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法学院老师介绍:汪建成_北京大学导师介绍

  

►教育背景
北京大学法律系本科、法学硕士研究生(1979-1986);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1996-1999,在职);
比利时鲁汶大学(KatholicUniversityofLeuven)访问学者(1994-1996);
美国耶鲁大学(YaleUniversity)富布莱特研究学者(2004-2005)

  
►工作经历
1986.7-1999.8,烟台大学法律系,
1999.9至今,北京大学法学院

  
►研究领域
刑事诉讼法学、证据学

  
►研究成果
(一)著作
1、《刑事审判监督程序专论》,群众出版社,1990年。2、《新刑事诉讼法论》,红旗出版社,1996年。3、《刑事证据学》,群众出版社,2000年。4、《欧盟成员国刑事诉讼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5、《刑事诉讼法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6、《理想与现实——刑事证据理论的新探索》,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7、《冲突与平衡——刑事程序理论的新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8、《外国刑事第一审程序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9、《中国刑事第一审程序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
(二)参编著作、教材、工具书
1、《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陈光中主编,共25万字,本人承担3万字),法制出版社,2000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条文释义与论证》,(陈光中主编,本人承担3万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3、《诉讼理论与实践》(周广金主编,共30字万字,本人承担3万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4年。4、高校文科统编教材——《刑事诉讼法》(陈光中主编,共53万字,本人承担8万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5、高校文科统编教材——《证据学》(陈一云主编,共30万字,本人承担3万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6、《中国刑事诉讼法教程》(程荣斌主编,共45万字,本人承担6万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7、《外国刑事诉讼法教程》(程荣斌主编,共40万字,本人承担6万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8、《刑事诉讼法学》(李学宽主编,共38万字,本人任副主编,承担8万字),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2年。9、《刑事诉讼法学通论》(共22字,本人承担4万字),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5月。10、《刑事诉讼法基础知识》(共20万字,本人承担7万字),高等教育出版社。11、《刑事法学大辞书》(杨春洗等主编,共200万字,本人承担3万字),南京大学出版社。12、《家庭律师》(共30万字,本人承担7万字),农村读物出版社,1985年5月。13、《三言九问——德衡证据学论坛》(共34万字,本人承担10万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
(三)论文
1、《对诉讼功能的思考》,《中国法学》1994年第4期(增页)。2、《刑事诉讼中的利益观》,《中国法学》2000年第2期。3、《论诉权理论在刑事诉讼中的导入》,《中国法学》2002年第6期。4、《刑事诉讼法学研究述评》,《法学研究》2001年第1期。5、《论中国刑事证据立法方向的转变》,《法学研究》2003年第5期。6、《口供规则体系论纲》,《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7、《毛泽东诉讼法思想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4年第5期。8、《论起诉法定主义和起诉便宜主义的调和》,《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9、《我们能从英国对非法证据的探讨中学些什么》,《国外法学》(《中外法学》前刊名)1985年第4期。10、《国外刑事生效裁判矫正制度之历史与现状》,《国外法学》1986年第6期。11、《对刑事证据分类理论的思考》,《中外法学》1992年第4期。12、《论欧盟法院的司法审查权》《中外法学》1996年第4期。13、《论刑事诉讼中人权保护的几个理论问题》,《中外法学》1999年第2期。14、《论刑事证据的多重视角》,《中外法学》2004年第3期。15、《收容审查的出路何在》,《政法论坛》1992年第6期。16、《刑事诉讼文化研讨》,《政法论坛》1999年第6期。17、《刑事诉讼职能研究》,《政法论坛》2001年第1期。18、《论程序公正与刑罚效果》,《政法论坛》2002年第1期。19、《论辩诉交易的理论基础》,《政法论坛》2002年第6期。20、《警察作证制度的理论推演与实证分析》,《政法论坛》2003年第4期。21、《关于免予起诉制度的几个问题》,《法律学习与研究》(《法学家》前刊名)1989年第2期。22、《论辩护律师的诉讼地位》,《法学家》1994年第2期。