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事业单位考试行测答题技巧:90个易错成语汇总
言语理解与表达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要想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个模块一定不能忽视。为了考好这个模块,今天,厚职事业单位招聘网(www.kaosydw.com)给大家汇总了90个易错成语,备考2022年事业单位考试的小伙伴们赶紧收藏学习!
2022事业单位考试行测答题技巧:表并列的标点符号
说起逻辑填空中特殊的标点符号,大家可能都会想到逗号、顿号等等。没错,今天厚职事业单位招聘网(www.kaosydw.com)就来具体说一说,这些标点符号特殊在哪里,它又该如何帮助我们解题呢?
按照作用,我们将标点符号大致划分为两类,一类表并列,一类表解释说明。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表并列的标点符号:
表并列的标点符号
我们来看第一类表并列的标点符号,大家熟悉的有:顿号(、)及逗号(,)还有分号(;),他们都表示正向并列。那这些标点在题目中具体怎么运用呢?做题多的小伙伴会发现,如果横线前后出现了顿号、逗号或分号,那么填入的词语要与横线前后的词语感情倾向以及语义均保持一致。
【例1】荀子认为,人的知识、智慧、品德等,都是由后天学习、积累而来的。他专门写了《劝学》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性,肯定人是教育和环境的产物倡导____、日积月累、不断求知的学习精神。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孜孜不倦
B.坚忍不拔
C.按部就班
D.一丝不苟
【解析】
观察发现,横线后出现了顿号,通过刚刚的讲解我们知道顿号表并列,因此横线处填入的词语要与“日积月累” “不断求知”意思相近,同时要修饰“学习精神”,所以作者强调的是要不停地勤奋地学习,而“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刚好可以匹配。
那通过上面这道练习,大家是否已经了解了如何利用并列标点解题了呢?如果觉得自己掌握了,那我们就一起做一道真题检验一下学习成果吧。
【2021国考】“为调研而调研”等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调研不深入、不具体。现实中,有人了解情况习惯于大而化之、____;有人调研习惯于走设计路线,________。这些心中不揣问题.脚下不沾泥土的错误做法,导致调研不深、不实、不细、不准,最终也会无效。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粗枝大叶 按部就班
B.走马观花 表里不一
C.轻描淡写 循规蹈矩
D.避重就轻 按图索骥
【解析】
观察第一空,根据前文的“、”可知,横线处所填成语应与“大而化之”构成并列,“大而化之”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粗枝大叶,因此横线处的成语应也体现粗糙、不细致之意。
A项“粗枝大叶”比喻工作粗糙,不认真细致;
B项“走马观花”指大略地观察一下。二者均能够体现粗糙不细致之意,保留;
C项“轻描淡写”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D项“避重就轻”指回避重的责任,只拣轻的来承担,也指回避要点,只谈无关紧要的事情。无法体现粗糙、不细致之意,与语境不符,排除。
第二空,横线照应前文的“习惯于走设计路线”,因此横线处所填成语应体现习惯于走这条路的含义。
A项“按部就班”指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能够体现习惯按照一定的路线前行,符合语境,保留;B项“表里不一”指表面与内在不一样,不符合语境,排除。
故答案为A。
这道题应该不难吧,相信通过这道真题的演练,大家已经学会如何在考场上利用好并列标点了,下次做题时遇见它可要迅速反应过来,只要横线前后出现了顿号、逗号或分号,则填入的词语要与横线前的词语感情倾向以及语义保持一致。
2022事业单位考试行测答题技巧:间隔增长率的常见考法
间隔增长率特指中间间隔一年的增长率,在近年的事业单位考试中考的比较多,而且变形多种多样。值得考生花费时间学习,容易上手,计算量不大。
公式介绍:R=R1+R2+R1*R2
比如2017年比2015年增长了多少(%)?、指2017年和2016年的增长率。
间隔增长率
例题
(2019山东)虽然2014-2016年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增长速度持续下滑,但2016年床位数仍然比2014年增加了:
A.12.26%
B.10.87%
C.12.31%
D.9.69%
【解析】判定题型,2016年比2014年增长了(%),判定为间隔增长率R1=5.6%。R2=6.3%。根据间隔增长率的计算公式:,可得全国医疗卫生机构2016年相较于2014年增长率为5.6%+6.3%+5.6%*6.3%≈11.9%+0.35%=12.25%,最接近A选项。故正确答案为A。
