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介绍:郝海

  
郝海
院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办公电话: 84709458/13804098729
电子信箱: haohai#dlut.edu.cn
更新时间: 2011-5-3
其他专业: 无

个人简介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于1990年、1996年、2000年在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1年在韩国国立全北大学(CBNU)做博士后研究员,主要从事连续铸造/电磁铸造铝合金铸锭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对比研究。2001年至2002年在韩国浦项产业科学技术研究院(RIST)做博士后研究员,主要从事电磁场下有色金属连铸和悬浮熔炼研究。2002年至2004年底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仑比亚大学(UBC)做博士后研究员,主要从事镁合金连铸成型过程温度/应力数值模拟、缺陷预测及工艺优化研究。2004底回国到大连理工大学任教,历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分别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及2008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8-0080)。

社会兼职
美国材料冶金学会(TMS- The Minerals, Metals Materials Society)会员;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会员;
中国铸造学会会员。

研究领域(研究课题)
主要从事轻合金凝固控制和强韧化、超轻合金材料的制备、金属固态相变工艺优化和材料加工过程数值模拟等研究工作,负责在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镁合金复合外场及合金化细晶强韧化技术研究(2009AA03Z525);负责在研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电磁/超声场作用下镁锂合金铸坯成型基础研究(107031);负责在研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超轻镁合金设计与成型工艺优化(20082172);负责在研大连市科学技术基金项目变形镁合金复合细化及连铸成型技术研究(2009J21DW003)。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国家973项目分项课题微纳米合金化铝合金电磁成型技术及性能评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超细晶镁合金电磁-悬浮连续成型技术基础研究、教育部重点项目变形镁合金电磁-悬浮连续成型技术基础研究。积极开展与国内外的科研合作,承担教育部聘请外籍教师重点资助项目超轻镁合金连铸成型基础研究;与日本大型软件研发企业QUALICA公司建立材料科学软件联合研发中心。与大连重工起重、东北特钢、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等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并负责在研课题3项、已完成课题8项。作为团队核心成员参加十一五装备预研项目高强韧镁合金应用研究(51312010503)等研究工作。已发表文章87篇,其中SCI检索28篇、EI检索48篇、EI PAGE ONE 检索9篇、ISTP 检索10篇,参编著作1部。

