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在东北还会回自己的老家吗?

东北人要回山东老家,首先你得转变观念,其次你得认你的祖宗,否则你就只能再回去。 2003年夏天,我东北的堂叔和婶子来到了山东老家,我听了以后又遗憾又高兴。 我的爷爷弟兄两个,我爷爷是老大,一直生活在山东。

那太多啦,随着东北经济的衰落东北山东人的后人,很大一部回流山东各地,前年在山东打工,遍地都有东北人,具体的多少人说不好,只能说远远超过闯关东的人。

山东,自然环境优越是宝地,所以人口发展迅速,而东北由于地处寒冷的原始森林,所以人口稀少,就是现在这个发展的社会,人们都不愿意生活在那儿,但由于战争或自然灾害,人们被逼到东北。所以东北人的祖籍有很多是河北和山东的。

东北人来山东定居等于回原籍。东北寒冷,不宜居;山东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宜居。由此,越来越多的东北人来山东定居顺理成章。

东北人不只是去山东。 而且,回山东的东北人并没有回老家,而是奔赴沿海发达城市,这与突破东方有明显区别。 山东是离东北最近的地方,目前经济发展比较好。

本篇文章给大家介绍国外硕士落海落户条件,以及国外硕士落海落户条件是什么相关信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山东人在东北还会回自己的老家吗?

说起这样的话题,每一个闯关东的人都有一段心酸的故事。当年为什么闯关东,如今为什么都往老家走,如果不是户口卡在那,也许山东人都要回老家去。

在过去那个年代,农民是依靠土地生存,山东是个人口大省,人地矛盾非常突岀,当时的农民真的是填不饱肚子。我母亲就是其中的一个,当时年轻,几个姐妹凑在一起,好歹凑了几个车费钱,背着家乡的人,结伴冒懵跑到了东北。去了车费手里没有一分钱,到了地方又不知道到哪里去,无奈只有要饭。吉林通化就是山东人的聚集地,现在还有一个村叫“山东汇大队”的地方,据说通化至青岛的列车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才开启的。

改革开放以后,山东经济迅速崛起,远远走在了东北的前头。当地有头脑的农民,开始陆续的迁回老家。后来许多人动起了这个心眼儿,可是当时户口卡的很严,回去的都是一些有门路的人。如果现在能放开口子,恐怕回去的人就太多了。

东北人要回山东老家,首先你得转变观念,其次你得认你的祖宗,否则你就只能再回去。

2003年夏天,我东北的堂叔和婶子来到了山东老家,我听了以后又遗憾又高兴。

我的爷爷弟兄两个,我爷爷是老大,一直生活在山东。

我的二爷爷一共有三个孩子,两男一女,闯关东之前,把他的大女儿(我姑姑)嫁到了日照,把少得可怜的聘礼当做路费,带着两个儿子,像电视剧《闯关东》里的主人公那样,闯关东去了。

后来,随着国家对北大荒的开发,二爷爷一家人进了东北农垦农场。我二爷爷的大儿子(我大叔)和当地姑娘结了婚,一家人一直生活在东北。我二爷爷的二儿子(我二叔),随着插队知青返城的妻子去了北京。

03年回山东老家的是我的大叔,他当时60多岁,已经退休,但退休金不多。

我听到东北大叔回山东老家的消息以后非常高兴。因为我父亲没有兄弟姐妹(本来都有,在早些年颠沛流离的谋生过程中都去世了),感到自己的叔叔和婶子就和自己的父母是一样的。

我遗憾的是,在我大叔回来的半年前,我父亲去世了。

我立即约我们家的父老乡亲一起吃饭,给我大叔和婶子接风洗尘,并让在老家的兄弟给他们安排住处,再给他们找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

我兄弟立即给大叔安排了一个工厂看大门的活,给我婶子安排了一个职工餐厅帮厨的活。并在工厂里面给他们安排了宿舍,备齐了一应生活用具。

半年以后,我大叔却不辞而别了。

因为我一直在外地,不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大叔来了又走了。就反复追问我兄弟,我兄弟最后说:“大叔不习惯整天被圈在那里,他说他喜欢地广人稀的地方,也不习惯本地的生活方式,毕竟从小就离开山东,在本地也没有熟识的人”。