间隔基期量
例题
(2019辽宁)2017年8月,辽宁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为:
A.1121亿元
B.1184亿元
C.4750亿元
D.8633亿元
【解析】判定题型,题目中给2018和2019年数据,问2017年的量,判定题型为间隔基期量。基期量=现期量/1+r,这里增长率为间隔增长率,r1=5.73%,r2=2.65%,根据间隔增长率公式=2.65%+5.73%+2.65%*5.73%≈2.65%+5.73%=8.38%。定位表格材料可知2019年8月,辽宁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280.7亿元,根据基期计算公式可计算得2017年8月辽宁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与B项接近。
故正确答案为B。
间隔倍数
例题
与上年同期相比,2015年7月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平均PM2.5和PM10浓度分别上升和。
(2018浙江B)关于2015年7月空气质量状况,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C.如保持当月同比增速,2017年7月京津冀区域PM2.5浓度将超过2015年7月的两倍
【解析】:判定题型,2017年7月超过2015年7月的多少倍,判定为间隔倍数。根据,这里增长率为间隔增长率。间隔增速为。。错误。
间隔增长率的四种考法看似很难,其实从时间上进行判定就简单了很多,无论是间隔增长率、间隔基期量、还是间隔倍数,中间都是间隔了一年;做法都是先计算出间隔增长率,然后再代入对应的基期、增长量和倍数公式即可。
2022事业单位考试行测答题技巧:逻辑判断题的7个解题技巧
逻辑判断题是判断推理部分的重点,要学习的知识点较多,理解起来也不是很容易,需要大家花更多的精力和毅力去掌握这部分的知识。但是一旦你掌握了逻辑的精髓,解题就会顺风顺水。
逻辑判断主要有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必然性推理,二是可能性推理,包含常说的削弱和加强。根据历年真题情况来看,可能性推理是逻辑部分学习的重点,比如参加春季省考的多个地区,其考查比重占到逻辑判断部分的80%及以上。
逻辑判断考查的是大家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很多小伙伴备考路上的拦路虎,但是当你掌握了基本的逻辑规则之后,再来做题时你会发现许多能够帮助你快速解题的思路和技巧,比如:
技巧1:
当考查条件命题推理规则时,否前、肯后的选项基本可以排除。
【示例】
研究表明,锻炼对人类大脑有积极作用,如果坚持锻炼,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就会降低。
由此可以推出:
A、人类大脑如果不进行锻炼,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就会进一步提高
B、如果没有降低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风险,那一定是没有坚持锻炼
C、如果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风险降低了,那么就一定是坚持锻炼的结果
D、是否坚持锻炼,直接决定了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风险能否得到降低
【答案】B
【点拨】根据题干关联词“如果……就……”等,可知考查条件命题的推理。
首先翻译题干:①坚持锻炼→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就会降低。
分析选项:A项,“不进行锻炼”是对①的“否前”,排除;C项,“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风险降低了”是对①的“肯后”,排除;D项,“直接决定了”表述过于绝对,说法有误,排除;B项,“没有降低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风险”是对①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该项可推出。
故答案为B。
技巧2:
朴素逻辑题,选项信息特别充分的,使用代入法,又直接又快。
【示例】
甲乙丙丁是四位天资极高的艺术家,他们分别是舞蹈家、画家、歌唱家和作家,尚不能确定其中每个人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已知:
(1)有一天晚上,甲和丙出席了歌唱家的首次演出;
(2)画家曾为乙和作家两个人画过肖像;
(3)作家正准备写一本甲的传记,他所写的丁的传记是畅销书;
(4)甲从来没有见过丙。
下面哪一项正确地描述了每个人的身份?
