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简介:王宏剑

  

姓名:

  

王宏剑
性别:

  

出生年月:

  

1955-1-0
工作单位:

  

清华大学
所在院系:

  

美术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50403美术学
研究领域:

  

油画
是否兼职: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学历简历:
1981年毕业于河南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1年毕业分配河南师范学院艺术系任教,
1986年调入河南省油画院从事油画创作,一级美术师、副院长。
2004年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任教、教授。
承担主要课程:
油画
获得奖项
获奖: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银质奖、1994年第八届全国美展最高奖、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展金质奖,2004年第十届全国美展铜质奖,2004年第三届中国油画展优秀奖,2005年最佳风云榜美术作品。2001年纽约国际肖像展总统奖,2002年纽约国际肖像艺术展杰出成就奖。
著作及论文
论文、论著、作品及科研成果:
出版《王宏剑油画作品集》、《中原画风油画卷王宏剑卷》、《中国当代油画家王宏剑作品集》。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简介:崔保国

  

姓名:

  

崔保国
性别:

  

出生年月:

  

工作单位:

  

清华大学
所在院系:

  

新闻与传播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50302传播学
研究领域:

  

传播学理论、媒介经济与管理研究
是否兼职: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简历:
198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90年赴日本东北大学留学,先后获得日本东北大学信息科学硕士、信息科学博士学位。日本留学8年后回国工作,曾任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副院长、江苏省新闻人才培训中心副主任等职。2000年调入清华大学传播系任教,2002年聘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2004年任清华大学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2006年任清华-日经传媒研究所所长。社会兼职有:中国传播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技传播研究会副会长、日本东北福祉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蓝皮书》主编、《中国报业》杂志执行主编等。
讲授课程:
本科生:传播学原理
硕士生:媒介经营管理研究、传播学研究方法
博士生:传播学史论与方法研究。
著作及论文

   主要著作:
《2004-2005中国传媒蓝皮书》(主编)
《2006中国传媒蓝皮书》(主编)
《2007中国传媒蓝皮书》(主编)
《走进日本大报》(专著)
《媒介变革与社会发展》(专著)
《信息社会的理论与模式》(专著)
《新闻事业管理》(合著)
《信息化城市》(译著)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译著)
《麦奎尔的大众传播理论》(译著)
《报业的活路》(译著)
主要论文:
《2006中国报业的反思与展望》、《改制与转折:2005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中国传媒市场3000亿的盘子从何而来》、《2004年~2005年:中国传媒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我国报纸发行渠道现状分析—以北京都市类报纸为例》、《从日本放送收购战看外资进入传媒》、《从都市类报纸发行的渠道冲突看邮局的改革方向》、《报纸定价与定位策略》、《媒介是条鱼—关于媒介生态学的若干思考》、《新媒体、老媒体:谁主沉浮?》、《技术创新与媒介变革》、《媒介变革的冲击》等30余篇。

  

承担项目
承担科研课题:
中国报刊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研究(国家社科基金)
京报集团发展战略与体制创新研究(横向合作课题)《参考消息》发行体系的拓展与创新(横向合作课题)
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研究(国际合作课题)
信息社会的理论与模式(教育部高教司)
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大众传播学网络课程建设(教育部高教司)
中国出版集团发展模式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参与)
中国远程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教育部课题,参与)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简介:任革学

  

姓名:

  

任革学
性别:

  

出生年月:

  

工作单位:

  

清华大学
所在院系:

  

航天航空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80101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研究领域:

  