23、《公正——法治的核心》,《法学评论》1999年第1期。24、《论刑事诉讼程序》,《法学评论》2000年第2期。25、《论司法的权威与权威的司法》,《法学评论》2002年第4期。26、《刑事鉴定结论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第2期。27、《比较法视野下的刑事庭前程序之改造》,《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年第6期。28、《通过正当程序平衡诉权和审判权的紧张关系》,《中国律师》2001年第3期。29、《从足球裁判到司法裁判的联想》,《中国律师》2002年第3期。30、《求法还是求情——论辩护权在中国的异化》,《中国律师》2004年第1期。31、《外国刑事检察体制的基本类型》,《中国检察》第3卷。32、《关于零口供规则的思考》,《人民检察》2001年第5期。33、《对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关系的再认识》,《法学》2001年第7期。34、《刑事证据制度之历史演变》,《烟台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35、《论刑事诉讼法律关系》,《烟台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36、《我的诉讼观》,《烟台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37、《对判例法的几点思考》,《烟台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38、《论辩护律师在诉讼过程中的言论免责权》,《烟台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39、《庭审前初步审查程序的几个问题》,《山东法学》(《法学论坛》前刊名)1993年第3期。40、《刑事诉讼溯源》,《法学论坛》2000年第1期。41、《海峡两岸假释制度之比较研究》,《法学论坛》2001年第3期。42、《刑事鉴定结论中的基本理论之再检讨》,《法学论坛》2002年第5期。43、《侦查权的法理分析》,《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3期。44、《我国未决羁押制度反思性重构》,《山东公安专科学报》2004年第1期。45、《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研究》,《法制日报》1999年12月5、12、19、2000年1月9日理论版连载。46、《非法所得证据证明力之我见》,《法学与实践》1993年第1期。47、《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关系新解》,《诉讼法论丛》第3卷。48、《漠视程序的代价——从杜培武案件引发的思考》,《诉讼法论丛》第8卷49、《刑事证人制度之基本理论三论》,《诉讼法学研究》第2卷。50、《中国刑事再审程序的出路——从再审程序的权利基础和功能定位角度观察》,《诉讼法学研究》第6卷。51、《犯罪控制与人权保护——论刑事诉讼的双重目的》,《刑事法评论》第6卷。52、《自由心证新论——论自由心证之自由与不自由》,《证据学论坛》第1卷。53、《认证之议,应当慎行》,《证据学论坛》第4卷。54、《非法证据证明责任论》,《证据学论坛》第5卷。55、《论诉讼证明中的四个标准》,《刑事法前沿》第1卷。56、《诱惑侦查之立法规制》,《侦查论坛》第2卷。57、《诱惑侦查新论》,《刑事法疑难问题研究》(赵秉志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58、《论我国辩护制度的改革》,《司法公正与辩护制度》(陈卫东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59、《刑事诉讼法律渊源之历史演进》,《诉讼法学新探》,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5月。60、《论刑事诉讼程序的意义》,《刑事诉讼法学新解》,华龄出版社,2000年11月。61、《刑事诉讼法再修订过程中面临的几个选择》,《中国法学》2006年第6期。62、《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环球法律评论》2006年第5期。63、《刑事诉讼法再修订过程中需要处理好的几组关系》,《法学家》2007年第5期。64、《刑事推定若干基本理论之研讨》,《法学》2008年第6期。65、《从逻辑理性到价值理性的转变——论无罪推定原则在中国的现实适应性》,《人民检察》2005年第11期。66、《从现实到未来:死刑复核程序之改造》,载于周国均、陈卫东主编:《死刑复核程序专题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年。67、《附条件改革述评》,载于《烟台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68、《论对抗式庭审模式下法官在证据运用中的角色》,载于《烟台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69、《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事起诉制度》,载于《东方法学》2008年第6期。70、《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事审判程序》,载于《审判前沿观察》2008年第2辑。71、《非驴非马的河南陪审团改革当慎行》,载于《法学》2009年第5期。72、《司法鉴定基础理论研究》,载于《法学家》2009年第4期。73、《专家证人模式与司法鉴定模式之比较》,载于《证据科学》2010年第1期。74、《中国司法鉴定制度实证调研报告》,载于《中外法学》2010年第2期。75、《量刑程序改革中应当转变的几个观念》,载于《政法论坛》2010年第2期。

