长远看,可以积极探索高校资产管理公司的股权多元化试点。
44.2009年10月15日至16日,出席最高人民法院《公司法司法解释(四)》的征求意见座谈会,并发表专家意见。
45.2009年10月29日,出席全国政协组织召开的新形势下社会和谐与稳定研讨会,并在会上做了《构建群众维权友好型的社会环境》的发言。
46.2009年10月29日,出席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的关于审理外商投资企业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一)的专家座谈会,并发表专家意见。
47. 2009年11月27日,出席科技部知识产权事务中心主办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审核工作研讨会,并就《联盟组织形式审核专家工作手册》和《协议书范本》的完善发表了意见。主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主体不应当局限于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还应当囊括方兴未艾的合伙企业(包括有限合伙企业)以及个人独资企业等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商事组织。并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内部治理结构的制度设计发表了学术见解。
48.2009年12月17日,出席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为贯彻实施《外国企业或者个人在中国境内设立合伙企业管理办法》,研究论证《外商投资合伙企业登记管理规定》而在北京瑞海姆田园度假村召开的专家论证会,并就外商投资合伙企业登记立法得基本原则和具体制度设计等内容发表了修改意见。
49. 2010年1月14日,出席国务院国资委召职工董事制度研讨会。认为,建立健全职工董事制度对于完善国有公司治理、提升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有积极作用,堪称民主治理工程、企业和谐工程。认为,职工董事 既具有董事的一般性,也具有职工董事的特殊性。职工的实际要对职代会负责,又要有自己的独立专业判断。他还就职工董事的薪酬制度和职工董事的诚信义务发表了专家意见。
50.2010年2月3日,出席民政部《基金会管理条例》修订征求意见座谈会,并从服务型政府和法治型政府的立法理念,基金会的设立与治理的制度设计,以及立法技术等方面就《基金会管理条例》修订稿发表了专家意见。
51.2010年4月21日,出席国家工商局外商投资企业注册局召开的外资合伙立法效果评估座谈会,就《外国企业或者个人在中国境内设立合伙企业管理办法》和《外商投资合伙企业登记管理规定》的贯彻实施效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发表了意见。他主张加大外资合伙制度对外宣传力度,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 制度,推动外资合伙制度的顺利实施。
52.2010年4月22日上午, 出席国家工商局企业注册局召开的公司合并分立登记程序研讨会。认为,在公司合并与公司分立登记实践 中,无论先行办理注销或变更登记,还是先行办理新公司设立登记手续,都存在不确定的法律风险。他建议公司登记机关通过纵向授权或者横向委托的方式确定由一 家公司登记机关统一负责公司合并或分立的登记手续。他还就公司合并分立后的注册资本与实收资本的核定、分公司及其持有其他公司股权归属的变更、公司合并分 立等几种异议股东权利的法律保护等问题发表了意见。
53.2010年12月7日,出席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特殊普通合伙会计师事务所协议范本(草稿)》专题研讨会,并担任特殊普通合伙会计师事务所改制研究咨询工作组副组长。
54.2011年3月31日,出席国家旅游局举办的旅游立法座谈会。并就《旅游法草案》中的旅游者的权利与义务发表了专家意见。主张将旅游者改称旅游消费者,并从安全保障权、知情权、选择权和隐私权等多角度规定旅游消费者的权利。
55.2011年4月28日,出席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举办的食品安全监管座谈会,并就完善法律责任追究机制、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发表了自己的学术见解。
56.2011年5月17日,应邀出席中纪委举办的违纪股票处置问题座谈会,并就违法违纪行为人违纪取得的股票的变现问题发表了专家意见。
57. 2011年5月25日,出席中注协会计师事务所多元化经营座谈会。就会计事 务所的混业经营、会计师事务所由公司制改为特殊普通合伙的组织架构和治理结构等问题发表了专家意见。
58.211年6月3日,赴深圳出席交易制度创新研讨会,并就《交易的本质和市场的界定》发表了专题演讲。
59.2011年6月13日,应邀出席国务院国资委组织的国家与国有企业法律关系研讨会,就国家股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法 律法律关系发表了专家意见,并就国外某法院管辖的国外某公司诉我国某国有企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事诉讼案件中国家享有豁免权的法律问题起草了专家证词。
60.2011年6月15日应邀出席国家工商总局《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课题座谈会,欣然接受了国家工商总局委托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草案及其立法理由书》课题,并就《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起草的指导思想和课题的研究思路发表了专家意见。
61.2011年6月27日至28日,应邀出席最高人民法院融资租赁司法解释专家座谈会,并就融资租赁司法解释征求意见稿发表了专家意见。
62.2011年7月6日至7日,应邀出席中国银监会《银行业金融机构破产条例》专家论证会,并就该条例的立法名称、调整对象和制度设计发表了重要的学术观点。
63.2011年7月12日,作为专家组副组长应邀出席了由商务部主办的《网络零售管理办法》起草专家论证会,并就电子商务领域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问题的制度设计发表了专家意见。
