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导师介绍:朱虎_中国人民大学导师介绍

  
朱虎
1982年出生,安徽省宿州市人,法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教育背景:
2008.9-2010.7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博士后研究人员
2005.9-2008.7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博士
2002.9-2005.7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硕士
1998.9-2002.7 华东政法学院法学学士

►研究领域:
民商法,比较法

►社会兼职: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荣誉奖励:
2013 中国民法学研究会佟柔民商法发展基金青年优秀研究成果奖
2012 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校级一等奖
2012 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班主任
2011 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班主任
201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本科教学优秀奖
2010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科研成果优秀奖
2009 中国政法大学第四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08 佟柔民商法学优秀博士论文奖

►代表性成果:
论文类:
规制性规范、侵权法和转介条款,载《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4年第3期
物权请求权的独立与合并,载《环球法律评论》2013年第6期
物权法自治性观念的变迁,载《法学研究》2013年第1期
规制性规范与侵权法保护客体的界定,载《清华法学》2013年第1期
返还原物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问题研究,载《法商研究》2012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2013年第3期转载
财产法内部的区隔与关联,载《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2012年第12期转载
规制性规范违反与过错判定,载《中外法学》2011年第6期
过错侵权责任的发生基础,载《法学家》2011年第1期
农地法律制度的变迁与村社治理:一个历史性的解释框架,载《私法研究》第8卷,2010年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发包方同意:治理的视角,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2期
萨维尼法学方法论述评,载《环球法律评论》2010年第1期
寻找民法的哲学根基,载《法制日报》2009年4月1日
萨维尼视野中的法律关系的界定,载《比较法研究》2009年第3期
一部法典与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转型,载《法制日报》2006年12月24日
萨维尼的《论占有》及其贡献,载《比较法研究》2006年第6期
权利客体的理论研究,载《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第7期,2005年
译文类:
[德]Jan Schapp:事实构成要件的应用,载《北航法律评论》第1卷,2010年
[德]萨维尼:《历史法学杂志的目标》,载《历史法学》第1辑, 2008年
[德]蒂堡:《论统一民法对于德意志的必要性》,载《历史法学》第1辑, 2008年
[德]萨维尼:《论占有的丧失》,载《学说汇纂》第1卷,2007年
专著:
《法律关系与私法体系:以萨维尼为中心的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
译著:
[德]萨维尼:《当代罗马法体系》(第一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
[德]萨维尼、蒂堡:《蒂堡和萨维尼论战文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
[德]萨维尼:《论占有》,第一译者,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代表性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自主项目,2014
北京市高校青年英才支持计划项目,2013
规制性规范的违反与侵权责任的构成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11
德国19世纪私法基础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重点标志性研究课题,2011
规制性规范与侵权法,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0
法律关系和私法体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09

►其它: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邮编:100872
e-mail : rechtzhuhu@hotmail.com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导师介绍:郑爱青_中国人民大学导师介绍

  
郑爱青
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社会法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法学院外事委员会法国项目主任

►教育背景:
1998.10—2005.1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社会法学Droit social博士学位;
1997.3-- 1997.10,参加欧洲联盟委员会资助的、由法国巴黎第一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合作的首批欧洲法培训项目。其间,在巴黎第一大学学习欧洲法律,并被选派到设于卢森堡的欧洲联盟法院、设于法国斯特拉斯堡的欧洲人权法院和设于日内瓦的国际劳工组织实习;
1988.9--1991.7,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研究所民法专业劳动法方向,获法学硕士学位;
1984.9--1988.7,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

►研究领域:
劳动法、社会保障法、法国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劳动者基本权利、欧盟社会法

►社会兼职: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法学会理事、法国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学会会员、《朝阳法律评论》副主编、教育部基金委与法国合作欧洲法项目法国社会法任课教师、法国《劳动法杂志》特约撰稿人、法国Planetlabor和metiseurope网站特约撰稿人、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巴黎第十大学、孟德斯鸠波尔多第四大学、南特大学访问教授。

