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不同类型申论材料的概括技巧

事业单位考试:不同类型申论材料的概括技巧

在申论五大题型中,归纳概括是基础上的基础,其他题型的解题也都是建立在归纳概括的基础之上,特别是一些省份归纳概括题型出题数量会达到两题以上,同时无论是省市卷、执法卷还是县乡卷都会涉及,今天中公教育就一起从作答技巧来看看归纳概括该如何应对吧。

一、案例型材料

案例型材料多是某人的经历或者某种现象,语言表述较为琐碎。很多同学容易抓不到例子想表达的核心要点,而案例型材料在申论材料里出现的频率又较多,所以需要同学们引起重视,提高概括能力。对于案例型材料的处理,可以优先看案例前后是否有总结性词句,是否有较为规范的表达即可直接借用。如果材料前后没有总结也不用慌,只需要读完材料找出主要做法,注意事情的经过,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合常见的标志性动词进行概括即可。

二、数据性材料

数据型材料是申论给定资料中常见的一种材料类型,材料中出现大段、大段的数字,看起来十分杂乱,也在无形中增大了阅读的难度。如何对待数据、使用数据,从中找出对答题有用的信息,难倒了很多人。如果同学们遇到此类材料,千万不要和数据较真,数字本身是多少并不重要。首先,可以看段首尾有没有总结句体现段落大意。其次,可以注意修饰数据的词语,例如数据前后出现的诸如“只有”“才”“已占”“达到”等表示程度的文字。最后,也可以对材料数据进行对比得出结论,以此判断数据变化的趋势。

三、观点型材料

观点型材料,顾名思义就是材料中有许多人物的观点,在这些观点中蕴含着重要的材料信息。需注意的是,这些观点有对有错。一般来说,中央及省级政府相关人员的观点是正确的,而地方基层政府、专家学者、群众的观点需要辨证看待,重点看其观点是否与材料作者的态度一致。观点型材料具有散乱的特点,重点要看材料中领导、学者等的总结性发言,来进行归纳概括。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