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法学老师介绍:时延安_中国人民大学导师介绍

  ►个人简介
时延安
教授、副院长

  
►教育背景
2000.9-2003.7,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刑法学)。
2003.7-2005.7,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讲师。
2005.7-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6.8-2007.5,美国纽约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2011.2-4,英国牛津大学犯罪学中心访问学者。
1998,通过全国律师资格考试
2002,通过全国首届司法考试。

  
研究领域
刑法学、刑事政策学、英美刑事法学。

  
►社会兼职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区际刑法研究所所长;国际刑法学协会暨中国分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律顾问;美国纽约大学豪瑟全球暨刑事法中心研究员(2006-2007)、英国牛津大学犯罪学中心访问学者(2011年);北京市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新闻社特稿中心顾问。

  
►代表性成果
个人专著(2):
中国区际刑事管辖权冲突及其解决研究,2005;
妨害风化犯罪立案追诉标准与司法认定实务指南,2011;
刑事管辖制度研究,2012;
译著(2):
被解缚的哥特城—纽约黑帮兴衰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公共犯罪学》,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另,翻译发表论文2篇,审校论文2篇。
发表文章情况:
曾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法学家》、《法学》、《法律科学》、《法学评论》、《现代法学》、《法律与社会发展》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在《法制日报》、《检察日报》、《人民法院报》等报纸上发表近30篇文章。
参与教材情况:
与黄京平教授合著中央党校教材《刑法学》
参与《刑法总论》、《刑法各论》、《外国刑法学(各论)》等教材的编写
主编及参与专著情况:
主编:《中国2010年最受关注刑事案件评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大案隐喻:中国2011年最受关注刑事案件评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副主编:《计算机犯罪疑难问题司法对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犯罪与行政违法行为的界限及惩罚机制的协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另参加《中国刑事政策研究》等30余部专著的写作。
研究报告:
曾多次主要参与撰写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等中央政法部门提供的研究咨询报告

  
►其他
主要学术活动:
国外学术活动情况:曾在纽约大学豪瑟论坛上演讲《中国刑事和解的现状及问题(2007年3月);在牛津大学犯罪学中心布朗拜格论坛上讲座《和谐是刑事司法的价值吗?——以中国刑事和解制度为例》(2011年2月);在剑桥经济与犯罪论坛坛上发表《地下钱庄在非法资金跨境转移中的作用及规制》(2011年9月);在亚洲犯罪学协会第四次大会上发表《中国刑事和解的最新发展及挑战》(2012年8月);另在加拿大、比利时、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参加多次学术活动。
中国区际学术活动情况:参加两届(迄今共两届)海峡两岸司法实务研讨会,均做主题发言;参加五届(共三届:深圳、香港、澳门、北京、台湾)中国区际刑事法论坛,均做主题发言。
国内学术活动情况:曾参与国内多次大型会议(包括国际会议)的组织工作,并多次做主题发言。
其他社会活动
北京地石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多次参与重大案件的咨询论证活动。
接受《法制日报》、《检察日报》、《东方瞭望周刊》、《南方周末》等多家报纸以及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采访。香港《镜报》2010年第11期曾进行个人专访:《时延安:在区际刑法耕耘》。
邮箱:shiyanan698@263.net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法学老师介绍:付立庆_中国人民大学导师介绍

  ►个人简介
付立庆
男,1976年10月生于河北秦皇岛。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办公室副主任。

  
►教育背景
2005年12月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获得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学位;2004年10月-2005年9月,为东京大学法学政治学研究科外国人研究生,2005年10月—2006年9月为东京大学法学政治学研究科客员研究员。

