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导师介绍:皮天祥

   皮天祥,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1995年重庆大学建筑工程专业本科毕业
2008年重庆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
主要从事建筑结构工程专业教学、科研和设计工作

►研究方向
(1)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力学性能
(2)砌体结构及组合结构
(3)结构抗震分析及设计方法等

►主讲课程
《多高层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方向)毕业设计》

►主要成果
主研基于钢筋混凝土超静定拉杆-压杆模型的复杂受力结构部位受力性能的分析方法(CSTC,2010BB4211)省部级项目1项;主研中央高校基金项目超静定拉压杆模型在结构受力分析中的应用(CDJZR10200015)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2项。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EI核心检索4篇。

►研究生培养
先后指导研究生5名,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2名。

►联系方式
邮箱:pitianxiang@163.com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导师介绍:全学友

  
男,1963年生,四川遂宁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1987年获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00年获重庆建筑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土木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和工程咨询工作。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研究方向:
1.空间楼盖技术
2.结构检测与加固技术

►承担和参与课题:
1.高效后张预应力碳纤维加固体系
2.既有建筑结构损伤检测和状态评估研究
3.近代优秀历史建筑损伤诊断与改造加固抗震设计

►代表论文:
1.现浇圆形管空心楼盖中单向模型板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
2.考虑箍筋和横肋影响的现浇圆筒芯空心楼盖受剪性能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
3.薄层胶体受剪应力-应变关系的测试方法,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一种测试胶体与钢质基体间粘结剪切性能的新方法,土木建筑与环境
5.后浇带的设置方案对抗裂效果的影响,建筑结构
6.大跨度PRC框架顶层边柱节点先铰后刚的设计与施工,建筑结构
7.汶川地震中楼梯结构的破坏现象及对策,建筑结构

►研究工作介绍:
对现浇空心楼盖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证实单向圆筒芯空心楼盖具有良好的双向受力特性,对圆筒芯空心楼盖结构受力机理、承载力设计提出了建议,行业标准JGJ/T268-2012《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技术规程》采纳了有关研究成果。
对预应力碳纤维加固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开发了碳纤维板预应力张拉加固体系。该加固体系技术可靠、高效,获得2项发明专利授权,并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
开发了直接剪切型锚栓钢板加固技术,该技术性能可靠,能大幅度提高承载力,并彻底消除剥离破坏风险。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导师介绍:吴云芳

  
女,1963年5月生,重庆人。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力学所副教授,隧道与桥梁工程硕士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在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攻读隧道与桥梁工程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理论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结构工程及桥梁工程等教学和研究。发表教改和科研论文34篇,其中EI论文13篇,CSCD论文4篇。

►研究方向
承担课题
1.教学课题
1)工科理论力学课程创新建设与实践
2.科研课题
1)西部地区大跨度拱桥抖振研究,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科研基金,2006-2008年
2)CPIC--FO3池窑大喧下沉受力分析,横向科研项目自然科学类,2007年
3)西部地区大跨度拱桥抖振和涡激振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工程与材料科学部,2008-2010年
4)重庆地区建筑群体间的风特性研究,重庆市建委科技计划项目,2011-2012年
5)艰险困难山区高速铁路桥梁关键技术研究—山区高速铁路桥梁高墩结构设计技术研究,其他部委省科技计划项目,2011-2012年

►主讲课程
1.理论力学
2.流体力学
3.工程力学
4.结构选型

►主要成果
代表论文
1.Influence of reinforcement on temperature and stress of hollow pier,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es and Building Materials, ICSBM 2012
2.Technology of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in concrete bridge pier,2012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een Building, Materials and Civil Engineering, GBMCE 2012
3.高层建筑风荷载高频测力天平试验技术,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4.土木专业理论力学课程创新建设与人才培养,高校力学课程教学系列报告会(2013),高等教育出版社
5.理论力学?土木工程?现代技术,高等建筑教育,2007年,16卷,5期。
6.大跨度上承式钢桁架拱桥的动力特性分析,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
7.大跨度双层扭网壳结构的优化分析,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4年02期
8.Newmark法在负刚度条件下的收敛性和稳定性,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编著教材
1.水力学,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年
2.理论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
3.理论力学,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

►获奖情况
1.工科理论力学课程创新建设与实践,2004年获校级二等奖。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导师介绍:龙渝川

  
男,汉族。1980年1月生,博士,副教授。1998.9~2002.7在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学习,获得工学学士学位。2002.9~2008.1于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2008.2~至今,在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任教。主要从事准脆性材料(混凝土、岩石等)损伤断裂机理、钢筋混凝土结构动力非线性分析、混凝土结构疲劳破坏机理等领域的研究。负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高等院校博士基金项目1项。已发表三大检索论文10余篇

►研究方向:
1.准脆性材料本构模型
2.结构非线性分析理论

►承担课题: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高拱坝强震破损机理的仿真研究,2010-2012。
2.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科研基金:基于滞回耗能机制的混凝土结构仿真分析研究,2010-2012。

►主要成果
代表论文:
1.Long YC, Zhang CH, Xu YJ. Nonlinear seismic analysis of a high gravity dam with and without the presence of reinforcement.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09; 31(10):2486-2494.
2.Long YC, Zhang CH, Jin 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reinforcement strengthening for high-arch dams to resist strong earthquakes. Earthquake Engineering Structural Dynamics. 2008; 37(15):1739-1761.
3.龙渝川, 李正良. 模拟混凝土滞回行为的各向异性损伤模型. 工程力学. 2011; 30(8): 62-69.
典型成果介绍:
1.高拱坝强震动力破损机制与加固措施
应用塑性-损伤耦合模型和接触边界方法,模拟拱坝坝体开裂与横缝开合行为,然后基于数值仿真分析,模拟了某高拱坝的强震破损行为,研究了超强地震作用下高拱坝裂缝萌生、扩展过程,以及对结构整体性的影响。同时,采用钢筋刚化方法模拟钢筋-混凝土相互作用效应,分析了高拱坝梁向配筋抗震措施的加固效果。
2.基于耗散能量机制的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采用相互独立的拉、压损伤演化规律描述受拉开裂和受压破碎导致的混凝土损伤行为,并以非线性卸载-线性重加载路径模拟往复加载下的混凝土滞回行为,建立了基于能量耗散机制的各向异性损伤模型。应用该模型模拟混凝土受拉和拉-压往复加载试验,计算获得的应力-应变曲线与试验曲线具有良好的可比性,能够反映损伤导致的刚度退化、残余变形的累积、加卸载滞回耗能行为以及微裂缝闭合引起的刚度恢复现象。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