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申论指导:把握“两大技巧”赢得“公文写作”

公文写作是申论考试中一种重要的考察能力,大纲中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完成任务。中公教育提示大家在备考中应该聚焦大纲要求,以下是中公教育讲解的关于公文写作题备考的“两大技巧”:

一是“正确理解题干及作答任务”。

有效审题是做好公文写作题目的关键。审题干是为了确定作答任务,在题干中我们需要明确本道题的写作文种是什么,例如“撰写一份简报”、“拟写一份建议书”等,则写作的任务就是简报、建议书。明确了文种,才能确定所谓的格式。

二是“精准聚焦材料内容”。

公文写作的本质是归纳概括加一点格式,所以文种的主要采分点依然落在了找点归纳概括上。因而,忠于材料,把与作答对象相关的要点找出来,就可以得到大部分分值,即便是陌生文种,也不会影响主要分数,考生要做到心中有数。

【题干】P 市的美丽乡村建设、公共空间治理成效显著,假如你是P市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请你以 "唤醒乡土中国里的柔性力量”为主题写一份汇报材料,向上级领导介绍本市公共空间治理的情况。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2)参考给定资料,不拘于给定资料;(3)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4)800字左右。

【给定材料】

近年来,随着城乡格局的快速演变,公共空间被侵占、“四旁四荒”(路旁、村旁、宅旁、水旁、荒山、荒滩、荒沟、荒地)成为某些人私有资源的现象在农村时有发生,这些被占公共空间往往环境脏乱差,一时间成了社会治理的“真空地带”,严重影响了美丽乡村建设。

面对这种现象,许多地方都在寻找解决之道。J省P市是个拥有190万人口的县级市,地多、村多、人多,情况复杂,单靠生硬的政府行为,力量显然单薄。P市提出了“公共空间治理”的概念,通过听群众说、向群众讲、带群众干、让群众享,把本该属于社会公共资源的空间收回公有,再建立起同广大群众的联系——统一规划、重新分配、利益共有,充分挖掘其公共属性,让其造福群众。

一提起“公共”和“治理”,好像和老百姓没太大关系。在一些人的思想里,“公共”的事和“自己”的事是分开的,“治理”的事更是历来就归政府。

P市换了个思路。对那些长期占用公共空间的人,政府反而退出了游说的第一线。基层党员站了出来,左邻右舍做出了示范,七大姑八大姨的电话一个劲儿地往不配合治理的人家里打。舆论压力来了,道德的柔性光芒照亮了心堂;更何况,重新整治后的公共空间,无论是所有权的再分配,还是统一的环境治理、生态的提升,受益的还是周边群众。一点一滴的变化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唤醒“乡土中国”里的柔性力量,激活街坊邻里、同乡亲友的道德关怀,成为P市开展公共空间治理的关键所在。

P市委书记陈静说,美丽乡村,就是要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当人们开始从道德、情理的层面考量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重新审视自己行为造成的社会影响,积极寻求个体在公共事物中的定位时,就是新的“乡愁”的开始:那些非法侵占得来的个人私利,远敌不过街坊邻里、亲戚朋友给予的“认可”和“心安”,人们对治理公共空间的渴求,转化为乡土情怀的具体实践。

这样一来,个体的私欲显得尴尬,不理智的占有逐渐悄悄退出。经过治理后的村子大变样:斑驳的旧墙变成了粉刷整齐的白墙,上边有村民画的民俗宣传画;家门口堆放 杂物的空间被清理成为精心规划的菜园子和花园;淤泥浅滩变成了森林花海;私家领地 变成了街心公园。原来,被违建占掉的空间可以如此优雅,狭窄的街巷也能变得整洁宽敞,还会有谁会与和谐优美的公共环境过不去呢?

