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招聘公告

 
  一、研究所简介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隶属于中国地震局,其前身是成立于1980年的原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2004年中国地震局直属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分析预报中心更名为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以下简称预测所)。预测所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是以地震预测理论方法为科研主攻方向,以地震监测、地震预测理论方法与观测技术为主要研究领域的国家级综合研究机构。主要从事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和前瞻性地球科学研究,是我国地震学、构造地质学、大地测量学、地球化学、空间电磁学、遥感科学技术、仪器科学技术、计算科学技术等专业高层次人才的教育培养基地。
 
  二、机构设置
 
  预测所设有地震中长期预测研究室、地震短临预测研究室、地震数值预测与风险预测研究室、地震预测新技术应用研究室、信息中心、地震监测预测系统评估设计研究室、地震社会学与地震对策研究室、成果转化应用中心、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等业务部门,以及办公室、科研管理部、人力资源部(离退休工作办公室)、规划财务部、党群工作办公室、纪检室等职能部门。
 
  三、业务范围
 
  预测所针对地震预测的基本科学问题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针对地震中长期预测、地震短临预测、地震数值预测与风险预测、地震预测新技术应用、地震监测预测系统评估设计、地震社会学与地震对策等,开展应用性、先导性、系统性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支撑地震预报业务的发展。坚持“科研任务从业务中来,研究成果回到业务中去”,主动承担长中短临地震攻关任务。强化和一线业务等单位的联系,建立与业务中心、省局的“前店后厂”工作格局,开展联合攻关,发挥好汇聚全国科技力量服务地震预测的平台作用,引进新理论新方法,结合实际开展地震预报研究。
 
  四、科研成果
 
  自2004年以来,预测所承担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工委(局)支持的项目18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58项。预测所科技人员以第一作者第一署名单位发表研究论文1423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84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6项、实用新型专利28项。
 
  五、人才队伍
 
  预测所现有一支实力较强的科研队伍,形成了一批优秀团队。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60人,包括中科院院士1人,正高级39人、副高级7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15人,研究生导师69人。拥有一批年轻的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8人,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亚太经合组织地震科学合作项目副主席1名。现有中国地震局领军人才4人、骨干人才3人、青年人才7人,中国地震局创新团队5个。聘任国内外客座研究员75人、院士特聘研究员4人、外籍实验场研究员5人(包括美国1人、日本1人、俄罗斯2人、意大利1人)、专聘总工2人、兼职研究员14人。形成了一支极具特色的高水平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队伍。
 
  预测所目前设有省部级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共同建立“高压物理与地震科技联合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共同建立“数值地震预测联合实验室”;与地球所、亚美尼亚地球物理与工程地震学研究所共建“地震观测与模拟国际联合实验室”;由院士特聘研究员牵头组建院士工作室。
 
  预测所现有地球物理学硕士学位授予一级学科点和构造地质学硕士学位授予二级学科点。多年来不断加大研究生培养规模和力度,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高校及科研院所联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国内外优秀学生来所学习深造。
 
  六、国际交流与合作
 
  研究所承担国际地球科学计划(IGCP)1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合作项目2项(中美、中缅),外国专家项目4项。牵头国际大科学计划“深时数字地球(Deep-time Digital Earth)”地震工作组工作,参与亚太空间合作组织(APSCO)地震二期项目,与英国、法国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中欧龙计划(Dragon-5)。
 
  预测所在国际地震科技领域积极发挥作用,有6人在国际组织任职,4人在国际期刊任职。通过人才引进和项目合作,在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亚太经合组织地震科学国际合作组织(ACES)、地震可预测性合作研究(CSEP)等国际组织、国际合作计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国外若干单位签订了合作谅解备忘录(MOU),截止2023年与包括美国南加州地震中心(SCEC)、俄罗斯科学院大地物理研究所(IPE RAS)、埃及天文和地球物理研究所(NRIAG)、俄罗斯科学院地震预报理论与数学地球物理研究所(IEPT RAS)、阿尔及利亚天文、天体物理与地球物理研究中心(CRAAG)、亚美尼亚地球物理与工程地震学研究所(IGES)、意大利国家地球物理与火山研究所巴勒莫分部(INGV-PA)、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DPRI-KU)、意大利国家地球物理与火山研究所 (INGV)、伊朗霍尔木兹甘大学海啸与地震研究中心、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工程学院在内的国际地学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七、人才招聘
 
  根据研究所事业发展和工作需要,依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现发布2024年招聘公告,真诚欢迎优秀人才加入。招聘岗位要求及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基本条件
 
  1.政治素质高,道德修养良好,学风正派,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和创新精神;
 
  2.热爱防震减灾科研事业,满足相关专业技术岗位的具体要求;
 