听到这话我半天无语。

想起了给大叔接风洗尘以后,带大叔到我父亲的坟上,给他指认我们祖先坟茔位置的时候,我大叔竟然没有买一刀火纸,也没有给祖先下跪。

想起了我大叔来山东以后,从来没有说过要到他多年没有见面的、日照老姐姐那里去看看。最后还是我弟弟看看不下去了,替他买上礼物,开着车,带着他去了一趟日照,看了一次他的亲姐姐,——他虽然没有把她当成亲姐姐,但这些年来,我们可是把她当成亲姑姑的。

想起了我大叔来山东老家以后,半年多的时间,却很少带着我婶婶去看望我母亲——那可是他的老嫂子。

为这事我想了很多,也检讨了自己,我甚至想是不是我们慢待了我大叔。仔细想来,也许是风俗习惯使然吧?毕竟,我们不能要求一个离家四五十年的老人,去理解和适应他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

2004年秋天,我又接到了我堂叔兄弟(我大叔的儿子)回来的消息。这次我十分小心,亲自安排他住我老家。因为我父亲去世以后,老母亲独自一个人居住一个大院子,有好几个空房间可以住。我担心他人生地不熟,还让我弟弟给他在附近的工厂找了一份工作。

这样的安排我很满意。一来可以让他有地方住宿吃饭(都是免费的),二来我母亲也有人照应。我嘱咐我妈妈要为他做好一日三餐,并跟我妈妈说“就当他是你的第四个儿子”。

春节我回老家,问他过去的情况,他说他结过婚,又离了,孩子双方都没有要,送人了。

我问他今后的打算,他说如果能行的话,就在此地安家。但他现在没有任何存款,只有来山东以后在厂子里干活挣得一千多块钱。

于是我问我弟弟为什么干了三个月才给他这么少的工资。我弟弟当即打电话问工厂老板,老板说工人工资是按天计件发放的,我叔兄弟总是晚来早走,很多时候一连几天不去上班,工厂正准备春节以后不要他了。

更让我生气的是,邻居给我告状:有一天夜里,我妈妈突然身体不舒服,求他带着去村里的医务室,他竟然不干,说自己困得慌。我妈妈只好叫醒了邻居,让邻居带着她去瞧了医生。

我听到这件事情之后勃然大怒,严厉指责他不顾老人家一日三餐的辛苦照料,不讲孝道,自私自利。

没有想到,我堂叔兄弟什么都没有说,一甩手,走了。

通过这两次东北亲人回老家的经历,我想了很多。

当年我们的祖辈闯关东,艰难万分,历尽险阻。

几十年过去了,后代们如果想回来,恐怕也不是十分容易的事情。如果准备在城里安家落户,那全国各地都一样;如果打算回山东农村老家,就要在风俗习惯、生活习惯、意识形态上有一个艰难的适应过程。

我个人不一定正确的观点是:要回山东老家,首先你得转变观念,其次你得认你的祖宗,否则你就只能再回去。

说说我家闯关东的事

我是在东北出生的山东人。由于生活困难,曾祖父、叔祖父于五九年非正常去世,六四年父母带着刚一岁的哥哥,投奔早几年逃荒到黑龙江省的姑奶,哥哥六五年夭折,成了长辈永远的痛。六六年我出生后,祖父就多次给父亲写信要我们回山东来,说死也要死在一块。父母担心回山东再挨饿,就一直找借口拖着,其间又迁移到条件稍微好点的邻县农村落户。后来祖父写信说,别再把我孙子养没了,把他送回来。每当父亲回忆起这些,眼圈总是红红的。

父亲是拜托回乡探亲的亲戚把我捎回山东老家的。记得春节后插班入学,因为带着狗皮帽子被围观。同班同样情况的还有俩,一个是长我一岁的文德,父母在大兴安岭林业局;另外一个是女孩,住我村她姥姥家。期间,四个堂叔又先后离开家到黑龙江的庆安县生活。

