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简介:聂建国

  

姓名:

  

聂建国
性别:

  

出生年月:

  

工作单位:

  

清华大学
所在院系:

  

土木水利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81402结构工程
研究领域: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含建筑结构和桥梁结构) 、新型结构体系、结构加固新技术
是否兼职: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主要学历
1978.3 - 1982.1 湖南大学 土木工程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 工学学士
1982.2 - 1984.12 郑州工学院 土木建筑工程系(结构工程专业) 工学硕士
1989.2 - 1991.12 南斯拉夫铁托格勒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 技术科学博士
主要任职经历
1985.1 - 1987.2 郑州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系 助教
1987.2 - 1989.2 郑州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系 讲师
1992.3 - 1992.11 郑州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系 副教授<
1992.11 - 1994.11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博士后
1994.11 - 1999.7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副教授
1999.7 - 今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教授
2000.3 - 今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博士生导师
1995.1 - 1998.8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工程结构教研室副主任
1998.8 - 2001.2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工程结构教研室主任
2001.3 - 今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 结构工程研究所所长兼工程结构实验室主任
2001.8– 今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001.8– 今 清华大学结构工程与振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最近五年中担任的主要课程
研究生课程
钢筋混凝土原理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本科生课程 钢筋混凝土多层房屋结构设计
主要研究领域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含建筑结构和桥梁结构)
新型结构体系
结构加固新技术
学术兼职
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编制组成员
建设部标准《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编制组成员
建设部标准《组合结构设计规范》编制组成员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工程应用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协会常务副理事长
建设部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钢结构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工业建筑》编委会副主任委员
《建筑结构学报》编委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编委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编委
《工程力学》编委
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
湖南大学兼职教授
中南大学兼职教授

  

获得奖项

   迄今为止获得的主要荣誉
2005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后称号
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2003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
2002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四
2001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2000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1999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199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1997年国氏博士后奖励基金 (全国每年获奖者不超过10人,现已更名为中国优秀博士后奖)
1996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七
1993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三
1992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
2003年清华大学首届教书育人奖
1999年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

  

著作及论文
最近五年发表的主要论著
聂建国著,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试验、理论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05年4月
聂建国,刘明,叶列平,编著,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3月
Jianguo Nie, C. S. Cai, Ting Wang, Stiffness and Capacity of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eams with profied sheeting,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7(2005)1074-1085
Jianguo Nie, Jiansheng Fan, C. S. Chun, Stiffness and Deflection of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eams under Negative Bending,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ASCE, Vol.130, No.11, November, 2004, pp1842-1851.
Jianguo Nie; Yan Xiao; and Lin Chen,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shear strength of composite steel-concrete beams,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ASCE, Vol.130, No.8, August, 2004, pp1206-1213.
Jianguo Nie and Yan Xiao, Yin Tan, and Wang Hongquan(2004), Experimental Study on Behavior of Composite Steel High-Strength Concrete Beams, ACI STRUCTURAL JOURNAL, March-April 2004, pp245-251.
Jianguo Nie and Chun S. Cai,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eams considering shear slip effects,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ASCE, March,2003, pp495-506.
Jianguo Nie and Chun S. Cai, Deflection of cracked RC beams under sustained loading,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ASCE 126: (6) 708-716 Jun 2000, pp708-716
S. Li, J. Nie, J. Qian, Initial Post-Buckling and Growth of a circular Delamination Bridged by NonlinearFibers,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ASME, 67(4), December 2000, pp.777-784
聂建国,王寒冰,张天申,蔡奇,秦凯,高强不锈钢绞线网-渗透性聚合物砂浆抗弯加固的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2005年,第26卷第2期,p1-9
聂建国,蔡奇,张天申,王寒冰,秦凯,高强不锈钢绞线网-渗透性聚合物砂浆抗剪加固的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2005年,第26卷第2期,p10-17
聂建国,田春雨,简支组合梁板体系有效宽度分析,土木工程学报,第38卷第2期,2005年,8-12
聂建国,熊辉,胡少伟,开口截面钢-混凝土组合梁弯扭性能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土木工程学报,2004年,第37卷第11期,p6-10。
聂建国,李盛,刘嵘,莫文杰,深圳华润中心月牙形中庭大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建筑结构学报,2004年,第25卷第6期,p123-125
聂建国,孙彤,温凌,刘静,某会展中心大跨交叉钢-混凝土组合梁系楼盖设计,建筑结构学报,2004年,第25卷第6期,p126-128
聂建国、王洪全、谭英,钢-高强混凝土组合梁的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第25卷第1期,2004年,p58-62。
聂建国、樊健生,《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7-2002)钢-混凝土组合梁修订内容介绍,建筑结构学报,第24卷第1期,2003年,p34-39。
聂建国、朱红超、罗玲、周建军、朱林森,开口截面钢-混凝土组合梁受扭的试验分析,建筑结构学报,第23卷第2期,2002年,p48-54
聂建国、樊健生、王挺,钢-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梁裂缝的试验研究,土木工程学报,第35卷第1期,2002年,p15-20。
聂建国、王挺、樊健生,钢-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梁的修正折减刚度法,土木工程学报,第35卷第4期,2002年,p1-6。
承担项目

   正在研究的主要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钢板—混凝土组合加固梁力学特性及设计方法研究
国家西部建设科技项目:波纹钢腹板预应力组合梁桥研究
国家西部建设科技项目:中小跨经适用性桥型研究(组合桥部分)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跨人行天桥振动特性研究
新型钢-混凝土组合节点研究
新型加固技术研究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简介:周炳琨

  

姓名:

  

周炳琨
性别:

  

出生年月:

  

1936-0-0
工作单位:

  

清华大学
所在院系: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职称:

  