  3.身体健康状况满足科研工作的要求;
 
  4.社会在职人员包含北京籍在职人员以及符合申请办理在京就业落户的留学回国人员、博士后,年龄应在40周岁以下。
 
  (二)招聘岗位
 

招聘部门及岗位

人数

学历/学位

专业

应届/在职

备注

科研部门科研岗位

3

博士研究生

地球物理学类、地质类、地质学类、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类、测绘类、测绘科学与技术类、测绘地理信息类、土木类、土木工程类、地理学类、电子信息类、电子科学与技术类、控制科学与工程类、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

在职

北京户籍(含博士后出站人员和2年内留学归国人员)

 
 
  欢迎优秀人才加入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应聘人可以电子邮件形式递交申请,申请材料包括个人履历、成绩单等。人力资源部将进行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初审者将通过电话和E-mail的形式通知。
 
  (三)工资待遇及福利
 
  正式录用后为中央事业编制内工作人员;享受国家及研究所规定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入职后,符合国家相关政策的可以解决配偶户口进京;享受医疗待遇,参加中央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职业年金。
 
  (四)联系方式
 
  请应聘人员将个人简历发送邮件至:Email: rsjyc@ief.ac.cn
 
  邮件主题及简历命名为:姓名+专业+学历+毕业院校
 
  单位网址:www.ief.ac.cn
 
  联系电话:010-88015665
 
  联系人:刘老师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63号
 
  邮政编码:100036

2024年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应届生招聘公告

  
 
  一、 单位介绍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有70年的发展历史,是国内唯一以研究新构造运动和现今地球动力作用为主的国家级科研院所,其前身是1950年至1951年期间组建的原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1971年隶属国家地震局领导,1978年更名为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1998年更名为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研究所拥有我国在地震研究领域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中国地震局重点实验室—地震与火山灾害重点实验室以及山西太原大陆裂谷动力学等4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研究所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坚持四大主攻方向:发挥活动构造学科优势,开展地震构造环境、强震活动习性研究,以强震震源识别技术服务国家地震安全;发挥构造物理实验技术学科优势,探索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以前兆物理模型服务地震预测;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强化地震致灾机理、灾害预测、地震危险性评价技术研究,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开展活动火山发生机理、灾害过程与风险评估研究,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研究所共有7位科学家分别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待遇,4人获国家杰出或优秀青年基金资助。研究所现有8个研究室(实验室),140余名高级职称科研人员。
 
  研究所有着丰富厚重的文化底蕴,宽松活跃的学术氛围,脚踏实地的科研作风,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交叉互补的学科领域,引以为傲的丰硕成果。研究所2015年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为地震系统首家入选单位。近年来,研究所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2018-2020年首都文明单位标兵”、“中央和国家机关创建模范机关先进单位”等多个荣誉称号;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21年荣获第六届“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二、 招聘信息
 
  (一)招聘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具良好的政治素养,品行端正,遵纪守法;
 
  3.热爱防震减灾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团队合作精神;
 
  4.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或者技能条件,岗位要求的专业条件均为应聘人员获得的最高学历所对应专业;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6.2024年应届博士毕业研究生应在35周岁以下(1989年1月1日后出生),2024年应届硕士毕业研究生须在30周岁以下(1994年1月1日后出生)。
 
  (二)招聘岗位
 

image.png

 
  三、 报名方式
 
  请应聘人员将个人简历(以PDF格式)发送至:rczy@ies.ac.cn, 邮件主题及简历严格按照以下格式命名:姓名(生源地:省/市,如山东省济南市)+毕业院校+专业+硕/博士+岗位+应聘研究室/实验室(可选多个,如活动构造研究室/深部构造研究室等),研究室/实验室名称请上官网查询。应聘技术岗,不需要写具体的应聘部门。
 
  注意事项:
 
  1.应届生岗位简历接收截止日期:2024年3月31日;
 
  2.简历须包含1张清晰证件照、政治面貌、出生年月、完整的教育背景(从高中开始)等个人信息。
 
  四、 招聘程序
 
  自发布招聘公告起,我所将分批次对应聘者简历进行资格审查,组织面试答辩,经体检、考察、公示等程序择优聘用。报名材料审核通过的,将以邮件、电话方式通知面试答辩时间、地点等具体安排。对未通过资格审查或面试者,不再单独通知。
 
  五、 待遇福利
 
  ■正式录用后为中央事业编制内工作人员,解决北京户口;
 
  ■提供科研启动经费和科研项目支持;
 
  ■享受国家及研究所规定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
 
  ■享受公费医疗待遇,参加中央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职业年金;
 
  ■符合相应条件的可申请我所职工周转房;
 
  ■符合国家相关政策的可以解决配偶户口进京;
 
