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简介:庄茁

  

姓名:

  

庄茁
性别:

  

出生年月:

  

工作单位:

  

清华大学
所在院系:

  

航天航空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80104工程力学
研究领域:

  

断裂力学与本构理论,智能材料与结构的力学,计算力学与计算工程,重大工程中的力学问题,生物力学与仿生力学
是否兼职: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个人简历:
大学本科(82年土木工程)、硕士(88年结构力学,重庆大学)、博士(95年固体力学,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 Ireland)。82年开始任沈阳建工学院助教和讲师,95年回国后为清华大学博士后,96年任清华大学副教授,2000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在工程力学系固体力学研究所工作。
主要科研经历
提出了应用模拟计算和实验相结合确定聚乙烯管道材料动态断裂韧性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防止压力管道裂纹扩展止裂构件的数值模型,分析和评估了非线性土壤本构对开裂管道的影响。针对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大口径高压天然气管道,结合材料实验,提出了动态裂纹韧性减速机制。建立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断裂动力学的分析方法,建立了纤维从基体中脱胶、拔出和断裂的动力学细观桥联模型。
获得奖项
获清华大学教学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两次,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一次。
著作及论文
发表了80多篇科研文章;编著(译)8本科技书和教材。
成果及论著:
Zhuang Z. Guo Yongjin,The Analysis for Dynamic Fracture Mechanism in Pipelines,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 64(1999), 271-289
Z. Zhuang, P.E. O\'Donoghue, Determination of Material Fracture Toughness by a Computational/Experimental Approach for Rapid Crack Propagation in PE Pipes, Int. J. of Fracture, 2000, 101(3) 251-268
Z. Zhuang and P.E. O\'Donoghue,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analysis methodology for crack propagation and arrest in the gas pipelines, Int. J. of Fracture, 2000, 101(3) 269-290
承担项目
完成和正在进行20多项国家重点应用基础研究(含863和973)和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课题,获得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从事与美国和日本公司的3项国际合作课题。
科研项目:
断裂动力学理论和数值分析方法的研究,如曲面裂纹路径预测和移动有限元的研究,流体/结构/断裂耦合作用结构的动态裂纹研究。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数值和实验研究,航空、航天和深海探测的材料和结构性能研究,土木和机械工程的材料性能研究和结构静动力学模拟分析。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简介:任革学

  

姓名:

  

任革学
性别:

  

出生年月:

  

工作单位:

  

清华大学
所在院系:

  

航天航空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80101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研究领域:

  

领域非对称系统的固有特性理论及算法、工程旋转与时变结构的动力学、大型空间结构动力学参数的实时识别、多体系统的动力学与控制、非线性与随机振动
是否兼职: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1983-1987:西北工业大学,一般力学学士(87.7)及硕士(非线性振动)(89.12);1990-1993: 清华大学,固体力学博士(93.11);1993-1995:清华大学,动力机械与工程热物理流动站博士后(95.11);95.12至今:在工程力学系工程动力学研究所任教, 副教授(97),教授(02)。
主要研究领域和代表性成果:
主要研究领域非对称系统的固有特性理论及算法、工程旋转与时变结构的动力学、大型空间结构动力学参数的实时识别、多体系统的动力学与控制、非线性与随机振动。目前已发表国际SCI期刊论文18篇。
著作及论文
近期代表性论著:
1 Gexue Ren, Qiuhai L, Ning H, et al., On vibration control with Stewart parallel mechanism, MECHATRONICS 14 (1): 1-13 FEB 2004
2 Ren Gexue, Lu Qiuhai, Zhou Zhou , On the cable car feed support configuration for FAST, Astrophysics and Space Science, Vol. 278, pp243-247, 2001.
3 G.X. Ren, Z.C. Zheng and J.G. Cheng, Multiple eigenvalues due to a class of substructures, AIAA J., Vol. 35(2), 1997, pp.355-361.
4 G.X. Ren and Z.C. Zheng, A reformulated Arnoldi method for the non-classically damped eigenvalue problem, Int. J. Num. Met. Eng., Vol.40, 1997, pp. 3537-3555.
5 G.X. Ren and Z.C. Zheng, A quasi-decoupling approach for non-classical linear systems in state space, ASME J. Applied Mechanics, Vol. 64(4), 1997, pp.946-950.
承担项目
作为负责人承担有自然基金项目、863课题(空间站在轨动力学特性识别)、国际合作项目、清华校内基金以及横向课题等20余项。为国家天文台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建议了移动小车式无平台馈源支撑方案;作为技术负责人在清华大学组织了FAST移动小车式无平台馈源支撑方案的5米模型、20米模型和50米模型试验,模型试验结果有力地推动了无平台方案的预研究,并通过了中科院基础局组织的验收。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简介:崔保国

