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法学院老师介绍:凌斌_北京大学导师介绍

  

►教育背景
2005年-2006年,耶鲁法学院(YaleLawSchool),法学硕士(LL.M.)
2002年-2005年,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
1996年-2000年,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14年8月-今,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9年8月-2014年7月,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6年7月-2009年7月,北京大学法学院,讲师

  
►研究领域
法理学、法律经济学、法律社会学、法律信息学、家事法、侵权法、慈善法、体育法

  
►研究成果
专著:
凌斌:《法治的代价:法律经济学原理批判》,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凌斌:《法治的中国道路》,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凌斌:《中国法学时局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教材:
凌斌:《法科学生必修课:论文写作与资源检索》,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当当网,亚马逊,京东);
翻译:
罗纳德魏特曼:《法律经济学文献精选》(合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
理查德波斯纳:《法律、实用主义与民主》(合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
理查德波斯纳:《法律理论的前沿》(合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
德米特里耶夫、切列姆内赫:分权机制与人权保障中的司法权,《比较法研究》,1999年第3-4期

  
►研究课题
国家级: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寻求和谐法治(批准号:10FFX021)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法律功能的社会限度研究(批准号:10CFX003)
省部级:
中国法学会年度部级课题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对接机制研(课题编号:CLS(2011)C06)
中国行为法学会年度部级课题立案制度改革与社会矛盾源头化解问题研究(项目号:(2011)学研017)
横向课题: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地方红十字会法规梳理与规范课题
英特尔(中国)社会创新的立法和司法保护课题
玫琳凯(中国)中国电子商务法律改进原则及立法建议课题

  
►荣誉奖励
省部级奖励:
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最佳教案奖,最佳论文奖(2013)
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部级)三个一百人文社科类原创图书奖(2013年)
中国法学会(部级)中国诚信法治保障论坛征文二等奖(2012年)
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创新论坛征文二等奖(2010)
校级奖励:
北京大学教学比赛一等奖(2011年)
2011年教学信息化评比先进个人奖
院级奖励:
北大法学院靖江青年法律领袖奖(2013年)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学优秀奖(2012-2013年度)
北大法学院茂元学术创新奖(2012年度)
北大法学院洪积研究奖励(2012年度)
北大法学院住友化学优秀教学奖(2012年度)
北大法学院仇皓然奖教金(2008年)
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2007年)

  
►其他事项
公共服务:
2007年—今北京大学慈善、体育与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
2007年—2011年北大法学院2007级本科生班,辅导员
2001年-2004年北大法学院2001级本科生班,辅导员、副年级主任
期刊编辑:
2004年-2005年,《洪范评论》,助理编辑
2001年-2003年,《北大法学院工作论文》,执行编辑
1998年-2001年,《北大法律评论》,编辑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北京大学法学院老师介绍:许德峰_北京大学导师介绍

  

►教育背景
2004年8月至2008年1月:在慕尼黑大学法学院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
2004年9月至2006年6月,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工作,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0年9月至2004年6月,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
2002年9月至2004年1月,在慕尼黑大学法学院学习,获法硕士(Magister)学位
1997年9月至2000年7月,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学习,获法学硕士学位
1993年9月至1997年7月,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学习,获法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8年8月至今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2006年9月北京大学法学院(讲师)