►荣誉奖励:
论文《企业工资集体协商义务初探》获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10)
论文《限制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应用》获北京市法学会三级课题优秀成果奖(2006)
论文《法国劳动合同的订立和解除及对我国劳动合同立法的启示》获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5)
论文《集体合同:协调劳动关系的重要制度》获《工人日报》工运理论优秀论文奖(1995);

►代表性成果:
著作类:
《法国劳动合同法概要》(专著),光明出版社,2010年。
《劳动关系国际比较》(合著),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年。
《劳动合同法十大热点评析》(合著,第一作者),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年版
LIBERTES ET DROITS FONDAMENTAUX DES TRAVAILLEURS EN CHINE(专著),LHarmattan巴黎2007年版
《劳动法学》(合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外国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Trois defies pour undroit mondial(世界法的三个挑战)(译著,第二译者),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世界法的三大挑战》(米哈依尔?戴尔玛斯 著,法国 Seuil 出版社,1998 年,译者之一):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劳动法学》(法学统编教材,参编),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劳动法百题问答》(合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讲话》(合著),中国检察出版社1994年版
《劳动法基础》(合著),中国劳动出版社1994年版
《劳动法实务》(合著),今日中国出版社1994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导论》(合著),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
《劳动争议处理百题问答》(合著),中国劳动出版社1993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百题问答》(合著),工人出版社1992年版
论文类:
中国的经济发展、劳动法与社会倾销 (意大利语) Lo sviluppo economico, il diritto del lavoro e il du mping sociale in Cina , 意大利《劳动法杂志Lavoro e Diritto》, 2011年1月.
从劳动法角度看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 (法语)(La résponsabilité socials des enterprises en Chine: Analyse sous l’angle du droit du travail), 载《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社会责任》(Responsabilité Sociale des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es et Globalisation de l’Economie)一书,布鲁塞尔Bruylant出版社,2010.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终身制的回归?(英语)OPEN-ENDED EMPLOYMENT CONTRACT: RE-EMERGENCE OF THETENURE?, 载 Journal for Law and Policy in China, January 2009, Vol..3 No.1
中国劳务派遣的规范及其问题(法语)L’ENCADREMENT DE LA MISE A DISPOSITION DE LA MAIN-D’OEUVRE ET SES PROBLEMATIQUES EN CHINE, 载《比较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杂志Bulletin de droit comparé et de la sécurité sociale》, 波尔多Bordeaux, 2009.
中国劳动法立法的现状和历史发展 (法语)(LE DROIT DU TRAVAIL CHINOIS EN EVOLUTION), 载柬埔寨劳动法典十周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Dixeme anniversaire du code du travail cambodgien, 柬埔寨金边FUNAN出版社,2008.
中国劳动立法的进步(法语)(LA LEGISLATION DU TRAVAIL A FAI UN BOND EN AVANT),法国《劳动与安全》杂志( Travail Sécurité )(Paris), 4/2008
中国关于劳动合同的新规定(Le nouveau contrat de travail Chinois),载Gazette du Palais2008年
《劳动合同法》:个人劳动关系规范的变革与不足,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关于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思考,载《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复印资料)12/2007
完善我国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的思考和建议,载《法学杂志》6/2007
Le driot du Travail Chinois en evolution ,载 DIXIEME ANNIVERSAIRE DU CODE DU TRAVAIL CAMBODGIEN2007
和谐社会视野下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思考——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角度,载《法学家》4/2007
Mise en oeuvre du driot du travail et culture nationale chinoise ,载《劳动法杂志》(法国)3/2007
欧盟反性骚扰立法概况,载《妇女论坛》5/2006
企业应当保障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载《工人日报》2006年4月3日
从英法劳动法判例看劳动法上的忠实义务与竞业限制条款---对我国《劳动合同法》规范竞业限制行为的思考和建议,载《法学家》4/2006
限制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应用,载《中国劳动》2/2006
法国劳动力派遣法律规范的主要内容,载《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1月3日
劳动法与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法国劳动法对我国劳动法的启示,载《劳动法评论》第一卷2005-12-20
试述法国对罢工的法律调整及关于我国罢工立法的思考,载《工会与集体合同制度研究》2005年
法国刑法对劳动权利的保护,载《工人日报》2005年7月18日
完善我国劳动合同立法的思考和建议,载《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6月7日
法国劳动法对女性劳动权益的保护,载《人权》2005年5月刊
开放和WTO背景下中国劳动关系的特点(法文),载《法中工商会月刊》2005年5月刊
开放和WTO背景下的‘规范之外’的中国劳动法,载《法国法院杂志》 (巴黎)2004年10月刊
Le driot du travail en chine:un droithors normesdan le contexte de l’ouverture de la Chine et de L’OMC,载《法国法院杂议》2004年10月1日
从法国劳动法典看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载《中国劳动保障报》2004年5月11日
法国企业劳动规则对我国的借鉴,载《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4月1日
加快制定男女职业平等法,载《中国妇女报》2003年3月15日
法国雇主非法解雇后的法律责任,载《工人日报》2002年6月8日
法国劳动合同的订立和解除及对我国劳动合同立法的启示,载《法学杂志》9/2002
辞退案件中雇主的举证责任,载《中国妇女报》2002年2月28日
法国劳动合同期限及对我国劳动合同立法的启示,载《中国劳动保障报》2002年2月5日
欧盟基本权利宪章(译作),《欧洲法通讯》2001年第二卷,第235页,法律出版社
改革中的法国商业法庭,载《欧洲法通讯》2001年第一卷,第178页,法律出版社
试论法国每周35小时工作制法律,载《欧洲法通讯》2001年第一卷,第187页,法律出版社
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保险立法,载《中国劳动报》1995年3月2日
集体合同:协调劳动关系的重要制度,载《工人日报》1995年1月24日
《劳动法》应规定集体合同 ,载《中国劳动报》1994年2月3日