  
►研究领域
刑法

  
►代表性成果
主要著作:
独著 《主观违法要素理论——以目的犯为中心的展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法治的脸谱》,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1月版;
《法治的声音》,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
合著 《刑法机制》,法律出版社2004年8月版。
代表论文:
1、犯罪构成理论体系改造研究的现场叙事——兼对一种改良论主张的若干评论,《法律科学》2009年第2期;
2、重构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基本依托和意义所在,《法学评论》2008年第6期;
3、善待社会危害性——以我国刑法第3条的检讨和反思切入,《法学评论》,2005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5年第8期全文转载);
4、论刑法适用中的隐性不平等——以刘海洋事件为视角的考察,《法律科学》,2004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4年第5期全文转载);
5、利用ATM故障恶意取款案法律性质辨析,《法学》2008年第2期;
6、典型案例的标本价值,载《人民检察》2008年第7期;
7、拐卖幼女并奸淫行为之定罪量刑,载《法学》2007年第10期;
8、论军警人员抢劫行为之法定刑适用,载《法学杂志》,2007年第4期;
9、非法定目的犯的甄别与定位——以伪造货币罪为中心,载《法学评论》,2007年第1期;
10、论金融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载《法学杂志》,2008年第4期;
11、论中国刑法中的典型的法定目的犯,《法学杂志》,2006年第1期;
12、刑事领域的违法性冲突及其救济——以社会危害性理论的检讨和反思切入,与梁根林教授合著,《刑事法评论》,第10卷;
13、超越与缺憾——苏力一个不公正的司法解释总置评,《刑事法评论》,第13卷;
14、刑事一体化:梳理、评价与展望——一种学术史意义上的现场叙事,《刑事法评论》,第14卷;
15、 论主观违法要素的地位与范围——以日本刑法理论为依托的展开,《刑事法评论》,第17卷。
此外,在《南方周末》、《法制日报》、《检察日报》、《时代潮》等报纸、杂志上发表法学随笔20余篇;在《北京商学院学报》、《现代财经》、《财会月刊》等杂志上发表经济类论文5篇(2000年以前)。

  
►其他
邮箱:fuliqing@gmail.com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法学老师介绍:田宏杰_中国人民大学导师介绍

  ►个人简介
田宏杰
法学博士、金融学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经济刑法研究所所长

  
►教育背景
2011年10月至11月,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讲学
2003年9月至2007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金融学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1年10月至12月,作为中国—欧盟法律与司法合作项目高级访问者代表团成员,在欧盟8国(英、法、德、比、荷、卢、丹、瑞典)访学进修
2000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
1997年7月,四川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
1991年7月,四川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研究领域
行政刑法(尤其是经济刑法、公务刑法)、刑法文化、比较刑法、刑事司法改革

  
►社会兼职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委会委员
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刑事诉讼监督专业委员会理事
欧盟知识产权委员会专家顾问
西南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四川省犯罪防控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贵州民族学院客座教授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北京市延庆县人民检察院、北京市密云县人民检察院等检法机关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荣誉奖励
2011年,荣获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优秀奖
2011年,论文《刑罚变更执行同步监督制度研究》(第一作者),荣获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优秀调研成果奖
2010年,论文《考试型泄秘犯罪的现状、成因及其防治对策:兼及法律的适用解释》(第一作者),荣获北京市人民检察院重点调研课题优秀论文奖
2010年,《当代刑法理论探索(四卷本)》(主要作者),荣获第三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
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
2006年,荣获中国政法大学师德标兵称号
2006,荣获中国政法大学十大名师称号
2006年,《中国刑法解释》(主要作者),荣获司法部法学科研成果一等奖
2005年,荣获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三等奖
2005年,独著《刑法中的正当化行为》,荣获中国首届优秀法律图书奖(理论著作类)
2004年,论文《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法律适用疑难问题研究》(独立撰写),荣获最高人民法院2003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
2003年,论文《我国入世后的反偷渡活动防治对策研究》(独立撰写),荣获公安部直属机关WTO与公安和队伍建设征文比赛优秀奖
2002年,独著《中国刑法现代化研究》荣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2002年,专著《公务活动中犯罪界限的司法认定》(主要作者),荣获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1年,论文《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问题研究》(第二作者),荣获《人民检察》2000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
2000年,论文《挪用公款罪司法适用问题研析》(第一作者),荣获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海南杯世纪优秀论文三等奖
1995年,论文《故意致使国有资产流失罪的架构分析及立法建议》(第二作者)荣获四川省法学会优秀论文奖