应该是八一年,分责任田时,好多在东北的山东人趁机迁户回乡,父母带着我妹妹也回来了。土地是农民的命根,本来就人多地少,又回迁那么多人(那年本生产队回迁十一户近六十人),矛盾升级,落户困难。几个月后,只答应解决壮年劳力的户口,没户口的就没有责任田。祖父说,饿不死人家就饿不死咱……我和妹妹成为在山东的东北人,我家着实困难了好多年。

东北厚重的黑土地,敞开胸怀接纳了寻求活命的山东人。那里虽天气恶劣,但得以果腹。一个堂叔、一个表姐因大骨节病残疾。每到年关,祖父总是念叨在关东的亲人:过年回不回家?在那里行不行啊?去世前还流着泪跟我说:你几个叔叔,回不来了……闯关东,回山东,都是一把辛酸泪!

我父亲这辈,叔伯兄弟共六人,全都闯过关东,现在三位叔叔家仍生活在东北,在山东的只有和堂叔我们两枝。

我爷爷和女朋友的爷爷刚刚见面就抱头痛哭,我们都莫名其妙。哭完了,女朋友的爷爷说了一句话,我高兴的跳了起来,女朋友的爸爸妈妈有些不情愿,可是没办法,他们只有答应的份。

我是黑龙江某大学的老师,家在山东。我在黑龙江这个大学本硕博连读,毕业后导师留我做他的助理,再后来我就当了母校的一名老师。

我的女朋友是导师的学生,也是硕士。我们俩一见钟情。我除了有点文化,别无长处。

虽然我是山东人,可我却没有水泊梁山的好汉一样高大威猛,我是男人身高刚好及格线一米七。长得还黑,眯眯眼,戴着厚厚的眼镜。

我女朋友秀外慧中,散发出知识女性的修养和气质 。

她穿高跟鞋比我还要高一头,为了给我留面子,她和我在一起时从来不穿高跟鞋。

女朋友家是本地人,家里面还有大公司。

我问她我矮穷矬一个穷教师,她喜欢我什么?她说不知道,反正我就是喜欢你!

女朋友爸妈听说女儿找了一个穷教书匠,气得要和她断绝关系,当然只是说说气话,因为父母只有她这一个女儿,断绝关系是绝对不会的。

那天他父亲来学校找我谈判,他看着面前这个瘦小的黑不溜秋的男人,将来要成为自己的女婿,差点吐了一口老血。

他问我只要答应离开他女儿,要多少钱都行。不答应就派人打断我的腿。

我女朋友回家就和她父母放话,说要和我私奔,让他们人财两空!

好在有女朋友的爷爷撑腰,爷爷听说了孙女的事情,就呵呵一笑,说男人暂时穷点怕什么?我创下这份家业前,不也是穷小子。起初你姥爷就和你现在一样,也反对你妈嫁给我。

虽然女朋友的爷爷年近八旬,依旧是公司董事长总裁,什么话都是一言九鼎。儿子儿媳只有听命的份。

爷爷不反对孙女交我这个男朋友,女朋友的爸爸妈妈就无计可施,只好赌气不管了。

但是,女朋友和我说,爷爷就想见见我,他爷爷说山东人豪爽朴实、胸怀坦荡、有气节,重义气,路见不平一声吼的都是山东好汉。

有董事长爷爷撑腰,我就不怕女朋友的爸爸妈妈了。

我就精心准备,买了好多礼物,到女朋友家里。

我第一次上门竟然是女朋友的爷爷发话,而不是女朋友的爸爸妈妈。

女朋友家在高档别墅区,两栋紧邻的五层别墅就是女朋友家。

女朋友爷爷住在左边别墅。

女朋友直接带我进了左边别墅,我说你爸妈知道我来吗?