  
►荣誉奖励
全国优秀教师(1993)、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006)、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三次

  
►其他事项
中国法学会刑诉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中心兼职研究员
电话:62766150(办)
邮箱:wjch66150@126.com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北京大学法学院老师介绍:许德峰_北京大学导师介绍

  

►教育背景
2004年8月至2008年1月:在慕尼黑大学法学院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
2004年9月至2006年6月,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工作,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0年9月至2004年6月,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
2002年9月至2004年1月,在慕尼黑大学法学院学习,获法硕士(Magister)学位
1997年9月至2000年7月,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学习,获法学硕士学位
1993年9月至1997年7月,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学习,获法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8年8月至今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2006年9月北京大学法学院(讲师)

  
►研究领域
公司法、破产法、合同法、物权法

  
►研究成果
著作:
1.DieRechtsstellungvondinglichgesichertenGl?ubigernimUnternehmensinsolvenz-verfahren:EinevergleichendeUntersuchungzumdeutschen,US-amerikanischenundchinesischenRecht,VerlagDunckerHumblot,2008,ISBN978-3-428-12697-2,
SchriftenzumInternationalenRecht,Bandnummer:SIR172,231S.此书为本人在德国的博士论文,中文翻译:《论担保物权人在企业破产重整中的法律地位:一项对德国、美国与中国法的比较分析》,德国DunckerHumblot出版社,2008年,共231页。该书被德国破产法期刊ZeitschriftfürInsolvenzrecht(ZTS)评议,2009年第3期,第410-412页。
2.《民法概要》,北大21世纪中国法学丛书,与朱启超教授合著(2002年5月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ISBN:7-301-05319-3)
论文:
1.《论利息的法律管制》,《北大法律评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卷。该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7期摘录转载,第117-119页;同时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全文转载,2010年第8期。
2.《论破产中尚未履行完毕的合同》,载《法学家》,2009年第6期。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全文转载,2010年第4期。
3.《论私法上财产的定价——以交易中的估值机制为中心》,载《中国法学》,2009年第6期。该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4期摘录转载。
4.《破产法基本原则再认识》,载《法学》,2009年第10期,第49-59页;同时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全文转载,2010年第1期。
5.《论住房租赁合同的社会控制》,载《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第125-139页。该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摘录转载,2009年第10期;同时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全文转载,2009年第9期;该文获得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0);北京市房地产法学会2009年度课题评审二等奖。
6.《论法教义学与价值判断——以民法方法为重点》,载《中外法学》,2008年第2期。
7.《论现行保证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以成本收益分析为中心》,载《法商研究》,2008年第1期,第78-86页。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全文转载,2008年第5期。
8.《意向书的法律效力问题》,载《法学》,2007年第10期,第79-89页。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全文转载,2008年第2期。
9.《论担保物权的经济意义及我国破产法的缺失》,载《清华法学》(期刊),2007年第3期。该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全文转载,2008年第1期。
10.《论法人侵权——以企业法为中心》,载《清华法学》,第十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第144-170页。
11.《论并购交易中的尽职调查》,载《法学杂志》,2006年第4期,第150至153页。本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全文转载,2006年第11期,第10-15页。
12.《论瑕疵责任与缔约过失责任的竞合——兼论《合同法》第42条第2、3项与第148、155条的关系》,载《法学》,2006年第1期。
13.《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第17章(抵押权)的评析》,发表于《中外法学》,2006年第1期。
14.《隐私权与新闻自由》,提交由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和美国耶鲁大学中国法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中美人格权法和侵权法高级研讨会,载王利明葛维宝(主编):中美法学前沿对话:人格权法及侵权法专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1月版,第396至498页。
15.《德国法以缔约过失责任处理企业买卖交易的案例类型研究》,载《判解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第4辑。
16.《论合同法上信赖利益的概念及对成本费用的损害赔偿》,载《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第6卷第2辑,第688至706页。
17.《论股权买卖中的瑕疵责任》,载《判解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第3辑,第190至200页。
18.《情事变更原则研究》,载《中外法学》,2004年第4期,第385至410页(合著)。
19.《对第三人具有保护效力的合同与信赖责任》,载《私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8卷,第253至291页。
20.《农村土地所有权法律制度研究》,提交2000年10月中国社科院主办的物权法国际研讨会,与王小能教授合著,被收入孙宪忠主编:《制定科学的民法典——中德民法典立法研讨会文集》,法律出版社2003年3月版,第427至439页。
21.《论我国民法典总则的制定》,《浙江社会科学》1999年第5期,第74至81页(与朱启超教授合著)