►代表性项目:
北京市就业法律制度研究课题项目主要参加者(项目结项)
北京市 劳动争议制度研究课题项目主要参加者(项目结研)
中国人民大学科研项目劳动者基本权利研究(在研)

►其它:
2005—2006学年校级优秀班主任
2006—2007学年校级优秀班主任
2007—2008学年校级优秀班主任
邮箱:zaqalice@126.com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导师介绍:金玄卿_中国人民大学导师介绍

  
韩国人,中国人民大学第一任外籍正式教师;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外事工作委员会韩国法项目主任。

►教育背景:
1998年—2002年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法学学士)
2002年—2004年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民商法硕士)
2004年—2007年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获得博士学位 (民商法博士)

►研究领域:
中国民法; 韩国法;人权法; 医疗侵权

►社会兼职: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韩国法研究所副所长兼秘书长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荣誉奖励: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08年度中青年教师特殊贡献奖2007—2008学年校级优秀班主任
2009—2010学年校级优秀班主任

►代表性成果:
专著:
《中韩城市房地产交易法律制度比较研究》,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ISBN 978-7-300-13642-4)
合著:
[韩]《现代中国法概论》,2009年,韩国博英社出版社(ISBN 978-89-7189-190-2)
[韩]《中国保护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2006年,韩国刑事政策研究院出版(ISBN 89-7366-669-X)
[韩]《中国的金融诈骗犯罪国际比较研究》(ISBN 89-7366-646-0)(韩国政府科研项目),2006年,韩国刑事政策研究院出版;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法学研究所、韩国刑事政策研究院国际犯罪动向研究室共同参加研究(2006年1月--2006年12月)等
代表论文:
韩国的医师说明义务与患者知情同意权,载于《法学家》,2011年;
论韩国民法对所有权的限制--以坟墓基地全为视角载于《河北法学》,2010年
论医师对于美容整形手术后遗症的说明义务--以韩国大法院的判例出发,载于《判解研究》,2010年
中国法制上的妇女人权研究,载于韩国《岭南法学》,2009年
关于中国食品安全法上广告代言人的连带责任,载于韩国《东亚法学》,2009年
关于中国物权法上的宅基地使用权问题研究,载于韩国《岭南法学》第26号,2008年(ISSN 1225-6722)
韩国实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简介,载于《环球法律评论》2007年第4期(总第29卷)(ISSN 1009-6728)
韩国房地产市场投资法律制度的借鉴与启示,载于《判解研究》、2007年第1辑(总第33辑)(ISBN 978-7-80217-542-6)

