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导介绍:牛志奎

  

  

   姓名:牛志奎
职称: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教育法学
电 话:010-58802411
Email:niuzhikui#hotmail.com
地 址:新街口外大街19号(100875)

   教育背景

2001 年 4 月—— 2005 年 3 月 日本兵库教育大学 (博士)
1998 年 4 月—— 2000 年 3 月 日本上越教育大学 学习(硕士)

   工作经历

曾任安徽省蒙城县第三中学教师,安徽省广播电视大学教师,日本上越教育大学研究员,
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副教授,985 工程基地研究员

   教学工作

教育法学、 教育改革比较研究

   科研项目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危机管理的国际比较 北京市十一五规划资助课题 2006-2007 年。(课题负责人)

   学术成果

著作:
共著 《日本及外国宪法读解》 2001 年 10 月 久美出版社
共著 《日本社会福利诸法读解》 2002 年 9 月 久美出版社 共著 《教师人事考核及其职业能力开发的国际比较研究》 风间书房 2005 年 10 月
论文:
单著论文:
1. A Study of the Regulations on Teachers Qualification in China 2001 年 3 月 上越教育経営研究会『教育経営研究』第 7 号
2. 権利意識的国際比較: 中国和日本 2002 年 3 月『高田法学』創刊号 上越教育大学
3.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ode of Teachers Ethics : Japan and China 2002 年 3 月 上越教育経営研究会『教育経営研究』第 8 号
4. 中国教师考核制度的現状和问题 2002 年 8 月日本学校教育学会機関誌『学校教育研究』 17 号
5. 对中国教师表彰制度的考察 2003 年 3 月兵庫教育大学大学院連合大学『教育実践学論集』 4
6. 日本及其他国家教师的人事考核与专业能力的开发 2003 年 11 月『教職研修』教育開発研究所
7. 中国儿童的福利和教育的现状和问题的法政策论 2003 年 12 月 日本人権教育研究会機関誌『人権教育研究』第 3 号
8. 论学校事故的法律责任 2004 年 6 月 日本教育政策学会年报第 10 期 2004 年
共著论文
1. 东亚诸国课程改革及综合学习的比较研究 2005 年 3 月 日本上越教育大学研究纪要
2. 日本和中国教育改革的动向和理论课题 2006 年 3 月 日本上越教育大学研究纪要(学报)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导介绍:张东娇

  

  

   姓名:张东娇
职称:教授 博士生导师
教育管理学院院长
研究领域:校长胜任力与领导力、学校改进与发展
地 址:新街口外大街19号(100875)

   教育背景

教育学博士

   教学工作

承担本科和研究生课程:教育管理学、学校公共关系管理、教育学原理。

   科研项目

独立主持省部级课题多项。
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规划和十一五规划课题两项(中小学校长胜任特征模型的建构与应用研究; 新学校观与创新教育体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学校发展研究)、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和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两项(北京市后发展学校管理诊断与改进——朝阳区虎城中学学校发展个案研究;高中教育价值取向与学校特色建设问题的研究)。
主持丰台区小学规范化建设专家指导团项目、海淀区小学规范化建设学校文化创建项目、昌平区市级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 作为学术联系人和专家组成员,参加北京市初中建设工程。

   学术成果

著作:
《教育沟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获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最后的图腾:中国高中教育价值取向与学校特色发展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获第九届北京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奖)
《公众、事务与形象:学校公共关系管理导论》(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获第十届北京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论文:
已在《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比较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等教育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代表性论文有:
学校教育沟通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性策略(教育研究2003.5)
基于胜任特征的校长遴选与培训体系(教育研究2007.1)
论校长学术身份的失重与重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社会资本障碍及其政府治理(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中国与西方国家中小学校长职位权力的比较分析——兼论校长负责制与校长管理制度(比较教育研究2005.7)等。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导介绍:朱志勇

  

  