P市实践让人看到这样一个事实,美丽乡村建设、公共空间治理还是要唤醒深埋在每个农村群众心底的乡土情怀,将其变成一个你、我、他共同参与的事业。政府定的是政策,是导向;法律立的是底线,是威严,而老百姓的共同参与,是道德、习俗和情感凝聚而成的柔性力量,激发的是蕴含在人和人最朴素关系中的理性认知。

【参考答案】

唤醒柔性力量 凝聚强大合力

近两年来,P市把开展公共空间治理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拓展了城乡建设空间,推动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亲密和谐,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高度契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一、公共空间治理“为什么治”。

近年来,随着城乡格局的快速演变,公共空间被侵占的现象在农村时有发生,而且被占公共空间往往环境脏乱差,成为社会治理的“真空地带”,严重影响了美丽乡村建设。再加上我市地多、村多、人多,情况复杂,单靠生硬的政府行为,力量单薄。

二、公共空间治理“怎么治”。

面对这种现象,我市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思路举措,坚持把公共空间治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听群众说、向群众讲、带群众干、让群众享的群众工作法,把本该属于社会公共资源的空间收回公有,建立起同广大群众的联系——统一规划、重新分配、利益共有,充分挖掘其公共属性,让其造福群众。

三、公共空间治理“谁来治”。

对那些长期占用公共空间的人,政府退出游说的第一线。强化党员干部责任担当,发挥群众主体责任——唤醒“乡土中国”里的柔性力量,激活街坊邻里、同乡亲友的道德关怀,成为P市开展公共空间治理的关键所在。舆论压力使道德的柔性光芒照亮了心田,重新整治后的公共空间使周边群众受益,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

四、公共空间治理“达到什么效果”。

通过治理,打造了和谐优美的公共环境,构建了尚法守制的善治格局,唤醒深埋在每个农村群众心底的乡土情怀,实现了“政府定政策,法律立底线,百姓共同参与”良好的综合效益。展现了道德、习俗和情感凝聚而成的柔性力量,激发了蕴含在人和人最朴素关系中的理性认知。

事业单位申论指导:把握“两大技巧”赢得“公文写作”

公文写作是申论考试中一种重要的考察能力,大纲中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完成任务。中公教育提示大家在备考中应该聚焦大纲要求,以下是中公教育讲解的关于公文写作题备考的“两大技巧”:

一是“正确理解题干及作答任务”。

有效审题是做好公文写作题目的关键。审题干是为了确定作答任务,在题干中我们需要明确本道题的写作文种是什么,例如“撰写一份简报”、“拟写一份建议书”等,则写作的任务就是简报、建议书。明确了文种,才能确定所谓的格式。

二是“精准聚焦材料内容”。

公文写作的本质是归纳概括加一点格式,所以文种的主要采分点依然落在了找点归纳概括上。因而,忠于材料,把与作答对象相关的要点找出来,就可以得到大部分分值,即便是陌生文种,也不会影响主要分数,考生要做到心中有数。

【题干】P 市的美丽乡村建设、公共空间治理成效显著,假如你是P市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请你以 "唤醒乡土中国里的柔性力量”为主题写一份汇报材料,向上级领导介绍本市公共空间治理的情况。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2)参考给定资料,不拘于给定资料;(3)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4)800字左右。

【给定材料】

近年来,随着城乡格局的快速演变,公共空间被侵占、“四旁四荒”(路旁、村旁、宅旁、水旁、荒山、荒滩、荒沟、荒地)成为某些人私有资源的现象在农村时有发生,这些被占公共空间往往环境脏乱差,一时间成了社会治理的“真空地带”,严重影响了美丽乡村建设。

面对这种现象,许多地方都在寻找解决之道。J省P市是个拥有190万人口的县级市,地多、村多、人多,情况复杂,单靠生硬的政府行为,力量显然单薄。P市提出了“公共空间治理”的概念,通过听群众说、向群众讲、带群众干、让群众享,把本该属于社会公共资源的空间收回公有,再建立起同广大群众的联系——统一规划、重新分配、利益共有,充分挖掘其公共属性,让其造福群众。