  
►研究领域
公司法、破产法、合同法、物权法

  
►研究成果
著作:
1.DieRechtsstellungvondinglichgesichertenGl?ubigernimUnternehmensinsolvenz-verfahren:EinevergleichendeUntersuchungzumdeutschen,US-amerikanischenundchinesischenRecht,VerlagDunckerHumblot,2008,ISBN978-3-428-12697-2,
SchriftenzumInternationalenRecht,Bandnummer:SIR172,231S.此书为本人在德国的博士论文,中文翻译:《论担保物权人在企业破产重整中的法律地位:一项对德国、美国与中国法的比较分析》,德国DunckerHumblot出版社,2008年,共231页。该书被德国破产法期刊ZeitschriftfürInsolvenzrecht(ZTS)评议,2009年第3期,第410-412页。
2.《民法概要》,北大21世纪中国法学丛书,与朱启超教授合著(2002年5月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ISBN:7-301-05319-3)
论文:
1.《论利息的法律管制》,《北大法律评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卷。该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7期摘录转载,第117-119页;同时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全文转载,2010年第8期。
2.《论破产中尚未履行完毕的合同》,载《法学家》,2009年第6期。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全文转载,2010年第4期。
3.《论私法上财产的定价——以交易中的估值机制为中心》,载《中国法学》,2009年第6期。该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4期摘录转载。
4.《破产法基本原则再认识》,载《法学》,2009年第10期,第49-59页;同时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全文转载,2010年第1期。
5.《论住房租赁合同的社会控制》,载《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第125-139页。该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摘录转载,2009年第10期;同时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全文转载,2009年第9期;该文获得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0);北京市房地产法学会2009年度课题评审二等奖。
6.《论法教义学与价值判断——以民法方法为重点》,载《中外法学》,2008年第2期。
7.《论现行保证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以成本收益分析为中心》,载《法商研究》,2008年第1期,第78-86页。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全文转载,2008年第5期。
8.《意向书的法律效力问题》,载《法学》,2007年第10期,第79-89页。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全文转载,2008年第2期。
9.《论担保物权的经济意义及我国破产法的缺失》,载《清华法学》(期刊),2007年第3期。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全文转载,2008年第1期。
10.《论法人侵权——以企业法为中心》,载《清华法学》,第十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第144-170页。
11.《论并购交易中的尽职调查》,载《法学杂志》,2006年第4期,第150至153页。本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全文转载,2006年第11期,第10-15页。
12.《论瑕疵责任与缔约过失责任的竞合——兼论《合同法》第42条第2、3项与第148、155条的关系》,载《法学》,2006年第1期。
13.《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第17章(抵押权)的评析》,发表于《中外法学》,2006年第1期。
14.《隐私权与新闻自由》,提交由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和美国耶鲁大学中国法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中美人格权法和侵权法高级研讨会,载王利明葛维宝(主编):中美法学前沿对话:人格权法及侵权法专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1月版,第396至498页。
15.《德国法以缔约过失责任处理企业买卖交易的案例类型研究》,载《判解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第4辑。
16.《论合同法上信赖利益的概念及对成本费用的损害赔偿》,载《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第6卷第2辑,第688至706页。
17.《论股权买卖中的瑕疵责任》,载《判解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第3辑,第190至200页。
18.《情事变更原则研究》,载《中外法学》,2004年第4期,第385至410页(合著)。
19.《对第三人具有保护效力的合同与信赖责任》,载《私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8卷,第253至291页。
20.《农村土地所有权法律制度研究》,提交2000年10月中国社科院主办的物权法国际研讨会,与王小能教授合著,被收入孙宪忠主编:《制定科学的民法典——中德民法典立法研讨会文集》,法律出版社2003年3月版,第427至439页。
21.《论我国民法典总则的制定》,《浙江社会科学》1999年第5期,第74至81页(与朱启超教授合著)

  
►其他事项
邮箱:xudefeng@pku.edu.cn
个人主页:www.xudefeng.org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北京大学法学院老师介绍:叶静漪_北京大学导师介绍

  

►教育背景
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学士(1985)、法学硕士(1993)、法学博士(2012)

  
►工作经历
1985年留校任职至今
现任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法学院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所长、教授,北京大学中外妇女研究中心研究员。

