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导介绍:朱小蔓

  

  

   姓名:朱小蔓
职称:教授 博士生导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 北京师范大学农村教育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研究领域:教育哲学 道德教育 教师教育 农村教育
地 址:新街口外大街19号(100875)

   教育背景

1970—1973 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
1985—1988 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学习,获哲学硕士学位
1989—1992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习,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73—1978 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助教、大学团委副书记、党委政工组宣传组组长
1978—1985 南京铁道医学院团委书记、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列主义教研室副主任、德育教研室副主任
1988—1989 南京铁道医学院政教处负责人
1994—1996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育科学学院院长
1996—2002 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7—2002 联合国教科文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南京师范大学)基地主任
1998—2002 教育部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
1999—2002 教育部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南京师范大学)基地主任
2000—200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
2002—2007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
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5—至今 受聘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国际教育与价值观教育联合会价值观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2007—至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
2008—至今 北京师范大学农村教育农村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访经历

1992—1993年 莫斯科大学哲学系伦理学教研室访问学者,并参加伦理学国际研讨会,做学术报告
2003年 率团参加俄罗斯教科院活动,参与主持中俄道德教育研讨会
2005年 参加俄罗斯教科院院士大会
2006年 访问俄罗斯教科院、高等学校等科研机构,访问鞑靼共和国喀山科学院,职业教育与心理研究所,并做学术演讲
2007年 率中俄教育比较研究项目组参加中俄文化年北京年活动,同时参加俄罗斯教科院院士大会
2008年 参加俄罗斯教科院院士大会,并访问有关学术机构和大学
1996、1997、1999年 与日本福冈县立大学合作研究,访问日本并做学术演讲
2002、2006年 两次参加联合国教科文亚太地区国家教育科研工作会议
2005年 访问日本京都大学,并做学术演讲
2007年 访问日本东京大学,并做学术演讲
1998年 在美国参加环太平洋地区国际教育研讨会,并在中国日做学术报告,同时参加在美国举行的世界哲学大会
1999年 在韩国汉城参加联合国教科文亚太地区教育局举办的课程改革研讨会
2004年 在韩国汉城作为韩国教育研究开发院项目评审专家,参加项目评审会议
1998年 访问设立在泰国曼谷的联合国教科文亚太地区教育局,并做学术演讲
2003年 访问保加利亚教育部和保加利亚国家教育科学研究所,并做学术演讲
2005年 以中英合作项目主持人之一的身份访问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布里斯托大学教育学院、华威大学教育学院,并做学术演讲
2005年 访问瑞典国际教育比较研究所,并做学术演讲
2008年 参加乌克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诞辰90年暨国际研讨会,并做大会主题发言
2008 年 访问设在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及访问大学和中小学
2008年 访问设在德国波恩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职业教育研究所
2008年 访问设在德国汉堡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终身教育研究所
2000、2008年 参加由香港中文大学主办的道德与公民教育国际研讨会,并做学术报告
2002年 与香港教育学院公民教育中心合作研究,并参加研讨会
2006年 在香港参加力群资源中心举办的道德教育活动,分别做不同专题的学术报告
2009年 在香港参加由香港大学华正中国教育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国农村教育周活动,并做学术报告
2005年 参加澳门大学教育学院举办的华人教育国际研讨会,并做大会学术报告
2007年 参加澳门教育与青年局课程改革专家咨询会
1997、1999年 在台湾访问各师范大学,参加学术研讨会,并做学术报告

   获奖情况

1.专著《教育面临挑战——思想的应答》获中国教育图书二等奖(2001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第五届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年)、同时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3年)。
2.专著《儿童情感发展与教育》获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8年)。
3.论文《人的情感发展与教育》获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8年)。
4.专著《小学素质教育模式理论》获教育部师范教育改革项目一等奖(1997年)。
5.主编《家庭素质教育丛书》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1998年)。
6.专著《情感教育论纲》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第三届优秀成果二等奖奖(1994年)。
7.《教育研究者的足迹(一)、(二)》被为2002/2003年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
8.《2002/2003年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报告》被评为2002/2003年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优秀学术著作二等奖。
9.《对策与建议》被评为各年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
10.主编的《20-21世纪之交中俄教育改革比较研究》被评为2006年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