领域非对称系统的固有特性理论及算法、工程旋转与时变结构的动力学、大型空间结构动力学参数的实时识别、多体系统的动力学与控制、非线性与随机振动
是否兼职: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1983-1987:西北工业大学,一般力学学士(87.7)及硕士(非线性振动)(89.12);1990-1993: 清华大学,固体力学博士(93.11);1993-1995:清华大学,动力机械与工程热物理流动站博士后(95.11);95.12至今:在工程力学系工程动力学研究所任教, 副教授(97),教授(02)。
主要研究领域和代表性成果:
主要研究领域非对称系统的固有特性理论及算法、工程旋转与时变结构的动力学、大型空间结构动力学参数的实时识别、多体系统的动力学与控制、非线性与随机振动。目前已发表国际SCI期刊论文18篇。
著作及论文
近期代表性论著:
1 Gexue Ren, Qiuhai L, Ning H, et al., On vibration control with Stewart parallel mechanism, MECHATRONICS 14 (1): 1-13 FEB 2004
2 Ren Gexue, Lu Qiuhai, Zhou Zhou , On the cable car feed support configuration for FAST, Astrophysics and Space Science, Vol. 278, pp243-247, 2001.
3 G.X. Ren, Z.C. Zheng and J.G. Cheng, Multiple eigenvalues due to a class of substructures, AIAA J., Vol. 35(2), 1997, pp.355-361.
4 G.X. Ren and Z.C. Zheng, A reformulated Arnoldi method for the non-classically damped eigenvalue problem, Int. J. Num. Met. Eng., Vol.40, 1997, pp. 3537-3555.
5 G.X. Ren and Z.C. Zheng, A quasi-decoupling approach for non-classical linear systems in state space, ASME J. Applied Mechanics, Vol. 64(4), 1997, pp.946-950.
承担项目
作为负责人承担有自然基金项目、863课题(空间站在轨动力学特性识别)、国际合作项目、清华校内基金以及横向课题等20余项。为国家天文台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建议了移动小车式无平台馈源支撑方案;作为技术负责人在清华大学组织了FAST移动小车式无平台馈源支撑方案的5米模型、20米模型和50米模型试验,模型试验结果有力地推动了无平台方案的预研究,并通过了中科院基础局组织的验收。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简介:秦佑国

  

姓名:

  

秦佑国
性别:

  

出生年月:

  

工作单位:

  

清华大学
所在院系:

  

建筑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81304建筑技术科学
研究领域:

  

