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事业单位考试行测答题技巧:标题填入题如何快速求解

  当我们看到“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这样的提问方式时,就能辨别出该题为标题填入题。标题填入题是言语理解与表达中一类小题型,它本质是中心理解题的变形。做这类题的时候,并不是感觉某一个选项长得很像标题 ,就选择哪一个选项,而是在考虑某些因素的时候,需要有一定的先后顺序。


【题型特征】


  这类题型首先在读完文段的基础上考虑给出的选项中,哪一个最契合文段中心,因为只有契合文段中心了才能作为一个文段的标题,这是前提条件。其次再考虑有吸引读者的作用,以及短小精悍、简洁明了。所以,做标题填入题的时候,思考顺序很重要,即:


  ①契合文段中心;


  ②有一定吸引力;


  ③短小精悍、简洁明了。


  另外,相较于一般的中心理解题,标题填入题更加侧重于对主题词的考察,因此通过寻找把握主题词,更有助于我们快速解题。


【真题演练】


  小行星形状通常不规则,有哑铃形、雪茄形。由于YORP效应(由于小行星的形状不规则,恒星的辐射导致小行星产生自转的一种效应)等物理过程的长期影响,小行星通常都在旋转,角速度通常沿转动惯量最大的轴。哑铃形和雪茄形的小行星旋转起来就像竹蜻蜓,和打水漂的石块一样。如果角度合适,小行星就可以被地球大气弹走,完成一次“太空水漂”。不过,由于小行星速度通常非常快,只能在地球大气上层完成一次“水漂”,像水漂高手那样用石块在水面上打出弹跳几十次的水漂,对于小行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最适合作为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星际漂移


  B.旋转的小行星


  C.“打水漂”的小行星


  D.游走在太空中的小行星


  答案:C


  解析:文段开篇引出话题小行星。接着“由于”进行原因解释,论述小行星通常在旋转的原因。接着把小行星比做打水漂的石块,强调小行星也能完成“太空水漂”。尾句“不过”进行转折,转折之后是重点,强调对于小行星来说它只能完成一次“水漂”。故文段为分总类文段,重在强调小行星也能“打水漂”,对应C,同时C选项也是四个选项中最为生动有趣的表达,贴合标题填入题的要求。


  A项缺少核心话题主题词“小行星”;


  B项“旋转”、D项“游走”均未体现转折之后强调小行星“打水漂”的特点。


  故正确答案为C。

2022事业单位考试行测答题技巧:交叉关系和并列包容关系的复合考法

在类比推理中,除了单独考查某种关系之外,还会考查不同逻辑关系的复合。复合考法通常会以三组词的形式出现,一道题中可能会涉及两到三种关系,要求大家对知识点有一定的综合运用能力。其中,交叉关系很喜欢并列关系或包容关系结合在一起考,厚职事业单位招聘网(www.kaosydw.com)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相关的知识点。


  1.交叉关系和并列关系同时出现在一道题中,要注意二者的区别。并列关系是按同一标准分类的,没有交集;而交叉关系是从不同角度来描述一个事物,而且有交集。比如硕士和博士是并列关系,都是从学位的标准来分类的,而且没有交集;博士和教师是交叉关系,博士是从学位的角度分类,而教师是从职业角度分类,有交集。


  真题示例1(2019山东)

 

  感冒药:中药:西药


  A.果汁:冷饮:热饮


  B.标枪:田赛:径赛


  C.城墙:古建筑:西方建筑


  D.学士:硕士:博士


  【解析】


  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中药和西药是并列关系,感冒药分别与中药、西药是交叉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冷饮和热饮是并列关系,果汁分别与冷饮、热饮是交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B项:标枪是田赛中的一个项目,二者是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古建筑和西方建筑也是交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学士、硕士和博士都是学位,三者是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交叉关系和包容关系同时出现在一道题里,大家在做题的过程中除了要识别出哪些词存在交叉关系之外,还要注意包容关系的一些变形考法。常规的包容关系是正面的,比如苹果是水果的一种,但有时也会考到反面的包容关系,比如苹果不是动物,大家在做题的时候要仔细区分。


  真题示例2(2019国家)

 

  微量元素:稀有金属:铜


  A.木本植物:草本植物:松树


  B.海洋动物:哺乳动物:北极熊


  C.内陆湖:淡水湖:青海湖


  D.节肢动物:两栖动物:鳄鱼


  【解析】


  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微量元素是指研究体系中含量小于0.01%~0.005%的元素,稀有金属是指在自然界中含量较少或分布稀散的金属,故二者为交叉关系;铜是微量元素,二者为种属关系,且铜不是稀有金属。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都是植物的一种,二者为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海洋动物和哺乳动物为交叉关系,但北极熊是哺乳动物,不是海洋动物,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内陆湖和淡水湖为交叉关系,青海湖是内陆湖,二者为种属关系,且青海湖不属于淡水湖,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D项:节肢动物和两栖动物为并列关系,且鳄鱼不属于节肢动物,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022事业单位考试行测答题技巧:行程问题的比例法怎么使用?

