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简介:符松

  

姓名:

  

符松
性别:

  

出生年月:

  

1959-3-3
工作单位:

  

清华大学
所在院系:

  

航天航空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80104工程力学
研究领域:

  

湍流
是否兼职: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个人简历:
1959年3月3日出生,1978年考进清华大学,1979年留学英国,1983年本科毕业于帝国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研究生毕业于曼彻斯特大学理工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任教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他历任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流体力学教研组主任,工程力学研究所副所长;现为清华大学国际学术交流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流体力学研究所所长,科技处处长,以及中国空气动力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欧美同学会理事,《力学学报》常务编委、《空气动力学报》、《力学与实践》、《中国科学基金》、《计算力学学报》、《工程力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刊物编委,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力学学会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理性力学专业委员会、湍流与流动稳定性专业委员会委员,香港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湍流剪切流学术会议指导委员会委员。近五年来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论文被国外刊物引用近百余次。
获得奖项
他关于近水面核爆炸的研究成果1994年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编号:94-2-51-2)。同时,他曾获第四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提名奖、1998年"全国模范教师"、1999年北京市"人民教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及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简介:周炳琨

  

姓名:

  

周炳琨
性别:

  

出生年月:

  

1936-0-0
工作单位:

  

清华大学
所在院系: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职称:

  

院士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80300光学工程
研究领域:

  

激光和光电子学
是否兼职: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周炳琨, 1936年出生于四川成都.195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并留校任教。1960-1962年在苏联列宁格勒电工学院进修。1983-1984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应用物理系进修并任访问教授。从1958至今任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光学学会副理事长。他是中国电子学会会士,美国光学学会(OSA)会士。美国光学学会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 美国IEEE,LEOS和SPIE学会会员。
1987-1996年5月曾任国家863计划光电子器件与集成技术专家组组长和国家光电子工艺中心主任。曾任国际会议 CLEO\'94和CLEO/Pacific Rim\'95和2001节目委员会委员。
周炳琨教授从事激光和光电子学研究与教学已40年。1984年率先研制出半导体激光泵浦固体激光器。他和他领导的研究集体在单模窄线宽, 可调谐,稳频外腔半导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泵浦固体倍频绿光激光器,光纤环行腔及其应用,光纤放大器与激光器,光纤高温传感器,单晶光纤生长与器件和DWDM光纤传输技术等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成果。
现在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激光物理和器件, 半导体激光及其应用, 半导体激光泵浦固体激光器,高性能光纤放大器与激光器,波分复用光网络及光开关与交换。
获得奖项
获国家级和部委奖11项,专利十余项。主编激光原理,获国家优秀教材奖。
著作及论文
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简介:司久岳

  

姓名:

  

司久岳
性别:

  

出生年月:

  

工作单位:

  

清华大学
所在院系:

  

新闻与传播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50301新闻学
研究领域:

  

新闻学、英语新闻采编、高级新闻采编
是否兼职: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简历
1975年湖南大学英语系毕业;
198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英语采编专业毕业,获法学硕士;
1988至1991任新华社国际部欧美新闻编辑室编辑;
1992年至1996任新华社华盛顿分社记者、主任记者;
1997年至2002年先任新华社国际部英语新闻编辑室和欧美新闻编辑室副主任、主任,后任新华社国际部发稿中心副主任兼网络新闻编辑室主任、高级记者;
2002年至2005年任新华社洛杉矶分社首席记者;
2005年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讲授课程
新闻采访与写作(本科生)
高级新闻采访与写作(研究生)
英语新闻采访与写作(研究生)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简介:尹稚

  

姓名:

  

尹稚
性别:

  

出生年月:

  

工作单位:

  

清华大学
所在院系:

  

建筑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81303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研究领域:

  

