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医疗机构依法执业

(1)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 得开展诊疗活动。(2) 医疗机构执业,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技术 规范。

法律分析:内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执业行为、医疗广告、传染病防治、消毒管理以及感染性疾病科等消毒隔高重点部门卫生监督执法的依据、检查内容、检查要求、检查方法以及法律责任。

依法执业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从事医疗工作。第二条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注册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的专业医务人员,适用本法。

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的主要标准及法律依据依法执业管理基本标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执业许可证必须在有效期内,并按期校验。

医务人员对本人依法执业行为负责。医疗机构对本机构依法执业承担主体责任,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

医师法第三条规定

第二条 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注册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的专业医务人员,适用本法。本法所称医师,包括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第三条 医师应当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遵守执业规范,提高执业水平,履行防病治病、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

该规定在医师法中得到呼应,第三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医师依法执业,受法律保护。医师的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医师资格指的是什么?

1、是指医学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和条件取得相应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表明该类人员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受聘医学技术职务所需的学术、技术水平。

2、医师资格证是行业准入考试合格获得的证书。医师资格证考试是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可以评价申请医师专业知识的能力。

3、执业医师是指具有法定医学专业学位、经过规定年限的住院医师、实习医师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等,在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后,注册成为合法的医疗从业者。

4、执业医师是指在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管理和医学教育等工作的医师,是我国医师执业制度的核心。执业医师需要具备相应的医学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能够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