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面试技巧:让演讲突破重围

事业单位面试技巧:让演讲突破重围

结构化面试,对考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及外在气势都有着很高的要求。以演讲题为例,许多考生由于紧张、积累不足、逻辑混乱等原因,难以向考官呈现较好的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所以今天中公教育将助力各位同学攻破难关,让大家面对演讲题不再惧怕。

【例题展示】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谈起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是如此深情。他说:“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请以“百姓情怀”为题进行演讲。

一、明确演讲主题,进行开篇引入。

题目中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来强调老百姓与党员干部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在以“百姓情怀”为题进行演讲时,应理解背后深意是为了号召公务人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时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那么我们可以围绕主题,以三种方式进行开篇:

1.结合未来工作岗位,表达个人感受。例如:在未来基层工作中,作为一名为民服务的公职人员,我们应时刻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落实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倾听民声,了解民意,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

2.引用名言回扣主题,展现知识功底。例如:荀子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从古到今,治国理政都离不开“人民”二字。在未来我们也要时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3.围绕主题谈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用朴素的话语形容“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阐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表达了浓厚的百姓情怀。我们也应该以此为目标,牢记初心,扣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

二、结合实际进行正文分析。

在围绕主题进行演讲时,如何才能阐述得入情入理?接下来我们将结合实际从两个维度展开。

1.结合现状反思问题,突出“为民情怀”的必要性。

谈到“百姓情怀”,仍有部分党员干部嗤之以鼻。在他们看来当官是为了安稳度日、光耀门楣、权力寻租……部分公务员丢了“百姓情怀”,损害的将是整个队伍的形象,只有树立一致的目标,才能加快为民服务的步伐。

2.结合主题分析道理,突出“为民情怀”的重要性。

基层干部只有心系百姓,才能守住初心,切实为民办事,将身边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职业奋斗的目标,努力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更暖心的医疗卫生服务、更稳定的工作、更可靠的社会保障,创造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真正提高人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基层干部厚植为民情怀,能够锤炼胆识,提高政治素养,有利于督促他们时刻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将群众冷暖挂在心上,既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也能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增进干群关系。

三、放眼未来塑造结尾,实现情感共鸣。

结尾部分建议回扣主题,以个性化表述,适当升华主题。例如可围绕新时代发展目标,进行阐述:

新时代发展的目标,依然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依然要将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结合起来。或许我们身处平凡岗位,人微言轻,但不管何时,都应始终站在身边群众的立场,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把维护群众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做到对群众负责,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真正为群众掌好权、用好权!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各位考官!

事业单位面试技巧:让你学会结合实际作答

事业单位面试技巧:让你学会结合实际作答

在面试作答时如果能结合自身实际作答,往往更能获得考官的青睐。接下来就通过一道题来谈谈如何结合自身实际作答。

【例题展示】

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作为干部只有把群众装在心里,群众才会把你装在心里”这句话的理解。

【如何结合自身实际作答】

1.自身感悟。可以在开篇部分直接结合自身感悟谈谈对于这一句话的理解。如:我觉得作为一名有志于成为基层工作者的年轻人,这句话无疑会让我在上岗之前对于基层岗位有了更深的思考和理解,也为我将来步入工作岗位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指导。它提醒我不仅要走入基层,更要走入百姓,时刻把群众装心里,才能获得群众的认可和信赖。

2.亲身经历。可以结合自身遇到的真实经历进行重点论述,通过列举自己身边勤勤恳恳为民服务的人物例子,充分证明把群众放在心上的重要性。如:我在暑假当志愿者配合社区防疫时,认识了一名街道办大爷。大爷在这工作了快三十多年,这些年来他每天都会比常人早起两个多小时跑菜场为辖区的一些“空巢”老人和孤寡老人买菜并送菜上门,逢年过节有时还会把老人接到家中过节,好多老人谁的话都不听,就只认大爷。我听大爷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再苦再累,能让老人们舒心,能得到老人们的肯定,就是最大的成绩。和大爷的接触的这段时间,让我真正懂得了基层干部要与群众交心,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满意和尊重。

【知识总结】

1.自身感受:自己的心得体会、真情实感、情绪变化等;或者题目中关键信息让你联想到的人、事、物。

2.自身经历:(1)学习经历,求学阶段、专业学习的收获、社区经历、志愿者经历、勤工俭学等;(2)工作经历,从事的职业、难忘的人与事等;(3)生活经历,成长环境、家乡的变迁、家庭的变故、重大的转折等。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