一提起“公共”和“治理”,好像和老百姓没太大关系。在一些人的思想里,“公共”的事和“自己”的事是分开的,“治理”的事更是历来就归政府。

P市换了个思路。对那些长期占用公共空间的人,政府反而退出了游说的第一线。基层党员站了出来,左邻右舍做出了示范,七大姑八大姨的电话一个劲儿地往不配合治理的人家里打。舆论压力来了,道德的柔性光芒照亮了心堂;更何况,重新整治后的公共空间,无论是所有权的再分配,还是统一的环境治理、生态的提升,受益的还是周边群众。一点一滴的变化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唤醒“乡土中国”里的柔性力量,激活街坊邻里、同乡亲友的道德关怀,成为P市开展公共空间治理的关键所在。

P市委书记陈静说,美丽乡村,就是要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当人们开始从道德、情理的层面考量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重新审视自己行为造成的社会影响,积极寻求个体在公共事物中的定位时,就是新的“乡愁”的开始:那些非法侵占得来的个人私利,远敌不过街坊邻里、亲戚朋友给予的“认可”和“心安”,人们对治理公共空间的渴求,转化为乡土情怀的具体实践。

这样一来,个体的私欲显得尴尬,不理智的占有逐渐悄悄退出。经过治理后的村子大变样:斑驳的旧墙变成了粉刷整齐的白墙,上边有村民画的民俗宣传画;家门口堆放 杂物的空间被清理成为精心规划的菜园子和花园;淤泥浅滩变成了森林花海;私家领地 变成了街心公园。原来,被违建占掉的空间可以如此优雅,狭窄的街巷也能变得整洁宽敞,还会有谁会与和谐优美的公共环境过不去呢?

P市实践让人看到这样一个事实,美丽乡村建设、公共空间治理还是要唤醒深埋在每个农村群众心底的乡土情怀,将其变成一个你、我、他共同参与的事业。政府定的是政策,是导向;法律立的是底线,是威严,而老百姓的共同参与,是道德、习俗和情感凝聚而成的柔性力量,激发的是蕴含在人和人最朴素关系中的理性认知。

【参考答案】

唤醒柔性力量 凝聚强大合力

近两年来,P市把开展公共空间治理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拓展了城乡建设空间,推动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亲密和谐,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高度契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一、公共空间治理“为什么治”。

近年来,随着城乡格局的快速演变,公共空间被侵占的现象在农村时有发生,而且被占公共空间往往环境脏乱差,成为社会治理的“真空地带”,严重影响了美丽乡村建设。再加上我市地多、村多、人多,情况复杂,单靠生硬的政府行为,力量单薄。

二、公共空间治理“怎么治”。

面对这种现象,我市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思路举措,坚持把公共空间治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听群众说、向群众讲、带群众干、让群众享的群众工作法,把本该属于社会公共资源的空间收回公有,建立起同广大群众的联系——统一规划、重新分配、利益共有,充分挖掘其公共属性,让其造福群众。

三、公共空间治理“谁来治”。

对那些长期占用公共空间的人,政府退出游说的第一线。强化党员干部责任担当,发挥群众主体责任——唤醒“乡土中国”里的柔性力量,激活街坊邻里、同乡亲友的道德关怀,成为P市开展公共空间治理的关键所在。舆论压力使道德的柔性光芒照亮了心田,重新整治后的公共空间使周边群众受益,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

四、公共空间治理“达到什么效果”。

通过治理,打造了和谐优美的公共环境,构建了尚法守制的善治格局,唤醒深埋在每个农村群众心底的乡土情怀,实现了“政府定政策,法律立底线,百姓共同参与”良好的综合效益。展现了道德、习俗和情感凝聚而成的柔性力量,激发了蕴含在人和人最朴素关系中的理性认知。

