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补助事业单位是什么意思

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是指事业单位经费不足的地方由财政补助。事业单位有四种类型: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财政补贴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以及参公事业单位。

财政补助事业单位其性质依然是事业单位,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单位或非公益性职能部门等。

财政补助是指事业单位直接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和通过主管部门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事业经费,包括正常经费和专项资金。在我国传统的预算体制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下,该资金也称为经费,收到的该笔资金称为拨入经费。

是这样的,财政补助一般来讲是所属单位的工资财务体系由当地所财政部门直属,工资发放从财政部门出,列入财政部门的编制。

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财政补助事业单位),财政承担部分资金,由财政列入预算;单位承担部分资金,由单位在税前列支,如医院等。差额拨款单位的人员费用由国家财政拨款,其他费用自筹。

“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由财政性资金基本保证经费;财政补贴事业单位,由财政性资金定项或者定额补助;经费自理事业单位,为财政性资金零补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全额、差额、自收自支三类。

补助政策的事业单位分类

1、事业单位有四种类型: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财政补贴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以及参公事业单位。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经费全部由政府财政拨款,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是经费由自主运营承担。

2、事业单位分类主要包括:全额拨款;财政补贴;自收自支;参公(参照公务员)这四种,具体要结合自身的性质以及职能部门的不同进行分类。

3、财政补助是指事业单位直接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和通过主管部门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事业经费,包括正常经费和专项资金。在我国传统的预算体制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下,该资金也称为经费,收到的该笔资金称为拨入经费。

4、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与公务员是不同的。大体可以分为全额拨款、参公(即参照公务员)、财政补贴、自收自支四类。

5、事业单位划分三大类别,分别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从事公益服务。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是指承担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职能的事业单位。这类单位逐步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

事业单位包括哪些职位和部门

教育事业单位 高等教育事业单位、中等教育事业单位、基础教育事业单位、成人教育事业单位、特殊教育事业单位、其他教育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主要包括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福利、体育、交通、城市公用、农林牧渔水、信息咨询、中介服务、勘察设计、地震测防、海洋、环境保护、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机关后勤等其他方面的单位和职业。

事业单位主要包括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部门,以及为社会公益服务的公益性单位。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根据不同的事业单位类型和职责而有所不同,一般可以分为行政管理、专业技术、工勤服务等类别。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