硕博研究方向
1.轻合金凝固控制和强韧化研究;
2.材料成型过程数值模拟;
3.超轻多孔金属制备技术研究;
4.外场作用下轻合金成型工艺研究。

出版著作和论文
近期发表的部分论文:
国外期刊
1. H. Hao, D.M. Maijer, M.A. Wells, A. Phillion and S.L. Cockcroft, Modeling the Stress-Strain Behavior and Hot Tearing During Direct Chill Casting of an AZ31 Magnesium Billet,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 , 2010, Vol.47, p2067-2077. SCI/EI,SCI Impact factor: 1.564.
2. H.Hao, D. Maijer and R. Rogge, Investigation of residual strains by neutron diffraction in an AZ31 direct chill cast billet, NDTE International, 2009, Vol.42, p704-712. SCI/ EI, SCI Impact factor:1.323
3. H. Hao, X.G. Zhang, S. Yao and J.Z. Jin, Improvement of casting speed and billet quality of direct chill cast aluminum wrought alloy with combination of slit mold and electromagnetic coil, Materials Transactions, 2007, Vol.18, No.8, p2194-2201. SCI/ EI, SCI Impact factor:1.189.
4. H. Hao, X.G. Zhang, J.P. Park, H.Y. Kim, S. Yao, and J.Z. Jin, Effects of High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 on Improving Macro/micro Structure and Reducing Segregation for Aluminum Alloy Billets,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2006, Vols.519-521, p1759-1764. SCI/ISTP/EI,SCI Impact factor: 0.399.
5. H. Hao, D.M. Maijer, M.A. Wells, S.L. Cockcroft, D.Sediako and S. Hibbins,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thermal model of the direct chill casting of AZ31 magnesium billets, 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 Vol.35A, 2004, P3843-3854. SCI/EI,SCI Impact factor: 1.285.
6. S.W. Kim and H. Hao, Microstructure and fatigue characteristics of direct chill cast and electromagnetic cast 2024 Al alloy, 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A, Vol.34A, No.7, 2003, P1537-1543. SCI/EI,SCI Impact factor: 1.285
7. H. Hao, X.G. Zhang, J.P. Park, H.Y. Kim, and J.Z. Jin, Twin-strand technology and microstructure analysis for the electromagnetic near net-shape casting of aluminum alloy,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Vol. 142, No.2, 2003, P526-531. SCI/ EI,SCI Impact factor: 1.143.
8. H. Hao, J.P. Park, H.Y. Kim, J.Z. Jin,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olidification process in the electromagnetic casting of aluminum and testing against a pilot-scale cast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st Metals Research, vol.15, No.4, 2002, P363-366. SCI
9. H. Hao, J.P. Park, H.Y. Kim, I.S. Cho, J.Z. Jin, Solid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ntinuously cast aluminum alloy by imposing the higher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st Metals Research, Vol.15, No.4, 2002, P371-375. SCI.
10. H. Hao, J.Z. Jin, X.G. Zhang, Joule heating in electromagnetic cas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Advanced Materials, Vol.2, No.1, 2001, P93-96. EI PAGE ONE.
国内期刊
11. S.Y. Shi(研究生), H. Hao(通讯作者), X.G. Zhang, C.F. Fang, S. Yao and J.Z. Jin, A 3-D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rmal field evolution in the direct chill casting of superlight magnesium alloy slabs,Rare Metal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2009, Vol.38, No.2, p203-208. SCI/EI, SCI Impact factor: 0.286
12. L.J. Ma(研究生), H. Hao(通讯作者), H.W. Dong, X.G. Zhang, J.Z. Jin, Effects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 on structure and heat treatment behavior of Mg-Li-Al alloys,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08, Vol.18, S1, p96-100. SCI, SCI Impact factor:0.322
13. 史淑艳(研究生),郝海(通讯作者),马蕾娟,张兴国,金俊泽, 工艺参数对超轻LA141合金板坯直冷连铸温度场的影响,机械工程材料,2008,Vol.32, No.12, p91-94.
14. C.F. Fang, X.G. Zhang, H. Hao. S.H. Ji and J.Z. Jin, Effects of high magnetic field on solidification and corrosion behaviors of magnesium alloys,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Technology, 2007, Vol.23, No.6, P806-810. SCI/EI 0.869.
15. J.Z. Wang(研究生), C.F. Fang, H. Hao and S.H. Wang et al., Effects of trace Zr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2E12 alloy, Rare Metals, 2009, Vol.28, No.6, P511-515. SCI, SCI Impact factor: 0.347