   姓名:朱志勇
职称: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教育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少数族群教育与农村教育 课程研究
电 话:010-58802689
Email:zzy#bnu.edu.cn
地 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管理学院326房(100875)

   教育背景

1999/9-2003/9 香港大学哲学博士 (PhD) ,专修教育社会学、少数族群教育、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
1995/9-1998/7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专修教育社会学、教育基本理论与课程社会学
1989/9-1991/7 盐城师范学院(原盐城教育学院)英语系英语教育专业

   工作经历

2006/12-现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
2005/01-2006/12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科研工作;
2005/03-2005/10中英甘肃教育项目(国际CEC)社会发展项目国内咨询专家,英国政府(DIFD);
2004/1-2004/5香港大学华正中国教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参与中国内地少数民族学校重大国
际课题的研究;
2003/9-2006/12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及社会工作系教师,承担组织社会学、社会学导论、教育社会
学、社会学专业英语、西方社会学理论(古典与现代)等课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并于2004年5月被
聘为副教授;
1998/08-1999/08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科)学术编辑,负责教育学、心理学;
1999/9-1999/8南京钟山外国语学院的英语有关课程的教学工作(兼职);
1991/08-1995/08盐城市步凤中学教师,担任高中英语教学工作、英语教学科研组组长、学校团委等工作。

   社会任职

1998-现在全国教育学会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会员;
2000-2003香港大学华正中国教育研究中心执行管理委员会成员;
2000-2003香港大学比较教育学会会员;
2000-2004香港社会学学会会员。
2005-现在北京市金钥匙视障儿童研究中心顾问。

   科研项目

2007/03-2008/3美国政府富布莱特基金资助课题,研究课题项目名称为文化冲突抑或融合?中国少数族群高等教育入学与公平问题研究(FulbrightNewCenturyScholar【NCS】Program.The research projectis Cultural Conflictor Amalgamation? Higher Education Access and Equitya mong Ethnic Minoritiesin China)
2006/05-2007/05香港大学华正中国教育研究中心荣誉研究员(HonoraryResearchFellow);
2006/01-2006/12南京师范大学科研基金项目:内地西藏班学生族群认同感研究;
2005/07-2006/1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西藏学校教育‘场域'中关系的社会学研究(国家级课题);
2005/1-2006/12课题公平与公益:江苏省中小学民办教育的社会学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
2004/10-2005/10课题江苏省民办高等教育的社会学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回国工作基金课题;
2001-2003香港大学华正中国教育研究中心《中国教育论坛》学报的编辑;
2000/9-2001/3香港恒生银行教育基金资助的中国西部贫困少数民族学校教育持续问题研究课题
1996/09-1998/08参与国家教育部课程社会学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

   学术活动

2005/9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钱民辉博士合作筹备并召开教育社会学论坛:教育社会学理论、方法与应用,2005年9月24日北京大学;
2005/11-2006/3与钱民辉博士合作筹备并召开北京大学首届教育社会学国际研讨会,2006年3月;17-18日,北京大学,并协助成立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教育社会学研究所;

