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马铃薯团队博士后招聘公告

马铃薯遗传育种与栽培团队是中国农科院的院级创新团队,长期从事马铃薯种质资源的收集与评价、重要性状遗传解析与基因挖掘、综合高效育种技术研发与新品种选育、种薯繁育及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李广存研究员,中国农科院“创新型领军人才”,现任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马铃薯遗传育种与栽培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和马铃薯课题组组长,致力于结合各种组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技术手段解析马铃薯重要性状的遗传与调控,为马铃薯性状改良及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等项目(课题)1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建立了高通量BAC-end测序辅助基因组组装和物理图谱构建新方法BAC-anchor,组装完成了首个茄科作物马铃薯的高质量T2T基因组完成图(DM v8.1);合作完成了四倍体马铃薯栽培品种‘合作88’的基因组框架图;合作开发了基于异交作物的OcBSA方法等。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Mol Plant、Plant Cell、Plant Biotechnol J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

一、研究方向

1.马铃薯重要农艺性状基因挖掘与调控

2.马铃薯多组学数据挖掘与解析

二、招聘条件

1.年龄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时间不超过3年,身体健康;

2.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中英文科技写作能力,近三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

3.方向1-重要农艺性状基因挖掘与调控方向应具有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专业背景,能够独立开展相关工作;方向2-多组学数据挖掘应具有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等专业背景,能够独立开展相关工作。

4.对科研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科研享受科研,具有优秀的学术与工作态度,较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5.符合国家、院、所博士后入站相关规定。

三、在站待遇

1.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博士后办理各项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在站博士后参加所在单位工会组织,享有工会会员法定的权利和义务;按照院规定为博士后子女入托入学提供条件。可为博士后申请中关村院区博士后公寓。享受研究所年底福利和工会福利。

2.按照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相关规定执行,按国家规定承担相关保险。人事、组织关系纳入研究所人事管理,工资、福利待遇比照研究所同等人员对待。

3.在站待遇

[1]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引进项目”等国家统一开展的博士后人才计划,享受国家专项经费资助,不低于30万/年,连续资助两年。

[2]入选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后优农计划,在工资待遇基础上,额外给予资助6-10万元/年,连续资助两年;

[3]中国农科院“优秀博士后”获得者,给予奖金奖励5万元,如符合要求可参加副高级职称评审;

[4]入选研究所杰出博士后奖励计划,给予10万元/人/年的优秀博士后奖励性补助,按月发放。

[5]研究所吸引国内外优秀博士后入站,对符合条件的博士后给予4000元/月岗位补贴。

四、申请方式

1.申请者请将个人简历(包含教育经历、研究经历、论文发表)、代表作和工作规划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至:liguangcun@caas.cn。

2.应聘者材料将严格保密,通过简历筛选者将安排面试,未进入面试者,不再另行告知。

联系电话:010-82105955,010-82109549

原标题: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马铃薯团队博士后招聘公告

文章来源:https://ivf.caas.cn/xwdt/rczp/b516bddaa7ba483fb6fbe58c135f9e59.htm

2024中国农科院蔬菜所李宝聚团队招聘植物生理学方向博士后公告

一、岗位任务

合作导师:李宝聚研究员

博士后:在课题组前期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植物生理代谢调控植物病原菌气溶胶释放的相关研究工作。

二、招聘条件

(1)年龄在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时间不超过3年,身心健康;

(2)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中英文写作能力,近3年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SCI(IF > 8)论文1篇及以上;

(3)具有植物生理学等专业背景,能独立开展科研工作;

(4)热爱科研、有志于科研工作、能吃苦、踏实肯干、有悟性;

(5)符合国家、院、所博士后入站相关规定。

三、在站待遇

1.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博士后办理各项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在站博士后参加所在单位工会组织,享有工会会员法定的权利和义务;按照院规定为博士后子女入托入学提供条件。可为博士后申请中关村院区博士后公寓。

2. 享受专项经费资助:

(1)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引进项目”等国家统一开展的博士后人才计划,享受国家专项经费资助;

(2)入选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后优农计划,在工资待遇基础上,额外给予资助6-10万元/年,连续资助两年;

(3)入选中国农业科学院优秀博士后,给予奖金奖励5万元,如符合要求可参加副高级职称评审;

(4)研究所吸引国内外优秀博士后入站,对符合条件的博士后给予4000元/月岗位补贴;

(5)入选研究所杰出博士后奖励计划,给予10万元/人/年的优秀博士后奖励性补助。

四、申请方式

1、申请者请将个人简历(包含教育经历、研究经历、发表论文)和代表性科研成果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至:chaiali@caas.cn(柴老师),微信号:calchaiali。

2、应聘者材料将严格保密,通过简历筛选者将安排面试,未进入面试者不再另行通知。

五、合作导师简介

李宝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病害防控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岗位专家。“十三五”和“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设施蔬菜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和“设施蔬菜与瓜果病虫害演替规律与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集成示范”首席科学家。荣获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蔬菜产业杰出人物,中国农业科学院年度科普人物。民盟中央委员,民盟中央农业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委。

连续从事蔬菜病害防控研究30多年,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其中,“设施蔬菜高湿病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设施蔬菜土传病害防控关键技术与应用”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蔬菜病害诊断手记”获神农中华农业科学普及奖,“设施黄瓜新成灾病害关键防控技术创新与应用”获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科技创新奖。发表SCI论文136篇,授权发明专利21件,主编著作3部,挂图8幅。

国际上首次揭示了病原菌气溶胶是作物细菌病害快速传播的重要途径,低温高湿环境有利于病原菌气溶胶的产生、释放、存活和致病,发病初期病株是病原细菌气溶胶的主要来源;揭示了黄瓜棒孢叶斑病菌高湿孢子繁殖、低湿孢子皱缩、扭曲进而大量释放的传播规律,阐明了黄瓜棒孢叶斑病菌夜间高湿产孢、白天低湿释放的传播规律,突破了病害防控的理论瓶颈,将“白天植株喷药”改进为“傍晚空间喷药”,提出空间杀菌与植株杀菌相结合的“立体防控”模式, 提高了防控的精准度。创新性研发了精量电动弥粉机和配套生物农药微粉剂,入选2021年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装备,2023-2024连续两年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主推技术。

原标题:中国农科院蔬菜所李宝聚团队招聘植物生理学方向博士后

文章来源:https://ivf.caas.cn/xwdt/rczp/fc41800f02cd4e71bd1d1c181f77e43c.htm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