事业单位申论指导:把握“两大技巧”赢得“公文写作”

公文写作是申论考试中一种重要的考察能力,大纲中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完成任务。中公教育提示大家在备考中应该聚焦大纲要求,以下是中公教育讲解的关于公文写作题备考的“两大技巧”:

一是“正确理解题干及作答任务”。

有效审题是做好公文写作题目的关键。审题干是为了确定作答任务,在题干中我们需要明确本道题的写作文种是什么,例如“撰写一份简报”、“拟写一份建议书”等,则写作的任务就是简报、建议书。明确了文种,才能确定所谓的格式。

二是“精准聚焦材料内容”。

公文写作的本质是归纳概括加一点格式,所以文种的主要采分点依然落在了找点归纳概括上。因而,忠于材料,把与作答对象相关的要点找出来,就可以得到大部分分值,即便是陌生文种,也不会影响主要分数,考生要做到心中有数。

【题干】P 市的美丽乡村建设、公共空间治理成效显著,假如你是P市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请你以 "唤醒乡土中国里的柔性力量”为主题写一份汇报材料,向上级领导介绍本市公共空间治理的情况。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2)参考给定资料,不拘于给定资料;(3)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4)800字左右。

【给定材料】

近年来,随着城乡格局的快速演变,公共空间被侵占、“四旁四荒”(路旁、村旁、宅旁、水旁、荒山、荒滩、荒沟、荒地)成为某些人私有资源的现象在农村时有发生,这些被占公共空间往往环境脏乱差,一时间成了社会治理的“真空地带”,严重影响了美丽乡村建设。

面对这种现象,许多地方都在寻找解决之道。J省P市是个拥有190万人口的县级市,地多、村多、人多,情况复杂,单靠生硬的政府行为,力量显然单薄。P市提出了“公共空间治理”的概念,通过听群众说、向群众讲、带群众干、让群众享,把本该属于社会公共资源的空间收回公有,再建立起同广大群众的联系——统一规划、重新分配、利益共有,充分挖掘其公共属性,让其造福群众。

一提起“公共”和“治理”,好像和老百姓没太大关系。在一些人的思想里,“公共”的事和“自己”的事是分开的,“治理”的事更是历来就归政府。

P市换了个思路。对那些长期占用公共空间的人,政府反而退出了游说的第一线。基层党员站了出来,左邻右舍做出了示范,七大姑八大姨的电话一个劲儿地往不配合治理的人家里打。舆论压力来了,道德的柔性光芒照亮了心堂;更何况,重新整治后的公共空间,无论是所有权的再分配,还是统一的环境治理、生态的提升,受益的还是周边群众。一点一滴的变化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唤醒“乡土中国”里的柔性力量,激活街坊邻里、同乡亲友的道德关怀,成为P市开展公共空间治理的关键所在。

P市委书记陈静说,美丽乡村,就是要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当人们开始从道德、情理的层面考量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重新审视自己行为造成的社会影响,积极寻求个体在公共事物中的定位时,就是新的“乡愁”的开始:那些非法侵占得来的个人私利,远敌不过街坊邻里、亲戚朋友给予的“认可”和“心安”,人们对治理公共空间的渴求,转化为乡土情怀的具体实践。

这样一来,个体的私欲显得尴尬,不理智的占有逐渐悄悄退出。经过治理后的村子大变样:斑驳的旧墙变成了粉刷整齐的白墙,上边有村民画的民俗宣传画;家门口堆放 杂物的空间被清理成为精心规划的菜园子和花园;淤泥浅滩变成了森林花海;私家领地 变成了街心公园。原来,被违建占掉的空间可以如此优雅,狭窄的街巷也能变得整洁宽敞,还会有谁会与和谐优美的公共环境过不去呢?