   教学工作

1993年以来为硕士生、博士生开设了教育哲学专题研究、教育研究方法、情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德育专题研究、农村教育专题等理论课程。

   科研项目

1.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促进农村社会综合进步的状况及对策研究,2008-2010年。
2.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社会转型时期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新情况与对策研究,2007—2010年。
3.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一般项目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2006—2009年.
4.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课题中国儿童发展数据库,2006— 2008年。
5. 福特基金会项目中国公办中小学民主管理委员会建设的实验研究,2006—2008年。
6. 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中国教育公平研究,2006—2007年。
7. 教育部重大委托调研项目教育公平的政策研究,2006年。
8. 与俄罗斯教育科学院合作项目20-21世纪之交中俄教育比较,2004-2007年。
9. 联合国教科文项目20-21世纪之交中俄德育比较研究,2005—2006年。
10. 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素质教育的理论、实践与政策研究,2005年—2006年。
11.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项目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研究,2003—2006年。
12. 教育部委托的初中《思想品德》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研制,2002年—2004年,2007年至今。
13.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一般项目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学习研究,2002—2007年。
14. 教育部委托项目义务教育‘新三片’均衡发展研究,2002—2007年。
15.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招标项目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道德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2001年—2004年。
16. 江苏省政府九五重大项目各级各类学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00—2003年。
17. 江苏省政府九五项目各级各类师范生素质教育途径及评价研究,1998—2000年。
18. 教育部人事司委托项目中小学德育专题研究,1998—2000年。
19. 教育部师范司九五委托项目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建设研究,1997—2000年。
20. 江苏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项目 中学生情感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1997—2000年。
21. 九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青少年儿童道德情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996—1999年。
22. 教育部师范司九五项目小学素质教育模式理论研究,1996—1998年。
23. 日本文部省项目中日社会变迁与学校教育模式研究,1994—2000年。

   学术活动

1. 2000年以来参加教育部在教师节举办的全国师德论坛,并做主题发言。
2. 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以及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等学术机构的年会或重要教育活动中,做学术发言。
3. 为教育部教师教育专业咨询委员会、小学教育教师指导委员会等专业咨询机构做学术服务。
4. 在国内参加有关教育哲学、道德教育、教师教育、学校发展、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农村教育等主题的国际及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导介绍:洪秀敏

  

  

   姓名:洪秀敏
职称: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学前教育政策。
地 址: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100875)

   社会任职

世界学前教育组织中国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

   获奖情况

2008年6月 教社医研究论文奖二等奖,《国际教师入职培训的改革与发展研究》
2006年12月 参与编写《教师与儿童发展》(庞丽娟主编),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08年6月 北京师范大学优秀辅导员

   科研项目

1.教育部委托项目:我国幼儿教师地位与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研究
2.教育部十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教师发展的自我内在机制研究
3.教育部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重大课题:提高我国幼儿教师培养培训质量的政策建议研究
4.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分课题:中国‘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
5.国际计划儿童早期养育与发展项目: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模块的研究与开发;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研究与培训
6.北师大社会科学研究数据资源建设与政策咨询项目:中国学前教育发展与数据资源建设

   学术成果

著作:
1.《教师自主发展及其内在机制》(合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
2.《当代幼儿教育新理念》,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
3.《科学的探索者——小学与中学科学教育新取向》(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
4.《建构早期儿童的科学—过程导向的探究方法》(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
论文:
1.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制度保障与政府责任,学前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
2.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政府职能,《中国教育改革30年:学前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9年1月
3.改革开放30年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中的政府职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月
4.关注与促进教师的自我信念——自我效能感理论的重要启示,教育科学,2008年第3期
5.论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本质、结构与特征,教育科学,2006年第8期
6.教师自我效能感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及其机制,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第6期
7.教师自我效能感: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机制,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第4期
8.切实确立教师教育的战略地位 促进教师教育的根本性变革,学前教育研究,2004年第7期
9.幼儿科学探究:结构、类型与特征的研究,第27届国际早期教育学术年会论文,2006.10
10.对幼儿科学探究教育的思考,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5期
11.幼儿园教师性别教育观念现状研究,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年7-8期
12.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探析,中国民族教育,2008年第6期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导介绍:徐勇