工作成果(奖励、专利等)
近年在国外及回国工作以来,主要围绕超轻合金材料制备、外场控制金属凝固、成型过程模拟、材料组织性能表征、金属固态相变工艺优化等方面开展研究,主要的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镁合金凝固控制和细晶强韧化技术研究】
近年研究了电磁场作用对镁合金凝固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同时对比研究了普通连铸、电磁连铸及强磁场作用下细化剂对铝及镁合金的细化效果,结果表明在磁场与细化剂的共同作用下的晶粒细化效果优于二者单独作用下的效果。针对超声场作用下AZ31镁合金的凝固组织变化研究表明,而超声条件下得到的AZ31显微组织中第二相变细变薄,晶粒变圆整和均匀,可见超声场的空化作用和声流效应能够改善镁合金的显微组织。该方向研究工作已得到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镁合金复合外场及合金化细晶强韧化技术研究(2009AA03Z525)资助。
【超轻合金与多孔泡沫金属制备基础研究】
开展超轻型镁合金的基础研究,并提出将超轻合金设计与外场作用成型工艺相结合制备优质超轻材料的研究思路,充分利用超轻镁锂系合金的极低的密度(1.35g/cm3甚至更低)、优良的变形加工性能、阻尼减振及抗高能粒子穿透等优点,同时通过合金化与外场作用等手段细化晶粒、去除杂质、减少偏析,提高超轻镁合金的力学性能、改善耐热耐蚀性能,以满足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工业对材料轻量化、高强韧的需求。该方向部分研究工作已得到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电磁/超声场作用下镁锂合金铸坯成型基础研究(107031)、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超轻镁合金计算智能设计与成型工艺优化(20082172)和大连理工大学交叉学科建设专项基金基于神经网络和粒子群算法的超轻镁合金材料设计建模与优化方法研究资助。近期开展了泡沫金属熔体发泡数值计算及相关工艺实验,旨在制备兼具结构和功能材料特点的多孔金属材料。
【轻合金高效连铸技术及多场耦合模拟研究】
作为生产变形轻合金毛坯以及压铸重熔锭的主要手段,直冷连续铸造技术已在铝合金的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用于生产镁合金尚不普及。掌握镁合金连铸生产技术的少数几个厂家也存在拉坯速度较慢、铸锭有热裂倾向、表面质量欠佳等问题。针对镁合金直冷连铸锭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建立了可计算缺陷较易产生的连铸初始态的热场/应力场模型,并采用工业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修正,其结果可用来对连铸工艺方案进行优化。该工作的创新点在于采用实验及数值计算手段确定固态及半固态下镁及铝合金的应力应变行为并建立能合并到数学模型中的本构方程;建立连铸锭二冷区沸腾曲线,精确化连铸数学模型的边界条件;建立热裂判据并运用到模型中以预测裂纹倾向;优化连铸工艺参数, 提高铸造速度并降低裂纹倾向。
【外场作用下轻合金成型及材料的组织性能演变机理研究】
电磁连铸技术同时利用水冷模和电磁场来共同约束液态金属成型, 电磁力的存在减轻了铸造过程中液体金属与结晶器壁的摩擦, 从而降低了铸坯表层金属的二次重熔倾向, 因此可减少摩擦痕及偏析瘤等表面缺陷的产生, 同时电磁力对液体金属有搅拌作用, 从而使铸锭组织均匀、晶粒细化。对铝合金、铜合金、钢的电磁铸造研究结果表明,电磁连续铸造方法对于改善合金铸材的质量非常有效,电磁场下成型的铸坯其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都大大优于普通连铸坯。通过同时采用水冷模和电磁场, 有效提高宽结晶范围轻合金的连铸速度, 并改善铸锭的表面质量和微观组织, 也减轻铸锭中的偏析程度。该研究首次将直喷式有缝水冷模和电磁场结合起来运用到轻合金直冷连铸中,研究设计的旨在提高铸速的电磁连铸结晶器及分体式的冷却水系统,不仅可用于铝合金,也可推广用于镁合金连铸。

近年所受奖励:
2009年度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
2008年度大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2007年度辽宁省机械工程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2007年度大连市机械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
2000年度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专业优秀论文银奖。

在读学生人数
博士2,硕士8

毕业学生人数
3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介绍:李萍

  
李萍
院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办公电话: 0411-84706049
电子信箱: clndt#dlut.edu.cn
更新时间: 2007-8-23
其他专业: 无

个人简介
1987-1991 东北大学材料材料学院 热处理专业 本科
1991-1994 东北大学 材料学院 粉末冶金专业 研究生
1991-至今 大连理工大学 材料学院 无损检测与评价 教师

研究领域(研究课题)
研究领域:类属于材料无损检测与评价
研究内容:(1)组织形态-力学性能-微观结构相关性的无损研究
(2)基于信号分析技术的材料微结构演变的无损评价
(3)非晶材料声学特性以及力学性能的无损评价
(4)材料失效分析
(5)基于信号分析技术的薄层特性分析

硕博研究方向
研究内容:
(1)组织形态-力学性能-微观结构相关性的无损研究
(2)基于信号分析技术的材料微结构演变的无损评价
(3)非晶材料声学特性以及力学性能的无损评价
(4)材料失效分析
(5)基于信号分析技术的薄层特性分析

出版著作和论文
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出版校内讲义1本.