女朋友意味深长的盯着我说他们早在里面等着你呢!我妈妈早就想见你,看这个未来的乘龙快婿到底有多丑。

瞬间,我的心脏紧张的缩成一团,脚都不灵活了。

女朋友看我紧张的汗都流下来了,就嗔笑我没出息。

她说不怕,有爷爷在,我爸妈不敢怎么样。

我经常听女朋友提到这个爷爷很慈祥,我才稍微自信了点。

果然,爷爷很慈祥,我刚到别墅大门口,就看见一个满头银发的老者正往外张望呢。

爷爷亲自吩咐保姆给我倒茶,我受宠若惊,这个充满慈蔼的老人,大公司的董事长,却没有一丁点儿派头架子。

女朋友的爸爸板着脸。妈妈还好,笑着叫我坐。

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

爷爷和我聊了很多很久,当他知道我家是胶东的就非常激动,他动情的说他也是胶东人,他父亲那辈闯关东到了东北。

女朋友接过话茬儿说怪不得我见他第一面就感觉很亲近呢!原来我们都是胶东人。

临出门,爷爷拉着我的手说,一定要我带着他回胶东,他一直想看看自己的故乡。

转眼就过年了,我爸妈通知我,今年必须领着未来儿媳妇回家。

我爸妈知道我找了一个知书达礼的好儿媳,家里又是大公司能如此的贤惠,早迫不及待想见见我女朋友了。

女朋友的爷爷执意要送孙女,女朋友的爸妈拗不过,又担心老人家的身体,只好一路照顾陪伴。

几十辆豪车,浩浩荡荡从东北开往烟台农村。

不光震动了村里,也惊动了镇长。我爸妈老远的就出门迎接我们,有点手足无措。

这次爷爷特意安排公司一帮高管一同前来,就是让他们学习学习山东人敢闯天下的精神和勇气。

镇长听人汇报说东北知名大公司的董事长还有全公司高管都来了,心想这是天降财神爷啊,他绝对不能放过这个商机。

镇长风尘仆仆的赶到我家的时候,就见到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手拉着手泪流满面。

我爷爷说这个是我的兄弟。

我们所有人都惊鄂不已。

原来,我的曾祖父和女朋友的曾祖父是拜把子兄弟,清末一同闯关东。

过海时遇上台风,我曾祖父为了救拜把兄弟落海了。

女朋友的爷爷说他大伯用命救了他爸爸,才有今天他们一家人。他爸爸临终时还嘱咐儿子一定要报答他大哥一家。

多少年了,他一直在找我们家人,尤其是坐拥亿万家财之后,自己年纪日渐衰老,报恩之心更是急迫。

我爷爷说六十年代我们搬了家。所以没有找到我们。

没想到我找的女朋友竟然是曾祖父把兄弟的后代。

两位老人家直说是天意,这样两位老人的在天之灵可以安息了。

我和女朋友非常开心,我更加高兴,这样我和女朋友的婚事是板上钉钉没跑了。

镇长也感慨万千,说没想到闯关东人的后代还有如此佳话!他也衷心希望我女朋友的爷爷能到家乡投资办实业,带着家乡父老致富。

女朋友的爷爷满口应允,说不光要回家乡投资办公司,还要叶落归根,回家乡养老。

顺风顺水,我爸妈和女朋友爸妈谈笑间就谈定了我和女朋友的婚事,等明年春节就结婚,彩礼全免。

岳父希望我回去就到他公司上班,能成为他的左膀右臂,这样等明年结婚的时候,也不至于别人闲说我是吃软饭的人。

女朋友的爷爷说等家乡的公司成立后,就交给我管理。

女朋友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到时候她也要和我一起回家乡。

肯定会回的。 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发展很快,反而东北发展相对缓慢,现在已经有许多闯关东的山东人后代选择了回山东发展,就像他们的先辈闯关东一样又循着原来的轨迹回家了。