  

  

   姓名:徐勇
职称: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中国传统教育、历史文献学、历史教学和史学理论
Email:xuyong0583#sina.com
地 址:新街口外大街19号(100875)

   教育背景

1998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
1986年7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
1983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

   工作经历

1986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助教
1988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讲师
1996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教授
2004年4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2005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2009年7月以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社会任职

民盟北京师范大学基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民盟北京市高等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市人民政府特约教育督导员

   获奖情况

《家范志》所在的《中国文化通志》1999年9月获得国家图书荣誉奖
《元代书院研究》2000年7月获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奖学助学基金第五届优秀学术著作二等奖
《元代书院研究》2002年4月获北京师范大学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
《元代书院研究》2005年2月获中国教育学会奖(1999--2004)二等奖

   教学工作

历史文献学(研究生学位班课程)
历史文献学史(研究生课程)
历史文献与传统文化(全校本科生公共选修课)
中国教育史(本科函授课程)
中国教育史专题(研究生课程,本人讲授中国传统蒙学、中国传统家训两个专题)
传统蒙学与传统文化(全校本科生公共选修课)
历史与比较研究法(研究生课程)

   科研项目

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项目:元代学校资料整理及研究(项目负责人)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度博士点基金研究项目:传统蒙学与传统文化(项目负责人)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传统小康社会与教化(项目负责人)
北京师范大学学校项目:北京师范大学百年史(副主编)
211工程项目:《中国社会教育通史》(明清卷负责人)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重点课题:中国优秀教育传统的传承和创新研究(启蒙教育传统的传承和创新研究子课题负责人)