  

姓名:

  

崔保国
性别:

  

出生年月:

  

工作单位:

  

清华大学
所在院系:

  

新闻与传播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50302传播学
研究领域:

  

传播学理论、媒介经济与管理研究
是否兼职: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简历:
198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90年赴日本东北大学留学,先后获得日本东北大学信息科学硕士、信息科学博士学位。日本留学8年后回国工作,曾任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副院长、江苏省新闻人才培训中心副主任等职。2000年调入清华大学传播系任教,2002年聘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2004年任清华大学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2006年任清华-日经传媒研究所所长。社会兼职有:中国传播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技传播研究会副会长、日本东北福祉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蓝皮书》主编、《中国报业》杂志执行主编等。
讲授课程:
本科生:传播学原理
硕士生:媒介经营管理研究、传播学研究方法
博士生:传播学史论与方法研究。
著作及论文

   主要著作:
《2004-2005中国传媒蓝皮书》(主编)
《2006中国传媒蓝皮书》(主编)
《2007中国传媒蓝皮书》(主编)
《走进日本大报》(专著)
《媒介变革与社会发展》(专著)
《信息社会的理论与模式》(专著)
《新闻事业管理》(合著)
《信息化城市》(译著)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译著)
《麦奎尔的大众传播理论》(译著)
《报业的活路》(译著)
主要论文:
《2006中国报业的反思与展望》、《改制与转折:2005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中国传媒市场3000亿的盘子从何而来》、《2004年~2005年:中国传媒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我国报纸发行渠道现状分析—以北京都市类报纸为例》、《从日本放送收购战看外资进入传媒》、《从都市类报纸发行的渠道冲突看邮局的改革方向》、《报纸定价与定位策略》、《媒介是条鱼—关于媒介生态学的若干思考》、《新媒体、老媒体:谁主沉浮?》、《技术创新与媒介变革》、《媒介变革的冲击》等30余篇。

  

承担项目
承担科研课题:
中国报刊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研究(国家社科基金)
京报集团发展战略与体制创新研究(横向合作课题)《参考消息》发行体系的拓展与创新(横向合作课题)
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研究(国际合作课题)
信息社会的理论与模式(教育部高教司)
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大众传播学网络课程建设(教育部高教司)
中国出版集团发展模式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参与)
中国远程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教育部课题,参与)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简介:胡元中

  

姓名:

  

胡元中
性别:

  

出生年月:

  

工作单位:

  

清华大学
所在院系:

  

机械工程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811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研究领域:

  