  
►代表性成果
已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中国法学类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6部,2人合著3部,主编、参与撰写学术著作近60部,12项科研成果14次荣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其中,代表性成果如下:
论文类
2012年度
田宏杰、温长军:《守望法治:法律监督的价值分析与机制变革》,《政法论坛》2012年第1期。
2011年度
田宏杰:《立足维护正当竞争秩序 有效打击侵犯商业秘密犯罪》,《人民检察》2011年第11期(2011年6月(上半月)。
田宏杰:《醉酒驾车的刑法适用》,《中国检察官》(即《检察实践》)2011年第9期。
田宏杰:《风险社会的刑法立场》(独立撰写),《法商研究》2011年第4期。
田宏杰:《刑法的经济学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人大国际学院讲座文集?法学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版。
田宏杰、温长军:《理解制度的变迁:刑法典的修订及其适用》,《法学杂志》2011年第9期。
田宏杰:《醉酒驾车刑事案件的规范适用》,《人民检察》2011年第20期(2011年10月(下))。
田宏杰:《生命之思:挂职感怀》,《检察论丛》第16卷,法律出版社2011年11月版。
田宏杰、王然:《在押人员未成年子女检察救助机制研究》,《刑事法探究》(第4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版。
2010年度
田宏杰:《行政优于刑事:行刑衔接的机制构建》,《人民司法》2010年第1期。
田宏杰:《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几个疑难问题探究》,《法商研究》2010年第2期。
田宏杰:《知识产权刑事司法疑难问题研究:兼及行刑衔接机制的构建和程序设计》,韩国刑事法学会主编:《刑事法评论》2010年春季特别专辑(总第22辑)。
田宏杰:《妨害公务罪的司法适用》,《中国检察官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2009年度
田宏杰、赵杰:《控辩平等价值理念主导下新型公诉机制的构建》,《中国检察官》(即《检察实践》)2009年第1期。
田宏杰:《知识产权案件刑事司法疑难问题研究》,《人民检察》2009年第1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09年第11期全文转载。
田宏杰、严岩:《证券犯罪被害人救助制度研究:由董正青案引发的思考》,《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2009年6月)。
田宏杰、郑志:《激励还是控权:中国金融监管现代化的机能定位》,《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田宏杰、温长军:《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规范解读与司法适用》,《政法论坛》2009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10年第3期全文转载。
2007年度
田宏杰、关振海:《犯罪构成体系与刑事诉讼关系解读—兼论刑事诉讼对犯罪构成的结构要求》,《刑事法探究》(第1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006年度
田宏杰:《宽容与平衡:中国刑法现代化的伦理思考》,《政法论坛》2006年第2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17期论点摘编600字;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06年第10期全文转载。
田宏杰:《公司高管掏空公司有了刑法高压线》(独立撰写),《检察日报》2006年6月30日声音周刊。
田宏杰:《试论商业受贿罪的危害及其司法认定》,载《法律适用》2006年第8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07年第1期全文转载。
2005年度
田宏杰:《我国不应增设袭警罪》,《瞭望周刊》2005年10月31日。
2004年度
田宏杰:《论刑事司法解释的创造性、限度及其方法》,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现代刑事法治问题探索》(第一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1月版。
田宏杰、王立君:《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对象研究》,《政法学刊》2004年第2期。
田宏杰:《刑法中的正当化行为的根据》,《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2003年度
田宏杰:《我国内地与港、台地区未成年人犯罪非刑罚处理方法之比较研究》,《法商研究》2003年第1期;后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03年第5期全文转载。
田宏杰:《票据诈骗罪认定中的几个疑难问题》,《犯罪与改造研究》2003年第2期。
田宏杰:《信用证诈骗罪构成特征研究》,《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第2期;后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03年第6期全文转载;全文收入法苑精萃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刑法学精萃》(2004年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田宏杰:《伪造货币罪比较研究》,《比较法在中国》(2003年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5月版。
田宏杰:《论我国知识产权的刑事法律保护》,《中国法学》2003年第3期;全文收入周国均主编:《中国法学文丛?刑事法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版。
田宏杰:《侵犯专利权犯罪刑事立法之比较研究—兼及我国专利权刑法保护的完善》,《政法论坛》2003年第3期。
田宏杰:《票据诈骗罪客观行为特征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03年第9期全文转载。
田宏杰:《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法律适用疑难问题研究》,《法律适用》2003年第7期。
田宏杰:《商标的刑法保护还需完善立法》,《检察日报》2003年7月17日第3版。
田宏杰、王立君:《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立法规定的反思》,《法学论坛》2003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03年第11期全文转载。
田宏杰、莫开勤、樊学勇:《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对公安刑事执法工作的影响及对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田宏杰:《刑法学者王作富教授》,《刑法评论》(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9月版。
田宏杰、许成磊:《论不纯正不作为犯的规范结构》,《政治与法律》2003年第5期。
田宏杰:《恐怖主义犯罪的界定》,《法律科学》2003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法学》2004年第2期全文转载。
田宏杰:《刑法中的正当化行为与犯罪构成关系的理性思考》,《政法论坛》2003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第2期转载(4千字);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04年第3期全文转载。
2002年度
田宏杰:《信仰的塑造与精神的超越—中国刑法现代化的灵魂》,《刑法论丛》(第5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1月版。
田宏杰:《信用证诈骗罪司法适用研究》,《人民检察》2002年第12期。
2001年度
田宏杰:《论刑事立法现代化的标志与特征》,《政法论坛》2001年第3期。
田宏杰:《黑社会性质犯罪抗制方略探析》,《犯罪与改造研究》2001年第7期。
田宏杰:《中国内地与港、澳、台地区未成年人犯罪概念之比较研究》,《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田宏杰、许成磊:《简论单位共同犯罪的概念与特征》,《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田宏杰:《挪用公款罪客观构成要件司法适用研究》,《人民检察》2001年第7期。
田宏杰:《信用卡诈骗罪若干问题探讨》,《新千年中国刑法热点问题研究与适用》,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6月版。
田宏杰:《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研究》,《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4期。