   学术成果

(一)学术专著
1.《中国历史文献索引》(《古籍整理研究八种》之一),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年5月
2.《从黄帝到崇祯——二十四史》,新华出版社1991年12月,新华出版社1993年12月新一版
3.《蒙学读物的历史透视》,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10月
4.《中国文化通志·家范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
5.《元代书院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月
6.《中国科举制度研究》(与王炳照合作主编),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7月
(二)编译注释
1.《五四与现代中国》(与丁晓强合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4月
2.《元史选译》(与樊善国合译),巴蜀书社1991年10月
3.《蒙学便读》,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1月
4.《蒙学歌诗》,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1月
5.《蒙学须知》,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5月
6.《蒙学要义》,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5月
7.《蒙学辑要》,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3月
8.《长辈的期冀·家训》,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
9.《做官的门道·官箴》,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
10.《文明的导向·劝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
11.《荒淫的警钟·戒淫》,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
12.《中国的智慧·格言》,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
13.《启蒙的课本·蒙学》(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
14.《帝王的笼络·帝范》(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
15.《女性的枷锁·女诫》(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
16.《仁者的回报·劝孝》(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
17.《乡贤的规约·乡约》(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
(三)教材建设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七年级上册(主编),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七年级下册(主编),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
3. 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试用)《传统文化》(主编,1—8年级),齐鲁书社2009年7月
(四)主要学术论文
1. 《史学的统一体消失在学科的多样化之中》,《江汉论坛》1985年第九期
2.《史学危机--症结与超度》,《江汉论坛》1987年第九期
3.《培养宏大的历史感》,《青年理论家文稿》第二辑,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5月
4.《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青年理论家文稿》第二辑,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5月
5.《论历史的创造者》,《青年理论家文稿》第二辑,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5月
6.《历史的必然性、偶然性和可能性》,《青年理论家文稿》第二辑,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5月
7.《孔子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五期
8.《当代史研究的困厄与优势》,《湖北社会科学》1988年第二期
9.《非‘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之商榷》,《江汉论坛》1988年第六期
10.《我国历史哲学研究中亟待克服的偏向》,《湖北社会科学》1988年第八期
11.《论刘向刘歆父子的文献整理工作》,《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增刊
12.《陈垣史学的总结性特征》,《纪念陈垣校长诞生110周年学术论文集》第86—109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10月
13.《蒙学热透视》,《古籍整理与传统文化》1992年第四期
14.《元代的蒙学》,《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增刊
15.《〈二十四孝〉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增刊
16.《 历史类传统童蒙读物的体裁和特征》,《史学史研究》1997年第一期
17.《〈百家姓〉的改编及其原因》,《文史知识》1998年第二期
18.《〈千字文〉的流传及其影响》,《中国典籍与文化》1998年第二期
19.《〈千字文〉的续作及其改编》,《中国典籍与文化》1998年第三期
20.《朱学与元代书院》,《文史知识》1998年第九期
21.《清代以前的启蒙教材》,《文史知识》1999年第一期
22.《清代启蒙教材述要》,《文史知识》1999年第三期
23.《论元代书院的学校化》,《中国书院》第二辑第102----110页,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
24.《遍布全国的孔庙》,《文史知识》1999年第九期
25.《陈寅恪史学的民族文化特征》,《历史教学》1999年第十期
26.《元代书院山长的资历》,《元代文化研究》第一辑(国际元代文化学术研讨会专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
27.《为了学术积累和学术创新》,《河北学刊》2003年第4期
28.《李穑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中国古籍研究专刊
29.《张舜徽史学的总结性特征》,《学术界》2004年第四期
30.《传统启蒙教育的使命----朱熹的论说》,《中国书院》第五辑第62----81页,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
31.《多元与辩证的时间观──读费尔南•勃罗代尔〈历史和社会科学:长时段〉》,《台大历史学报》第三十二期;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中华民国九十二年十二月。
32.《〈戒石铭〉及其流传考》,《文献》2004年第三期
33.《塾师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形象》,台湾《国文天地》第20卷第3期
34.《传统学塾中塾师的辛酸苦痛》,《中国典籍与文化》2004年第四期
35.《传统蒙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百年跨越――教育史学科的中国历程》,鹭江出版社2005年1月
36.《朱熹开创的书院传统及其在元代的命运》,《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续编)教育学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2月
37.《科举制度与士人心态》,《寻根》2005年第三期
38.《科举制度的公平追求及其对自身的戕害》(与王炳照合著),《教育学报》2005年第四期
39.《天地君亲师源流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二期,《樱美林大学纪要》(日中言语文化)2008年3月第六集。
40.《书院祭祀的意义》,《寻根》2006年第二期
41.《明清时期塾师的收入》,《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二期
42.《传统蒙学中历史类教材的编纂特点》,《历史教学》2006年第七期
43.《弗洛伊德与现代文明》,《学术界》2006年第四期
44.《〈三字经〉的源流》,《文史知识》2006年第八期
45.《传统学塾中塾师的任职资格》,《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第四期
46.《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历史诠释》,《教育学报》2006年第六期,《樱美林大学纪要》2007年3月第五集
47.《从〈小学〉的命运评说当代儿童读经》,《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第三期
48.《传统蒙学与传统文化》,《寻根》2007年第二期
49.《传统学校教育与人才选拔的关系》(与王炳照合著),《湖北招生考试杂志》2007年第二期
50.《二十世纪古籍整理的成就及今后的工作》,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大连图书馆编《典籍文化研究》第793-803页,万卷出版公司2007年11月
51.《西安碑林官箴考》,《文化学刊》2008年第四期
52.《中国传统蒙学》,《中国教育史专题研究》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7月
(五) 《中国教师•教海钩沉》专栏文章
1.《孔子的学生究竟有多少》,2007年第5期
2.《木铎金声的由来》,2007年第6期
3.《天地君亲师源流浅说》,2007年第7期
4.《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历史渊源》,2007年第8期
5.《说老师》,2007年第9期
6.《说先生》,2007年第10期
7.《师傅与师父》,2007年第11期
8.《说师范》,2007年第12期
9.《科举制度的特征及其起始》,2008年第1期
10.《大国选士,但务得才—唐朝科举的特点》,2008年第3期
11.《杜绝私情,至公无情—宋朝科举制度建设之一》,2008年第5期
12.《搜扬寒秀,博求俊彦--宋朝科举制度建设之二》,2008年第7期
13.《我们生活在不断行进的历史过程之中》,2008年第9期
14.《诗赋经义,随时更革--宋朝科举制度建设之三》,2008年第11期
15.《抚辑新附,内外有别—辽金科举的民族特色》,2008年第13期
16.《粉饰太平,无益可废—元朝科举的中落》,2008年第15期
17.《取之有序,进之有等—明朝科举的规范之一》,2008年第17期
18.《简用人才,南北并进—明朝科举的规范之二》,2008年第19期
19.《八股举业,士林标准—明朝科举的规范之三》,2008年第21期
20.《空疏无用,走向末路—清朝科举的终结》,2008年第23期
21.《说秀才》上、下,2009年第1、3期
22.《说举人》上、下,2009年第5、7期
23.《说进士》 上、中、下,2009年第9、11、15期
24.《说状元》 上、中,2009年第17、19期
(六)参与编辑
1.《中国文化大典》(全4册,执行副主编),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3月
2.《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选》(全33种,编委),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年12月
3.《全元文》(60册,编委),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11月后陆续出版
4.《二十四史全译·元史全译》(译者之一),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
(七)软件套装
《育灵童国学课堂》(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导介绍:蔡永红