摩擦学
是否兼职: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工作经历
1985.09 - 现在
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987年晋升副教授,1993年晋升研究员
1997.05 - 1998.12 美国Eaton公司和Oakland大学访问学者
1991.04 - 1992.06 美国西北大学访问学者
1989.10 - 1991.04 挪威Tronheim大学博士后
科研情况
1980年前后开始从事摩擦学研究,作为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973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以及中国-GM国际合作研究等项目等,曾涉及的科研领域和方向有:
可倾瓦轴承刚度、阻尼系数的计算和动力学特性分析
宽刮导轨的减摩机理,平均流量模型和流量因子计算,表面形貌润滑效应
随机粗糙表面的计算机模拟,磨合机理和磨合动力学
汽车发动机气缸活塞裙部和活塞环润滑和动力学分析
纳米润滑膜摩擦和流变特性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从流体到边界润滑的混合润滑全域数值计算模型
原子分子尺度的摩擦理论和能量耗散机制
汽车发动机气缸胶合的系统动力学研究
研究领域
纳米摩擦学
原子分子尺度摩擦粘着理论和能量耗散机制
超薄润滑膜的摩擦和流变特性
纳米摩擦和润滑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工程系统中摩擦学行为的计算机模拟
含热效应的混合润滑的全域计算模型
滑动摩擦中润滑膜的热稳定性和胶合起源机制
摩擦系统计算机模拟工程应用软件
先进制造过程中的表面和界面问题
计算机硬盘系统的润滑机理和表面分子迁移规律
磨损过程中表面形貌的演化和超精表面的形成机理
表面分子组装和功能表面的设计与实现
获得奖项
1985年以来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33篇。全部发表论文SCI引用约170次,其中他引约120次;
表面形貌摩擦学效应研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关于混合润滑数值分析的论文获美国摩擦学与润滑工程师协会(STLE)2003年度最佳论文奖。
著作及论文
2004
Wang WZ, Liu YC, Wang H, Hu YZ, A computer thermal model of mixed lubrication in point contacts, J TRIBOL-T ASME 126 (1), 2004: 162-170
2003
Zhang T, Wang H, Hu YZ, Atomic stick-slip friction between commensurate self-assembled monolayers, TRIBOL LETT, 14 (2), 2003: 69-76
Wang WZ, Wang H, Liu YC, Hu YZ,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methods for calculation of surface elastic deformation, P I MECH ENG J-J ENG TRIBL, 217 (J2), 2003: 145-153
2002
Hu YZ, Liu YC Wang H, Simulations of scuffing based on a dynamic system model, CMES, 3(4), 2002: 447-454
Zhang YJ, Li Peng, Hu YZ, Wang H, Manipulation and cutting of carbon nanotube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7(20), 2002: 1696-1700
Zhang YJ, Hu YZ, Li, P Wang H, Fabrication of Nanorollers, Int. J.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3(Supp), 2002: 473-476
Liu YC, H Wang, WZ Wang, YZ Hu, Methods comparison in computation of temperature rise on frictional interfaces, Tribology International, 35, 2002: 549-560
Liu YC, Hu YZ, Wang WZ, Wang H, Simulation of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point contacts in mixed lubrication, Science in China (E), 45(4), 2002: 365-372
2001
Zhu D and Hu YZ, A computer program package for the prediction of EHL and mixed lubrication characteristics, friction, subsurface stresses and flash temperatures based on measured 3-D surface roughness, Tribology Trans. 44 (3), 2001: 383-390
Zhu D and Hu YZ, Effects of rough surface topography and orientation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HD and mixed lubrication in both circular and elliptical contacts, Tribology Trans. 44 (3), 2001: 391-398
Wang H, Hu YZ, Zou K, Nano-tribology through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Science in China A, 44(8), 2001, 1049-1055
YZ Hu, H. Wang, D. Zhu, A computer model of mixed lubrication in point contacts, Tribology International, 34(1), 2001: 65-73
YZ Hu, G. Barber, and D. Zhu, A study on an FFT-based approach for fast estimation of pressure distribution in point EHL contacts of rough surface, Tribology Transaction, 44, 2001: 59-69
Hu YZ, Wang H, Liu YC, Mechanism of Scuffing –a Dynamic System Model, Science in China A, 44(Supp.), 2001: 27-33
Wang WZ, Hu YZ, Wang H, Liu YC , Science in China, A, 44(Supp.), 2001: 34-39
2000年以前
Leng YS, Hu YZ and Zheng LQ, Adhesion of smooth flat-ended wedges, Proc. R. Soc. Lond. A 456, 2000: 185-204
Hu YZ and Zhu, D., A full numerical solution to the mixed lubrication in point contacts, Journal of. Tribology, Trans. ASME, 122, 2000:1-9
