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介绍:陈军武

  
►基本信息
陈军武
所在系所:
职称: 教授
研究领域: 有机光电新材料的分子设计与合成、光电子器件性能

►教育与工作经历
分别于1989和1992年在原成都科技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92年到华南理工大学任教至今,1998年在本校获高分子材料博士学位(在职),2000-2002在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公派),回校之后加入高分子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元器件研究所。2001年获评副教授,2006年底开始任职教授。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2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3年被评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科研与教学情况
开展有机光电子新材料的分子设计、合成制备、结构与性能表征,以获得高发光效率、宽太阳光谱吸收、高迁移率有机半导体新材料,以及具有化学传感器特性的新材料,面向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机薄膜晶体管器件开发,将应用于新一代大型平板显示器和清洁能源开发。 作为项目主持人承担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20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共3项、国家973计划题负责人1项、973计划课题骨干2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项等项目研究,研究经费超过500万元。已发表SCI收录论文60余篇,获SCI他人引用2300余次。 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广东省科技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各1项(排名均第四)。 国家自然基金委通讯评议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通讯评议专家。国内外20余份SCI期刊150余件收稿的评阅人,包括AM, AFM, AEM, JACS, Macromolecules,Nanoscale, CC, PC, CEJ, CAJ, JMC, JOC, JPCC, MRC, MCP, JPSA, OE, SM, TSF, PSS, PAT, PB, JIOPM等,以及国内的CCL, CPL, CJC, SC-Chem等。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介绍:秦安军

  
►基本信息
秦安军
职称: 教授
研究领域: 高分子合成化学、有机/聚合物光电功能材料

►教育与工作经历
1. 1995.09 - 1999.07 山西大学 化学系 本科 2. 1999.09 - 2004.06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理学博士 3. 2004.07 - 2004.12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4. 2005.01 - 2007.01 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 Research Associate 4. 2007.01 - 2008.12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 博士后 5. 2008.12 - 2013.09 浙江大学 副研究员、副教授 6. 2013.09 - 今 华南理工大学 教授、博导

►科研与教学情况
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1项,已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作为骨干参与国家科技部973项目2项。广东省第三批创新团队有机/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及应用团队核心成员。 在包括Chem. Soc. Rev., Prog. Polym. Sci., J. Am. Chem. Soc., Sci. Rep., Adv. Funct. Mater., Macromolecules, Chem. Sci.等高影响力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他引约1700次,H指数34。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14次。与唐本忠院士共同编著Wiley出版社出版的专著《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Fundamentals》和《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pplications》两本。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件、美国发明专利3件。 主要从事基于三键单体的高分子合成化学以及有机/聚合物光电功能材料的研究,重点开展了炔烃与叠氮单体的点击聚合以及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特性的聚合物制备的研究。在点击聚合单体的拓展、催化剂的探索、聚合反应的建立及新功能材料的制备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和多项创新性成果。 本科生:《有机化学》 研究生:《高分子合成化学》和《实验室安全》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介绍:彭明营

  
►基本信息
彭明营
所在系所: 无机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光通信材料研究所
职称: 教授
研究领域: 新型光功能材料与器件、超宽带近红外发光铋掺杂激光材料与器件、非正常价态离子激活荧光材料与LED器件

►教育与工作经历
彭明营,男,1978年生,博士,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青获得者。兼任无机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省教育厅中德光子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主任,American Scientific Publishers集团Review in Nanoscience Nanotechnology杂志Associate Editor,Elsevier出版集团Optical Materials (2012 IF=2.013,2014年36卷11期)杂志Guest Editor和 American Scientific Publishers集团Science of Advanced Materials (2012 IF=3.308)杂志Guest Editor,中国光学青年编委,Ann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Engineering编委,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玻璃分会理事,中国稀土学会发光专业委员会委员。2003年毕业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获理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中科院上海光机所,获工学博士学位;2006-2008年在德国Erlangen-Nuremberg大学Institut für Optik, Information und Photonik工作,任Research Associate,合作导师L.J. Wang教授;2008-2010年,获得DFG科研职位,在德国Erlangen - Nuremberg大学Lehrstuhl für Glas und Keramik工作, 担任Senior Research Associate、Group Leader, 合作导师Wondraczek教授,领导完成铋掺杂激光玻璃DFG项目一项,讲授2008-2009学期本科生与硕士生核心玻璃课程;2010年被聘为华南理工大学教授;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2年入选华工第一批杰出人才培养计划优秀青年学者培养对象,获得第一届广东省杰青;2013年获得国家优青;2014年入选第八批广东省千百十省级培养对象。

►科研与教学情况
主要进行发光材料与器件的探索,研究与开发工作,是国际上最早开展近红外发光铋掺杂激光材料的研究的学者之一,提出了低价铋离子模型,已被广泛接受;提出了铋超宽带近红外发光概念,据此提出利用这种材料开发下一代超宽带光纤放大器及新型超宽带可调谐激光光源的构想,为大幅提高未来光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能力提供了可能,这一设想后被Dianov教授(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等人证实。具有超宽带近红外发光的铋激活光子玻璃的研究工作入选首届(2005年)中国光学重要成果。 迄今在光学领域权威杂志Opt. Express,Opt. Lett.,在材料专业期刊J. Mater. Chem.等发表SCI论文90余篇, 论文被Dianov教授(俄罗斯科学院院士)、Meijerink教授(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Ohishi教授(掺镨光纤放大器之父)等同行广泛、正面引用2500余次,H因子27;获授权发明专利13项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介绍:吴水珠

  
►基本信息
吴水珠
所在系所: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职称: 教授
研究领域: 功能高分子材料

►教育与工作经历
1997年至今,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师;2005年晋升为教授,2006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07年获聘为珠江学者计划广东省特聘教授。

►科研与教学情况
在科研工作方面,吴水珠教授主要从事功能高分子材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主要有:合成了含生色团的聚合物,在这些聚合物和两亲性小分子体系中通过分子间的范德华力这种弱相互作用可形成微观有序的介晶态结构及肉眼可见的宏观造型,该研究结果可以为精确控制高分子材料的介晶态结构和功能效应提供新的思路;将生色团引入天然多糖大分子,通过有效调控难溶天然高分子在特定溶剂中的构象,显著改善给体大分子与受体分子的相互作用,最终实现高效能量转移和电子转移,该研究结果可为含生色团高分子材料实现生物造影功能、催化功能等功能效应提供新的手段和依据。部分研究结果在国际著名刊物如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 Macromolecules等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同时,吴水珠教授也注重基础与应用研究的结合,在塑料改性、塑料加工助剂的合成、涂料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成功为企业开发了多种高性能塑料产品、抗静电剂等塑料加工助剂、车用产品等;近年来在相关领域已经获得四项发明专利授权。 讲授本科课程《高分子化学》;教授硕士研究生课程《功能高分子材料》及《现代分子光化学》。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