田宏杰:《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成因分析》,《政治与法律》2001年第4期。田宏杰:《本土化还是国际化:中国刑法现代化的道路选择》,《金陵法律评论》第1卷?2001年春季卷(总第1期);后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02年第2期全文转载。
田宏杰:《故意伤害罪若干疑难问题探讨》,《法学家》2001年第4期(总第67期)。
田宏杰:《试论我国反黑刑事立法的完善》,《法律科学》2001年第5期;后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02年第6期全文转载。
田宏杰:《中国内地与香港特区刑法中正当防卫概念之比较研究》,《法商研究》2001第5期。
田宏杰、许成磊:《单位共同犯罪具体认定中若干问题探讨》,《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田宏杰:《伪造货币罪立法之比较研究》,《21世纪刑法学新问题研讨》(刑事法律科学文库(十)),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版。
2000年度
田宏杰:《海峡两岸抢夺罪比较研究》,《法商研究》2000年第2期;后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00年第6期全文转载。
田宏杰:《刑事立法正当程序研究》,《检察日报》2000年7月27日。
田宏杰:《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伪造证据、毁灭证据、妨害作证罪》,《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田宏杰:《中西刑法现代化起源之比较考察》,《刑事法评论》(第7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田宏杰:《刑罚目的研究—对我国刑罚目的理论的反思》,《政法论坛》2000年第6期;全文收入《聚焦法学热点—〈政法论坛〉论文精萃》,法律出版社2002年5月版。
1999年度
田宏杰:《海峡两岸侵犯财产罪的立法技术比较》,《中国刑事法杂志》1999年第1期。
田宏杰、侯亚辉:《挪用公款罪司法适用问题研析》,《法学》1999年第4期,后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1999年第6期全文转载;全文收入高铭暄主编:《刑法学研究精品集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田宏杰:《挪用公款罪司法解释评析》,《刑事法判解》(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赵秉志、田宏杰:《香港特别行政区与内地刑事管辖权冲突研究—由张子强案件引发的思考》,《法学家》1999年第6期;后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0年第5期全文转载。
田宏杰:《海峡两岸敲诈勒索罪比较研究》,《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6期。
1998年度
田宏杰:《防卫权及其限度》,《刑事法评论》(第2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田宏杰:《无限防卫权的理性思考》,《法学家》1998年第4期;后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1998年第12期全文转载,并被全文收入高铭暄、赵秉志主编:《新中国刑法学五十年》,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
著作类
(A)独著
田宏杰著:《刑法中的正当化行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1月版。
田宏杰著:《妨害国(边)境管理罪》(第2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
田宏杰著:《中国刑法现代化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1月版。
田宏杰著:《违法性认识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田宏杰著:《妨害国(边)境管理罪研究》(第1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B)合著
赵秉志、田宏杰著:《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5月版。
赵秉志、田宏杰、于志刚著:《妨害司法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李文燕、田宏杰著:《打黑除恶刑事法律适用解说》,群众出版社2001年5月版。
(C)主编、副主编著作
《刑事法探究(第4卷)》(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版。
《刑事法探究(第3卷)》(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刑事法探究(第2卷)》(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刑法学》(分论副主编,21世纪公安高等教育系列教材?法学(本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版。
《刑事法探究(第1卷)》(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版。
《黑社会性质犯罪抗制对策研究》(副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版。
《刑事案例诉辩审评?挪用公款罪》(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9月版。
《刑法学》(副主编,21世纪公安高等教育系列教材?法学(本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
《刑法学》(主编),群众出版社2004年1月版。
《金融诈骗犯罪研究》(副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版。
《单位犯罪适用中疑难问题研究》(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版。
《刑法总则案例分析》(副主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刑罚适用例说》(副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1月版。
(D)参与撰写著作
《刑法分则实务研究》(第4版),中国方正出版社2010年2月版。
《中国刑法解释》(上、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
《金融犯罪比较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1年重点项目),法律出版社2004年6月版。
《刑法基础理论探索》(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刑法理论探索系列之一),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版。
《刑法总论问题探索》(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刑法理论探索系列之二),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版。
《刑罚总论问题探索》(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刑法理论探索系列之一),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版。
《刑法各罪司法精要》,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9月版。
《海峡两岸刑法各论比较研究》(下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项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版。
《中国刑法实用》(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刑事法律科学文库之五),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版。
《中国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总则编(上)),法律出版社2001年4月版。
《中国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总则编(下),美国福特基金项目),法律出版社2001年4月版。
《中国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分则编(五),美国福特基金项目),法律出版社2001年4月版。
《中国内地与澳门刑法之比较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
《公务活动中犯罪界限的司法认定》,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外国刑法原理(大陆法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版。
《中国内地与澳门刑法总则之比较研究》,澳门基金会2000年1月版。
《刑事法总论》,群众出版社2000年1月版。
《侵犯财产罪研究》(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4月版。