64.2011年7月14日,应邀出席了全国总工会法律顾问委员会会议,并就鼓励职工持股、健全职工董事制度和职工监事制度等问题法律专家意见。
65.2011年8月7日,应邀出席国家广电总局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召开的国家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组建专家论证会,就广播电视集成播控中心与国家有线电视网络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的梳理发表了专家意见。
66.2011年8月24日,刘俊海教授应邀出席《经济日报》加强商业诚信建设座谈会,并发表专家意见。他认为,加强商业诚信建设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进市场经济法治化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并从完善诚信数据库建设、提高失信成本、降低维权成本等方面 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二、国际学术交流
自1996年以来,多次赴美国、荷兰、德国、芬兰、新西兰、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国和我国港澳台地区出席学术研讨会,提交英语论文并发表英语演讲。
1.1996年11月至1997年11月,赴挪威奥斯陆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课题为公司的社会责任;
2.1998年9月,受欧盟资助赴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法学院从事访问研究,研究课题为欧盟公司法;
3.2000年1月至2001年5月,受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资助,赴美国密西根大学和堪萨斯大学作访问学者,研究课题为美国公司法;
4.1998年12月赴香港参加第四届亚太经济法论坛年会,提交《强化公司董事责任的若干思路》(英文)。
5.1999年5月赴德国波恩大学参加中国、印度与俄罗斯的管理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中国的法制改革》(英文)。
6.2000年,译著《欧盟公司法指令全译》由法律出版社出版;
7.2000年,为美国罗伯特·汉米尔顿的《公司法》(英文版)作注,并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8.2001年11月赴泰国曼谷参加东南亚地区的非诉讼争议解决方式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中国的非诉讼争议解决机制》(英文)。
9.受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委托翻译了《政府采购法草案》(2001年8月8日征求意见稿)。
10.2002年4月赴马来西亚吉隆坡参加亚洲公司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论中国公司治理》(英文)。
11.2002年10月赴日本东京参加亚洲社会发展与法律改革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法院在解决民商纠纷中的作用》(英文)。
12.2003年7月,应邀赴我国台湾地区参加韩忠谟教授基金会主办的《两岸公司法学术研讨会》,就《股东的账簿查阅权》与《中国大陆的有限合伙制度》发表了演讲;
13.2004年,主译的《法律的未来:信息技术对法律的挑战》一书由法律出版社出版;
14.2004年9月19日至23日赴越南河内参加UNDP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英语论文《中国公司高管人员的诚信义务的案例分析》。
15.2004年11月2日至9日赴芬兰参加 中芬破产法研讨会,并发表英语演讲《中国破产法的争议问题》。
16.2005年3月14日至17日赴新加坡参加 亚洲银行家高峰会,并发表英语演讲《中国上市公司治理与公司法改革》。
17.2007年2月22日至24日赴日本参加同志社大学主办的 中日韩现代公司法新课题国际研讨会,并发表演讲《中国新公司法框架下控制股东的诚信义务》。
18.2007年3月30日,出席由OECD(国际经合组织)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在上海共同举办的中国公司治理政策对话会。指出,中外各国公司治理相比既具有个性,也有共性,但总体而言共性多于个性。各国公司治理都要解决大小股东之间、股东与经营者之间以及公司内部人 与公司外部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认为,良好的公司治理应当具有透明度、民主性、和谐性,弘扬股权价值,强化社会责任。
19.2007年5月28日,应邀赴我国澳门地区参加澳门特别行政区法律改革办公室主办的《修订商法典工作坊》,就《公司治理制度与实务》发表了演讲;
20.2007年6月7日,出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韩国开发研究院在北京饭店共同举办的结构调整与经济变革背景下的国家政策与企业战略中韩企业研讨会,并发表了题为《中国企业法制环境改革和对内外资企业的影响》的主题学术演讲。着重介绍和评论了中国新《公司法》在鼓励投资兴业、优化公司治理以及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谈到新公司法大幅下调最低注册资本、 废除转投资限制的积极作用时,提醒投资者谨记扁平化的投资智慧,避免投资链条过长导致的失败公司家族。
21.2007年6月29日,出席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与中国企业联合会联合举办的二OO七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国际论坛,并以《强化公司社会责任、构建和谐经营环境》为题发表演讲。
22.2007年7月至8月,应邀赴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法学院担任访问教授,用英语讲授中国公司法;
