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所得税会计分录怎么做

递延所得税会计分录做法如下:递延所得税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是资产性质的科目,增加计入借方,减少计入贷方。递延所得税负债是负债性质的科目,增加计入贷方,减少计入借方。

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小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会计分录是: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大于本科目余额的,借记本科目。

注会考试专讲:递延所得税涉及的知识点(8)

1、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在估计未来期间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2、各项资产减值:在计提时候都是不允许税前扣除的,所以都需要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如果是能够转回的资产在减值转回时候确认递延所得税转回;如果是减值无法转回的资产,在资产实际处置的时候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

3、税法规定,纳入税务处理范围的资产主要有四类:即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流动资产,其中前三类资产需采取计提折旧或摊销的方式分次扣除。1.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 (1)固定资产的计价。一般以原价为准。

4、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400-100)*25%=75 贷:所得税费用 75 知识点说明:固定资产后续计量中很容易因为折旧方法不一致导致暂时性差异,这也是最为普遍的情况。

5、对应交所得税是没有影响的。到现在,日后调整事项中涉及到的递延所得税问题就说完了,递延所得税涉及到的知识点也大体上讲述完毕,下一阶段会转向其他的主线,比如摊余成本计量的资产等等。

究竟什么是递延所得税?如何通俗易懂的理解?全网最简单的大白话解释...

“通俗的讲,就是会计上认定的缴税金额与税务局认定的金额不一致,而其中暂时性的(以后税务局就认可了)就是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简单来说就是会计上的处理跟税法上的处理有冲突而进行的调整。递延所得税又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是由于企业账面价值与税法的计税基础不同而产生的暂时差异,是一种人为增设的调整科目,当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来计算所得税费用时就会产生这种纳税差异。

递延所得税负债产生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因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转回期间将增加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在其发生当期,构成企业应支付税金的义务,应作为负债确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