城市规划
是否兼职: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学历
1980年7月--1985年7月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获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奖章。
1985年9月--1992年7月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自1992年8月始,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执教并从事科研、生产工作。
1994年7-9月曾赴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环境影响评价师资短训班进修,获毕业证书。
1995年2月聘为清华大学副教授。
1995年8月任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副所长。
1998年5月聘为清华大学教授。
1997年10月起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
1998年9月-1999年7月,作为国家教育部富尔布莱特项目高级访问学者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任客座研究员。
1999年10月起兼任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系主任。
2000年4月聘为清华大学博士导师。
著作及论文
1.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力求创新 《城市规划》 1994.
2.面向21世纪的城市规划观念变革 《城市发展研究》 1996
3.对三亚市城市中心地区城市设计探索 《城市规划》 1999.2
4.论人居环境科学(学科群)建设的方法论思维 《城市规划》 1999.6
5.建设民主与文明的城市社会 《城市规划》 2000.1
6.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环境的保护与发展 中国建工出版社出版 2001
7.立足可持续发展 创新新北京形象 《北京规划建设》 2000.6
8.对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的理解与看法 《城市规划》 2003.1
9.机遇与挑战中发展的广州 《城市规划》 2001.3
10.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办院方针及为人处世准则 《规划师》 2003.10
11.中关村广场规划建设回顾 《建筑学报》 2005.7
12.新区发展的基本理念及空间增长模式探讨-以南宁相思湖新区发展国际咨询为例《城市规划》 2005.7
13.城市规划方法论 《城市规划》 2005.11
14.21世纪社区建设的典范《中关村西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实施方案《北京规划建设》 2006.6
承担项目
主持项目
1985年以来参与并主持大量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主要包括; 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清华大学校园总体规划;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核心区-中关村西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国际招标中标方案及实施方案);大广州地区概念性规划;深圳大学城详细规划的;南京市仙林新市区(80平方公里)概念性规划。陕西省咸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西藏自治区旅游总体规划;长春市整体城市设计;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市城市规划及设计实施决策咨询系统;顺义新城河东组团概念规划;昌平新城公共设施及配置规划设计研究; 三门峡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海口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呼伦贝尔市城市总体规划;九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张家港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等等;
学术研究
1、1985年以来参与并主持大量城市规划设计工作。1993年至1997年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环境的保护与发展(59238150号)的研究,任项目秘书、清华大学课题组秘书,清华大学子课题空间发展专题、地方建筑学专题的研究负责人,项目总结报告的空间发展专题写作组组长。项目开展期间主持并参与张家港市、无锡市、苏州市、常州市、武进市的城乡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及总体规划工作,主持并参与苏南地区十余项乡镇、村镇规划和旧城改造规划,完成研究报告近百万字。本人的创新点主要为:(1)国内首次编制城乡一体化的市域规划(2)国内首例山水城市规划模式研究(3)国内首次无年限远景发展战略研究和X年规划编制(4)国内首次针对城镇密集地区的城市规划编制方法研究(5)国内首例将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城市规划密切结合,该项目由建设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鉴定(组长为费孝通),鉴定意见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01年该项目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本人排名第8位(60岁以下专家第1名,前7位均为院士和领导)。
2、参与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研究,发表的论人居环境科学(学科群建设的方法论思维)为国内首篇,主要观点均具原创性,影响广泛。
3、主持大广州地区概念性规划;南京市新市区(80平方公里)概念性规划研究,为国内开创概念性规划的发起人之一,对概念性规划的内容、方法和程序的研究为国内首创,并有融合国际研究经验的特色。
4、主持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核心区-中关村西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国际招标中标方案信实施方案);该项目为近年来100万平方米级国际投标项目中,国内首例中国人中标的项目,对大型公共建筑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结合,及项目的规划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操作模式,其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复杂性和地上二层空间的步行化利用规模和设计的先进性均为国内先进水平(已实施)
5、主持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场馆区选址论证,率先将工程技术的可行性研究与政治运作的可操作性研究结合,建议方案被中央政府采纳。对中国城市规划研究中在短周期、低资源条件下的大型项目选址论证方法有较大改革。
6、先后主持清华大学校园总体规划、深圳大学城详细规划,主持广州大学城评审,对中国大学城建设的概念、规划和规划方法的研究均具独创性。
7、1996年7月起参加由英国建筑与社会住房基金会资助的中国江苏省张家港市双山岛生态村规划设计研究国际合作项目,任中方首席研究员,中方生态住宅试点建设项目负责人;
8、1996年10月起参加中、美、韩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中国及东北亚地区的城市化研究,任中方案例研究负责人,负责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案例研究。
9、2006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城市规划的转型:走向公共政策
近20年来主持的大部分项目均有多学科交融、多专业合作的特点,形成一套组织大型研究队伍专门处理综合性、政策性极强的挑战性规划设计项目的方法,并已用于研究生教学。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