  ■协助工作人员子女办理入幼;
 
  ■依法享受法定节假日、带薪年休假等假期以及丰富的文化生活和工会活动;
 
  ■提供品类丰富、营养均衡搭配的早、午、晚自助餐。
 
  六、 高层次人才和特聘研究员引聘工作常年开展,随时接受申请,有意来所工作者,请将材料发至邮箱rczy@ies.ac.cn,我所将派专人与您沟通和交流引进事宜。高层次人才引进公告见:https://www.eq-igl.ac.cn/rczp/info/2022/36968.html。
 
  七、 2024年度社会招聘同步进行,公告见:
 
  https://www.eq-igl.ac.cn/rczp/info/2023/37943.html。
 
  八、 联系方式
 
  网  址:http://www.eq-igl.ac.cn/
 
  联系人:薛老师  王老师
 
  联系电话:62009160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华严里甲1号(十号线健德门地铁站东北角)(100029)


2024年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应届生招聘公告

  
 
  一、 单位介绍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有70年的发展历史,是国内唯一以研究新构造运动和现今地球动力作用为主的国家级科研院所,其前身是1950年至1951年期间组建的原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1971年隶属国家地震局领导,1978年更名为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1998年更名为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研究所拥有我国在地震研究领域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中国地震局重点实验室—地震与火山灾害重点实验室以及山西太原大陆裂谷动力学等4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研究所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坚持四大主攻方向:发挥活动构造学科优势,开展地震构造环境、强震活动习性研究,以强震震源识别技术服务国家地震安全;发挥构造物理实验技术学科优势,探索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以前兆物理模型服务地震预测;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强化地震致灾机理、灾害预测、地震危险性评价技术研究,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开展活动火山发生机理、灾害过程与风险评估研究,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研究所共有7位科学家分别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待遇,4人获国家杰出或优秀青年基金资助。研究所现有8个研究室(实验室),140余名高级职称科研人员。
 
  研究所有着丰富厚重的文化底蕴,宽松活跃的学术氛围,脚踏实地的科研作风,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交叉互补的学科领域,引以为傲的丰硕成果。研究所2015年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为地震系统首家入选单位。近年来,研究所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2018-2020年首都文明单位标兵”、“中央和国家机关创建模范机关先进单位”等多个荣誉称号;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21年荣获第六届“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二、 招聘信息
 
  (一)招聘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具良好的政治素养,品行端正,遵纪守法;
 
  3.热爱防震减灾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团队合作精神;
 
  4.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或者技能条件,岗位要求的专业条件均为应聘人员获得的最高学历所对应专业;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6.2024年应届博士毕业研究生应在35周岁以下(1989年1月1日后出生),2024年应届硕士毕业研究生须在30周岁以下(1994年1月1日后出生)。
 
  (二)招聘岗位
 

image.png

 
  三、 报名方式
 
  请应聘人员将个人简历(以PDF格式)发送至:rczy@ies.ac.cn, 邮件主题及简历严格按照以下格式命名:姓名(生源地:省/市,如山东省济南市)+毕业院校+专业+硕/博士+岗位+应聘研究室/实验室(可选多个,如活动构造研究室/深部构造研究室等),研究室/实验室名称请上官网查询。应聘技术岗,不需要写具体的应聘部门。
 
  注意事项:
 
  1.应届生岗位简历接收截止日期:2024年3月31日;
 
  2.简历须包含1张清晰证件照、政治面貌、出生年月、完整的教育背景(从高中开始)等个人信息。
 
  四、 招聘程序
 
  自发布招聘公告起,我所将分批次对应聘者简历进行资格审查,组织面试答辩,经体检、考察、公示等程序择优聘用。报名材料审核通过的,将以邮件、电话方式通知面试答辩时间、地点等具体安排。对未通过资格审查或面试者,不再单独通知。
 
  五、 待遇福利
 
  ■正式录用后为中央事业编制内工作人员,解决北京户口;
 
  ■提供科研启动经费和科研项目支持;
 
  ■享受国家及研究所规定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
 
  ■享受公费医疗待遇,参加中央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职业年金;
 
  ■符合相应条件的可申请我所职工周转房;
 
  ■符合国家相关政策的可以解决配偶户口进京;
 
  ■协助工作人员子女办理入幼;
 
  ■依法享受法定节假日、带薪年休假等假期以及丰富的文化生活和工会活动;
 
  ■提供品类丰富、营养均衡搭配的早、午、晚自助餐。
 
  六、 高层次人才和特聘研究员引聘工作常年开展,随时接受申请,有意来所工作者,请将材料发至邮箱rczy@ies.ac.cn,我所将派专人与您沟通和交流引进事宜。高层次人才引进公告见:https://www.eq-igl.ac.cn/rczp/info/2022/36968.html。
 
