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导师介绍:薛锋章

   导师姓名:薛锋章
性别:男
职称:研究员
招生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
招生层次:招收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电子与信息学院
研究方向:移动通信天线、射频与微波器件仿真与设计
联系电话:13826215931
电子邮件:eefzxue@scut.edu.cn

►导师简介
薛锋章
男,汉族,江西吉安人,1963年10月生,中共党员。现在我校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任教。1983年7月本科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6年5月硕士毕业于南京电子工程研究中心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86年5月至1999年1月在电子工业部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天线与微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1997年晋升为研究员,1999年2月调入我校工作。现为CIE高级会员、IEEE会员。
1991年获电子工业部优秀科技青年称号;1992年获电子工业部七五科技预研先进个人称号;1997年获江苏省青年科技标兵称号;1998年入选《江苏科技群英誌》。
长期从事天线与微波技术、移动通信领域的科研工作。主持低副瓣共形相控阵天线项目,1996年通过电子工业部成果鉴定,并获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超低副瓣天线项目,成功研制出-40dB超低副瓣天线样机,并通过部级测试鉴定。在《微波学报》、《电子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要论文有《L波段共形相控阵天线单元研究》、《共形相控阵天线方向图综合》、《圆口径阵多阶幅度量化分析和计算》等。
目前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包括:移动通信天线、射频与微波器件仿真与设计。
主讲本科生《数字通信原理》课程,硕士生《移动通信天线》课程,目前指导硕士研究生7名。

►联系方式
电话:13826215931
邮件:eefzxue@scut.edu.cn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华南理工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导师介绍:褚庆昕

   导师姓名:褚庆昕
性别:男
职称:教授
招生专业: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招生层次: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电子与信息学院
研究方向:天线,射频/微波电路,有源集成天线阵,空间功率合成技术,计算电磁学
联系电话:020-22236201-601
电子邮件:qxchu@scut.edu.cn

►导师简介
褚庆昕,男,汉族,1982年1月、1987年3月和1994年3月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获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现任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教授、博士指导教师、兴华人才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团队学科带头人,电气信息及控制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射频与无线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学会委员会委员、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专家组专家,美国IEEE学会会员。国家政府津贴享受者。
1978.3-1981.1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原西北电讯工程学院)本科生。1982.1-2004.2任职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间,1997年晋升为教授,1999年博士生导师。1997.6-2004.1任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天线与微波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4.2调入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1995.7-1998.9和2002.7-2002.10在香港中文大学分别做博士后研究、副研究员和客座教授;2001.2-2001.5和2002.12-2003.3在香港城市大学分别做研究员和客座教授。2004.7-9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客座教授。2005.1-2005.3日本冈山大学客座教授。2008.6-2008.7法国南特综合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先后主讲过线性代数、场论与数理方程、专业英语、电磁场与电磁波,射频电路与天线等本科生课程以及高等电磁场、电磁场数值分析、时域有限差分法、现代射频滤波器设计等研究生课程。所主讲的本科生课程《射频电路与天线》2007年被评为为广东省精品课程。已编写讲义:《高等电磁场》(研究生用),《时域有限差分法》(研究生用);《微波网络》(本科生用),《射频电路与天线》(本科生用)。已指导博士研究生18名,硕士研究生60名。
在国内外优秀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持科研项目2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防型号项目3项,国防预研项目6项,教育部项目3项,企业合作项目6项,科研项目总经费1000多万元。
2008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三),2003年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2002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一)、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和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2001获国家政府津贴和陕西省优秀回国人员称号。1995年获电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三)和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二),1993霍英东青年教师奖。1990年和1993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连续两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第一名。
目前从事的研究领域包括无线通信中的天线与射频技术、有源集成天线阵、空间功率合成技术以及计算电磁学等。

►联系方式
广州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
办公室地址:华南理工大学4号楼4424室、4419室。
邮编:510640
Email:qxchu@scut.edu.cn
电话:020-22236201-601
传真:020-22236201-608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华南理工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导师介绍:青春美

   导师姓名:青春美
性别:女
职称:副教授
招生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
招生层次:招收硕士研究生
所属院系:电子与信息学院
研究方向:图像/视频处理,人机交互,模式识别
电子邮件:qchm@scut.edu.cn

►教育背景
2006.10-2009.12 英国Bradford大学信息科学学院获取博士学位
2003.9-2006.6 中山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硕博连读
1999.9-2003.7 中山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获取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13.3- 至今 作为引进人才进入华工电信学院工作
2010.2-2013.1 英国Lincoln大学博士后
2011.3-2011.5 英国剑桥微软研究院访问学者