  
►研究领域
社会法、劳动法、社会保障法

  
►研究成果
近期科研成果:
(一)著作
1.主编:《社会正义的十年探索:中国与国外劳动法制改革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主编:《劳动合同法十二讲》,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3.副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释义》,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版;
4.副主编:《劳动合同立法理论难点解析》,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年版;
5.主编:《瑞典劳动法导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副主编:《劳动法学》(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7.编译:《通过立法实现残疾人就业机会平等教育培训课程指南》(中文版),国际劳工组织出版物2009年版;
8.副主编:《劳动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二)论文
1.叶静漪等:《〈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与劳动权保护》,《北京大学学报(哲社会版)》2004年第2期;
2.叶静漪等:《我国竞业限制制度的构建》,《法学杂志》2006年第4期;
3.叶静漪:《劳动合同法在劳动权和企业责任间找到平衡》,独著,《工人日报》2007年7月30日;
4.叶静漪:《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载冯彦君主编:《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社会法学发展》,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叶静漪等:《社会法的部门法定位研究》,载陈甦主编:《民生保障与社会法建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6.叶静漪:《转型期的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人民论坛》2009年11月(下);
7.YeJingyi,InformalEmploymentinChinaandFemaleWorkersinInformalEmployment,AsianLabourLawReview2008,HongKong,Jan.2009.
8.叶静漪等:《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法律定位》,《法学杂志》2012年第5期。
(三)项目
1.《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劳动保护标准实施情况》(《当代中国劳动关系的特点和趋向研究》之子课题负责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04-2006);
2.《劳动合同期限制度研究》(《<劳动合同法(草案)>研究》项目之子课题负责人,国务院法制办委托项目,2005.03-2007.07);
3.《北京市就业促进立法研究》(主持人,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托项目,2005.10-2006.11)
4.《反击对艾滋病毒感染者/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歧视问题研究》(《中加合作国际人权的实施项目第三阶段:促进中国的反歧视研究项目》之子课题负责人,2005.11-2008.11);
5.《中国劳动争议处理法律制度研究》(主持人,香港乐施会资助项目,2006.03-2006.10)
6.《通过立法实现残疾人就业机会平等培训项目》(主持人,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合作项目,2007.08-2008.12);
7.《中国残疾儿童法律保护状况分析研究》(主持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委托项目,2008.10-2009.10)
8.《中国乙肝就业歧视案例研究》(《反对歧视艾滋与乙肝病原携带者和病毒感染者项目》之子课题负责人,商务部与联合国合作项目,2008.11-2009.10);
9.《社会工作立法在社会立法体系中的地位研究》(主持人,民政部委托项目,2008.12-2009.06)
10.《<劳动合同法>实施情况调研课题》(主持人,香港乐施会资助项目,2009.07-2010.04)
11.《社会法学学科十一五研究状况与十二五发展趋势调研课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学科调研法学组》之子课题负责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委托课题,2010.01-2010.08);
12.《中国艾滋法律行动调查》(主持人,国际发展组织/IDLO资助合作研究项目,2009.10-2010.08);
13.《社会法的修改完善研究》(项目执行人,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2011.06-2012.08);
14.《社会法的中国理论:比较视野与本土构建》(主持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1.07-2014.07);
15.《和谐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法律构建研究》(子课题负责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11.10-2014.12);
16.《日本劳动法研究》(主持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2012.06-2014.06)。

  
►其他事项
主要社会兼职包括: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2006.09至今)、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副会长(2003.10至今)、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副会长(2000.12至今)、中华全国总工会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2002.09至今)、中国人权研究会第三届全国理事会理事(2007.09至今)等。
近年来,多次组织和参加国内外有关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国际研讨会;多次参与国际合作项目评估活动;经常参与妇女、残疾人法律服务活动,提供法律援助;经常参与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中国残联等有关机构组织的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障立法的论证、咨询活动等;接受中央电视台、《工人日报》等媒体邀请评析热点问题和案例,解答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问题。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北京大学法学院老师介绍:陈若英_北京大学导师介绍

  

►教育背景
芝加哥大学(TheUniversityofChicago)法学博士(J.S.D.,2010)和法学硕士(LLM,2005)
牛津大学(OxfordUniversity)法学硕士(M.Juris.,2000)
北京大学法学学士(1999)
美国纽约州注册律师

  
►工作经历
在执教北京大学前,陈若英曾任教芝加哥大学法学院,历任讲师(LecturerinLaw)、芝加哥大学法学院奥林法律经济项目研究员、访问讲师(VisitingLecturer)和访问助理教授(VisitingAssistantProfessor)
陈博士还曾在英国富而德律师事务所(FreshfieldsBruckhausDeringer)北京和香港办公室工作五年有余,从事涉外并购、资本市场、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中国企业改制/海外上市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等方面的法律工作

  
►研究领域
商法、法律经济学、财产法、资源、能源与环境法

  
►研究成果
曾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外金融期刊发表文章若干

  
►荣誉奖励
曾获得英国政府提供的志奋奖学金(theCheveningScholarship)和壳牌世纪奖学金(theShellCentenaryScholarship)

  
►其他事项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法学院科研楼,
邮政编码:100871电子邮件:ruoyingc@gmail.com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