  

  

姓名:蔡永红
职称:教授 博士生导师
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教育学科学术委员会理事 教育学部分党委委员 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研究领域:教育系统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教师教育与教师管理 教育测量与评价
电 话:010-63141008
Email:caiyonghong#263.net
地 址:新街口外大街19号(100875)

  

教育背景

1983/9—1987/6 北京师范大学 心理系 普通心理学 学士学位
1993/9—1996/6 北京师范大学 心理系 心理测量与咨询 硕士学位
1999/9—2002/6 北京师范大学 发展心理研究所 认知发展心理学 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7/7—1993/6 湖北省教育学院 助教
1996/7—1997/6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 助教
1997/7—2002/6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 讲师
2002/7—2007/6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副教授 教育学院分党委委员/联合支部书记
2007/7—2008/7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学院分党委委员/联合支部书记
2008/8—2009/2 比利时根特大学客座教授 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9/2—2009/8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经济与管理系书记
2009/9—今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学部分党委委员 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出访经历

1.2004年,2005年,两次出访泰国曼谷,参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办公室举办的EALAS项目工作会议。
2.2006年,出访英国伦敦,参加国际会议:Preparing Teachers for a Changing Context conference,, May 2006。发表论文及宣读报告:Research on Teacher Performance Construct and Evaluation。
3.2007年,作为专家受教育部邀请,参加中国教育部赴罗马尼亚教育考察团,出访罗亚尼亚考察该国农村教师培训项目(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开展的情况,了解其基础教育改革与课程改革的情况。在教育师范司的全部工作会议上作罗马尼亚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的报告。
4. 2008年8月-2009年3月,受比利时根特大学邀请,赴比利时根特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同时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获奖情况

1.2009年11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2005年11月,博士论文:《教师职务绩效——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获北师大与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 ‘特别优秀成果奖’。
3.2004年7月,博士论文:《教师职务绩效——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4.2002年10月,《心理测量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版),获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优秀教材一等奖。(属于《应用心理学书系》之一本)
5.2002年6月,获北师大优秀毕业生奖。
6.2002年5月,论文《绩效评估研究的现状及其反思》,获北师大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7.2002年3月,博士论文《教师职务绩效——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获北师大与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论文奖。
8.2001年12月论文《中学生职业兴趣的结构及特点》,获中国统计学会组织的露露杯全国优秀统计论文评选二等奖。
9.2001年11月,《心理测量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版),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