A、甲是歌唱家,乙是作家,丙是画家,丁是舞蹈家
B、甲是舞蹈家,乙是歌唱家,丙是作家,丁是画家
C、甲是画家,乙是作家,丙是歌唱家,丁是作家
D、甲是作家,乙是画家,丙是舞蹈家,丁是歌唱家
【答案】B
【点拨】由条件(1)可知:甲和丙都不是歌唱家,排除选项A、C;由条件(2)可知:乙不是画家,排除选项D。故答案为B。
技巧3:
朴素逻辑的题,越没思路,越难,一般答案越靠前。
【示例】
赵甲、钱乙、孙丙、李丁和周戊分别住在赵楼、钱屯、孙家堡、李庄和周店五个村中,已知:
(1)每个姓氏与所在村庄的第一字不同;
(2)赵甲、孙丙不住李庄;
(3)钱乙不住孙家堡或周店;
(4)李丁不住在赵楼或钱屯;
(5)周戊不住钱屯或赵楼;
(6)除非赵甲住李庄,钱乙才住李庄;
(7)若赵甲住孙家堡,则孙丙住李庄。
根据以上信息可得出:
A、李丁住孙家堡
B、钱乙住李庄
C、孙丙住周店
D、赵甲住钱屯
【答案】A
【点拨】本题中需要排序的对象比较多,并且题干所给的已知条件大多不是确定信息,如果要做完整排序只能用假设法一个一个去试,势必会耗费较长的时间。如果大家的做题时间比较紧张的话,一般建议大家先跳过这个题,等做完其他的题再来看,如果到了最后没有时间了,建议大家可以蒙个A。
【解析】根据条件(2)甲不住李庄且丙不住李庄,结合条件(6)和(7)可知,乙不住在李庄,甲不住在孙家堡。此时,由因为每个人的姓氏与村庄第一个字不同,所以丁也不住李庄,只能戊住在李庄,排除B项;
此时分析条件(3),如果乙住在孙家堡,则与条件(3)违背;如果乙住在周店,则也与条件(3)违背,因此乙不能住在孙家堡,乙也不能住在周店,再结合(1)乙不能住在钱屯;那么乙只能住在赵楼;
甲不住在孙家堡,乙不住在孙家堡,戊也不住在孙家堡,再结合条件(1)得出丙也不住在孙家堡,只能是丁住在孙家堡。
故答案为A。
技巧4:
削弱中,直接否定结论、题干结论的矛盾削弱力度都很强,基本为答案。
【示例】
研究发现,通过游戏孩子把自身的焦虑和担忧等情绪表达出来,并在游戏过程中学会解决冲突,体验自己的情绪,探索与他人相处的方式,逐渐了解身边的这个世界。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断的是( )。
A、孩子们在游戏中受到挫折后往往倾向于逃避现实
B、孩子们并不喜欢与伙伴们一起分享玩具或者零食
C、经常玩游戏的儿童遇到陌生人时并不主动打招呼
D、孩子们玩游戏的时候,一定要有家长在身边陪护
【答案】A
【点拨】题干结论是孩子通过游戏可以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解决矛盾冲突,学会与他人相处,并了解身边的世界。A项指出孩子在游戏中受挫后会逃避现实,说明通过游戏不能起到解决冲突,了解世界的作用,直接削弱了题干结论,当选。B和D都是不能削弱的,C的选项不打招呼并不一定就是由于游戏的原因,可能是孩子本身就很自闭内向。
技巧5:
因果论证的削弱题中,因果倒置基本为答案,可秒选。
【示例】
研究发现,人们在社交媒体上花费的时间越长,越容易感到孤独。研究人员招募了1787名19岁至32岁的成年人,让他们完成一份问卷。调查发现,在社交媒体上每天花费时间超过120分钟的人感受到的孤独,大约是那些每天费时少于30分钟的人的两倍。研究人员解释说,这可能是因为人们在社交媒体上花的时间越多,现实世界中与人交流的时间就越少,因此越容易感到孤独。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研究结论?