►其它: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明德法学楼509B6办公室
邮编:100872
电子邮件: thexuanqing@163.com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导师介绍:姚辉_中国人民大学导师介绍

  
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挂职)

►教育背景:
华东政法学院(法学学士)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
日本东京大学(日本文部省奖学金博士后研究人员)

►研究领域:
民法总则、侵权行为法、人格权法

►社会兼职:
《法学家》杂志副主编
《判解研究》杂志执行主编
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日民商法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法律专家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北京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协会副会长
北京市人民政府立法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安徽省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特约专家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专家
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深圳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珠海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合肥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荣誉奖励:
2001年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
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
2002年12月获中国人民大学2001~2002学年华为奖教金。
2003年9月获北京市高校首届教学名师奖。
2003年主讲《民法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3年度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
2004年度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2004年《民法学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之一)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5年9月《21世纪民法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之一)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代表性成果:
著作类:
1.《人格权法论》(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
2.《中国侵权行为法理论与实务》(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
3.《侵权法三人谈》(合著),法律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
4.《民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
5.《新版以案说法:民法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
6.《民法》(参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
7.《人格权法》(合著),法律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
8.《民法的精神》(独著),法律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
9.《民法总论案例教程》(合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1999年1月出版。
论文类:
1.《民法典的实质理性》,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2.《民法的法源与法学方法》,与段睿合作,载《法学杂志》2012年第7期。
3.《人格权的文化启蒙》,载《检察日报》2012年5月3日,学术版。
4.《关于人格权性质的再思考》,载《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5.《赔礼道歉的异化与回归》,与段睿合作,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6.《民事指导性案例的方法论功能》,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7.《文艺批评中的名誉权界限》,与雷震文合作,载《东方法学》2011年第6期。(摘载于CUAA《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2年第1期)
8.《关于人格权商业化利用的若干问题》,载《法学论坛》2011年第6期。
9.《中国合同法的制定及其发展动向》,载韩国釜山大学《法学研究》第52卷第2号。2011年5月出版。
10.《论人格权法与侵权法的关系》,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11.《使用人责任相关问题探讨》,与梁展欣合作,载《政法论丛》2010年第5期。(D412《民商法学》2011年第3期全文转载)
12.《赔礼道歉与最后的手段》,载《法制日报》2010年8月11日,第11版。
13.《人大民商法学:学说创见与立法贡献》,与王利明合作,载《法学家》2010年第4期。
14.《侵害人格权的责任方式研究》,载韩国庆北大学法学研究院《法学论考》,第33辑,2010年6月出版。
15.《侵权责任法的关键字》,载台湾《月旦民商法杂志》第27期;2010年3月。