数资这类题目难度大,耗费时间多,属于比较能够拉开备考事业单位考生差距的一个模块,复习时也令许多考生望而生畏。你在备考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看看以下问题是否你也有疑惑。


  比例行程在行程问题中属于比较难的一种小题型。如考生发现题目无法直接使用公式,也不是经典的相遇追及、流水行船等模型时,即可考虑比例行程。

 

  使用前,先明确哪个量一定。时间一定,则路程与速度成正比;速度一定,则路程与时间成正比。这两种情况通常比较容易想到,相关题目也比较简单。

 

  但大多数比例行程考查的是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难点在于,题干往往不会直接说明路程一定,需要考生自己分析和理解条件,必要时还得配合行程图去找哪一段路程是不变的。总之比例行程的出题风格一般是非套路化的,更为灵活多变,侧重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知识点


  比例法是解决行程问题的常用方法,熟练掌握可有效提高做题速度及正确率。行程问题中的核心公式为路程=速度×时间,当其中某个量为定值时,其他两个量成比例关系,此时可考虑使用比例,将比例转化为份数或通过比例列方程。


  题型特征:


  行程问题中,只给其中一个量。比如:走同一段路,或时间一定。


  解题思路:


  ①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②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


  ③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真题示例(2016联考)

 

  A、B两辆列车早上8点同时从甲地出发驶向乙地,途中A、B两列车分别停了10分钟和20分钟,最后A车于早上9点50分,B车于早上10点到达目的地。问两车平均速度之比为多少?


  A.1:1


  B.3:4


  C.5:6


  D.9:11


  解析:


  A、B两车均为8:00出发,到达的时间分别为9:50和10:00,中途分别停了10分钟和20分钟,因为两车所用的时间均为1小时40分钟,行驶路程也相同,故二者平均速度之比为1:1。


  故正确答案为A。

2022事业单位考试行测答题技巧:资料分析中的3个常见陷阱

  很多小伙伴在做完事业单位考试资料分析题目后总有这样一种状态:认为题目比较简单,结果却没达到预期,究其原因,并非概念公式掌握不准,也不是计算有误,而是掉进了命题人精心设计的陷阱里。下面厚职事业单位招聘网(www.kaosydw.com)和大家一起探讨资料分析中有哪些常见的陷阱,让大家在答题中有意识的引起注意,从而避免掉入出题人设置的陷阱之中。


  陷阱一:时间范围

 

\


  例1(2016年广东89)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2007年至2010年,每年比上年增加的人口数量一直递减


  易错点分析


  题目给出2007-2010年,材料问的是2007-2011年,容易将2011年考虑在内,而2011年人口同比增量大于2010年,则会判定A项表述错误;


  解析


  直接将图中人口数据相减可得:2007年增加的人口数量为132129-131448=681万人;2008年增加的人口数量为132802-132129=673万人;2009年增加的人口数量为33450-132802=648万人;2010年增加的人口数量为134091-133450=641万人;可以看出,每年比上年增加的人口数量一直递减。A项正确。


  陷阱二:概念陷阱

 

\


  例2(2016年93题)

 

  2011—2014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益人次增长率最高的是()年。


  A. 2011


  B. 2012


  C. 2013


  D. 2014


  易错点分析


  将题干里的“人次”看成“人数”从而定位到表格中的第四行计算,选择答案C。


  解析


  定位表格最后一行可得2010-2014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益人次的具体值,则各项增速约为:


   \

 


  陷阱三:单位设置


  2012年,广东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577公里,比1978年增长1.6倍;公路通车里程19.5万公里,增长2.7倍;民用航线里程185.1万公里,增长88.1倍;管道输油(气)里程6448.01公里,增长82.7倍;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14.08亿吨,增长49.5倍。改革开放之初尚无的高速公路在2011年实现通车里程5049公里,首次突破5000大关,2012年进一步提高到5524公里。


  例3(2014年89题)

 

  1978年,广东的下列四项数据中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 管道输油(气)里程<铁路营业里程<民用航线里程<公路通车路程


  B. 管道输油(气)里程<铁路营业里程<公路通车里程<民用航线里程


  C. 民用航线里程<公路通车里程<管道输油(气)里程<铁路营业里程


  D. 民用航线里程<公路通车里程<铁路营业里程<管道输油(气)里程


  易错点分析


  很多同学直接代入材料里的数字和增长率,计算基期,从而得出了答案C,总而忽略了以上四项数据的单位并不统一,铁路营业和管道输油(气)里程的单位为公里、公路通车和民用航线里程的单位为万公里。


  解析


  从单位和数量级看,铁路营业和和管道输油(气)里程应该比公路和民用航线里程数据小,因此排除CD,分析AB两项,解题关键在于判断出民用航线里程和公路通车里程数据大小,代入基期计算公式可得,民用=185.1/(1+88.1)=185.4/89.1≈185/90=2+;公路=19.5/(1+2.7)=19.5/3.7=5+,故正确答案应为A。

返回
顶部