  

科研项目

1. 2009.9-2010.12,主持横向合作项目中小学校教师招聘手册开发,课题来源: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
2. 2009.6-2010.6,主持横向合作项目学生学业成就评价,课题来源: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3. 2008.6-2009.4,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专业硕士精品课程《教育人力资源管理》,课题来源: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4. 2007.7-2009.12,主持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项目爱生学校标准的开发,课题来源:教育部。

  

5. 2006.1-2010.1,主持教育部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教师专长与学生学业增长的关系研究。课题来源:财政部、教育部。项目批准号:200707。
6. 2006.9 -2009.12,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我国中小学教师人事管理制度研究之子课题: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完善与发展。项目批准号:2006JDXM035。课题来源:教育部。
7. 2005.6-2009.12,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教师社会与经济地位研究之子课题教师社会经济地位的调研报告。项目批准号:05JZD00032,项目合同号:05JZDH0032。课题来源:教育部。
8. 2005.6-2010.6,主持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合作课题学习者能力与互动式教学。课题来源: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
9. 2004.12-2006.1,主持北京市朝阳区科委、人事局、教育委员会横向合作项目:朝阳区中小学教职工岗位设置、考核评价及薪酬设计运行机制研究。课题来源:北京市朝阳区人事局与朝阳区教委。
10. 2004.6-2006.6,主持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合作课题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学生学习成就评价试点研究。课题来源: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
11. 2004.3-4,被世界银行聘为专家参加世界银行与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合作项目事业单位改革现状研究,参与中国基础教育服务的提供与教育质量监控研究,撰写3万多字的研究报告,被世界银行采用。
12. 2004-2005,主持北京市精品教材项目:《组织行为学》教材撰写,项目批准号:1102-24。课题来源:北京市教委。
13. 2003.12-2006.12,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创新型教师的成长与教师绩效研究,课题批准号:CBA030044。课题来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
14. 2003.12-2007.6,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的研究工作,作为第二主持人,主持子课题创造性人才测查量表制定的研究工作。课题批准号:
15. 2002.6 -2005.6,主持并完成北京市育才学校横向项目教师评价方法研究。
16. 2002年,作为成员,参加教育部师范司国家级教师教育示范基地论证研究(已结题,本人撰写总报告中《建设国家级教师教育示范基地的目标和职能》,《国家级教育教育示范基地的机构设置》,以及《国家级教师教育示范基地的运行》三部分)。报告已被教育师范司采用。
17. 2002年,作为第二主持人参加北京市十五规划重点项目素质教育下教师评价方法的研究。
18. 2002-2005,主持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青年专项项目教师绩效评价的内容及方法研究。
19. 2001年,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文科青年基金项目,教师职务绩效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已完成,撰写研究报告,发表多篇论文,有多篇论文获奖。

  

学术活动

2009年7月23-25,主持教育质量评价与教育质量保障国际演讨会。

  