当年东北人民用宽阔的胸怀,接纳了远道而来讨生活的山东人,今天山东人民一样会欢迎你们回来。

入乡随俗,到一个地方就要造福一方。闯关东的先辈们创造了东北的繁荣,希望从东北返回山东家乡的人们也能给家乡带来繁荣。

怎么说?感叹一声,回家,回老家,回“海南家”,永远是老一辈人的心病。

我算是正宗的东北出生的人,就在吉林白山市(当时叫浑江),位于长白山下。

小时候,老母亲常给我讲“海南家”的故事,还说,那是我的老家。说着说着,常常哽咽着不说话。

那个时候,最烦的就是所谓的海南家的人,一大群人经过我们家门,跟母亲拉话,白吃白喝不算,临走了,母亲还要拿一些吃的给他们带着。有一次,我火了,对着一群人大吼:“都走吧,你们别来我家了,你们来一次,就惹俺娘哭一次,我讨厌你们,别来我家”

母亲的家族比较大,不是“忍饿”闯关东,可能就不会有我了,当时,青岛“支边”去东北,在铁路上工作的父亲,与母亲结合,也挺有意思,嘿嘿,那个年代,有趣的事很多,有很多无奈的事,不能说,没法。

十岁的时候,跟随父母回到了母亲念念不忘的“海南家”,因为落户的原因,既没去了父亲的老家(应该是爷爷的老家),也没有到了母亲的老家,落户到没有一个亲戚的现在的地方,权当是家。

老母亲一直说我父亲的家族是“溜蹶子”,也就是到处流动的意思,嘿嘿,除了老家留有祖产,还有每一家的老大留守之外,其他男丁,搬的全省到处都是,只是定期回去一次,在祠堂的谱书里面,把后辈的名字书写上;人“老”了,在“林上”设个“冢”,就算是回家了。没法,这是一种存在骨子里的意识,权当是自我保护吧。

是啊,始祖从洪武年间分封为“武定侯”开始,怕被“斩草除根”(宫廷争斗, 历史 可查),于是,隐藏了我们祖上的一支(谱书上记载),连同保护的家将们,就进了山沟安家,哈哈,挺有意思啊。还好,燕王坐了天下,始祖只是罢了官,到后来,还获赠了“国公”,也算是佳话。

回到话题,“穷走南,富进京,死逼梁山下关东”,不是万不得已,谁肯离开老家?

老家,是在东北的山东老乡永远的牵挂!

但凡有一点办法,“回海南老家”,是老一代人念念不忘的执念,甚至有很多人到最后时刻,连眼睛都懒得闭上,一心一意的只想“回家”。

年代久了,都繁衍几代了,老一辈人没剩几个了,落地生根了,老家也没什么人了,估计,这种“回老家”的执念也不那么强了,只要生活的还可以,回山东的想法会逐渐淡化。

一家之言,当不得真,山东的老乡别笑话。

观点我来说,选择您来做。我是军创刘德雨,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水是源,树有根,如果山东老家有亲人肯定会回去。

今天,我和大家谈一下关于东北山东人回流的那些事儿。我出生在东北,现在生活在山东,我爷爷的爷爷也是山东人,我祖上是闯关东的,记得小时候,我的邻居有三家山东人,我们都私下叫他们“小山东”,山东人大多有点手艺或者做点小生意,当时日子过得都还不错。

第一个山东人是我家前院姓阚,家里2男1女,3个孩子,老大男孩和我同岁,阚大伯是个木匠,我经常去他家里玩,后来90年代初期,他们搬回了山东老家,由于年代久远,当时也没有留下联系方式,也就此断了联系。

第二个山东人姓李,他家当时开杂货店,我经常去他家买东西,1儿1女,“”李山东”离开东北时,做了一件很不仗义的事,在邻居家挨家挨户借了一笔钱,而后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一家卷铺盖卷走人了,留下一片骂声,那个年代信息不发达,他以为到山东就到天边了,因为钱数不大,后来也没人再找他。

第三个山东人姓马,也是个木匠,膝下2子,老大是我的发小,他家因为山东老家的亲属都不在了,一直没有回山东,他家2个儿子发展的很不错,老大去了南方,老二在东北开了一家酒店,在当地也算是小有名气。