A、越容易感到孤独的人越喜欢用社交媒体
B、越喜欢用社交媒体的人,对生活的满意度越低
C、人们越来越喜欢通过社交媒体来了解其他人的生活
D、人们喜欢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积极经历,容易使接收此类信息的人心态失衡
【答案】A
【点拨】根据问法中的“削弱”,可知本题考查削弱型题。
结论:人们在社交媒体上花费的时间越长,越容易感到孤独。
A项,指出越容易感到孤独的人越喜欢用社交媒体,说明并不是因为在社交媒体上花费的时间越长才越容易感到孤独,而是因为本身孤独才会去使用社交媒体,属于因果倒置的削弱项,削弱了题干结论,并且因果倒置的削弱力度很强,因此可以直接选择A。
技巧6:
对比实验的削弱一般为另有他因,加强一般为排除他因。
【示例】
英国一项研究发现,人只要在每餐饭前半小时喝一杯500毫升的水,并坚持3个月,体重就能减轻2至4公斤。研究团队邀请了84位超重的成人,随机分成2组,其中41位被要求在餐前喝500毫升水,另外43位则照常生活。3个月后,团队发现三餐前喝水的人,平均体重下降了4.3公斤;而餐前没喝水的人,平均体重只下降了0.81公斤。研究人员说,没有喝水的那组人,“平均运动量”比餐前饮水的人更高,这说明餐前喝适当的水真能减肥。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餐前喝水的那组人同时也注意控制饮食
B、餐前没喝水的人中有的体重减轻了4公斤
C、除了餐前喝水,两组的其他情况都是一样的
D、餐前没喝水的人就餐中会喝更多的汤和饮料
【答案】C
【点拨】题干内容为通过两组不同人员的对照试验,去研究餐前喝水与减肥之间的关系,考查对比实验。为确保实验结果的有效性,通常只能设置一个变量,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C项说明两组对象其他条件一致,即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影响,确保了实验的有效,支持了题干结论,当选。而A项则说明可是能控制饮食这个原因导致餐前喝水的人体重下降得更多,属于另有他因,削弱了题干,为削弱项。
技巧7:
前提假设中,涉及到前提和结论中的跳跃概念的选项基本为答案。
【示例】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俗称“渐冻症”。某科研团队研究发现,ALS的疾病发展与肠道微生物AM菌的数量密切相关。研究人员观察和比较了37名ALS患者及29名健康亲属的肠道菌群和血液、脑脊液样本。他们发现肠道细菌菌株有差异,其中有一种菌株与烟酰胺的产生有关。此外,在这些ALS患者的血液和脑脊液中,烟酰胺水平有所下降。
若要上述研究发现成立,需要补充的前提是:
A、人类肠道中的微生物非常复杂
B、烟酰胺是肠道微生物AM菌的代谢物
C、小鼠补充烟酸胺后,ALS症状得到了减轻
D、人体肠道细菌的变化与ALS的疾病发展速度有关
【答案】B
【点拨】根据问法中的“前提”,可知本题考查前提假设题。
结论:ALS的疾病发展与肠道微生物AM菌的数量密切相关。
前提:ALS患者的血液和脑脊髓液中,烟酰胺水平有所下降。
论证分析:从前提中的概念“烟酰胺”到结论中的概念“AM菌”,出现了明显的跳跃,补充前提考虑在这两个跳跃概念之间搭桥。
A项,不涉及“烟酰胺”和“AM菌”,排除;
B项,既有“烟酰胺”,也有“AM菌”,且指出烟酰胺是肠道微生物AM菌的代谢物,说明烟酰胺的水平确实和AM菌有关,建立了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为搭桥项,为题干论证成立的前提,当选。
C项,只涉及“烟酰胺”,不涉及“AM菌”的关联,排除;
D项,不涉及“烟酰胺”和“AM菌”,排除。
故答案为B。
逻辑判断题有时虽然呈现出大段文字,但是并非言语题,考查的也不是文字理解能力,而是“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读题时应当重点关注里面的逻辑框架。
技巧都是源于大量做题后的总结,不必担心自己此时还不能灵活运用以上技巧,在考前这几天的刷题训练中,学会透过文字看“内在逻辑”,先判断考点,再确定做题思路,提炼逻辑关系,找到解题突破口,灵活运用以上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