  七、 2024年度社会招聘同步进行,公告见:
 
  https://www.eq-igl.ac.cn/rczp/info/2023/37943.html。
 
  八、 联系方式
 
  网  址:http://www.eq-igl.ac.cn/
 
  联系人:薛老师  王老师
 
  联系电话:62009160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华严里甲1号(十号线健德门地铁站东北角)(100029)

2024年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应届生招聘公告

  
 
  一、 单位介绍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有70年的发展历史,是国内唯一以研究新构造运动和现今地球动力作用为主的国家级科研院所,其前身是1950年至1951年期间组建的原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1971年隶属国家地震局领导,1978年更名为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1998年更名为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研究所拥有我国在地震研究领域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中国地震局重点实验室—地震与火山灾害重点实验室以及山西太原大陆裂谷动力学等4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研究所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坚持四大主攻方向:发挥活动构造学科优势,开展地震构造环境、强震活动习性研究,以强震震源识别技术服务国家地震安全;发挥构造物理实验技术学科优势,探索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以前兆物理模型服务地震预测;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强化地震致灾机理、灾害预测、地震危险性评价技术研究,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开展活动火山发生机理、灾害过程与风险评估研究,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研究所共有7位科学家分别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待遇,4人获国家杰出或优秀青年基金资助。研究所现有8个研究室(实验室),140余名高级职称科研人员。
 
  研究所有着丰富厚重的文化底蕴,宽松活跃的学术氛围,脚踏实地的科研作风,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交叉互补的学科领域,引以为傲的丰硕成果。研究所2015年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为地震系统首家入选单位。近年来,研究所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2018-2020年首都文明单位标兵”、“中央和国家机关创建模范机关先进单位”等多个荣誉称号;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21年荣获第六届“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二、 招聘信息
 
  (一)招聘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法规,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具良好的政治素养,品行端正,遵纪守法;
 
  3.热爱防震减灾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团队合作精神;
 
  4.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或者技能条件,岗位要求的专业条件均为应聘人员获得的最高学历所对应专业;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6.2024年应届博士毕业研究生应在35周岁以下(1989年1月1日后出生),2024年应届硕士毕业研究生须在30周岁以下(1994年1月1日后出生)。
 
  (二)招聘岗位
 

image.png

 
  三、 报名方式
 
  请应聘人员将个人简历(以PDF格式)发送至:rczy@ies.ac.cn, 邮件主题及简历严格按照以下格式命名:姓名(生源地:省/市,如山东省济南市)+毕业院校+专业+硕/博士+岗位+应聘研究室/实验室(可选多个,如活动构造研究室/深部构造研究室等),研究室/实验室名称请上官网查询。应聘技术岗,不需要写具体的应聘部门。
 
  注意事项:
 
  1.应届生岗位简历接收截止日期:2024年3月31日;
 
  2.简历须包含1张清晰证件照、政治面貌、出生年月、完整的教育背景(从高中开始)等个人信息。
 
  四、 招聘程序
 
  自发布招聘公告起,我所将分批次对应聘者简历进行资格审查,组织面试答辩,经体检、考察、公示等程序择优聘用。报名材料审核通过的,将以邮件、电话方式通知面试答辩时间、地点等具体安排。对未通过资格审查或面试者,不再单独通知。
 
  五、 待遇福利
 
  ■正式录用后为中央事业编制内工作人员,解决北京户口;
 
  ■提供科研启动经费和科研项目支持;
 
  ■享受国家及研究所规定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
 
  ■享受公费医疗待遇,参加中央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职业年金;
 
  ■符合相应条件的可申请我所职工周转房;
 
  ■符合国家相关政策的可以解决配偶户口进京;
 
  ■协助工作人员子女办理入幼;
 
  ■依法享受法定节假日、带薪年休假等假期以及丰富的文化生活和工会活动;
 
  ■提供品类丰富、营养均衡搭配的早、午、晚自助餐。
 
  六、 高层次人才和特聘研究员引聘工作常年开展,随时接受申请,有意来所工作者,请将材料发至邮箱rczy@ies.ac.cn,我所将派专人与您沟通和交流引进事宜。高层次人才引进公告见:https://www.eq-igl.ac.cn/rczp/info/2022/36968.html。
 
  七、 2024年度社会招聘同步进行,公告见:
 
  https://www.eq-igl.ac.cn/rczp/info/2023/37943.html。
 
  八、 联系方式
 
  网  址:http://www.eq-igl.ac.cn/
 
  联系人:薛老师  王老师
 
  联系电话:62009160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华严里甲1号(十号线健德门地铁站东北角)(100029)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