  
►代表性项目
2011年,国家检察官学院科研基金重点资助项目,民事与刑事交叉问题研究。
2011年,国家检察官学院科研基金一般资助项目,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机制研究。
2011年,北京市法学会诉讼法学会专项资助项目,诉讼监督中的综合监督机制研究。
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续资助项目,中国金融监管现代化研究:
以全球化为背景的思考。
2010年,欧盟知识产权委员会专项资助项目,知识产权犯罪办理指南。
2010年,教育部2009年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刑法的经济学分析。
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刑法现代化的道德使命。
2009年,北京市人民检察院重点调研项目,泄露国家秘密犯罪的成因、对策及其法律适用。
2007年,加拿大驻华大使馆专项资助项目,中加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研究:现状、成因及其对策。
2007年,美国商会专项资助项目,中国知识产权刑事法律保护研究。
2007年,中国商务部外商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专项资助项目,市场管理经营者法律责任问题研究。
2003年,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现代化与刑事法治的建构——从刑事一体化的角度。
200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东突问题的成因及其抗制对策研究。

  
►其他
[开设课程]开设的研究生课程主要有刑法方法论、刑法的经济学分析、行政刑法学、经济刑法等。在多年的教学科研工作中,一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针对新型经济犯罪以及公务犯罪在经济社会生活变迁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充分利用数学—法学—经济学的复合型知识结构和研究背景的专长,以及多年来在上市公司担任独立董事、从事资本运营所积累起来的实践经验,近年来不仅主要致力于行政刑法、司法体制改革、刑法方法论的研究教学工作,而且受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政府管理中心指派、邀请,为湖北省公安厅经侦总队、福建省公安厅经侦总队、公安部经侦局、天津市人民检察院、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州市法院系统、深圳市人民检察院、宁波市人民检察院、江苏省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扬州市人民检察院、云南省司法厅等司法实务部门讲授经济犯罪、公务犯罪的侦查、认定中的疑难问题和行刑体制改革、司法行政工作中的心理学运用,并参与了多起疑难案件专家咨询论证工作。因培训论证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尤其是从经济与法律相结合的宏阔视角所作的法律适用解读和疑难案件分析,贴近司法实务、针对性强、且具有可操作性,深受司法实务部门欢迎,不仅反应热烈,而且部分法院、检察院还将培训授课录音制作成办案内部参考材料下发,作为司法人员办案的参考指导。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法学老师介绍:肖中华_中国人民大学导师介绍

