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法学院导师介绍:陈新宇_清华大学导师介绍

  
►个人简介
陈新宇
副教授

►教育背景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日本名城大学招聘研究员(2007年4月-2008年3月)

►学术兼职
《历史法学》编辑、日本东洋法制史学会会友、中国法律史学会理事、《亚洲研究》(韩国)审稿人

►研究领域
中国法律史

►研究课题
1、《比附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已申请结项)
2、《学思与法意:近代清华的法学教育》(清华法学院种子基金项目)(已结项)

►奖励与荣誉
1、《从比附援引到罪刑法定——以规则的分析与案例的论证为中心》获第一届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优秀青年成果奖,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中国法律史学会、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曾宪义法学教育与法律文化基金会联合颁发(2008年12月)。
2、清华大学优秀班主任一等奖(2010年)。
3、清华大学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2010年12月)。
4、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先进个人(2011年7月4日)。
5、校工会先进个人(2011)。
6、法学院先进工作者(2011)。

►学术成果
刑法史、古典法律推理
1、《<钦定大清刑律>新研究》,《法学研究》2011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5月19日第20版摘要推介】
2、《比附与类推之辨——从比引律条出发》,《政法论坛》2011年第2期。【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11年第8期全文转载】
3、《谁在阻挠<大清新刑律>的议决?——章宗祥回忆辨伪及展开》,《清华法学》2011年第6期。
4、《从比附援引到罪刑法定——以规则的分析与案例的论证为中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版。
5、《继受与变革——以日本过渡刑律下断罪无正条与不应为的变化为中心》,《清华法学》2008年第3期。
6、《近代中国刑法史上の一つの空白——沈家本の比附に対する態度変化の背後》,《名城法学》(日本:名城大学法学会)57卷4号,2008年3月。(松田惠美子教授译)
7、《分别民刑考——以〈大清现行刑律〉之编纂为中心》,《法制史研究》(台北:中国法制史学会会刊)第10期,中国法制史学会、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主编,2006年12月。
8、《法有正条与罪刑不符——<大清律例>审拟罪名不得擅拟加等条例考论》,《清华法治论衡》2009年第2期。
9、《规则与情理——刺马案的法律适用研究》,《清华法学》2009年第4期。
10、《近代中国刑法语词的塑造——以外国刑法典的翻译为研究对象》,《环球法律评论》2004年冬季号。
11、《清代的法律方法论——以〈刑案汇览三编〉为中心的论证》,《法制史研究》(台北:中国法制史学会会刊)第6期,2004年12月。
法政人、法政教育
1、人生何处不相逢——瞿同祖与何炳棣的命运对照》,《比较法研究》2012年第3期。
2、《向左转?向右转?——董康与近代中国法律改革》,《法制史研究》(台北:中国法制史学会会刊)第8期,2005年12月。
3、《近代清华的法政教育研究(1909-1937)》,《政法论坛》2009年第4期。
4、《法治的恪守者——燕树棠先生的生平与思想》,《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5、《先哲已逝,典范永存─缅怀徐道邻先生兼评〈中国法制史论集〉》,《政法论坛》2007年4期。
6、《一生求索惟公正,人品文品入清流——记比较法学家潘汉典先生》,《比较法研究》2003年第1期。
7、编(著):《法意清华》(印刷品,2009)。
8、编(著):《法学清华一百年》(印刷品,2011)。
9、编(著):《鸿迹:纪念法学家端木正教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0、编:《公道、自由与法》(汉语法学文丛:燕树棠法学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学术小品文
1、《君子的复仇》,《方圆律政》(第15期),2010年1月。
2、《法与名分》,《方圆律政》(第16期),2010年2月。
3、《妇女呈控》,《方圆律政》(第20期),2010年6月。
4、《以代际递进为特点的日本中法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5月25日第10版。
5、《法者还是墨者开启帝国——聆听何炳棣先生清华讲座有感》,《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8月5日第4版。
6、《人文与法意:清华法律图书馆琐思》,《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2009年第3期。
7、《日本法制史学会第59次总会观感》,《法史学刊》第2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8、《习惯中国的法律宿命》,《检察日报》2011年7月21日第3版。
9、《反特权法制与连坐》,《检察日报》2011年9月29日第3版。
10、《告与不告,是一个问题!》,《检察日报》2011年10月27日第3版。
11、《新旧问题——<大清新刑律>百年祭》,《检察日报》2011年12月1日第3版。
12、《笑解烦恼结?——从徐志摩和张幼仪的离婚案谈起》,《检察日报》2011年3月1日第3版。
13、《瞬时文化与学术自觉》,《检察日报》2012年5月17日第3版。
14、《经济学家视野下的中国法律史》,《检察日报》2012年9月13日第3版。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清华大学法学院导师介绍:任重_清华大学导师介绍