  
►其他事项
邮箱:xudefeng@pku.edu.cn
个人主页:www.xudefeng.org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北京大学法学院老师介绍:郭自力_北京大学导师介绍

  

►教育背景
1978年7月北京大学法律系本科毕业;
1981年7月北京大学法律系硕士研究生毕业;
1984年—1986年美国纽约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1978年7月—198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政策研究室干部。期间,
1978年10月至1981年10月在北京大学法律系带薪留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全日制),1981年10月至今北京大学法学院工作,1997年起曾担任刑法教研室主任。

  
研究领域
中国刑法,英美刑法,国际刑法和生物医学法

  
►研究成果
《危害国家安全罪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12年,主编;
《中国刑法论》第3版,第4版,第5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主编;
《生物医学的法律和道德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独著;
《刑法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独著;
《刑法概论》,光明日报社出版社1985年,合著;
《危害公共安全罪》,自修大学,1984年第1期;
《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自修大学,1984第2期;
《论保安处分》,国外法学,1987年第2期;
《论安乐死的道德和法律问题》,北京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
《论当前投机倒把犯罪的若干问题》,中外法学,1990年第2期;
《安乐死:困境中的选择》,中外法学1991年第2期;
《论器官移植的法律问题》,中外法学,1997年第5期;
《论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特点》,北京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
《刑事立法语言的立场》,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合写;
《美国犯罪原因初探》,当代法学1999第3期;
《论民法法系和普通法法系的几个问题》,政法论坛1999年第2期;
《论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权保障》,法学家,2000年第2期;
《论基因研究中的法律和伦理问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商业秘密与刑法保护》,当代法学,2000年第4期;
《器官移植立法问题探讨》,当代法学,2000年第6期;
《论死亡标准的法律和伦理问题》,政法论坛,2001年第3期;
《论过失共同犯罪的责任根据》,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合写;
《有组织犯罪之比较研究》,政法论坛,1998年第4期;
《论有组织犯罪的概念和特征》,中外法学,1999年第2期;
《论基因治疗与法律调控》,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论美国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法学家,1998年第5期;
《论张子强李育辉两案的司法管辖权》,中外法学,1999年第2期;
《生物医学的法律和伦理问题》,北大清华名师演讲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论罪责的立场》,云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合写;
《论罪责对犯罪论体系的影响》,法律科学,2006年第1期,合写;
《恩格尔定律与财产犯罪数额标准之确定》,法学家,2008年第4期,合写;
《刑法内在逻辑结构与功能的规范分析》,政法论坛,2008年第5期,合写;
《法意是什么》,浙江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合写;
《刑事司法运作中的法官》,河北法学,2008年第8期;
《OnChina`sDeathPenaltySystem》,PekingUniversityJournalofLegalStudies,Vol.2,PekingUniversityPress2010.
《论美国刑法中的行为要件》,法治研究2013年第3期
《人体实验的法律问题》,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国籍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体》,人民司法2014年第4期;
《论代理母亲的法律问题》,创新2014年第3期;
《生物医学法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浙江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
《论英美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法治研究2014年第6期;
《紧急避险:困境中的抉择》,郑州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
《论美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法治研究2015年第2期;
《论我国死刑制度的若干问题》,创新2015年第3期;
《生物医学的刑法调整》,中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北京大学法学院老师介绍:张平_北京大学导师介绍