  ►个人简介
肖中华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金融刑法研究所所长

  
►教育背景
赴日本广岛大学,进行经济犯罪的惩治规则项目交流访问(2004年5月—6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99);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1996);
江西大学法学学士学位(1991)。

  
►研究领域
中国刑法,经济刑法,比较刑法

  
►社会兼职
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国际刑法协会中国分会兼职研究员、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和咨询专家、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特约研究员、贵州省企业法制研究院副院长。

  
►荣誉奖励
北京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 (2009);
上海市法学会上海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2003);
中国法学会第三届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2002);
《犯罪构成及其关系论》获上海市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与实践著作三等奖(2000-2001年度)。

  
►代表性成果
论文类:
经济犯罪的规范解释,载《法学研究》2006年第5期;
也论贪污罪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载《法学》2006年第7期;
刑法目的解释和体系解释的具体运用,载《法学评论》2006年第5期;
渎职罪法定结果、情节在构成中的地位及既遂未遂形态之区分,载《法学》2005年第1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06年第3期转载);
犯罪构成中的要件要素及犯罪形态,载《法学》2005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05年第7期转载);
中国当前刑事司法解释的问题及其对策,载日本《广岛法学》第28卷第2号(2004年);
犯罪构成要件及其相关范畴辨析,载《法学研究》2001年第2期;
论犯罪构成要件类别的界定,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00年第8期转载);
论转化犯,载《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论我国刑法中犯罪构成概念的再探讨——为犯罪构成‘法定说’所作论证,载《法学评论》1999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1999年第11期转载、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00年第1期转载)。
著作类: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疑难解析》(独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贪污贿赂罪疑难解析》(独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伤害犯罪定罪量刑案例评析》(编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刑法疑难争议问题与司法对策》(合著,第二作者),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伤害犯罪的定罪与量刑》(独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
《犯罪构成及其关系论》(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独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2003年再版)

  
►代表性项目
《社会变迁、刑法发展与立法模式的变革》(项目号:08JJD820178)(200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空白刑法的规范解释》(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青年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渎职犯罪疑难争议问题研究》(项目号:06SFB3010)(2006年司法部课题)
《犯罪构成及不典型犯罪形态研究》(项目号:04CFX021)(200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刑法基本原则及其司法化》(项目号:01CFX008)(200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职务犯罪问题研究》(贵州省教育厅基地课题)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