   学术成果

专著:
Zhu Zhiyong.(2007).State Schooling and Ethnic Identity : The Politics of a Tibetan
Neidi Secondary Schoolin China.Lanham, MD.:Lexington Books.
编著:
邓猛、朱志勇主编(2007):《金钥匙视障教育理论与实践》(合同中)
于惠芳、朱志勇主编(2006):《中国社会运行与变迁:理论与诠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译著:
朱志勇、范晓慧(2005):《教育社会学:一种系统分析法》,byJeanneH.Ballantine(2001版).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学术论文:
Deng Meng and Zhu Zhiyong(2007).The Chinese ‘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 and Western Inclusive Education:Comparison and Exploration.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 (forthcoming)。
朱志勇(2007):国学校教育情境中族群认同感建构的的社会学分析(下):分析与讨论,《西北民族研究》,第3期(即将出版)。
朱志勇(2007):国学校教育情境中族群认同感建构的的社会学分析(上):文献综述及研究方法,《西北民族研究》,第2期,第55-70页。
Zhu Zhiyong(2007).Ethnic Identity Construction in the Schooling Context:A Case Study of a Tibetan Neidi Boarding School in China.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Vol40,No.2,pp.38-59.
朱志勇、邓猛(2007):教师有平民教育观吗?《中国教师》,第3期,第10-11页。
朱志勇、徐蕾(2006):社会资本在民办学校发展机制中的运作逻辑:个案分析,《清华大 学教育研究》,第4期,第63-70页。
朱志勇(2006):学校教育情境与族群认同感:内地西藏班个案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第4期,第82-88页。
朱志勇、邓猛(2006)教育研究方法(论)的‘科学化'抑或‘本土化'?——兼论学位论文的开 题报告,《教育研究与实验》,第1期,第1-8页。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6年第5 期全文转载,第63-71页。
朱志勇(2005):少数民族学校教师角色意识初探:个案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第6期,第90-98页。《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第2期大文摘转载第173-175页。
朱志勇、刘叶(2005):上海、香港与台湾三地文学类畅销书中价值取向的社会学分析,《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期,第140-147页。
朱志勇(2005):教育研究方法论范式与方法的反思,《教育研究与实验》,第1期, 第7-12页。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5年第4期全文转载第64-71页。
朱志勇(2005)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了吗?,《社会学》第1期,第1-5页。
GerardA.Postiglione and ZhuZhiyong,(2004),The Context of Educational Access and Identity Formation for Tibetan Students : Educational Segregationor Impact Integration . Asian Ethnicity , Vol.15,No.2.。
Zhu Zhiyong(2003),Schooling and EthnicIdentity : The Study of an Inland Tibet School,China Education Forum,Vol.4,No.1.
朱志勇(2002)我国小学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演进---价值取向的分析,《上海教育科研》第12期。
朱志勇(2001)教育研究者在质化研究中的关系:一种反思社会学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第6期,第1-6页。
朱志勇(2001)协商性共识与控制性共识:我国中小学语文教科书社会我价值取向分析, 《上海教育科研》,第8期。
朱志勇(2000)适应抑或超越:我国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个体我价值取向分析,《上海教育科研》,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10期全文转载。
朱志勇(2000)语文教科书自然环境价值取向分析,《上海教育科研》,第10期。人大 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12期全文转载。
朱志勇(1998)我国内地和台湾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社会角色的呈现,《比较教育研究》,
第5期。此文被收录到鲁洁主编(1999):《华人教育:民族文化传统的全球展望》,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第176-187页。人大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学》1998年10期转载。
朱志勇(1997)课程的社会学研究简论,《教育研究》,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 学》1997年11期全文转载。
朱志勇、范晓慧(1997)家庭影响学生在班级中交往的社会学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家庭教育》1997年第2期全文转载。
王有生、张行涛、朱志勇(1997)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探讨,《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第2期。
朱志勇(1997)教育社会学的功能论和冲突论:兼论两种理论对我国教育现状的解释,《上海教育科研》,第6期。
国际会议论文:
朱志勇(2006):学校教育情境下族群认同感建构:内地西藏班的个案研究,北京大学首届教 育社会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3月18-19日,北京。
朱志勇(2005):民族认同感:少数民族学校教师教育信念的基点,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教 师教育暨特殊教育需要与低年级儿童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2005年10月9-14日,甘肃兰州。
Zhu Zhiyong(2002).Constructing Ethnic Identity :Inland Tibet Middle Schools in Other Parts of China. Conference paper in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2002 Annual Meeting August 16-19,Chicago,Illinois.
朱志勇(1997):我国内地和台湾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社会角色的呈现,华人教育国际研讨会, 1997年11月21-24日,中国南京。
研究报告:
朱志勇(2006):西藏的学校教育与社区发展的关系研究。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导介绍:苏君阳

