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导师介绍:于红英

  
►基本信息
于红英,女,满族,1968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师;中国机构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持及参加科研项目20多项,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黑龙江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作为副主编编写教材2本,参编专著1本,获国家教育部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获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叁等奖1项,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SCI已检索3篇,EI已检索24篇。

►联系方式
于红英 教授/博导
电话:18945083792
传真:0451-86413801
E-mail:mcadyhy@hit.edu.cn
邮编:150001
通信地址:哈尔滨工业大学424信箱

►荣誉称号
1.2012年获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叁等奖
2. 2009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
3. 2009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奖
4. 2009年获东北地区高等学校机械原理课程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二等奖
5. 2006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优秀二等奖
6. 2005年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7. 2005年获黑龙江省教育厅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8. 2004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工作经历
1999.08-2003.07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设计系任讲师
2003.08-2009.11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设计系任副教授
2009.12-目前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设计系任教授
2010.04-目前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

►教育经历
1990年-1994年,就读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设备工程与管理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7年-1999年,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获硕士学位
1999年-2002年,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获博士学位
2003年-2005年,哈尔滨工程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主要任职
2004年至今任中国机构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领域
叶片制造装备及加工与检测工艺研究
平面连杆机构综合新方法体系研究
面向企业产品设计的系列软件开发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机械CAD及仿真技术、机构学、智能设计与决策

►讲授课程
机械CAD技术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招生信息
硕士招生: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4人,拟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2~3人。
博士招生:目前在读博士研究生2人,拟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2人。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哈工大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导师介绍:付宜利

  
►基本信息
付宜利 教授,机械电子工程学科、生物医学工程学科 博士生导师。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生物医学工程中心主任。在机器人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主攻医疗机器人、宇航员机器人和外骨骼军用机器人研究;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开展医学图像处理、微创手术器械、医疗诊断等前沿研究。
10余次担任IEEE系列机器人国际会议大会主席和程序委员会主席,担任7个国际刊物编委和多个国际刊物审稿人,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SCI收录45篇,EI收录147篇,被引用300余次,2次获得IEEE国际会议大会最佳论文奖;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一、二、三等奖7项。国家发明专利27项。出版专著5部。

工作经历
1991-1993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系 助研
1993-1996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机电学院 讲师
1996-1997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机电学院 副教授
1997-2000 香港城市大学 制造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系 合作研究
2001-prese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工业工程系主任、 生物医学工程中心主任,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主要学术兼职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副理事长
黑龙江省立体定向与功能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理事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自动化分会 常委
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 常委
黑龙江省神经科学学会 常务理事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高级会员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编委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oid Robotics 副主编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编委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tronics and Automation 编委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Robotics Research 编委
Robotics and Biomimetics 编委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特约编委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编委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哈工大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导师介绍:赵学增

  
►基本信息
赵学增,男,1961年月生,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持完成28项科研项目,其中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获省部科技进步三等奖7项(第一名)。
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3年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
国家百名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导师,2007年
黑龙江省优秀硕士论文获得者导师, 2005年
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1998年
省优秀教师,2009年

►联系方式
赵学增教授, 1961.01月生,黑龙江省宾县人
电话:0451-86414759,13936132964
E-mail: zhaoxz@hit.edu.cn
邮编: 150001

►工作经历
1982.01-1989.10东北林业大学中心实验室助教、讲师
1989.10-1994.07东北林业大学中心实验室副研究员
1994.07-1996.12东北林业大学中心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97.01-1998.03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机电控制及自动化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8.03-现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经历
1978.3-1982.1: 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密仪器系精密仪器专业7712班,获学士学位
1983.9-1986.3: 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密仪器系精密机械及仪器学科,获硕士学位
1989.9-1994.7: 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密仪器系精密机械及仪器学科,获博士学位
2002.2-2003.2: 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NIST),访问学者,合作者:Theodore V. Vorburger 博士。

►主要任职
中国计量测试协会计量仪器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纳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研究领域
在机械电子工程和车辆工程学科招收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机械电子工程领域的检测、控制和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具体有:
1.纳米尺度几何量与机械量测量与表征
2. 汽车安全技术检测和发动机故障诊断
3. 过程生产中的非标机电一体化设备
4. 电力系统送变电设备的检测与自动化