工作成果(奖励、专利等)
1. 《一种绝缘子钢脚与铸锌环结合面无损检测方法》发明专利证书。专利号:ZL 02 1 33063.8
2. 《HK-40l炉管超声检测技术》获中国高校2000年科技进步二等奖。证书号:2000-205

在读学生人数
2

毕业学生人数
5(协助指导)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介绍:林莉

  
林莉
院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办公电话: 0411-84707117
电子信箱: linli#dlut.edu.cn
更新时间: 2011-11-15
其他专业: 无

个人简介
主要学历:
1993年 大连理工大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 获学士学位;
1996年 于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学(无损检测) 获硕士学位;
2003年 于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学(无损检测) 获博士学位。
主要工作经历:
1996年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助教;
1998年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讲师;
2003年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副教授;
2007年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0年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
[1]《无损探伤》编委
[2] 辽宁省无损检测学会 理事
[3] 中国无损检测学会非常规检测委员会 委员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通讯评审人
[5] 为以下国际及国内知名杂志审稿:
NDT E International;
The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 Applied Physics (EPJAP);
《应用声学》;
《航空材料学报》;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声学技术》。

研究领域(研究课题)
负责项目:
[1] 高温防护涂层质量无损评价及其物理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401021);
[2] 先进复合材料构件超声波微扰散射衰减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975042);
[3] 相控阵无损检测技术优化研究,十一五GF基础科研项目的子课题;
[4] 超高温陶瓷防热材料无损检测技术研究,国防863项目的子课题;
[5] 定向凝固及单晶合金再结晶层超声检测技术研究,GF基础科研项目的子课题;
[6] 吸波涂层超声无损检测研究,GF基础科研项目的子课题;
[7] 复合材料涂层测厚技术研究,GF基础科研项目的子课题;
[8] 三层结构涂层超声无损检测研究,GF基础科研项目的子课题;
[9] 压水堆核电站奥氏体不锈钢焊缝相控阵超声成像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DUT10ZD203);
[10] 核工程XXXXXXXXXXX超声检测技术,十二五国防基础科研重点项目(合作单位)。
参加项目:
[1] 973计划项目核主泵制造的关键科学问题的课题5 (2009CB724305);
[2] 863计划国防先进材料专项(2003AA305610)"大面积强流脉冲离子束材料表面非光滑改性技术";
多项武器装备预研基金及企业委托项目。

硕博研究方向
[1] 先进复合材料超声检测
[2] 工程表面无损检测及结构健康监测
[3] 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4] 先进连接结构质量无损检测
[5] 超声检测模拟与可视化