P市实践让人看到这样一个事实,美丽乡村建设、公共空间治理还是要唤醒深埋在每个农村群众心底的乡土情怀,将其变成一个你、我、他共同参与的事业。政府定的是政策,是导向;法律立的是底线,是威严,而老百姓的共同参与,是道德、习俗和情感凝聚而成的柔性力量,激发的是蕴含在人和人最朴素关系中的理性认知。

【参考答案】

唤醒柔性力量 凝聚强大合力

近两年来,P市把开展公共空间治理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拓展了城乡建设空间,推动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亲密和谐,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高度契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一、公共空间治理“为什么治”。

近年来,随着城乡格局的快速演变,公共空间被侵占的现象在农村时有发生,而且被占公共空间往往环境脏乱差,成为社会治理的“真空地带”,严重影响了美丽乡村建设。再加上我市地多、村多、人多,情况复杂,单靠生硬的政府行为,力量单薄。

二、公共空间治理“怎么治”。

面对这种现象,我市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思路举措,坚持把公共空间治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听群众说、向群众讲、带群众干、让群众享的群众工作法,把本该属于社会公共资源的空间收回公有,建立起同广大群众的联系——统一规划、重新分配、利益共有,充分挖掘其公共属性,让其造福群众。

三、公共空间治理“谁来治”。

对那些长期占用公共空间的人,政府退出游说的第一线。强化党员干部责任担当,发挥群众主体责任——唤醒“乡土中国”里的柔性力量,激活街坊邻里、同乡亲友的道德关怀,成为P市开展公共空间治理的关键所在。舆论压力使道德的柔性光芒照亮了心田,重新整治后的公共空间使周边群众受益,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

四、公共空间治理“达到什么效果”。

通过治理,打造了和谐优美的公共环境,构建了尚法守制的善治格局,唤醒深埋在每个农村群众心底的乡土情怀,实现了“政府定政策,法律立底线,百姓共同参与”良好的综合效益。展现了道德、习俗和情感凝聚而成的柔性力量,激发了蕴含在人和人最朴素关系中的理性认知。

事业单位申论指导:把握“两大技巧”赢得“公文写作”

公文写作是申论考试中一种重要的考察能力,大纲中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完成任务。中公教育提示大家在备考中应该聚焦大纲要求,以下是中公教育讲解的关于公文写作题备考的“两大技巧”:

一是“正确理解题干及作答任务”。

有效审题是做好公文写作题目的关键。审题干是为了确定作答任务,在题干中我们需要明确本道题的写作文种是什么,例如“撰写一份简报”、“拟写一份建议书”等,则写作的任务就是简报、建议书。明确了文种,才能确定所谓的格式。

二是“精准聚焦材料内容”。

公文写作的本质是归纳概括加一点格式,所以文种的主要采分点依然落在了找点归纳概括上。因而,忠于材料,把与作答对象相关的要点找出来,就可以得到大部分分值,即便是陌生文种,也不会影响主要分数,考生要做到心中有数。

【题干】P 市的美丽乡村建设、公共空间治理成效显著,假如你是P市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请你以 "唤醒乡土中国里的柔性力量”为主题写一份汇报材料,向上级领导介绍本市公共空间治理的情况。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2)参考给定资料,不拘于给定资料;(3)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4)800字左右。

【给定材料】

近年来,随着城乡格局的快速演变,公共空间被侵占、“四旁四荒”(路旁、村旁、宅旁、水旁、荒山、荒滩、荒沟、荒地)成为某些人私有资源的现象在农村时有发生,这些被占公共空间往往环境脏乱差,一时间成了社会治理的“真空地带”,严重影响了美丽乡村建设。

面对这种现象,许多地方都在寻找解决之道。J省P市是个拥有190万人口的县级市,地多、村多、人多,情况复杂,单靠生硬的政府行为,力量显然单薄。P市提出了“公共空间治理”的概念,通过听群众说、向群众讲、带群众干、让群众享,把本该属于社会公共资源的空间收回公有,再建立起同广大群众的联系——统一规划、重新分配、利益共有,充分挖掘其公共属性,让其造福群众。