23.2007年10月1日至4日,刘俊海教授应邀出席了新加坡腾福律师事务所举办的2007年中国公司与税收研讨会,并发表了题为《中国公司治理制度与董事责任》、《中国新公司法的制度创新》的学术演讲;
24. 2007年10月19日,出席由司法部和法国驻华使馆共同举办的中法法律安全为经济发展服务研讨会,并在困境中的企业单元发表了题为中国公司重整制度的创新的学术演讲。他介绍了中国公司重整制度的设计理念,并就公司重整程序的启动主体、公司重整计划的 通过与批准、公司重整计划执行的监督等制度在操作层面存在的争点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中国公司重整制度与法国的公司保护法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25.2009年7月至8月,应邀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法学院作访问研究;
26.2010年1月24日至28日,应邀赴密西根大学法学院与商学院作公司法专题讲座;
27.2010年5月4日至7日,应邀出席了新加坡腾福律师事务所举办的中国公司法研讨会,并发表了题为《中小股东权利保护》的学术演讲;
28.2010年6月24日至27日,出席弗莱堡大学东亚法研究所举办的国际研讨会,并发表了《董事的勤勉义务与股东代表诉讼》的英语论文,并回答了听众提问。
29.2007年,主持翻译的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六国公司法专家联袂撰写的《公司法剖析》一书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30.乌克兰《公司所有权与控制》(Corporate Ownership and Control)杂志编委。
三、其他商法学术活动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指导法学博士、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研究生论文百余篇,并多次应邀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参加博士生论文答辩。
多次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宣讲公司法和证券法。从2006年到2008年,先后三次参加中宣部、中央政法委、司法部和中国法学会组织的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活动。2006年9月26日,前往昆明,为云南省省直机关作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市场经济法治的法制讲座。2008年5月23日,前往北京,为中央和北京市国有企业作法制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法制讲座。2008年7月2日,前往福建泉。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经济法学老师介绍:宋彪_中国人民大学导师介绍

  ►个人简介
宋彪
法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教育背景
2012.1-2013.1,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从事文化产业政策研究。
2005.9-2007.7,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进修班,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2003.8-2004.8,韩国高丽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从事家族企业法律制度研究。
1998.9-2001.7,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
1995.9-1998.7,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
1989.9-1993.7,东北财经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

  
►研究领域
经济法总论、财政法、规划法、产业法

  
►社会兼职
中国资产评估师协会教育培训委员会委员
中国登山协会认证户外指导员
北京市经济法学研究会理事

  
►荣誉奖励
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校级工会积极分子
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60周年院庆突出贡献奖
2008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第四届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优秀奖
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班主任
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先进工作者
2006年北京市高校优秀辅导员
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班主任
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标兵班主任
2003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华为奖教金
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班主任

  
代表性成果
发表论文
秉持改革的市场竞争导向,载《企业观察报》,2015-01-12。
走出困顿之城:《重塑底特律》的探索,载《经济法学评论》2014年(14)。
税法哲学课程宣言,载《经济法学评论》2014(14)。
印度经济法,载《经济法学评论》2013(13)。
财务困境下的公司治理:控制债权人机会主义(译文),载《破产法论坛》,2013年第9辑。
判断限制交易的实质性标准(译文),载《京师法律评论》2013年第7卷。