►科研成果
纳米测量技术是针对纳米尺度被测对象进行测量的技术,它与纳米加工和纳米结构并列为纳米技术的三大研究主题。在纳米科技的多个领域都需要测量纳米尺度的几何量和机械量,以及对这些量进行表征。以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为代表的各种扫描探针显微镜(SPM)为纳米测量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利用这些工具对不同纳米尺度的测量对象进行测量和表征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围绕现代集成电路制造业、数据存储器工业和微机电系统 (MEMS)中纳米尺度几何量,如极限尺寸(CD)、刻线高度和边缘粗糙读(LER)等,以及纳米尺度的力、变形、振动和分散度等进行测量和表征方面展开。
(1)纳米尺度几何量测量
在前期工作中,结合AFM的成像原理和技术特点,针对半导体制造中纳米尺度刻线线宽(CD-极限尺寸)、刻线高度(Height)和线边缘粗糙度(LER)测量问题开展了研究,建立了CD测量模型、Height测量模型、LER测量模型、AFM微悬臂振动模型和探针振动轨迹模型、提出了图像重建、误差修正等相关算法、建立了它们的测量不确定度估计体系等,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
(2)纳米尺度机械量测量
AFM的微悬臂梁在流体中发生振动时,其共振频率会受到流体阻尼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利用这一变化可以测量湿度和分子质量等,本课题组前期对微悬臂梁流固耦合振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开展了AFM悬臂式微力传感器的动力学特性测试和刚度校准工作,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1)改进并完善了原子力显微镜的悬臂式微力传感器刚度校准方法。(2)建立了悬臂式微力传感器动力学模型及其杨氏模量动态测试理论和方法。
(3)微纳尺度固液界面边界条件及其测量方法研究
固液界面边界条件是流体力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内容,最新研究发现在固液接触面上流体相对于固体界面存在边界滑移,它可以减小流体与固体墙之间的拖曳摩擦力,对基于微纳米流体流动的生物芯片具有重要的意义。存在于固液界面上的纳米气泡可能是产生边界滑移的主要原因,本课题组利用AFM研究微纳尺度固液界面边界条件,测量到了沉浸于液体中纳米薄膜表面形成的纳米气泡,研究了气泡的形成及消失机理及其对边界滑移的影响。在该方向上与纳米摩擦学奠基人,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Nanoprobe Laboratory for Bio- Nanotechnology and Biomimetics 实验室主任Pro. Bharat Bhushan教授进行合作,已取得多项研究进展。
(4)液相物料中纳米粉体添加技术研究
纳米粒子与聚合物复合可以改善聚合物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功能特性,但是,由于纳米粉体团聚效应的存在,会团聚成几百纳米甚至微米尺度的颗粒,从而丧失纳米粒子特有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在制备过程中实现纳米粒子在聚合物中的纳米级分散是实现复合材料优异性能的关键。在前期的研究中,提出了一种气泡膨胀纳米粒子分散方法,该方法利用气泡急速膨胀时产生的高速拉伸来实现纳米粒子在聚合物中的均匀分散。建立了上升气泡内纳米粒子团聚体迁移过程仿真模型;研究了相应的物理参数和工艺参数对气泡膨胀过程、气泡表面拉伸率以及聚合物中拉伸率分布的影响;定义了表征聚合物中拉伸场的拖曳力特性的拖曳力系数;给出了团聚体分散难度系数估计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气泡膨胀纳米粒子分散能力的预测方法。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哈工大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导师介绍:王广林

  
►联系方式
王广林 教授
电话: 0451-86413831(办)
E-mail: glwang@hit.edu.cn
邮编: 150001

►工作经历
1984-1986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助教
1987-1992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讲师
1992-1998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
1993-目前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
1998-目前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
2001年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获博士学位
2006-目前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

►教育经历
1978-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2-1984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获硕士学位

►社会兼职
全国高校制造自动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兼东北分会理事长
全国高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研究会副理事长,兼非电量测试分会理事长
全国机械控制工程研究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兼动态测试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研究领域
长期从事机械制造自动化、精密工艺检测技术及机电一体化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具体研究方向有:
1.航天航空制造领域关键零件加工工艺检测和质量控制技术;
2.先进制造领域的制造自动化技术;
3.超精密加工中的微进给驱动和控制技术;
4.工艺过程自动化及微机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技术。

►论著成果
[1] 王广林, 陶崇德, 邵东向, 陈大维.伺服阀阀口棱边几何精度的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9,10(5): pp120
[2] Wang Guang Lin, Chen Dawei etal.Research on CCD-based Micropic Measuring for Geometry Error of Precision Part.Photonics China’98, Proceedings of SPIE, Vol 3558-32 1998.9: pp75-185(已收录EI,检索号为EI99024568645)
[3] 王广林. 一种低耐压器件实现的压电陶瓷驱动电源. 压电与声光. 1998,2(1): PP38~40, 49(已收录EI,检索号为EI99094769794)
[4] 李旦,王广林.机械制造工艺学.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
[5] 王广林,邵东向,陶崇德等.微机控制伺服阀叠合量测量及闭环控制叠合量配磨系统. 获国家教育部1998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证书号98-521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