一提起“公共”和“治理”,好像和老百姓没太大关系。在一些人的思想里,“公共”的事和“自己”的事是分开的,“治理”的事更是历来就归政府。

P市换了个思路。对那些长期占用公共空间的人,政府反而退出了游说的第一线。基层党员站了出来,左邻右舍做出了示范,七大姑八大姨的电话一个劲儿地往不配合治理的人家里打。舆论压力来了,道德的柔性光芒照亮了心堂;更何况,重新整治后的公共空间,无论是所有权的再分配,还是统一的环境治理、生态的提升,受益的还是周边群众。一点一滴的变化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唤醒“乡土中国”里的柔性力量,激活街坊邻里、同乡亲友的道德关怀,成为P市开展公共空间治理的关键所在。

P市委书记陈静说,美丽乡村,就是要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当人们开始从道德、情理的层面考量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重新审视自己行为造成的社会影响,积极寻求个体在公共事物中的定位时,就是新的“乡愁”的开始:那些非法侵占得来的个人私利,远敌不过街坊邻里、亲戚朋友给予的“认可”和“心安”,人们对治理公共空间的渴求,转化为乡土情怀的具体实践。

这样一来,个体的私欲显得尴尬,不理智的占有逐渐悄悄退出。经过治理后的村子大变样:斑驳的旧墙变成了粉刷整齐的白墙,上边有村民画的民俗宣传画;家门口堆放 杂物的空间被清理成为精心规划的菜园子和花园;淤泥浅滩变成了森林花海;私家领地 变成了街心公园。原来,被违建占掉的空间可以如此优雅,狭窄的街巷也能变得整洁宽敞,还会有谁会与和谐优美的公共环境过不去呢?

P市实践让人看到这样一个事实,美丽乡村建设、公共空间治理还是要唤醒深埋在每个农村群众心底的乡土情怀,将其变成一个你、我、他共同参与的事业。政府定的是政策,是导向;法律立的是底线,是威严,而老百姓的共同参与,是道德、习俗和情感凝聚而成的柔性力量,激发的是蕴含在人和人最朴素关系中的理性认知。

【参考答案】

唤醒柔性力量 凝聚强大合力

近两年来,P市把开展公共空间治理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拓展了城乡建设空间,推动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亲密和谐,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高度契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一、公共空间治理“为什么治”。

近年来,随着城乡格局的快速演变,公共空间被侵占的现象在农村时有发生,而且被占公共空间往往环境脏乱差,成为社会治理的“真空地带”,严重影响了美丽乡村建设。再加上我市地多、村多、人多,情况复杂,单靠生硬的政府行为,力量单薄。

二、公共空间治理“怎么治”。

面对这种现象,我市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思路举措,坚持把公共空间治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听群众说、向群众讲、带群众干、让群众享的群众工作法,把本该属于社会公共资源的空间收回公有,建立起同广大群众的联系——统一规划、重新分配、利益共有,充分挖掘其公共属性,让其造福群众。

三、公共空间治理“谁来治”。

对那些长期占用公共空间的人,政府退出游说的第一线。强化党员干部责任担当,发挥群众主体责任——唤醒“乡土中国”里的柔性力量,激活街坊邻里、同乡亲友的道德关怀,成为P市开展公共空间治理的关键所在。舆论压力使道德的柔性光芒照亮了心田,重新整治后的公共空间使周边群众受益,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

四、公共空间治理“达到什么效果”。

通过治理,打造了和谐优美的公共环境,构建了尚法守制的善治格局,唤醒深埋在每个农村群众心底的乡土情怀,实现了“政府定政策,法律立底线,百姓共同参与”良好的综合效益。展现了道德、习俗和情感凝聚而成的柔性力量,激发了蕴含在人和人最朴素关系中的理性认知。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