学术成果

著作:
1.杰克.R.弗林克尔等著,蔡永红等译校,《教育研究的设计和评估》,华夏出版社,2004年1月,ISBN 7-5080-3354-x。
2.《行动学习法》,华夏出版社,2002年6月,审校。
3.《中国少年儿童发展 2002’蓝皮书——少年儿童人身伤害问题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副主编。
4.《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科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二作者。
5.《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海南出版社,2000年7月,书号:ISBN7-80645-682-1,第二作者。
6.郑日昌,蔡永红等著,《心理测量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第二作者。
7.《你能赢》,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7月,第二译者。
8.《解开心中千千结——维护健康情感》,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独立编著。
论文:
1.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h self-efficacy, math self-concept, and math performance:antecedents, and country differences based on the PISA2003 study, Yonghong Cai, Martin Valcke and Johan Ferla,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ccepted.
2. Academic self-efficacy and academic self-concept: Reconsidering structural relationships ,Johan Ferla , Martin Valcke and Yonghong Cai,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December (2009), Volume 19, Issue 4, 499–505.
3. 《对学校效能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中国教育管理评论》,2007年10月,第4卷,独著,38-72。ISBN978-7-5041-3971-9.
4. 《学校效能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独著,61-67。
5. 《新教学观与教师评价》,《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独著,47-51。
6. 《统计新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中国统计》,2006年第3期,13-14,第1作者。
7. 《统计在社会科学领域应用的新进展及反思》,《统计研究》2006年第2期, 66-69,第1作者。
8. Theory and Practice on Teach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rontiers of Educations in China, Cai Yonghong, Li Chongde,2006,Vol.1 No.1,29-39.
9. 《SOLO分类理论及其在教学上的应用》,《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第1期,34-40,独著。
10. 《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纵横谈》,《中国国情国力》,2006年第2期,52-54,第1作者。
11. 《我国特级教师制度与特级教师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第6期,41-46,第2作者(第1作者为本人指导的研究生)。
12. 《市场机制与我国高等教育》,《中国国情国力》,2005年第11期,60-62,第1作者。
13. 《美国学校效能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第11期(vol.26)(总第186期) ,1-6,独著。
14. 《教师组织承诺影响因素的研究》,《统计研究》,2005年第5期(总第163期),40-45,第2作者(第1作者为本人所指导的研究生)。
15. 《直面我国基础教育》,《中国统计》2005年第5期,53-54,第1作者。
16. 《教师组织承诺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第2期,38-42,第1通讯作者。
17. 《教师绩效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36-41,第1作者。
18. The research of teacher performance construction(abstrac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Vol.39 Issue5/6,Oct.-Dec. 2004,p593,ISSN 0020-7594,第1作者。
19. 《同事评价教师绩效的结构验证性分析》,《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第1期,38-42,第1作者。
20. 《学生评价教师绩效的结构验证性分析》,《心理学报》,2003年第3期(第35卷),362-369,第1作者。
21. 《教师评价的缘起、问题及发展趋势》,《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130-136,第1作者。
22. 《我国青少年人身伤害的特点分析》,《统计与决策》,2002年第6期,41-42,第2作者。
23. 《青少年安全事故调查结果浅析》,《中小学管理》,2002年第5期,29-30,第1作者。
24. 《青少年安全事故的现状不容乐观》,《中国统计》,2002年第4期,40-41,第1作者。
25. 《青少年安全事故的现状分析》,《统计研究》,2002年第4期(126期),54-58,第1作者。
26. 《中学生职业兴趣的结构及特点》,《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第1期(18卷),80-85,第1作者。
27. 《绩效评估研究的现状及其反思》,《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119-126,第1作者。
28. 《对教师绩效评估研究的回顾与反思》,《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第3期(13卷,75期),73-76,独著。
29. 《对多元化学生评价的理论基础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4期(21卷,137期),34-37,独著。
30. 《当代美国另类评量的改革》,《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第2期,18-22。独著。
31. 《富有新意的美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小学管理》,1999年第4期,42-43。独著。
政府咨询报告:Government Consultant Report:
1.英文报告Subproject ‘Learner Competencies and Interactive Teaching’ National Level Report,2008年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接受,并于2008年5月被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采纳,用于改进小学教育质量评价。
2.《中国西部八省(区)项目地区学习者能力与互动式教学基线调研报告》,2007年7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工作会议上宣读,2008年被教育部采纳。用于改善西部地区小学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建设中。
3.《东亚太平洋地区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中国地区总报告》,2005年4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EALAS会议上宣读,2005年6月被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采纳。
4.《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学生学业成就评价项目培训方案》,2005年11月被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采纳并实施。
5.Meta-analysis on Cognitive Instruments Content and Competency, 2006年月7月。受聘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办公室(EAPRO)撰写报告被被接受和采纳于爱生学校与学习者质量项目中。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