论音乐审查和管理的法治化(第一作者,与张牧君合作),载《学海》2012(5)。
制订可再生能源规划要注重实操性,载《国际商报》,2012-08-14。
简论产业法基本制度,载《擎社会责任之光—刘文华教授80华诞庆贺文集》,法律出版社,2012年6月。
规划法:用制度创造未来,载《擎社会责任之光—刘文华教授80华诞庆贺文集》,法律出版社,2012年6月。
中国公私合作(PPP)法律制度分析,载《一鑑?房地产法学》(韩国),2010(12)。
中国区域经济合作制度研究,载《经济法学评论》,2010(10)。
我国公私合作(PPP)制度框架分析,载《成人高教学刊》2010(2)。
韩国绿色增长基本法述评,载《国际商报》2010-02-03。
我国省际经济合作决策制度研究,载《财经问题研究》2009(4),全文转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区域与城市经济》2009(7)。
论可再生能源法的强制性规则,载《江海学刊》2009(3),全文转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9(8)。
公众参与预算制度研究,载《法学家》2009(2)。
跨地区公共服务的法律问题,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6)。
论产业政策的法律形式与效力——兼评可再生能源法,载《社会科学研究》2008(6),全文转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9(3)。
企业声誉监管问题研究,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8(6)。
规划、监管与中国经济法(第二作者,与史际春教授合作),载《法学家》2007(1)。
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立法,载《中国法研究》(韩国),2005(5)。
中韩家族企业的法律困境,载《韩华学报》(韩国),2004(3)。
韩国法典中的经济法,载《经济法学评论》,2004(5)。
韩国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关系(第一作者,与张允桢合作),载《经济法学评论》2003(4)。
法治目标下的现代自律体系,载《学习时报》2005-03-01。
韩国的公司治理(译文),载《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2)。
三次修宪和经济改革(第一作者,与王敏合作),载《学习时报》2002-12-09。
徘徊在计划和市场之间的政府角色,载《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1)。
论宏观调控与政府,载《宏观调控法制文集》,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立法目的与施法实践(第二作者,与刘文华教授合作),载《学习时报》2002-03-04。
‘凯立案’之我见,载《法学杂志》2002(3)。
微软垄断案的几点启示,载《科学时报》2001-01-06。
论国家对国有企业的责任,载《经济法学评论》2000(1)。
1999年经济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第二作者,与刘文华、邓峰、张雪楳合作),载《法学家》2000(1)。
如何防止贷款抵押纠纷——谈谈抵押期限的确定,载《北京法制报》1999-06-26。
慎用中止履行制度,载《北京法制报》1999-06-05。
公益捐赠有了法律规定,载《北京法制报》1999-05-08。
合同当事人如何防范代理风险(续),载《北京法制报》1999-05-01。
合同当事人如何防范代理风险,载《北京法制报》1999-04-24。
合同当事人应注意《合同法》的哪些新内容(续),载《北京法制报》1999-04-17。
合同当事人应注意《合同法》的哪些新内容,载《北京法制报》1999-04-10。
合同鉴证的法律问题探析(第一作者,与王立杰合作),载《中国工商管理研究》,1999(3)。
企业被撤销后的清算问题(第一作者,与王立杰合作),载《法学杂志》1999(2)。
沉浮起落 日渐灿烂——我国经济法二十年发展回顾(第二作者,与刘文华教授合作),载《中国工商报》1998-11-19。
析经济合同中的补充性条款,载《北京法制报》1997-08-04。
试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立法体系,载《经济与法》1993(10)。
专著
《分权与政府合作——基于决策制度的研究》(中国经济问题丛书,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主编教材
《经济法案例研习教程》(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经济法概论(第二版)》(21世纪经济管理类法律运用简明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实用经济法案例(第2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

  
►代表性项目
独立承担课题
韩国高等教育财团KFAS援助项目:《东亚三国家族企业法律与伦理的互动》(2004年结项)。
中国人民大学青年科研项目:《企业信用惩戒法律机制研究》(2006年结项)。
中国人民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项目:《韩国经济法通论》(在研)。
参加课题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法律问题研究》(2000年结项)。
中国法学会WTO分会课题:《国家经济安全立法研究》(2004年结项)。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立法研究课题:《北京市企业信用管理立法研究项目》(2005年结项)。
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预算法的修改与完善研究》(在研)。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政策与立法研究》(在研)。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