Leng YS, Hu YZ, et al., Computer experiments on nano-indentation: a molecular dynamics approach to the elasto-plasto contact of metal copper, Journal of Material Science, 35, 2000: 2061-2067
YS Leng and YZ Hu, et al., Adhesive contact of flat-ended wedges: theory and computer experiments, Journal of Tribology, 121, 1999: 128-132
Zou K, Leng YS, Hu YZ et al., Surface force apparatu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research of the surface contact,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4(11), 1999: 992-995
Hu YZ, Barber G., et al., Numerical analysis for the elastic contact of real rough surfaces, Tribology Transactions, 42(3), 1999: 443-452
Hu YZ, Wang H, et al.,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of ultra-thin lubricating films, Proc. IME, Part 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Tribology, 212 1998:165
YZ Hu and S. Granick, Microscopic study of thin film lubrication and its contributions to macroscopic tribology, Tribology Letter,5, 1998: 81-88
Hu YZ, Wang H, et al., Simulation of lubricant rheology in thin film lubrication, Part I: simulation of Poiseuille flow, Wear, 196, 1996: 243-248
Hu YZ, Wang H, et al., Simulation of lubricant rheology in thin film lubrication, Part II: simulation of Couette flow, Wear, 196, 1996: 249
Hu YZ, Cheng H.S.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piston ring in mixed lubrication, Journal of Tribology, Trans. ASME, 116, 1994: 470-478
Zhu D, Hu YZ and Cheng HS, Numerical analysis for piston skirt in mixed lubrication, Journal of Tribology, Trans. ASME, 115, 1993: 125-133
Hu YZ and Tonder K, Simulation of 3D rough surface by 2-D digital filt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 Manufacture, 32(1-2), 1992:
Hu YZ and Tonder K, A dynamic system model for lubricated sliding wear and running-in, Journal of Tribology, Trans. ASME, 113, 1991: 499-505
Ai XL, Hu YZ and Zheng LQ, A full numerical solution for transient EHD contact with an Eyring fluid, Wear, 135(1), 1989: 15-27
Hu YZ and Zheng LQ, A study of the film formation for a rough slider bearing, Wear, 132(1), 1989: 23-38
Hu YZ and Zheng LQ, Some aspects in determining of flow factors, Journal of Tribology, Trans. ASME, 111, 1989: 525-531
中文论文
胡洁,张宇军, 李鹏, 王慧, 胡元中, 黄兰, 碳纳米管分散形态的电镜研究,电子显微学报, 22(5): 415-419, 2003
胡洁,张宇军, 李鹏, 王慧, 胡元中, 黄兰, 碳纳米管操纵中的微观摩擦问题,清华大学学报, 43(11): 1483-1486, 2003
张靖,张涛,王慧,胡元中,C60共聚物旋涂膜的摩擦特性研究, 摩擦学学报,23(4):272-275,2003
张宇军,李鹏,胡元中,王慧,碳纳米管的操纵和剪切, 科学通报,47(14): 1066-1070,2002
邹鯤,胡元中,王慧,纳米尺度下流体的流变及尺度效应, 机械工程学报, 38(4):26-29,2002
谭伟,李志军,王慧,邹鲲,胡元中,表面力仪的改进及超薄膜流变特性的实验研究,摩擦学学报,22(5): 381-385, 2002
王文中,王慧,胡元中,润滑接触中弹性变形的快速数值计算,摩擦学学报,22(5): 390-395,2002
王慧,胡元中等,纳米摩擦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中国科学(A), 31(3): 261-266, 2001
张涛,王慧,胡元中, 无磨损摩擦的原子理论, 摩擦学学报,21(5), 396-400,2001
王慧, 胡元中, 郭炎,超薄润滑膜界面滑移现象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清华大学学报, 40(4), 66-69, 2000
胡元中,王慧等,超滑界面摩擦与耗散过程, 摩擦学学报, 20(4): 313-316, 2000
邹鲲, 王慧,胡元中等,超薄膜流体摩擦的微观机制,清华大学学报, 40(5): 70-72, 2000
王慧, 陈军, 邹鲲, 胡元中,表面力仪及油性添加剂薄膜流变特性, 清华大学学报, 40(5): 107-110, 2000
李志军,冷永胜,王慧,胡元中等,表面力仪及固体表面微观接触机理的实验研究, 摩擦学学报, 20(5): 336-339, 2000
邹鲲,冷永胜,王慧,胡元中等,表面力仪及其在表面接触研究中的应用,科学通报, 44(3): 268-271, 1999
邹鲲, 胡元中, 温诗铸, 超薄膜润滑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清华大学学报, 39(4): 38-41, 1999
王慧,胡元中等,薄膜润滑与纳米流变学研究的进展 ,清华大学学报, 37: 27-31, 1998
胡元中,王慧等,纳米液体润滑膜的分子动力学模拟I:球型分子液体的模拟结果,材料研究学报,11(2): 131, 1997
胡元中,王慧等,润滑剂流变性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一)、(二)、(三),95’纳米摩擦学研讨会论文集,1996.3, P62-80
胡元中,王慧等,超薄油膜润滑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摩擦学学报, 15(2): 138, 1995
胡元中,王慧等,薄膜润滑中固液相变的模拟, 润滑与密封,1995, No.6, P16
胡元中,王慧等,纳米级液体薄膜流变特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仪器仪表学报,16(1): P245, 1995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