建筑技术概论、建筑物理环境等
是否兼职: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简历:
1961年江苏省扬州中学毕业,1967年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1970~1978年在邮电部五三六厂从事建厂工作,1978年回清华大学读建筑技术科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建筑物理实验室主任、教研组主任、副教授、建筑技术科学研究所主任,1990年任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1996年9月至1997年3月赴美国哈佛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1997年11月~2004年12月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2005年9月起任建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教学工作:
本科生课程:建筑技术概论;建筑与技术(新生研讨课);建筑实习(建环专业)
硕士生课程:建筑物理环境;建筑物理环境工程设计;
博士生课程:科学、艺术与建筑。
获得奖项
航空发动机试车台噪声治理获1989年全军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航空发动机试车台排气消声工程获1995年国家教委优秀设计一等奖;
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货城工程获2000年全军优秀设计一等奖;
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研究获2004年精瑞科技奖金奖;
绿色奥运建筑标准与评估体系研究获2005年北京市科技奖一等奖;
2004年获清华大学教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北京市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5年获全国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3年获清华大学教书育人奖,2004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2005年被评为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2001、2002、2003、2004、2005年获清华大学研究生会良师益友称号。
著作及论文
论文目录:
统计能量分析应用于墙隔声研究,声学学报,1982
加权余量法建立声场有限元公式,声学学报,1982
室内声场动态问题有限元法,第一届全国声学会议论文,1985
室内声场计算机声线法模拟的一些问题,第一届全国声学会议论文,1985
Calculating Sound Insulation of Walls by SEA Method, Inter-Noise’87,1987
微机在建筑声学中的一些应用,第五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1987
几何声学——虚像空间,第五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1987
室内声场衰减过程的统计分析,声学学报,1987
Computer Simulation for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und Field in Rooms, 1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Acoustics(ICA),1992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of Kichhoff Integral Formula to Acoustic Scattering from Arbitrary Shaped Body, 14th ICA,1992;
航空发动机试车台排气消声工程, 《环境噪声控制论文集》,1992
建筑与数学,《建筑师学术职业信息手册》,1993
人类工程学,《建筑师学术职业信息手册》,1993;
低噪声消声通风器,国家专利,922248982,1993
贺加添(研究生)、秦佑国,开敞办公室声环境及语言私密性,全国声学会议论文,1994
傅立新(研究生)、秦佑国,噪声方向结构的主观评价研究, 环境科学, 1995
沿街住宅防噪研究, 第六届全国建筑物理会议, 1995
城市住宅声环境的要求、问题与改善, 小康住宅通讯和住宅与房地产,1996
北京王府饭店发电机房噪声治理,噪声与振动控制,1997
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培养目标 清华大学教学讨论会,1997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居住区噪声环境预测和评价, 全国声学学术会议,1998
对重建圆明园的意见,建筑学报和瞭望周刊刊载,纽约时报、CNN、加拿大国家电视台采访,1999
我们的建筑教育思想,全国建筑教育讨论会,1999
梁思成、林徽音与国徽设计,建筑史论文集第11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上海浦西城市中心区开发建设失控,时代建筑,2000
罗德胤(研究生)、秦佑国,颐和园德和园大戏台声学特性测量与分析, 建筑史论文集13集,2000
北京地区民用机场系统发展研究,北京规划建设,2001年4月;
建筑信息中介系统与设计范式的演变,建筑学报,2001年第六期;
改善城市住宅声环境的措施与建议,住宅产业,2001年6月;
罗德胤(研究生)、秦佑国,中国古戏台台基之变迁, 建筑史论文集14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
罗德胤(研究生)、秦佑国,两个戏台的混响特性及分析,华中建筑,2001年第二期;
From Hi-skill to Hi-tech, 艺术与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1年6月;
中国城市住宅声环境,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国际研讨会,2001年6月。
从Hi-Skill 到Hi-Tech,世界建筑,2002年第1期;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学专业学位制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年1月;
罗德胤(研究生)、秦佑国,中国戏曲与古代剧场发展关系的五个阶段,建筑史论文集 16辑,2002年6月;
白静(研究生)、秦佑国,建筑图形媒介的发展与比较,新建筑,2002年第2期;
建筑技术概论,建筑学报,2002年第7期;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清华建筑教育,‘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建筑学’学术报告会(庆祝吴良镛先生80寿辰),2002年4月;
薛长健(研究生)、秦佑国,十九世纪的建筑声学,全国声学学术会议,2002年
李保峰(研究生),秦佑国,‘生态’不是漂亮话,建筑与文化2002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10月;新建筑,2003年2月;
中国生态住宅评估,《永续绿建筑》(论文集),台湾建筑报道,2002年10月;
隔声材料与结构,新世纪绿色房屋建材技术与市场发展论坛,2002年11月;
中国建筑呼唤精致性设计,建筑学报,2003年第1期;
龙长才(研究生)、秦佑国,反映时序特征的听神经自发发放模型,声学学报,2003年5月;
建筑和住区中疫病传播途径的控制,2003年5月,SARS期间提交给建设部部长和中国建筑学会;
SARS后关于居住密度的思考,经济观察报,2003年6月23日;全国低密度住宅学术研讨会,2003年12月;
‘现代主义’这堂课要补,中关村,2003年7月;
计算机集成建筑系统(CIBS)的构想,建筑学报,2003年第8期;
中国大陆的建筑教育,建筑师(台湾),2003年9月;
绿色建筑评估,绿色建筑、绿色奥运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2003年9月7日
From Upenn to Tsinghua ,国际学术会议,美国 费城,2003年10月;
Ecological Housing Rating System in China 国际学术会议大城市环境,香港,2003年11月;
龙长才(研究生)、秦佑国,Stochastic Resonance Driven by Time-Modulated Neurotransmitter Random Point Trains, Physics Review Letters 91, 208103(2003), 2003年11月;
Architecture Education in Tsinghua,国际建筑教育研讨会,南京,2003年12月;
龙长才(研究生)、秦佑国,Noise-enhanced hearing sensitivity,Physics Letters A, v323, n5~6 , 434, 2004;
龙长才(研究生)、秦佑国,Lower Hearing Threshold by Noise,Chinese Physics Letters, v21, n4 , 757, 2004;
中国现代建筑的中国表达,建筑学报,2004年第6期;
绿色建筑的中国特点,百年建筑,2004年8月
Difficulties of Preservation and Renewal of Courtyard Houses,
国际学术会议,意大利 罗马,2004年9月;
不仅讲‘素质’‘能力’,还要讲‘气质’‘修养’,新清华,2004年10月;
声景(Soundscape)学的范畴,第五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004年10月,建筑学报2005年第1期;
墨西哥城的教训与拉美化的防止,了望周刊,5005年6月;
著作:
秦佑国、王炳麟,《建筑声环境》(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
聂梅生、秦佑国等,《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9月,2003年9月第二版;
江亿、秦佑国等,《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8月;
秦佑国等《绿色奥运建筑实施指南》,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2月;
秦佑国等《绿色建筑评估标准》,北京市地方标准,2005年7月;
刘念雄、秦佑国,《建筑热环境》,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承担项目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计算机集成建筑系统(CIBS)的构想;
建设部项目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体系;
科技部和北京科委项目: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导则和评估体系研究;
北京市标准:绿色建筑评估标准;
国家环保总局项目:生态住宅环境标志认证标准。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