我总体感觉山东人是 厚道的,吃苦耐劳、勤劳致富、居家过日子 的思想浓厚, 人勤地不懒, 过日子都是“好把式”,如果老家有人,他们都会选择回到山东。我也算是山东后裔的东北回流族,生在东北,长在东北,最后落户山东,这其中原因有很多,但真正融入山东这个小时候心中的“关里”时,感觉作为山东人的生活状态和幸福指数还是蛮高的,不论是 经济、政治、文化、气候、为人处世 等,我觉得山东都非常的让人舒适的地区。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欢迎各位在评论区交流,你在山东还好吗?

山东人闯关东,已经有二百年的 历史 了,我的祖先也是闯关东到东北的,也已经有二百年的 历史 了,二百年的 历史 ,已经是天翻地覆山河变,斗转星移换人间,闯关东的山东人已经把根深深的、牢牢的扎进了东北黑土地之中了,都是中华大地,都是炎黄子孙,东北就是他们的家了,也就无需在回到山东老家去生活了,如果想回到山东老家去寻宗拜祖,随时都可以的,如果想回到山东老家去看看,交通这么方便,也是什么时候回去都行的!

我曾经因为工作的关系,也曾多次回到山东,最多一次在山东转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浏览了山东省美丽的大好河山,领略了山东省的风土人情,特别是胶在州半岛的烟台威海地区,更感觉到那个地区的美丽富饶,那个时候,我还不清楚我们从山东闯关东前老家在山东什么地方,回来后问了家里的老人才知道,我们老家在山东省原登州府莱阳县,也就是现在的烟台地区。

闯关东的 历史 已经很遥远了,闯关东的山东后裔们已经在东北地区扎根生存了,他们也不会再回到山东省生活了,因为这些闯关东的山东人的后裔们,已经在东北开垦了土地,东北平原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东北平原的黑土地完全可以养育这些闯关东的后人们,他们可以在这里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当然,这些山东人的后裔们,也会回到山东去看看,也会回到山东去寻宗拜祖东,因为他们的根就在山东,他们也是东北的山东人,也欢迎山东的父老乡亲们来东北看看!

说实在的,当年山东人闯关东,那就是一条不归之路,有多少人死在闯关东的路上了,走了之后就回不来了,再说了回来之后家也没了,田也没了,还能回来吗,现在回来了,也只能是寻寻根,拜拜祖了,也有一大家子人一起闯关东的,既使他们的后裔回到山东了,山东的根也断了,祖也没了,也是寻不到根了,拜不着祖了!

我二姨当年逃婚到东北,五年前二姨回到山东,过起了与东北天差地别的生活。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二姨决定回山东时的模样,五十岁的人看起来像六十多岁的老太太,眼光呆滞,话说不太清楚,问她问题有时候也是答非所问,整个人的状态看起来非常差。

30年前,二姨按照姥姥姥爷的安排嫁给了我们山东当地的一个青年,婚后不久姥爷和二姨的公婆产生了非常大的矛盾,导致二姨遭到公婆和丈夫的虐待。

万般无奈之下,姥爷决定让二姨逃走,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二姨偷偷在婆家跑出来,姥爷在墙外接应她,当晚二姨连夜坐火车直奔姥爷在东北的妹妹家。

二姨刚去的那几年,居无定所,每天担惊受怕,后来在亲戚的撮合下,二姨嫁给了现在的二姨夫。

二姨夫兄弟四个,他是老小,那时候家里太穷就把二姨夫过继给了别人,二姨夫结婚的时候家里依旧穷得叮当响,二姨和二姨夫结婚没有什么婚礼,山东的亲人一个都没去,两个人领了证,二姨拿着自己简单的行李就住到了二姨夫的土房子里。

自二姨结婚后,一直跟着二姨夫住在村里,连镇上都很少去,日子过得单调而乏味。

那些年,交通不发达,通讯也不发达,以至于姥姥姥爷几年没有和二姨联系,更是很多年都没有见过二姨。当时姥姥姥爷经济也非常困难,即便直到二姨过得有诸多不如意也帮不上忙。