  

  

   姓名:苏君阳
职称: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教育基本原理 教育政策与法规与高等教育管理
电 话:010-58802990
Email:sujunyang#sohu.com
地 址:新街口外大街19号(100875)

   教育背景

2000年——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
1999年——2000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高级访问学者
1996年——1999年,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
1989年——1993年,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本科毕业

   工作经历

1.1993年——1996年,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系办公室教学秘书
2.1996年——1999年,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系教师、办公室副主任
3.2003年至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教师

   获奖情况

1.1999—2000年度,系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学优质奖二等奖获得者。
2.2001年撰写《基础教育基础:面向新世纪基础教育的目标定位及其价值基础》一文,获中央教科所举办的新世纪基础教育论坛征文比赛一等奖。
3.2006年撰写的《和谐社会建构与大学招生制度公平》一文,在北京师范大学科学发展观与和谐大学建设征文活动中,获得优秀论文二等奖。
4.2000—2001年度,被评为北京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
5.2003—2004年度,被评为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
6.2005—2006年度,被评为北京师范大学优秀辅导员。

   科研项目

1.2000年参加了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市场经济与师范教育改革子课题的研究工作。
2.2001年参加了教育部师范司新世纪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子课题的研究工作。
3.2001年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九五重点课题《理性选择: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子课题的研究工作。
4.2002年参加了北京市教委私立学校法律地位子课题的研究工作。
5.2003年主持了北京师范大学青年教师基金课题教师话语权力与社会变迁课题研究工作。
6.2004年参加了北京市宣武区教育发展规划的制定与研究工作。
7.2005年参加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爱生学校项目学校管理子课题的研究工作。
8.2005年参加了北京市教委委托的课程改革与区县教育行政改革项目的子课题研究工作。

   学术成果

参编教材:
1.劳凯声主编:《教育法学》,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劳凯声主编:《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连秀云主编:《新世纪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王凤秋主编:《学校管理学》,哈尔滨出版社,1995年版。
论文:
1. 学士学位论文:《教育与市场经济接轨的探索》,1993年,贾奉章副教授指导。
2.硕士学位论文:《普通高等学校管理决策模式研究》,1999年,齐亮祖教授指导。
3.博士学位论文:《社会变迁中的教育公正——关于制度、功能与活动的观点》,2003年,劳凯声教授指导。
4.《论学术在大学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载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
5.《论大学的批判功能》,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6.《解读不以营利为目的》,载于《中国教育学刊》,2001(3)。
7.《冲击与挑战:综合性大学与高等学校培养师资力量的现实基础》,载于《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3)
8.《关于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载《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9.《教育立法操作层面的困惑与反思》,载于《北方论丛》,1999(5)
10.《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管理学课程的教与学》,载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10)。
11.《教育法规价值取向及其作用分析》,载于《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年(专刊)。
12.《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策略分析》,载《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第12期。
13.《论教育公正的本质》,载《复旦教育评论》,2004年,第5期。
14.《教育均衡:从政策理念到政策行动的反思》,载《中国党政论坛》,2005年,第12期。
15.《普通高等学校管理决策模式研究》(第一作者),载于《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3)。
16.《私立学校治理政策的演变及其权力格局的合理重构》,载《民办教育研究》,2004年,第5期。
17.《走向教育与教育走向的教育思潮》(第二作者),载《河北科技图苑》,2003年,第2期。
18.《法轮功对青少年影响的社会心理透视》,载《黑龙江省青少年研究》,1999年,第10期。
19.《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变化与当代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第二作者),载《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20.《不同教育阶段好教师的标准是不同的》,刊于《现代教育报》,2001年9月7日B2版。
21.《教育:使人成为平等的人》,载《现代教育报》,2005年9月30日。
22.《知识冲突与教育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23.《研究生培养目标四维度分析》,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年第11期。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