  

►教育背景
1991法学硕士北京大学法律学系
2000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院
1998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1991年-今,北大法律系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
2001.11-2002.4日本东京知识产权研究所(IIP)客座研究员
2005年-今,北京大学网络法律中心主任
2008年-今,北京大学科技法中心主任
2009年-今,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常务副院长
2008年-2013年,北京大学科技法中心主任
2010年至-2013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主任

  
►研究领域
知识产权法互联网法
开设的课程有:《知识产权法总论》、《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计算机技术的法律保护》、《网络法律问题研究》、《知识产权法专题研究》,《高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专题研究》、《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专题讲座》、《知识产权管理》。

  
►研究成果
著作:
1)《知识产权法详论》专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8月
2)《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与相关法律问题透析》,专著,广州出版社,2000年9月
3)《域名与知识产权》主编之一,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年1月
4)《数字图书馆的法律问题研究》,副主编之一,法律出版社,2002年6月
5)《标准化与知识产权战略》,第一作者,与马骁合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年
6)《网络法律评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自2001年7月至今
7)《技术创新中的知识产权保护评价——实证分析与理论研讨》,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
8)《电子商务与互联网法》共三卷,总编译,(美)依恩C.巴隆著,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9)《标准化与知识产权战略》第二版,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6月,合著,第一作者
10)《共享智慧:开源软件知识产权问题解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合著,第一作者
11)《美国337调查:产业利益的博弈》,法律出版社,2010年2月
12)《ICT产业标准中的知识产权政策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
参编书籍:
13)《知识产权法》,普通高等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系列,吴汉东主编,参编著作权法部分,2007年8月,法律出版社
14)《知识产权权法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专利法部分。2009年1月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15)《知识产权法通识教材》,高等教育非法学专业公共课教材,吴汉东主编,撰写第三章技术创新与专利制度,6万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1月
16)《中国知识产权蓝皮书》,吴汉东主编,撰写部分章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
17)《国际标准化教程》,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编著,撰写部分章节,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年11月
18)《专利制度的未来》日本IIP研究所十周年纪念文集其中中国专利制度感思与展望2009年8月(日文)
19)《标准化概论》李春田主编,撰写部分章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20)《知识产权――应用法学与基本理论》郑成思主编,撰写部分章节,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
21)《知识产权法教程》张玉敏、张今、张平合著之专利法部分,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22)《知识产权法》,刘春田主编,撰写部分章节,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修订
代表性论文:
1)技术性贸易壁垒与知识产权,《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1月
2)开源软件――知识产权制度的批判与兼容,《中国版权》,2004年第四期
3)商业方法软件专利保护:美国的实践及启示《法商研究》2005年7月,独著
4)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之忧患与思考《中关村》杂志2005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5年11期全文转载,独著
5)专利联营之反垄断分析,《现代法学》2007.3
6)网络环境下著作权许可模式的变革,《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7.4
7)国家发展与知识产权战略《河南社会科学》2007.4
8)标准制定机构与专利许可机构政策分离的利弊分析,《电子知识产权》2007.10
9)ICT标准之知识产权开放授权模式研究。《科技与法律》2008年第3期
10)上海迪斯尼项目中的知识产权风险及其应对,二人作品,第一作者,《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11)论知识产权制度的产业政策原则,《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5月
12)论涉及技术标准专利侵权救济的限制,《科技与法律》,2013年11月
13)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五周年有感,《中国法律》,2013年第五期