后来听亲戚说,二姨嫁给二姨夫后过得并不幸福,二姨夫喜欢喝酒,还好D,喝完酒以后就会打二姨,平时出去赚点钱就拿去D了,一家四口的日子一直过得很贫困。

生活慢慢变好,二姨和姥姥姥爷的联系也频繁起来,二姨说起了想回山东的想法,二姨夫当时是很反对的,毕竟他的所有亲人都在那边。

最先来山东的是我的两个表妹,大表妹上大学选的是山东的学校,小表妹高中毕业直接来山东投奔我们找工作。

两个表妹都来了山东也让二姨夫在山东多了牵挂,至此二姨夫来山东的次数也日渐增加,对山东也多了一些了解,当初坚决反对来山东的想法也出现了动摇。

随着两个女儿都在山东工作,在山东找了对象,二姨夫才下定决心抛下东北的一切和二姨一起来山东定居。

二姨夫对二姨也比之前好了很多,他现在在山东的一个厂里打工,待遇不错,二姨则住在表妹家帮她照顾孩子(两个表妹嫁到了一个大家族),他们用自己的积蓄在表妹住的城市买了一套小房子,日子比他们在东北好太多。

上一次见二姨,感觉二姨完全变了一个人,整个人的状态比当初来的时候好很多,脸上多了很多笑容,现在二姨隔一段时间会去看看姥姥姥爷,还可以时常陪在自己的两个女儿身边,二姨总说自己当初回山东的决定太值得了。

我二姨是非常幸运的,自己的后半生可以回到山东,但不是所有在东北的人都会回到自己的山东老家,我个人认为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有强烈的回家欲望。

有一些在东北的山东人已经把东北当做自己的家乡,回与不回都不再重要;

2.有重要的亲人在山东。

亲人是远在东北的山东人最大的牵挂,落叶归根是许多老人最大的心愿;

3.子女的发展。

作为长辈的东北人要不要回山东,子女将来的发展也决定了父辈有没有机会回到山东老家。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心若无恙,处处皆是归途!

我爷爷就是山东人,6几年挨饿的时候,领着我爸来到黑龙江的。

当时我爸爸才15岁,刚刚读完小学。刚开始来的时候,住在远方亲戚的马架子里,就是用几个朩棍支起的架子,上面盖上草,门口挂着个草帘子。

为了有个自已的房子,我爸爸白天跟着生产队下地干活,起早贪黑的和泥脱胚,那时候也没有胶鞋,都是光着脚丫子在泥里踩来踩去的:去烂泥溏里挖苔头。好不容易盖起了两间房子。

我大爷和我大娘抱着孩子来了,直接住进来了。他们一家住在南炕上,我爸和我爷爷住在北炕上。又干两了两年,我爸和我爷又脱胚盖起了两间草屋,回山东老家把我奶奶和我小姑接过来。

日子刚好过一些,我二姑一家又托儿带女的来了,一大家子人连吃带喝的,又落不了户口,实在没办法了,把我小姑嫁岀去了,给我二姑家带户,就是把二姑一家的户口跟着我小姑落到了我小姑夫的村里。当年我小姑才十七岁,就因为这个,在婆家受气总挨打。

我爷爷奶奶在东北呆了二十年,一直到死也没有回过山东。我大姑留在山东,因为家里面孩子多,舍不得买火车票,一趟东北没来过,我爷奶到死也没见过自己的大姑娘。

我妈妈从山东嫁过来的,结婚五年领我和我哥回去过一次,再回去的时候,我姥爷已经去世了。我姥姥去世的时候也没有告诉我妈。

我爸爸唯一的心愿就是退休以后回山东老家,还有两年就退休了,却因为脑溢血去世了,埋在我爷爷奶奶的身边,永远也回不了山东老家。

恐怕不行了,清初到现在三百多年了,中国最大的人口迁移有几十代人了。回自己山东老家最多也就是六七十年代以后去东北投亲靠友山东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