出版著作和论文
主编普通高等教育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规划教材1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被SCI、EI等收录30余篇。
近期代表性论文:
[1] 林莉,李喜孟. 《超声波频谱分析技术及其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8,普通高等教育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规划教材。
[2] Lin, L, Xiang Zhang, Jun Chen, Yunfei Mu, Ximeng Li, A novel random void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redicting void content of composites based on ultrasonic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Applied Physics A:Materials Science Processing: doi 10.1007/s00339-010-6061-x.
[3] Li Lin, Jun Chen, Xiang Zhang and Ximeng Li, A novel 2-D Random void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in ultrasonically determine void content for composite materials. NDT E International: doi:10.1016/j.ndteint.2010.12.003.
[4] Y. Zhao(研究生), X.M. Li, L. Lin and M.K. Lei, Measurements of coating density using ultrasonic reflection coefficient phase spectrum. Ultrasonics:10.1016/j.ultras.2010.12.015.
[5] Y. Zhao(研究生), Lin, L, X. M. Li, M. K. Lei.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the coating thickness and its longitudinal velocity by ultrasonic nondestructive method. NDT E International, 2010, 43(7):579-585 .
[6] Lin, L, Shi Y W, Chen J, Li X M, Guo G P. Ultrasonic testing of the diffusion bonding of titanium alloys. Insight, 2006, 48(7):415-417.
[7] Li J C(研究生), Lin L, Li X M, Li G, Lei M K. Ultrasonic characterization of modified Cr2O3 coatings by reflection coefficient spectroscopy. Trans. Nonferrous Met. Soc. China, 2010, 20(3):418-424.
[8] 赵扬(研究生),林莉,等. 基于超声波声压反射系数相位谱测定热障涂层密度的方法研究.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0,z1,39:255-258.
[9] 牟云飞(研究生),张翔(研究生),林莉,等. 基于随机孔隙模型的CFRP孔隙率超声检测研究. 机械工程学报,2010,46(4):22-26.
[10] 张翔(研究生),陈军,林莉,等. 复合材料孔隙形貌特征对超声波散射衰减影响分析. 中国机械工程. 2010,21(14):1735-1741.
[11] 牟云飞(研究生),林莉,等. CFRP随机孔隙模型及孔隙率超声检测数值模拟. 材料工程,2010, 1:54-57.
[12] 林莉,罗明,等. 碳纤维复合材料孔隙率超声声阻抗法检测. 复合材料学报,2009,26(3):105-110.
[14] 陈秀明(研究生),林莉,等. 超声干涉法薄层厚度测量声阻抗匹配判据及其应用. 航空材料学报,2009,29(1):87-91.
[15] L. Lin, Luo M, Tian H T, Li X M, Guo G P.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porosity of carbon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 using ultrasonic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CD Proceedings of 17th World Conference on Non-destructive Testing(222#). October 25-28, 2008, Shanghai, China.
[16] L Lin,X M Li,J S Zhang. Nondestructive differentiating three transformation products in low alloy steel with two ultrasonic methods, Materials Evaluation, 2003, 61(4):512-516.

工作成果(奖励、专利等)
授权专利:
[1] 林 莉,等. 基于声压反射系数相位谱的涂层密度超声测量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ZL 2008 1 0230360.5;
[2] 林 莉,等.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二维随机孔隙模型的建立方法,中国发明专利,ZL 2008 1 0230359.2。
奖励:
[1] 2007年大连理工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2] 2006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3] 2003-2004年大连理工大学优秀女职工标兵;
[4] 2001年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读学生人数
硕士10人
博士3人

毕业学生人数
硕士10人;
博士1人(副导师)。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介绍:王旭东

  
王旭东
院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办公电话: 0411-84707347
电子信箱: hler#dlut.edu.cn
更新时间: 2009-11-26
其他专业: 无

个人简介
学习经历:
1997年9月~2001年7月 大连理工大学 材料系 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本科
2001年9月~2004年4月 大连理工大学 材料系 材料加工工程专业 硕士
2004年9月~2008年10月 大连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加工工程专业 博士
工作经历:
2004年4月~2006年5月 大连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助教
2006年5月~ 大连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讲师

社会兼职
[1] 2008~ 中国系统仿真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委员
[2] 2007~ 中国金属学会连铸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委员会 委员