  
►荣誉奖励
主持承担的科研项目
《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中的法律问题》,国家863计划委托研究项目。1999年-2001年
《中国数字电视标准体系知识产权政策研究》,委托研究项目。1999年-2000年
《技术创新中的知识产权保护评价》,国家科技部重点研究项目。2000年-2001年
《知识产权:中国与世界》北京大学985研究项目。2000年2005年
《商业方法软件专利保护的趋势及对策》,日本东京知识产权研究所项目。2001年
《中国专利发展战略》,国家科技部重点项目,2002年-2003年
《开源软件的法律问题研究》,国家863项目,2002年-2003年
《技术标准中的专利政策研究》国家标准委项目,2003年-2004年4月11日
《数字环境下版权授权方式研究》中国版权协会项目,2004年5-8月
《北京市专利发展战略研究》,北京市科委项目,2004年
《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管理政策研究》,国家科技部重点研究项目,2004年
《中国汽车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状况调查》,国知局项目,2005年
《入世后我国知识产权重大涉外案例研究》国知局项目,2005年
《开放源代码软件与商业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比较研究》,863项目二期研究2005年
《全国专利实施综合抽样调查与专利促进政策研究》,国知局项目2005年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立法研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项目2006年
《科技创新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国家知识产权战略项目,2006年
《中国数字电视技术标准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广电总局项目,2007年
《WTO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机制的法律对策研究》,司法部项目,2007年
《技术标准中的知识产权政策对创新与竞争的影响》,科技部项目,2007年
《知识产权制度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WIPO项目,2007年
《网络环境下版权保护模式研究——版权自助协议的构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8年
《中国高校专利成果转化有效模式及政策体系》,教育部社科重大项目,2008年
《科技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的知识产权政策研究》,科技部重大专项软课题,2008
《美国337调查:产业利益的博弈》国家知识产权局2009年
《两岸四地著作权制度发展比较研究》国家版权局2009年
《中国知识产权法应用研究》中国法学会2009年
《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法律保障》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问题前期研究资助项目,2009年
《金融危机背景下应对美国337调查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国家知识产权局,2009年
《数字版权纠纷解决机制研究》,新闻出版署立项,2010年
《原始创新知识产权政策战略与战略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研究项目,2010年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新兴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管理的基础性立法》,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0年12月
《中国高校向境外转移专利技术现状及对此研究》,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项目,2011年3月
《上市公司知识产权评价体系研究》,国家知识产权局项目,2011年
《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初步调查与分析》,国家知识产权局项目2011年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研究》,国家知识产权局项目,2012年
《网络文化建设及管理立法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2年
《国家信息安全政策与WTO规则一致性研究》,商务部课题,2012年
《重大专项知识产权管理及权属管理研究》,委托项目,2012年
《互联网竞争秩序与公共政策研究》,与斯坦福法学院合作项目,2012年启动
《ICT产业标准RAND许可声明相关法律问题研究》,委托项目,2013年
《电子商务商业标志管理的法律问题研究》,委托项目,2013年
《中国实体企业所涉美国专利诉讼的实证研究》,北大-斯坦福联合研究项目,2013年
《科技资源共享立法研究》,科技部条件平台中心项目,2013年
《电子商务立法研究》,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主持,2013年-2017年
《技术标准中的知识产权政策研究及反垄断规制》,委托项目,2014年

  
►其他事项
社会兼职:
2010年至今,中国科技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2010年至今,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副会长
2009年至今,国家数字版权研究基地主任
1999年至今,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秘书长
1998年至今,中国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研究会秘书长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