院士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80300光学工程
研究领域:

  

激光和光电子学
是否兼职: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周炳琨, 1936年出生于四川成都.195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并留校任教。1960-1962年在苏联列宁格勒电工学院进修。1983-1984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应用物理系进修并任访问教授。从1958至今任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光学学会副理事长。他是中国电子学会会士,美国光学学会(OSA)会士。美国光学学会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 美国IEEE,LEOS和SPIE学会会员。
1987-1996年5月曾任国家863计划光电子器件与集成技术专家组组长和国家光电子工艺中心主任。曾任国际会议 CLEO\'94和CLEO/Pacific Rim\'95和2001节目委员会委员。
周炳琨教授从事激光和光电子学研究与教学已40年。1984年率先研制出半导体激光泵浦固体激光器。他和他领导的研究集体在单模窄线宽, 可调谐,稳频外腔半导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泵浦固体倍频绿光激光器,光纤环行腔及其应用,光纤放大器与激光器,光纤高温传感器,单晶光纤生长与器件和DWDM光纤传输技术等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成果。
现在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激光物理和器件, 半导体激光及其应用, 半导体激光泵浦固体激光器,高性能光纤放大器与激光器,波分复用光网络及光开关与交换。
获得奖项
获国家级和部委奖11项,专利十余项。主编激光原理,获国家优秀教材奖。
著作及论文
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简介:张再兴

  

姓名:

  

张再兴
性别:

  

出生年月:

  

1947-7-0
工作单位:

  

清华大学
所在院系: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30205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领域: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是否兼职: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学历背景: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83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
主要任职:原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现任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高校思想品德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高校德育研究会理事长等。
研究领域: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获得奖项
获奖情况:2001年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北京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三项一等奖等。曾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北京市德育先进工作者称号。
著作及论文
发表论文30余篇。
代表著作:《求索:新形势下高校德育中若干新课题的实践与思考》、《清华学子魂:清华大学培育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的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观念与实践》等。
承担项目
在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项。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简介:罗振璧

  

姓名:

  

罗振璧
性别:

  

出生年月:

  

工作单位:

  

清华大学
所在院系:

  

机械工程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研究领域:

  

机械制造工艺、设备及自动化
是否兼职: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教育经历:1962年12月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制造系机械制造工艺、设备及自动化专业
工作经历:
1963年1月~1977年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助教
1978年~1989年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讲授
1990年~1994年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副教授
1995年~2001年10月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教授
2001年10月~至今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教授
教学经历:
1958年~1960年 讲授机械制图
1964年~1967年 讲授机械加工
1971年~1977年 讲授机械加工工艺
1983年~1995年 讲授制造工艺原理,超精密机械加工与微细加工
1993年~2003年 多次讲授:工业工程导论、制造过程监控技术、制造规划与控制、企业设计与诊断、质量系统工程、工业工程前缘、可制造设计(DFM)、全面生产维护(TPM)、现代制造系统、制造系统工程、运作管理、基于约束理论(TOC)的管理、全面质量管理(TQM)与质量改进、制造战略与企业设计、六西格玛法、基础竞争情报、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新产品开发、创新设计。
研究生培养:博士生3名,硕士生25名。
研究经历:
1960年~1961年 高速空气静压与磁孚轴承
1963年~1977年 国家计委与国家科委课题:超精密机床蜗轮,精密仪器开发,精密车床与4座标数控铣床开发。
1977年~1994年 国家科委、机械工业部、地质部与电子部课题:热压氮化硅陶瓷刀具研究,复合立方氮化硼超硬刀具,VLSI软x射线曝光装置的研究与开发,AE刀具破损监视仪,AE与振动刀具工况、破损与磨损监视控制装置与方法,AE传感器。
1993年~2001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课题:制造/加工误差流的研究,精细陶瓷材料磨擦与磨损特性与机理研究,快速可重组制造系统(RRMSs)理论与方法研究。
2002年~至今 国家科技部与国家计委课题:863课题-可重构制造系统技术;国家十五计划课题-刚柔性制造系统。
其它:计算机显示器老化物流规划与设施设计,CNC磨床过程监控,中国机械技术公司MIS系统的规划与设计,RRMS系统布局的拟阵优化设计,轴承自动化制造:RRMS的规划、设计与开发,诺基亚(北京)系统公司基于TCS与TOC的质量改进,中国制造,RRMS的格式化。
研究兴趣:
基于扩展设计公理的系统设计研究与开发及基于ProModel建模仿真软件在制造系统、产品与运作中的应用。
质量工程与质量改进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制造战略与竞争优势
RMSs与AMSs的研究与开发
企业设计与诊断及约束理论
可重构/可重组产品与机床的研究与开发
学会活动: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工业工程学会(IIE)高级会员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专家
多项部委、省市评审专家
社会兼职:
北京市生产工程学会主任委员
北京市机械工程学会理事
北京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与咨询委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与机械工程师进修大学兼职教授
外企兼职教员
《工业工程》杂志编委
《工业工程与管理》副主编(1999~2001)

  

获得奖项
已获国家、部委与北京市奖励二十余项,其中有:
1980年北京市科技一等奖-热压氮化硅陶瓷刀具
1988年国家发明二等奖-高耐磨性、高韧性复合氮化硅陶瓷刀具
1988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镀金奖-高耐磨性、高韧性氮化硅刀具
1990年国家发明四等奖-切削过程声发射刀具工况、破损与磨损监视装置与方法
2002年中国机械工业科技二等奖-RRMS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承担项目
最新的研究课题:
国家863:可重构系统技术
国家十五:刚柔性制造系统
WCu合金加工(美国加州大学合作)
高速铣削(横向合作)
基于六西格玛的质量管理改进(横向合作)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