  
?个人简介
任重
助理教授

?教育背景
2004-2008清华大学,法学学士
2008-2011清华大学,法学硕士
2009-2010德国萨尔大学,法学硕士
2010-2013德国萨尔大学,法学博士

?工作履历
2013-2015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员
2015-清华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

?研究领域
民事诉讼法学

?奖励与荣誉
1.2007年获得国家奖学金
2.2011年获得清华大学优秀硕士毕业生,优秀硕士论文
3.2011年获得留学基金委高水平项目资助
4.2015年获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后

?学术成果
论文
1.论虚假诉讼——兼论我国第三人撤销诉讼实践,《中国法学》2014年第6期
2.案外第三人权益程序保障体系研究(第二作者,与张卫平教授合作),《法律科学》2014年第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5年第3期全文转载
3.法律意义上的虚假诉讼存在吗?,《民事程序法研究》第12辑(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刊),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4.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的实施:德国认知与实践,《法学家》2014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5年第2期全文转载
5.民事诉讼协动主义的风险及批判,《当代法学》2014年第4期
6.形成判决效力——兼论物权法第28条,《政法论坛》2014年第1期
7.案外第三人权益保护:德国制度与理论,《民事程序法研究》第11辑(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刊),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8.民事诉讼真实义务边界问题研究,《比较法研究》2012年第5期
9.消费者权益保护与民事诉讼架构——以第69届德国法学家大会为契机,《司法改革论评》第15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10.纳粹时期德国民事诉讼基本原则,《民事程序法研究》第8辑(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刊),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版
11.试论德国民事诉讼中的处分原则——以1877年帝国民事诉讼法为起点,《民事程序法研究》第6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译文
1.PeterGilles著,比较诉讼法研究,《司法改革论评》第6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编著
1.《民事程序法研究》第11辑(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刊),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2.《民事程序法研究》第12辑(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刊),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承担项目
1.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民事诉讼法与民法衔接理论研究》,项目编号20141020048
2.博士后基金第54批面上资助项目《民事诉讼目的与民事诉讼结构调整》(已结项)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清华大学法学院导师介绍:李旺_清华大学导师介绍

  
►个人简介
李旺
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背景
中国政法大学学士,京都大学硕士,京都产业大学博士

►研究领域
国际私法学

►学术成果
著作
1、《国际私法》
2、《现代化与法》(合译)
3、《国际诉讼竞合》
论文
1、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规范,清华法律评论,第一辑,184-193页,1998年12月
2、国际诉讼竞合,清华法律评论,第二辑,254-271页,1999年4月
3、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和执行条件中的互惠原则,政法论坛,1999年第2期,92-98页,1999年4月
4、关于中国涉外合同的准据法(上)(下),(日本)国际商事法务,第21卷第3号301页-308页;第4号第456页-464页。1993年4月15日
5、关于中国国际私法上的侵权行为的准据法(上)(下),(日本)国际商事法务,第23卷第1号53页-58页;第2号163页-169页。1995年2月15日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清华大学法学院导师介绍:张卫平(又名:章程)_清华大学导师介绍

  
►个人简介
张卫平(又名:章程)
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背景
1983年西南政法学院本科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1986年西南政法学院研究生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

►工作履历
1979年考入原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1986年研究生毕业留校执教,1993年从讲师直接破格晋升为教授,同年赴日本留学,分别在东京大学法学部和一桥大学法学部学习,1996年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1999年初调清华大学法学院任教至今,曾任《现代法学》、《清华法学》杂志主编,现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诉讼法学科负责人。

►学术兼职
中国民事诉讼法研究会会长、中国检察学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咨询委员、最高人民检察院带教导师。

►研究领域
民事诉讼法学

►奖励与荣誉
1991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硕士学位获得者;
1996年被司法部、劳动人事部授予英雄模范称号;
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政府津贴获得者;
1997年国务院、国家教委评为全国百、千、万工程人才;
1997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
2010年被评为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

►学术研究
率先提出了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转换问题,并提出了以民事诉讼体制转型为导向的,一整套关于民事诉讼体制、模式的宏观分析框架以及制度调整的理论与技术,形成了具有个人独创性的民事诉讼体制及转型理论。

►主要著作
独著
1.《程序公正实现中的冲突与衡平》(成都出版社1992);
2.《破产程序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
3.《诉讼构架与程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4.《探究与构想——民事司法改革引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
5.《守望想象的空间》(自选集、法律出版社2003);
6.《转换的逻辑——民事诉讼体制转型分析》(法律出版社2004);
7.《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04);
8.《民事诉讼:关键词展开》(2005年人民大学出版社);
9.《推开程序理性之门》(法律出版社,2008年出版)。
主要合著
1.《中国审判理论研究》(重庆人民出版社1991);
2.《破产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5)
3.《民事诉讼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8);
4.《民事诉讼现代化与制度建构》(法律出版社2000);
5.《司法改革:分析与展开》(法律出版社2003)。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