►主要学术论文
[1].C. Qing, J. Jiang, and Z. Yang, Normalized Co-Occurrence Mutual Information for Facial Pose Detection Inside Videos, IEEE Trans. Circuits and System for Video Technology, 20(12): 1898-1902, 2010.
[2].C. Qing, and J. Jiang, An EDBoost algorithm towards robust face recognition in JPEG compressed domain, Image and Vision Computing, 28(12): 1659-1670, Dec. 2010.
[3].C. Qing, J. Jiang, and Z. Yang, Empitical mode decomposition-based facial pose estimation inside video sequences, Optical Engineering, SPIE, Vol. 49, 037401, 2010.
[4].C. Qing, and J. Jiang, Recognition of JPEG compressed face images based on AdaBoost,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LNCS), Springer, 4816, pp. 272-275, 2007.
[5].Z. Yang, L. Yang, and C. Qing, An oblique-extrema-based approach for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Elsevier, 20(3): 699-714, 2010.
[6].Z. Yang, L. Yang, C. Qing, and D. Huang, A method to eliminate riding waves appearing in the empirical AM/FM demodulation,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Elsevier, 18(4): 488-504, 2008.
[7].C. Lu, J. Jiang, G. Feng, and C. Qing, A Manifolded AdaBoost for face recognition,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LNCS), Springer, 5177, pp. 123-130, 2008.
[8].C. Qing, P. Dickinson, S. Lawson and R. Freeman Automatic nesting seabirds detection based on boosted HOG-LBP descriptors,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e Processing (ICIP), pp. 3577-3580, Sep. 2011, Brussels.
[9].Z. Yang, C. Qing, B. W. K. Ling, W. L. Woo and S. Sanei, Orthogonal overcomplete kernel design for sparse representatio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munication Systems, Networks, and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CSNDSP, 18-20 July, 2012, Poznan.
[10].Z. Yang, C. Qing, B. W. K. Ling, W. L. Woo and S. Sanei, Optimal overcomplete kernel design for sparse representations via discrete 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munication Systems, Networks, and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CSNDSP, 18-20 July, 2012, Poznan.
[11].C. Qing, P. Dickinson, S. Lawson, R. Freeman, Autonomous monitoring of nesting seabirds using computer vision, World Conference on Marine Biodiversity, Sep. 2011, Aberdeen.
[12].C. Qing, P. Dickinson, S. Lawson and R. Freeman Automated visual surveillance of a population of nesting seabirds,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Animal Behaviour Easter Conference, April 2011, Cambridge.
[13].P. Dickinson and C. Qing, and S. Lawson and R. Freeman, "Automated visual monitoring of nesting seabirds," In: Workshop on visual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animal and insect behaviour, 2010, Istanbul.
[14].Z. Yang, L. Yang, C. Qing, and Daren Huang, An improved empirical AM/FM demodulation method, Proceedings of ICWAPR, pp. 1049-1053, 2007.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华南理工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导师介绍:张军

   导师姓名:张军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招生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
招生层次:招收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电子与信息学院
研究方向:信号检测与识别、水下探测与通信
联系电话:18998385259
电子邮件:eejzhang@scut.edu.cn

►导师简介
张军,男,广东湛江人,1975年12月生,博士,副教授。分别于2000年和200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系和华南理工大学电信学院,取得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2002年-2003年间赴香港城市大学进行博士联合培养。2003年7月进入华南理工大学电信学院任教,2006年晋升为副教授。主要从事信号检测与识别、水声通信网络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及多项其他科研项目,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三大索引收录10余篇,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30余项。为国家移动超声探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距离无线通信与网络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短距离无线探测与通信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的主要成员。

►学习及工作经历
2006-: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副教授
2003-2006:华南理工大学电信学院,讲师
2002-2003:香港城市大学,研究助理
2000-2003:华南理工大学电信学院,博士
1997-2000:中山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系,硕士
1993-1997:中山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系,学士

►主持的项目
[1]水下异步全速率协作通信关键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基于声音-视觉声源定位的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
[3]基于声音-视觉声源定位的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技术,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基于发射机信号空时检测的水下频谱感知技术研究,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项目重点项目
[5]基于频谱感知和动态频谱接入的水下多路语音传输技术研究,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面上项目
[6]复杂噪声环境下语音特征流的自适应选择技术研究,华南理工大学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
[7]1X增强及DOB测试评估,横向项目
[8]CDN测试工具研究技术服务,横向项目
[9]远程无线通信控制传输系统的实现,横向项目
[10]机动车简易工况排放检测系统,横向项目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