16.《物业服务合同履行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载《法律适用》2010年第1期。
17.《侵权行为法上损害概念的梳理与抉择》,载《私法研究》第7卷,法律出版社2009年9月版。(D412《民商法学》2010年第4期全文转载)
18.《产品代言人侵权责任研究》,载《社会科学》2009年第7期。
19.《〈物权法〉上的业主撤销权及其适用》,载《法学论坛》2009年第6期。
20.《不动产登记机构赔偿责任》,载《法学》2009年第5期。
21.《侵权行为法上损害概念的梳理与抉择》,载潘维大、郑冠宇主编《中国法制比较研究论文集》,台湾东吴大学2009年4月出版。
22.《侵权责任法视域下的人格权》,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23.《责任分担,抑或风险分担?——现代侵权法归责基础的再审视》,与段睿合作,载《判解研究》2009年第3辑。
24.《过错原则的批判与坚守》,载《法学论坛》2009年第1期。
25.《民商法学的突破与坚持》,载《法学家》2008年第1期。
26.《单双号限行中的所有权限制》,载《法学家》2008年第5期。
27.《情事变更重述》,载《中州学刊》2008年第5期。
28.《论民事法律渊源的扩张》,载《北方法学》2008年第1期。
29.《信用法律制度的若干前提性判断》,载《政法论丛》2008年第2期。
30.《震后重建中的若干民法问题》,载《人民法院报》2008年7月8日,第五版。
31.《中国民法的近代化及其当代课题》,载《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32.《动情,以法的名义》,载《判解研究》2008年第1辑。
33.《论特许经营权的法律属性》,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34.《物权立法的若干法政策学观察》,载《判解研究》2007年第3辑。
35.《关于民事权利的宪法学思维——以一般人格权为对象的观察》,《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36.《对话辨共识 争鸣求精进》,载《法学家》2007年第1期。
37.《人格权:何以可能》,载《法学杂志》2007年第5期。
38.《企业征信体系的构建与法律规制》,载《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39.《让与担保规制模式的立法论阐释》,载《法学家》2006年第6期。
40.《论侵害生命权之损害赔偿》,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41.《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之研究》,载《判解研究》2005年第5辑。
42.《2004年民商法学学术研究回顾》,载《法学家》2005年第1期。
43.《期待物权观念深入人心》,载《法制日报》2005年7月20日,第1版。
44.《观念比法条更重要》,载《法学家茶座》第9辑,2005年10月出版。
45.《2003年民商法学学术研究回顾》,载《法学家》2004年第1期。
46.《法典化的趋同与鸿沟》,载《法学杂志》2004年第2期。
47.《人车之争的民法解读》,载《判解研究》2004年第5辑。
48.《解读人格权法》,载《人民日报》2003年1月8日。
49.《诚实信用:民法的帝王条款》,载《前线》2002年第7期。
50.《民法上的停止侵害请求权》,载《检察日报》2002年6月25日。
51.《消费者是否有权对酒店说不》,载《人民法院报》2002年8月27日。
52.RECENT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IVIL LAW:FOCUS ON DRAFTING THE CIVIL CODE AND JUS REREM , JOURNAL OF CHINESE AND COMPARATIVE LAW,VOL.5,No.2,2001-2002.
53.《权利不能承受之轻》,载《民商法前沿》,创刊号,2002年第1期。
54.《悠着点儿》,载《法学家茶座》,创刊号。
55.《法官要讲理》,载《律师文摘》,2002年春季号。
56.《逝者如斯夫》,载《判解研究》2002年第1期。
57.《internet与表达自由》,载《判解研究》2001年第1期。
58.《中国大陆的市场经济与担保物权法的课题》,载台湾辅仁大学《首届两岸民商法学术研讨会成果报告》,台湾2001年出版。
59.《关于人格权的两个日本判例》,载《人大法律评论》2001年卷,第一辑。
60.《大学汤案》,载《法学前沿》第5辑,法律出版社2001年
61.《坚硬的婚姻》,载《法学前沿》第5辑,法律出版社2001年
62.《法律:法官的还是法学家的》,载《法学前沿》第4辑,法律出版社2001年2月出版。
63.《中国人格权法的发展及其现状》(日文),载日本《比较法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比较法研究所编辑出版,第34卷第1号(2000年)。
64.《宇乃月温泉案》,载《判解研究》2000年第1期。
65.《侵权法的危机:带入新时代的旧问题》,载《人大法律评论》,2000年卷,第二辑。
66.《人格权的研究》,载《民法总则争议问题研究》,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8年10月出版。
67.《大陆民法之发展及现状》,载台湾《万国法律》第100期特刊,1998年8月出版。
68.《人民法院机构设置及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研究》(上) ,《中国法学》1998年第2期。
69.《人民法院机构设置及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研究》(下) ,《中国法学》1998年第3期。
70.《担保物权与物权法》,《中外法学》1997年第2期。
71.《论一般人格权》,《法学家》1995年第5期。
72.《违约责任十论》,《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4期

►代表性项目:
1.《中国侵权行为法理论与实务研究》(教育部)
2.《民法总则基础理论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3.《法律视野下的奥运会》(司法部)
4.《中国信用体系的法律问题研究》(北京市)
5.《民法学方法论研究》(教育部)
6.《民法适用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教育部)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