研究领域(研究课题)
主要从事与连铸结晶器热、力联合检测、模拟及其应用相关的研究工作。

硕博研究方向
连铸过程热、力在线监控及异常预报
连铸过程建模及数值模拟

出版著作和论文
著作出版
[1] 蔡开科, 姚曼等. 连铸结晶器.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8年10月出版. 学术专著. 参与第十三章内容编写.
已发表的论文
[1] Wang Xudong, Zang Xinyang, Ma Yong, Yao Man, Zhang Li, Ye Shihong. Experiment and analysis of transient mould friction with hydraulic oscillators for slab continuous casting. Ironmaking and Steelmaking, 2009, 36(2): 157-160.
[2] Wang Xudong, Yao Man, Yin Hebi, Guo Liangliang. Combination of inverse problem and neural network for thermal behavior calculation of mould process based on th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in plant trial. Ironmaking and Steelmaking, 2009, 36(2): 149-156.
[3] X. D. Wang, M. Yao, B. Du, D. C. Fang, L. Zhang, Y. X. Chen. Online measure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ould friction in continuous slab casting. Ironmaking Steelmaking, 2007. 34(2): 138-144. [SCI EI检索] [IDS No: 151HV]
[4] Wang XUDONG,Yao MAN, Chen XINGFU. Development of Prediction Method for Abnormalities in Slab Continuous Casting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s. ISIJ International. 2006, 46(7): 1047-1053. [SCI EI检索] [IDS No: 066LF]
[5] Man Yao, Xu-dong Wang*, Bo Du. Study on lubrication and friction between strand and mould in continuous slab casting. Development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mineral processing, 2006, 14(3/4), 459-472. [EI检索] [Accession number: 062810002127]
[6] WANG Xudong, ZANG Xinyang, MA Yong, ZHANG Li, YAO Man.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for mould friction based on hydraulic oscillation in slab continuous casting.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08, 15(Supplement 1): 622-629. [SCI检索]
[7] 王旭东, 姚 曼, 张 立, 陈亚贤. 板坯连铸结晶器异常预报方法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08, 48(4): 514-518. [E I 检索] [ Accession number: 20083611520518]
[8] 王旭东, 姚 曼, 尹合壁, 郭亮亮, 刘 晓, 于 艳. 神经元网络应用于圆坯连铸结晶器传热计算.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0(2): 187-191. [E I 检索] [Accession number: 20081211161850]
[9] 王旭东, 臧欣阳, 马勇, 姚曼, 张立. 液压振动下板坯连铸结晶器摩擦力检测实验研究. 钢铁, 2006, 41(11): 23-25. [EI 检索] [Accession number: 20070410389248]
[10] Xudong Wang, Man Yao, Xingfu Chen. Prediction of abnormal mould friction in slab continuous casting based on neural network.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inuous Casting of Steel in Developing Countries(CCC’04), 2004, Beijing China. [EI 检索] [Accession number: 05068830059]
[11] Xudong Wang, Man Yao, Xingfu Chen, Application of BP Neural Network for the Abnormity Monitoring in Slab Continuous Casting, Advances in Neural Networks-ISNN 2004,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Neural Networks, 2004, Dalian, China. [SCI 检索 IDS No: BAT68]
[12] 王旭东, 姚曼, 贾启忠. 连铸结晶器内传热凝固并行模拟及其可视化. 第二届中国系统仿真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会议, 贵州, 2009.
[13] 王旭东, 姚 曼, 臧欣阳, 马 勇, 张 立, 叶世鸿. 连铸结晶器瞬态摩擦阻力测试与分析. 中国金属学会第八届连铸年会, 海口, 2007.
[14] 王旭东, 姚 曼, 郭亮亮, 商晓东, 尹合壁. 基于实测的圆坯连铸结晶器传热实时计算方法. 中国金属学会第八届连铸年会, 海口, 2007.
[15] 姚 曼, 王旭东, 杜波, 方大成, 张立, 陈亚贤, 叶锦渭. 连铸结晶器摩擦力在线监测及其应用方法研究,首届宝钢学术年会, 2004, 上海.

在读学生人数
1

  

研究生报考咨询1V1指导(点击咨询)

  

免责声明

  

本文章来源为院校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院校招生办联系。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函136311265@qq.com联系修改或删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